坚持问题导向是邓小平哲学思想的理论特色
2024-09-27欧阳英
[摘要] 问题导向是邓小平哲学思想发展历程中贯穿始终的主线。改革开放时期,邓小平抓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发展中出现的问题,敢于承认落后,敢于直面难题,运用唯物辩证法,抓准问题的要害,为进一步从理论上探究破解这些问题奠定了基础。邓小平打破思想僵化,坚持解放思想,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来研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实践中遇到的具体问题,从而推动理论创新。在解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中出现的各种问题的同时,新理念新思路新办法不断涌现,邓小平哲学思想因此获得了强大的发展推动力。
[关键词] 哲学思想; 问题导向;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理论创新
[中图分类号] B0-0; A84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529-1445(2024)09-0032-03
坚持问题导向是马克思主义的鲜明特点。在纪念邓小平同志诞辰120周年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邓小平理论深刻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一根本问题,深刻揭示社会主义本质,为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了行动指南,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奠基之作。”1这是对邓小平伟大贡献的重要评价,从中可以看到坚持问题导向的关键作用。
抓住问题:邓小平哲学思想发展的逻辑起点
在改革开放时期,邓小平直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发展中出现的问题,不回避、敢碰硬,运用唯物辩证法抓住问题要害,为进一步从理论上探究如何破解问题并在实践中彻底解决这些问题奠定了基础。
首先,抓住问题关键是要抓住重大问题。在邓小平眼中,大力发展经济、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就是需要始终关注的重大问题。1980年在制定“六五计划”时,邓小平明确指出:“最大的问题就是要从提高经济效果、增加人民收入方面考虑问题,要按这个精神搞长期规划。”2其次,抓住问题还要“敢字当头”。要敢于揭开短处与短板,敢于承认问题的存在,特别是敢于承认落后。邓小平明确强调:“认识落后,才能去改变落后。”3遇到难啃的骨头、难缠的问题,不能绕,不能躲,更不能视而不见,要敢于直面问题。因此,邓小平告诫人们:“现在问题相当多,要解决,没有一股劲不行。要敢字当头,横下一条心。”4最后,抓住问题要有正确方法的指导。邓小平将唯物辩证法关于抓住主要矛盾的原理灵活应用于抓住问题的过程中。改革开放之初,国家积聚了太多的问题,对此,邓小平提出要对各行各业实行全面整顿:“当前,各方面都存在一个整顿的问题。农业要整顿,工业要整顿,文艺政策要调整,调整其实也是整顿。”1面对诸多问题,千头万绪,很容易“眉毛胡子一把抓”,邓小平坚持抓住主要矛盾,这个主要矛盾就是“领导班子的整顿”。只有抓住这个主要矛盾,才能从根本上改变局面。他经常讲,“要从问题堆里找长远的、根本解决问题的东西”,“有些什么问题,要真正抓到要害上,抓到点子上”。2“这些重要思想和论断充满唯物辩证法,体现了全局视野和战略眼光,抓住了事物的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彰显了邓小平理论的鲜明风格和独特魅力。”3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有强烈的问题意识,以重大问题为导向,抓住重大问题、关键问题进一步研究思考,找出答案,着力推动解决我国发展面临的一系列突出矛盾和问题。”4这突出强调了抓住问题是思想发展的逻辑起点。邓小平哲学思想正是以抓住问题作为逻辑起点而展开的。
研究问题:邓小平哲学思想的创新源泉
在邓小平看来,仅仅发现问题是远远不够的,更重要的是认真研究问题、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案。研究问题的大忌就是思想僵化。怎样打破思想僵化?邓小平在毛泽东提出的“实事求是”基础上提出了具有深远历史意义的“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只有解放思想,坚持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我们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才能顺利进行,我们党的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理论也才能顺利发展。”5
在邓小平看来,解放思想与实事求是二者是内在统一的。解放思想的基础是实事求是。要做到解放思想,就要一切从实际出发,打破条条框框。因此,解放思想是打破思想僵化、研究问题的前提。1978年12月,邓小平在中共中央工作会议闭幕会上指出:“只有思想解放了,我们才能正确地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为指导,解决过去遗留的问题,解决新出现的一系列问题。”61980年,在党的十一届五中全会上邓小平又进一步指出:“我们讲解放思想,是指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打破习惯势力和主观偏见的束缚,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7由此可见,解放思想与研究问题之间是辩证统一的关系,解放思想是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的前提,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是解放思想的目的。
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认为,科学理论研究的任务就是透过现象去认识本质,人们只有通过对大量现象的研究,才能发现事情的本质,达到科学的认识。邓小平正是在仔细研究了种种纷繁复杂的问题现象后,把握住了隐藏在问题现象背后的本质。他提出,新中国成立后,我们在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出现的失误与挫折、产生的各种问题,归根结底是因为我们没有搞清楚“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一本质问题。因此,必须加以系统研究,科学地回答这一理论难题。1985年,邓小平在会见坦桑尼亚副总统姆维尼时指出:“我们马克思主义者过去闹革命,就是为社会主义、共产主义崇高理想而奋斗。现在我们搞经济改革,仍然要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坚持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年轻一代尤其要懂得这一点。但问题是什么是社会主义,如何建设社会主义。我们的经验教训有许多条,最重要的一条,就是要搞清楚这个问题。”1邓小平一针见血地抓住了问题现象背后的本质问题。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理论思维的起点决定着理论创新的结果。理论创新只能从问题开始。从某种意义上说,理论创新的过程就是发现问题、筛选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2在习近平总书记看来,理论创新的路径是发现、筛选、研究和解决问题。邓小平哲学思想正是从问题切入并推进问题的研究和解决,从而实现了理论上的创新性发展。
解决问题:邓小平哲学思想的发展动力
在邓小平看来,发现提出问题、分析研究问题的目的是要解决中国在社会主义建设中遇到的实际问题,特别是解决在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过程中出现的各种新问题。因此,他明确指出:“我们开会,作报告,作决议,以及做任何工作,都为的是解决问题。”3在解决问题上,邓小平并不认为可以一劳永逸,他总强调:“我们要不断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寻找新办法、制定新制度,使整个国家的各种体制越来越完善,保证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能够顺利进行。”4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邓小平全面系统地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这种围绕问题而展开的运用,最终形成了以问题为导向、有着鲜明“应用哲学”特征的理论。因此,与纯粹的书斋里的理论性成果不同,邓小平哲学思想被赞誉为“应用哲学”,是问题性、应用性和哲理性的综合统一。应该说,邓小平的“应用哲学”,是以解决问题作为主要使命的。作为中国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一方面,邓小平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创造性地应用于实践中,成功地解决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另一方面,正是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新理念新思路新办法层出不穷地涌现,邓小平哲学思想获得了强大的发展推动力。
坚持问题导向是邓小平哲学思想的鲜明特色。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指出的:“一种理论的产生,源泉只能是丰富生动的现实生活,动力只能是解决社会矛盾和问题的现实要求。”5邓小平哲学思想紧紧围绕问题展开,正是将理论发展的动力置于“解决社会矛盾和问题的现实要求”之中的重要体现。
(本文是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创新工程项目〈项目编号:2024ZXSCX04〉阶段性成果)
[参考文献]
[1]邓小平文选(第二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
(作者简介:欧阳英,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研究员、长城学者、博士生导师)
责任编辑 / 王焕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