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社会主义焕发新的蓬勃生机
2024-09-27孙应帅
[摘要] 作为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世纪马克思主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的飞跃。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开辟了科学社会主义发展新境界、丰富了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内涵、拓展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实践路径,以自身的真理力量和实践伟力推动科学社会主义在21世纪焕发新的蓬勃生机。
[关键词]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马克思主义; 科学社会主义
[中图分类号] D610.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529-1445(2024)09-0021-04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深刻总结并充分运用党成立以来的历史经验,从新的实际出发,创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世纪马克思主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的飞跃的同时,也以自身的真理力量和实践伟力,推动了科学社会主义在21世纪焕发新的蓬勃生机。
开辟了科学社会主义发展的新境界
谱写了科学社会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篇章。社会主义500多年来,经历了从空想到科学、从理论到实践、从一国到多国的漫长历程。自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科学社会主义170多年来,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经历了波澜壮阔、跌宕起伏的曲折历程。在此过程中,各国无产者和无产阶级政党对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道路都进行了不同方式的探索和实践,其中有成功的经验,也有失败的教训。中国共产党在总结经验教训的基础上,认识到“社会主义并没有定于一尊、一成不变的套路,只有把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同本国具体实际、历史文化传统、时代要求紧密结合起来,在实践中不断探索总结,才能把蓝图变为美好现实”1。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坚持运用马克思主义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解决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面临的实际问题,作出了符合中国实际和时代要求的正确回答,创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的飞跃。
举稳了科学社会主义的旗帜。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科学社会主义在中国的成功,对马克思主义、科学社会主义的意义,对世界社会主义的意义,是十分重大的。”如果社会主义在中国没有取得今天的成功,那社会主义可能就“又要长期在黑暗中徘徊了”。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人民,成功走出了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中国迈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成功实践表明,社会主义没有灭亡,也不会灭亡,中国在世界上举稳了科学社会主义的旗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成功实践也表明,科学社会主义不应是一成不变的教条,不能简单套用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设想的模板,也不能照抄照搬其他国家社会主义的实践。各国无产者和无产阶级政党,必须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本国革命和建设的具体实际相结合,走适合本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只有这样,才能在科学社会主义本土化时代化的基础上,将科学社会主义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统一起来,汇集成通往共产主义理想社会的洪流。
展现了共产主义理想的光明前景。实现共产主义是共产党人的远大理想。为实现共产主义而奋斗是中国共产党人矢志不渝的理想信念。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这个理想信念,就是马克思主义信仰、共产主义远大理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这是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支柱和政治灵魂。世界社会主义的实践经验表明,“马克思主义政党一旦放弃马克思主义信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信念,就会土崩瓦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作为科学社会主义在当代中国的理论体现和实践形态,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信仰,向着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前进,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的伟大成就,为社会主义向更高阶段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提供了制度保证,从而展现出实现共产主义远大理想的光明前景。
丰富了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内涵
作出了时代方位的科学判断。“时代是思想之母,实践是理论之源。”对时代方位的观察与判断,关系到未来理论与实践发展的方向。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明确提出了“我们的时代,资产阶级时代”的判断。他们所处的时代,伴随着人类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工业革命的兴起,资本主义社会的生产力得到巨大发展。这种巨大发展使掌握生产资料的资产者实现财富积累,使只能以出卖自己劳动力为生的无产者陷入日益贫困的境地。因而,在资产阶级时代,整个社会的贫富日益分化,社会逐渐分裂为两大相互对立的阶级——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两大阶级的矛盾也日益尖锐。最后,无产阶级掀起了轰轰烈烈的革命运动,深刻改变了人类社会的发展面貌。
进入21世纪,伴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人类社会的科技和生产力水平突飞猛进,带来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巨大变化。此时,对时代方位的判断再次成为时代之问。习近平总书记从时代本质和时代特征的角度,作出了“我们依然处在马克思主义所指明的历史时代”的科学判断。尽管人类现在所处的时代同马克思、恩格斯所处的时代相比发生了巨大而深刻的变化,但从世界社会主义500多年的大视野来看,“资本主义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私人占有之间的内在矛盾”并没有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到来以及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得到根本解决,资本主义社会两大阶级的矛盾和斗争也没有得到根本解决。习近平总书记从时代特征的角度指出,“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社会信息化、文化多样化深入发展”“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世界进入新的动荡变革期”。这就需要我们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这一中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中,“居安思危、未雨绸缪,准备经受风高浪急甚至惊涛骇浪的重大考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关于时代方位的科学判断,是科学社会主义在当今时代发展的基础。
