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国画笔墨特点与技法传承
2024-09-26廖翼恩
笔墨是中国画的核心语言,也是东方美学的集中体现,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和丰富的艺术表现力。“气韵有发于墨者,有发于笔者”,清代画家张庚的观点充分显示了笔墨在中国画创作中的重要地位。笔墨具体是指以宣纸、墨汁、毛笔等为主要材料,利用墨色的丰富灵动性和笔触的变化多端创作中国画的技法。随着西方绘画的传入,中国画笔墨技法传承开始面临一系列挑战,在这一形势下,笔墨独特的艺术形式和创作技法应当随时代发展不断加以传承创新,以便更好地传承发展。因此,为更好地促进中国画笔墨技法的传承,在当前背景下对中国画笔墨技法传承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展开探讨,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基于此,本文将首先分析中国画笔墨特点,然后探讨中国画笔墨技法传承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以期为相关研究人员提供参考。
一、中国画笔墨特点
(一)气韵
南朝齐梁时期画家谢赫在《古画品录》中最早提到了“气韵”一词,对于中国画的发展起到了非常重要的助推作用,此后,气韵成为中国画笔墨技法追求的重要标准之一。不同于其他画种,中国画的气韵更多体现在意境魅力方面,而这也是其他画种无法超越和模仿的特征之一。笔墨的灵活多变和自然运用是作画的最高境界,也是中国画笔墨的重要技法。除此之外,创作者在中国画创作的过程中会更加追求个性,即追求所谓的挥墨成形。其在绘画创作的过程中所描绘的具象并非其真正想要表达的东西,而是通过对笔墨语言加以创新,忽视再现物象而重在意境表达。中国画的创作过程也非常具有情感色彩,因此,创作者往往会借助笔墨表达自身的情感,如落笔的缓、舒、慢、快等,均是创作者情感表达的重要方式,而这也正是中国画笔墨创作的魅力所在。
(二)语言
如果将中国画比作一首动听的乐曲,那么笔墨就是其中最具代表性的音符,不论用墨还是用笔均有独特的魅力。笔墨所体现出的审美架构极具个性,例如,在回锋和收笔时需要将笔墨贯穿到底,在起笔时需欲上先下、欲右先左,中途用笔力度需要保持在强有力且稳定的状态,展现出一种内敛而又含蓄的力量,不仅体现了古代画家极高的艺术创作要求,而且也是中国画优秀与否的重要判断标准。除此之外,笔墨对于主客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很好地区分,面、线、点等绘画元素本身并不具备主观意识,需要创作者借助笔墨将自身的意识传达出来,最终形成有条不紊地绘画形态。不论是画家还是观赏者,借助画作的整体布局以及笔墨的运势、走笔,即可对客体和主体之间的关系予以合理分辨,这不仅是中国画笔墨审美的一种重要体现,而且也是观赏者对于中国画的独有认识。
(三)画面留白
“留白”作为中国特有的构图形式,是画家精神世界以及内心情感的外在表现,能够集中体现画家的形象气质、创作才情、胸怀修养等。在实际创作过程中,画家经常采用墨色和空白形成鲜明对比,白为虚,黑为实,虚实有生,虚中有实,以此来将客观物象转变为主观意向。正如黄宾虹在《山水册页》中所提出的:古人作画,用心于无笔墨处,尤难学步,知白守黑,得其玄妙,未易言语形容。以八大山人的《孤禽图》为例,其就是一副典型的“知白守黑”的作品。整幅画的背景不着一色,皆是留白,只有一只鸟儿独留画面中间。画家借由孤禽与大片留白形成极简构图,进而塑造出一种强烈反差,体现出画家内心的孤傲高洁。由此可见,优秀的中国画创作者必须具备较高的生活元素运用能力以及抽象思考能力,才能巧妙运用留白,这也使得中国画相较于其他艺术形式具有更为独特的艺术魅力和艺术特点。
二、中国画笔墨技法传承存在的问题
(一)传统绘画文化日益淡薄
中国绘画历史非常悠久,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涌现出许多优秀的画家,为公众留下了极为丰富的画论以及画作资源。如何将中国传统绘画予以继承发扬是现代画家研究探索的一个重要方向。但从现状来看,现代绘画创作者普遍会受到当前社会因素的影响,如市场收益获取、现代人审美变化等,均会对创作者的创作理念产生一定的影响。现代中国画画坛绘画创作呈现两个极端,一是过于推崇复古主义,一味地临摹古画,推崇古画,而缺少自身的创作思考,进而导致绘画作品很难传达自身的思想;二是受西方绘画思想影响,部分创作者一味地强调传统绘画过时言论,从而在创作过程中极度模仿现代主义绘画,进而导致中国画创作表面看似是中国画,实则陷入对现代主义绘画模仿的怪圈。
(二)绘画理念日益西化
