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高考背景下高中历史教学策略
2024-09-27蔡金芝
摘 要:新高考依据新课标,新课标依据新教材,新教材需要新思想,教育的发展不仅关系着教师和学生的发展,还紧密联结国家的前途与命运。高中阶段是学生成长与学习的关键时期,历史教学要紧跟时代发展的脚步,真正做到与时俱进,积极学习新课标,多角度理解新教材,多方面研究新高考,聚焦关键能力和思维品质的考查,不断改进和完善教学模式,为教育教学指明方向和路径。
关键词:新教材;新高考;高中历史;教学策略
历史是一门人文学科,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及人文价值,现阶段教育教学呈现出片面化和功利化的现象,很多教师和学生为了高考获得较高的分数去拼命刷题,而忽略了隐藏在历史知识背后的深层次的内容,只会判断题目的对错,缺乏对历史真相的探索能力。未来在教学的道路上,教师要稳中求进,逐步落实新课程与新教材的教育理念,坚持发挥以史育人的导向作用,突出学生关键能力和核心素养的培育,重视学生的思维品质,强调思维的过程以及思维的方式,使学生获得丰富的历史认知,积极探索历史表象背后的意蕴,培育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由传统的考知识逐渐转向考能力转化,落实立德树人的教育使命,展现出鲜明的时代教育主题[1]。
一、运用思维导图,绘就历史画卷
思维导图是一种具有发散性思维的图形思维工具,能够将复杂抽象的历史知识进行有效的梳理,将内容变得较为形象化与具体化。多年来由于受到传统教育教学的影响,课堂教学方式相对单一,对学生学习质量也产生了极大的影响,教师只是一味地将知识灌输给学生,没有考虑到学生的思维能力的发展与学生的接受程度,有些学生会觉得历史知识难以理解,对于一些历史事件时间和空间观念意识较为浅薄,甚至容易搞混淆,尤其是在高考的强大压力下,极易对历史学习产生抵触心理。在新高考和新教材的背景下,可以充分借助思维导图等工具去梳理历史知识点,增强学生的理解与记忆,理清学习思路,构建较为系统化知识体系,推动学生的全面发展[2]。
例如,在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与特点”的内容时,在新高考的背景下,教学目标是让学生了解中华优秀文化的内涵与特点,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逐步形成热爱祖国、尊重历史的核心主义价值观。历史知识较为纷繁和杂乱,如果没有清晰地梳理好知识脉络,会导致很多学生在学习时无从下手。思维导图能够将知识用简单的线条进行连接与记忆,将学习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教师可以引领学生绘制思维导图,让学生利用头脑中图像联想和记忆,通过图形的方式回忆课上学过的历史知识,加深知识的印象和理解,将知识进行串联和横向比较,发现历史之间的联系与规律,提高对史实的掌握和记忆。教师还可以为学生提供导图框架,分别为:中华文化的发展历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特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每一个知识点再由学生展开,进一步细分,如,中华文化的发展历程可以细分为多元起源、思想源头、文化统一、高度繁荣、承古萌新、救亡图存。思维导图下的历史学习更加结构化、逻辑化、系统化,学生在绘作过程中以一种全新的面貌去学习历史知识,有效整合学习内容,用历史画卷启迪学生的历史智慧。
思维导图可以有效巩固学生对历史知识的学习,很多学生在高中阶段感到无从下手,不知道如何进行学习与复习,教师可以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引领学生开展思维导图的学习模式,让学生根据每章的知识、内容自己动手去绘制思维导图。将抽象的知识变得更加形象化,让学生更加直观地去了解历史知识的重点与难点,在动手绘图的过程中提高对知识的理解与掌握。
二、创设情境,培养人文素养
高中历史知识中蕴含着一些价值观念,随着学生学习的深入,价值观会对学生的思维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大量的理论知识记忆,不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易让学生产生乏味和反感的心理。教师在新媒体技术的支持下,要充分借助现代信息技术的优势,利用图像、视频等直观的辅助工具,为学生创设多样化的情境,突破传统教学的束缚,帮助学生去理解抽象的理论知识。同时,教师要结合情境,设计有层次的学习活动,赋予历史课堂较强的多样性,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培养学生的人文思维,使学生更加形象生动地去了解历史知识,提高历史学科素养[3]。
