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征程上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纲领性文件

2024-09-27李君如

前线 2024年9期

[摘要]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通过的《决定》是指导新征程上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纲领性文件。《决定》提出了300多项具有鲜明问题导向的改革举措,充分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将改革进行到底的勇气和决心。围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这一主题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是我们完成中心任务、破解发展难题、应对风险挑战的迫切需要。坚持以制度建设为主线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归根到底是要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强大动力和制度保障。

[关键词] 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 中国式现代化; 纲领性文件; 制度保障

[中图分类号] D6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529-1445(2024)09-0004-05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是在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既是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全面深化改革的实践续篇,也是新征程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时代新篇。“实践续篇”和“时代新篇”这两个关键词表明,这次全会审议通过的《决定》是指导新征程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纲领性文件。学习领会这一纲领性文件,最重要的是把握好“中国共产党人将改革进行到底的勇气和决心来自何处?”“为什么要把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主题聚焦到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上来?”“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对于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意义何在?”三个关键问题。

《决定》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将改革进行到底的勇气和决心

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始,每届三中全会都把主题聚焦在改革开放上,二十届三中全会依然保持了这一传统。全会审议通过的《决定》,鲜明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将改革进行到底的勇气和决心。之所以这样说,不仅是因为《决定》确定了到2035年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并提出了300多项改革举措,而且是因为这300多项改革举措都具有鲜明的问题导向,有的致力于破解多年来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难题,有的面对新问题作出了新的重大改革决策。尽管其中有些改革要求是方向性的,但改革决策和举措都是实打实的。那么,中国共产党人将改革进行到底的勇气和决心来自何处?

来自改革开放46年的历史经验。历史证明,改革开放是党和人民事业大踏步赶上时代的重要法宝。正如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决议所指出的:“‘文化大革命’结束以后,在党和国家面临何去何从的重大历史关头,党深刻认识到,只有实行改革开放才是唯一出路,否则我们的现代化事业和社会主义事业就会被葬送。”1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划时代的,开启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历史新时期;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也是划时代的,开启了全面深化改革、系统整体设计推进改革的新时代,开创了我国改革开放的新局面。改革开放46年来,我们成功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并顶住了国内外政治风波的巨大压力,实现了从生产力相对落后的状况到经济总量跃居世界第二的历史性突破,我们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了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

来自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的新鲜经验。历史告诉我们,改革永远在路上,改革开放在各个发展阶段都有要解决的问题和要实现的目标。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推进全面深化改革是一个啃硬骨头的过程。这里讲的“硬骨头”,就是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确定的全面深化改革总目标,即“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此,我们采取了一系列改革举措。比如,为了完善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完善立法体制,推进科学立法、民主立法、依法立法,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建立基层立法联系点制度。2015年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将上海市虹桥街道办事处、甘肃省临洮县人大常委会、江西省景德镇市人大常委会、湖北省襄阳市人大常委会设为首批基层立法联系点试点单位。在上海市虹桥街道,习近平总书记首次提出了“人民民主是一种全过程的民主,所有的重大立法决策都是依照程序、经过民主酝酿,通过科学决策、民主决策产生的”这一重大论断,充分肯定了基层立法联系点在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中的重要作用。由于试点工作取得了巨大成功,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又建立了第二批、第三批基层立法联系点。截至2024年4月,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通过基层立法联系点就183件次法律草案征求群众意见建议近27900条。1实践证明,基层立法联系点已成为民意表达的重要平台和载体,在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增强国家治理效能方面发挥了独特作用。正是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全面深化改革的成功实践和伟大成就,为继续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奠定了基础、积累了经验。对此,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作出积极评价:“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团结带领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以伟大的历史主动、巨大的政治勇气、强烈的责任担当,冲破思想观念束缚,突破利益固化藩篱,敢于突进深水区,敢于啃硬骨头,敢于涉险滩,坚决破除各方面体制机制弊端,实现改革由局部探索、破冰突围到系统集成、全面深化的转变,各领域基础性制度框架基本建立,许多领域实现历史性变革、系统性重塑、整体性重构。”

来自主题教育时进行的务实深入的调查研究。202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为了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用党的创新理论统一思想、统一意志、统一行动,党中央决定在全党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这次主题教育强调把理论学习、调查研究、推动发展、检视整改贯通起来。各地围绕“学思想、强党性、重实践、建新功”的总要求深入开展主题教育,并按照党中央关于在全党大兴调查研究的要求,扑下身子、沉到一线、深入基层,做了大量的调查研究。调查出来的问题,能马上改的立即改,不能马上改的梳理汇总起来,通过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来解决。我们坚信,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前途命运的关键一招,新时代遇到的各种挑战和问题也一定能够通过全面深化改革得到解决。可以说,主题教育的不断深化拓展为今年作出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既奠定了思想理论基础,又形成了问题清单和解决问题的思路,坚定了中国共产党人将改革进行到底的勇气和决心。

《决定》确定了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主题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

“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和“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这两个关键词,已经成为时代强音,在中华大地上响起。相较于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的主题词“全面深化改革”及其“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总目标,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的最大特点,就是强调要紧紧围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这一主题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那么,我们今天为什么要把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主题聚焦到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上来?