坚持和发展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是马克思、恩格斯基于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对改造旧世界、建设新世界的规律性把握和科学概括。比如,坚持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坚持生产资料公有制、坚持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坚持无产阶级专政和无产阶级政党的领导等。对于这些规定着社会主义性质和建设方向的基本原则,习近平总书记始终强调:“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不能丢,丢了就不是社会主义。”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始终在坚持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的基础上,根据时代条件的变化对其进行丰富和阐发。比如,在坚持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原则基础上,提出“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要通过贯彻新发展理念推动中国社会生产力的整体改善和总体跃升,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在坚持生产资料公有制的原则基础上,提出把“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等纳入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范畴;在坚持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原则基础上,提出“人民至上”,强调“党的理论是来自人民、为了人民、造福人民的理论”等。
指明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正确方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需要“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既坚持了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又根据时代条件赋予其鲜明的中国特色”,这是新时代的中国共产党人面对的重大时代课题。对此,以习近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用“十个明确”的概括作出了科学回答。“十个明确”从理论层面概括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主要观点和基本原则,是支撑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座“理论大厦”的四梁八柱。“十个明确”明确了党的领导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关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中国式现代化、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系,明确了新时代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明确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总体布局和战略布局,明确了新发展格局和新发展理念,明确了全面深化改革总目标、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目标、新时代的强军目标和大国外交方针,明确了全面从严治党的战略方针等,标志着党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认识达到新高度。
通过这些理论概括,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更加明确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正确方向,保证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既坚持了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是社会主义而不是别的什么主义,又体现出鲜明的中国特色,从而丰富了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宝库。
拓展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实践路径
为探索科学社会主义具有现实性和可行性的正确道路提供了中国方案。马克思、恩格斯在提出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主张和基本原则后,就通过积极指导国际工人运动和无产阶级革命,不断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他们提出的理论,推动科学社会主义事业不断发展。中国共产党充分吸取各方面的经验教训,不断推动理论创新和实践创造,终于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正确道路。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坚持这条道路的基础上,“就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什么样的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怎样建设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等重大时代课题,提出了一系列原创性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习近平总书记在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基础上,以强烈的问题意识,面对中国和世界深刻变革的现实、面对中国社会主要矛盾转化的新局面、面对推进高质量发展的需要,推出一系列重大举措,推进一系列重大工作,战胜一系列重大风险挑战,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注入新动能。
提出了科学社会主义在当代中国的基本方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系统阐述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需要坚持和发展的“十四条基本方略”。这“十四条基本方略”通过对经济、政治、法治、文化、社会、民生、生态文明、国家安全、国防和军队、“一国两制”和祖国统一、外交、党的建设作出指导性安排,明确了今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要求、价值取向、发展目标、发展理念、发展步骤、实践路径等。根据“十四条基本方略”,党中央对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作出总的战略安排:“从二〇二〇年到二〇三五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从二〇三五年到本世纪中叶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这个战略安排,把共产主义远大理想、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和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奋斗目标有机统一起来,使科学社会主义在中国的实践有了具体的战略规划和行动指南。
使世界范围内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较量发生有利于社会主义的重大转变。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世界经济复苏乏力,局部冲突和动荡频发,世界并不太平。在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两种社会制度、两种意识形态的激烈竞争中,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还受到资本主义世界的打压。在这种形势下,坚持了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和社会主义前进方向的中国,在短短数十年时间内,就实现了从生产力相对落后的状况到经济总量跃居世界第二的历史性突破。中国以无可辩驳的事实彰显了科学社会主义的蓬勃生机,使世界范围内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较量发生有利于社会主义的重大转变,推动了人类自由解放事业的前进。
(本文是中国社会科学院创新工程A类大型学科奠基性项目“马克思主义发展史研究”〈项目编号:2020MYYA02〉阶段性成果)
[参考文献]
[1]习近平著作选读(第一卷)(第二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3.
(作者简介:孙应帅,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马克思主义发展史研究室主任、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
责任编辑 / 王焕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