例如:在学习“丰富多样的世界文化”这一单元时,学生对其他国家的文化感到非常陌生,如果仅仅凭借单纯的文字介绍,学生无法做到充分的理解与掌握,教师可以充分借助现代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创设一个优质的学习情境,播放相关的图片与视频,让学生在脑海中勾勒出一个清晰的思路,对外来文化有大致的了解与认识,增强课堂的趣味性,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通过信息技术使学生了解世界主要区域的文化,感受文化的多样性,了解世界各国以及各民族对人类文化发展所作出的贡献。如历史课本中简单地罗列了几个楔形文字,相对单调和简单,可以为学生播放楔形文字图片,并为学生展示文字的演变过程,提高教学的生动性和形象性,使学生能够更加深入地了解楔形文字是两河流域南部苏美尔人的发明,后来被阿卡德人、波斯人等接受,并在古代上述地区得到了广泛应用。如有些学生对古代埃及的建筑艺术非常感兴趣,教师可以充分借助现代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展示受到宗教影响的埃及建筑,让学生充分感受到建筑的特色之处。如有些学生对印第安的铜器、陶器、石雕、木刻、金银首饰非常感兴趣,教师可以充分通过视频以及图片的方式让学生感受这些精美的文化作品,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高中历史教学要真正做到开拓与创新,不能够拘泥于传统的书本教育,现阶段在新高考以及新教材的背景下,对于教师来说是一项严峻的考验和挑战。作为教师教学水平有待完善与提升,结合教材中的知识点进行完善与更新,教师要充分关注学生的个体发展,让学生能够亲近和理解历史,摆脱应试教育的影响,发挥历史学科的育人价值,在现代信息技术的帮助下让学生能够近距离地通过对比与分析去理解历史内容,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不断进行创新与完善,并从中形成强大的信息洪流,提升教学效率[4]。
三、合作互助,弘扬传统文化
合作学习能够促进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和互动,增强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不再是孤军奋战。教师在新高考背景下,要留给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让他们先去想,再去做,引导学生在合作学习活动中,学会思考,将知识内容经过思维加工,掌握新知识与拓展创造思维。其次,教师要以提示者和参与者的角色,促进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与互动,激发学生的交流能力和思考能力,降低知识的理解难度,使学生能够以合作的方式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相互交流自己在历史学习过程中的观点与看法,集思广益地去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让学生真正学会学习。
例如:在学习“文化的传承与保护”的内容时,教师要引导学生了解文化的传承与保护意义,培养学生对文化的保护意识。现阶段国家对传统文化的重视度也越来越高,在教学过程中要让学生读懂历史,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主动承担起文化的传承与保护。科学划分学习小组引领学生共同去讨论和交流,激发学生的思维,引领学生说出自己对传统文化的理解与感悟。不同的学生对不同的文化有各自的认识与看法,当这些看法汇聚在一起时,就会产生思维的火花,呈现出智慧的光芒,更好地推动学生的成长与进步。对于传统文化的保护与传承,在小组交流中有的学生说:“传统文化需要强大的政策支撑,作为国家应支持不同民族的传统文化,加大传统文化的宣传力度,对于继承和发展传统文化者可以给予相应的鼓励与实质性的支持。”有的学生说:“要将开发与保护相结合,大力发展传统文化旅游产业,增加保护人员和保护费用,提高对传统文化的保护力度。”有的学生说:“编制文化遗产资源图谱,制定保护标准与方法,充分借助现代信息技术的优势加大传统文化的数字化建设,让传统文化可以足不出户呈现在世人面前,为传统文化注入新鲜的血液。”还有的学生说:“要让传统文化走出国门,加强与其他国家之间的交流,进一步推动世界文明的多样化发展。”在新高考的背景下,教育教学要根据实际的教学目标与教学内容灵活处理,充分借助身边的红色资源,组织学生合作学习,引导学生对“传承文化”话题进行合理的扩展,接受传统文化教育,共同讨论如何传承革命精神,学习崇高精神,如何用行动报效祖国,指导让学生在辩论、互评中,增强自身对传统文化的了解、认同与热爱,还感受到传统文化的保护与传承的意义。合作能够营造出一种浓厚的学习氛围,锻炼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小组合作还可以通过榜样的力量促进学生的理解与认知,组织学生在身临其境的互动体验中,开展“推进传统文化建设,传承红色基因”等多样化学习实践活动,让学生循序渐进地接触、体验、理解和运用、内化知识,使学生能够理解并掌握历史知识,提高学习效率。