这是由中国现代化的长期实践和党领导改革开放的成功经验决定的。习近平总书记在论述确定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议题的理由时指出:“围绕党的中心任务谋划和部署改革,是党领导改革开放的成功经验。”1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是中华民族自鸦片战争以来,经过180多年探索找到的中国现代化之路,是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唯一正确道路。在探索中国现代化道路的漫长进程中,我们经历过“学西方”的现代化尝试,失败了;经历过“学苏联”的现代化实践,虽然取得了成就,但终究还是“水土不服”,从而进行了重新探索和选择;经历过“大跃进”运动、人民公社化运动这样急于求成的现代化进军,也不成功。正是有了这样多方面的实践、失败,再实践、再失误,我们才在深刻总结历史经验和大胆探索中找到了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显然,这条道路的唯一正确性,来自中国180多年现代化实践的长期探索和反复检验,是实践的结论、历史的结论。党的二十大明确指出:“从现在起,中国共产党的中心任务就是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因此,中央政治局从实践经验和现实需要出发,决定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紧扣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来研究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问题。

这是由高质量发展这一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首要任务决定的。党的十九大指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党的二十大进一步指出:“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这是党中央根据新时代要解决的社会主要矛盾提出的战略任务。当前,推动高质量发展面临的突出问题依然是发展不平衡不充分,必须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从体制机制上推动解决。因此,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深化经济体制改革仍是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主要任务是完善有利于推动高质量发展的体制机制,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1据此,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强调注重发挥经济体制改革牵引作用,把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摆在突出位置,《决定》第二部分围绕处理好政府和市场关系这个核心问题,对经济体制改革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作出部署,与此同时,还对健全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体制机制、促进新质生产力发展作出部署。因此,今天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全部决策部署,都围绕推动高质量发展、实现中国式现代化来展开。

这是由推进中国式现代化难以避免的严峻挑战和必须准备进行的艰巨斗争决定的。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是一项全新的事业,前进道路上必然会遇到各种矛盾和风险挑战。党的二十大在阐述实现中国式现代化要把握的重大原则时,特别强调要坚持发扬斗争精神。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我国发展进入战略机遇和风险挑战并存、不确定难预料因素增多的时期。我们要在这样复杂的环境中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必须发扬斗争精神,准备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有效应对风险挑战。由此决定了我们在新征程上要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不断完善体制机制,统筹发展和安全,防范化解风险、有效应对挑战,在危机中育新机、于变局中开新局。

《决定》明确了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意义是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强大动力和制度保障

我们讨论为什么要紧扣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不仅要懂得其深刻缘由,还要懂得其深刻意义,懂得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归根结底是要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强大动力和制度保障。

首先是动力。我们要认识到,改革是动力,创新也是动力,改革和创新紧密结合在一起,可以形成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强大动力。

紧扣中国式现代化这一中心任务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首先要深入思考和研究的是怎样通过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习近平总书记要求我们破除发展问题上的陈旧观念,着眼于推进高质量发展这一新时代的硬道理,来思考和布局推动中国式现代化。尤其是,习近平总书记敏锐地抓住信息化、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带来的生产力发展最新动向,强调“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高质量发展需要新的生产力理论来指导,而新质生产力已经在实践中形成并展示出对高质量发展的强劲推动力、支撑力”,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提出的一个重大的原创性理论观点。

毫无疑问,科技创新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但我们也要懂得,发展新质生产力不仅要靠科技创新及其催生的产业创新,还要靠改革,变革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领域一切束缚新质生产力发展的体制机制,形成与新质生产力相适应并能够促进新质生产力发展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领域的体制机制。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指出的:“要深化经济体制、科技体制等改革,着力打通束缚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堵点卡点,建立高标准市场体系,创新生产要素配置方式,让各类先进优质生产要素向发展新质生产力顺畅流动。同时,要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为发展新质生产力营造良好国际环境。”1这是因为,制约高质量发展的因素,不仅包括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全方位、深层次加速演进,还包括我国一些领域关键核心技术受制于人的局面尚未根本改变,城乡区域发展和收入分配差距依然较大;还包括我们有的领导干部认识不到位,实际工作中一遇到矛盾和困难又习惯性地回到追求粗放扩张、低效发展的老路上,有的领导干部观念陈旧,名曰推动高质量发展,实际上“新瓶装陈酒”,有的领导干部能力不足,面对新环境新挑战,不知道如何推动高质量发展等。

因此,我们要着力解决这些思想认识和能力上的、关键核心技术上的、体制机制上的问题。一要进一步解放思想,坚持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二要进一步推动科技创新,解决制约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卡点堵点问题;三要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健全发展新质生产力、实现高质量发展的体制机制。

其次是保障。我们要认识到,以制度建设为主线的改革创新就是要推动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国家治理和社会发展更好相适应,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制度保障。

自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后,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又在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方面作出重要决定。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依然坚持这一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提出到2035年要全面建成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更加完善,基本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为到本世纪中叶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奠定坚实基础。围绕这个总目标,《决定》强调了“七个聚焦”,这“七个聚焦”最后都归结到体制机制制度的完善或创新。

最后,我们要认识到,改革和创新是动力,发展和治理是目的,改革、创新和发展、治理都是为了人民、依靠人民,都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决定》在阐述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指导思想时,强调要“以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增进人民福祉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在阐述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原则时,强调“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和首创精神”。在部署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举措时,在政治领域强调,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推动人民当家作主制度更加健全;在文化领域强调,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丰富人民精神文化生活;在民生领域强调,提高人民生活品质,不断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总之,我们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既要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强大动力,又要提供制度保障,在此基础上,要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时时处处想着人民、为了人民。

[参考文献]

[1]习近平著作选读(第一卷)(第二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3.

[2]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 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N].人民日报,2024-07-22.

(作者简介:李君如,原中共中央党校副校长)

责任编辑 / 王焕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