在新高考的背景下,教育教学要根据实际的教学目标与教学内容展开灵活处理,不能局限于教材内容,要引领学生积极开展实践探究活动,充分借助身边的红色资源组织学生开展参观和游览,开展“赓续红色血脉”的主题活动,带领学生走入博物馆、革命馆、纪念馆等,让学生能够近距离地去接触红色文化,身临其境地感受历史的足迹。在实践中多角度、多形式厚植传统文化底蕴,展现初心传承和使命担当,强化学生的自我教育意识,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历史了解的热情,发扬锐意进取、奋发有为精神,凝聚智慧力量。
四、拓展延伸,开展实践探究
历史知识记录了中华民族五千多年的发展历程,具有丰富的内涵,对社会的发展与进步有积极的促进作用,但是纵观现阶段的教学中,历史教学与现实生活严重脱节,忽略了历史教学的时代性特点,缺失了应有的社会功能,学生只是一味地去满足学习知识,根本不懂得历史知识与现代之间的紧密联系。因此,在新高考以及新教材的背景下,教师应紧跟时代发展的步伐,不断更新教学内容,要以积极的心态去面对新的挑战,不要拘泥于陈旧的教学模式中无法自拔,注重培养学生的主体地位以及历史核心素养[6]。
例如:在学习“医疗与公共卫生”的内容时,教师可以引领学生在课前搜集关于特殊时期的相关资料,让学生了解急性传染病的病因、预防、治疗等措施,分析不同传染病对人类所带来的伤害。让学生可以自主通过多种资料,去归纳和总结各朝各代疫病防治的具体办法,并为学生布置相应的学习任务,任务一:总结出古代疫病发生和传播的原因;任务二:结合教材内容分析古代疫病流行的特点;任务三:结合教材概括中医药的特征;任务四:西医传入对我国的健康产生了怎样的影响和作用?任务五:作为新时代的高中生,你认为应该如何去有效防治各种传染病?在任务的作用下,让学生对古代疫病的发展史有一个大致的了解与认识,从中渗透时间、空间观念和家国情怀,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任务是学生强有力的学习驱动力,只有强大的动力才能驱使学生去投入学习之中,从而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高中阶段的学生面对严峻的高考形势,在新高考的背景下教师要更加灵活性,拓展学生的思考空间,提高学生的思考能力,改善传统填鸭式的刻板教学,引领学生学会用自己的视角去分析问题,善于利用历史素材进行多角度思考,调动学生的情感共鸣,在任务的指引下拓展学生的思考空间,强化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理解与掌握。
新高考背景下要提高学生所学和认知,对历史知识现象能够提出个人的观点及看法,增强了教学的灵活性、系统性、综合性、运用性和开放性。老教材中的知识点框架性和系统性相对薄弱,而新教材中侧重历史线索与逻辑,全面丰富了老教材中未涉及的事实,要引领学生在历史教学过程中积极去发现问题,找到问题的关键,并学会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总结学习经验,不再一味地沉浸于升学考试之中,而是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7]。
结束语
总之,在新高考以及新教学的背景下,高中历史教学秉承立德树人的教育理念,聚焦学科核心素养,实现有效的价值导向,在完善与更新中升华历史课程教学,重视自身的指导地位,做好新高考以及新教材的传达者,强化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引导学生形成有时代立场的历史解释能力。教师要以历史课堂为主阵地,对新高考和新教材进行全面解读,精准把握教材主体知识,提高自身的专业技能与水平,加强学习,切实培养社会发展需要的人才。
参考文献
[1]陆小华.高中历史教学在新高考改革下的思考与实践[J].高考,2024(17):46-48.
[2]沈丽玲.新高考背景下高中历史教学的优化策略[J].高考,2024(16):15-17.
[3]包卫国.新高考背景下高中历史解题技巧浅议[J].中学政史地(教学指导),2024(3):71-72.
[4]柴贺景.问史寻人:新高考背景下的高中历史学术型课堂构建[J].中学历史教学参考,2024(9):53-55.
[5]张水珍.新高考背景下高中历史教学改革的探索与思考[J].试题与研究,2024(1):19-21.
[6]伍仲新.新高考背景下高中历史课堂深度教学探究:以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教学为例[J].广西教育,2023(35):133-136.
[7]程勇勇.新高考下高中历史有效教学策略[J].基础教育论坛,2023(11):84-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