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中西方文化交流日益密切,中西方绘画的创作形式、创作理念日益交融。加之绘画创作者对于多元化、现代化元素的追求,使得中国画创作越发追求感官刺激,而一定程度上忽视了对传统绘画理念的遵循。除此之外,还有部分创作者在中国画创作过程中过于追求水墨实验,不是对形式和色彩进行反复调试,就是对中西融合方式进行尝试探索。中国传统绘画以及西方绘画都是世界文化宝库的重要构成部分,二者需要相互借鉴,互相进步。但也有一部分画家思想观念存在误区,将西方绘画元素盲目地运用到中国画创作中,使得创作作品显得不伦不类。
(三)中国画笔墨教学的缺位
当前中国画笔墨教学通常仅仅针对美术生群体,他们在大学入学前需要进行美术艺考培训,但一般仅仅包括色彩、速写、素描等内容,并不涉及中国画笔墨技法问题。这些学生在进入大学后,对于中国画笔墨技法的了解也近乎为零,除了专门的中国画专业外,其他美术专业并不会开设中国画课程,这也使得非中国画专业的美术生对于中国画发展史缺乏了解,比如主体思想的传达方式、情感的抽象展现形式、古代画家的创作风格等,这些都会让学生对中国画创作的理解产生影响。除此之外,当前中国画专业的学生考核主要以作品展示的方式为主,考核内容主要包括色彩搭配、绘画手法等,而对于画面意境、笔墨语言、思想情感传达等并没有提出更高的要求。另外,在对中国画作品赏析时需要慢慢品鉴,但是大学阶段对学生创作赏析主要以专业教师打分的方式进行,这种赏析形式主观性过强,会在一定程度上对学生的发展空间造成限制,甚至会使部分学生为了取得高分不得不摒弃自身的创作风格,努力向专业教师赏析偏好靠近,而这对于学生中国画创作水平的整体提升是非常不利的。
三、中国画笔墨技法传承的具体路径
(一)开设中国画艺考方向
全国美术专业招生考试至今已经持续了50多年,对于我国美术类人才培养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但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美术专业招生考试也显露出一些滞后因素。据相关统计,当前我国共有2700多所高校开设了美术专业,美术专业招生主要以艺考生为主,这些艺考生大都经过色彩、速写、素描培训,在进入大学后这些艺考生会被分成设计、雕塑、油画、国画等不同专业。对于油画、雕塑、设计等其他专业而言,艺考培训是极为重要的,可以为大学专业学习打下坚实基础。但对于国画专业而言,艺考培训却存在缺失,这是因为国画学习讲求笔墨传承,然而大部分艺考生都缺少国画学习基础,因此,在进入大学后需要从零开始学习中国画技法、材料等。相关部门可以对全国美术专业考纲适当加以调整,将美术专业考试分成两个招考方向,即传统美术招考方向和中国画招考方向,传统美术招考方向考查内容保持不变,而将中国画专业考查内容调整为速写、书法和中国画,这样不仅可以为艺考生大学专业学习中国画奠定良好基础,而且可以提高艺考生以及社会大众对于中国画的认知,而这对于中国画笔墨传承发展是非常有利的。
(二)增加中国画教学课时
对于中国画传承而言,学生越早接触中国画,对于中国画笔墨技法掌握就越为容易。因此,学校需要制订切实可行的教学计划,对于学生的中国画传承意识予以加强。除了需要在校内开设中国画课程外,还要定期组织学生拜访当地有名的国画家或是参观当地的美术展览,使学生充分感受中国画的创作氛围。例如,在组织学生与当地有名的中国画创作者进行交流的过程中,倾听他们讲述创作情感、创作心境、表现手法等,以此增强学生对于中国画的喜爱之情,进而自觉加入中国画创作及传承的队伍。
此外,高校美术专业也应对中国画课时比例适当予以增加,尤其是对于中国画专业而言,不仅要增加中国画课时比例,而且要对中国画教学内容予以合理规划。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不仅要为学生讲解中国画的相关绘画理论,而且要组织学生临摹中国画经典名作,开展中国画技法研究讨论,进行中国画创作写生等。在此过程中,美术专业教师要做好课堂示范工作,采取有效的举措增强学生对中国画的创作兴趣。例如,美术专业教师可以让学生依据古人的创作技法进行经典画作临摹,使学生亲身感受面、线、点的细微差距所营造出的画作的整体变化。通过这种方式可以使学生增强对中国画技法表现的感受和认知,同时对于激发学生创作中国画的兴趣也是非常有利的。美术专业教师也可以让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对中国画经典名作加以赏析,充分体会中国画的思想意蕴传递。通过这种方式不但可以提升学生的中国画赏析水平,而且可以使学生从中学习主体思想传递、情感表达的方式方法,这对于学生自身中国画创作能力的提升大有裨益。
(三)加强文化交流
在当前文化多元发展的形势下,中国画笔墨技法的传承与发展,离不开与其他文化的交流与融合。地方美术馆、文化馆等公共文化机构可以发挥自身的组织优势,通过举办国际文化交流活动,学术研讨会等,为中国画创作者提供展示作品的机会,并增进不同文化背景下创作者之间的了解与互鉴。此外,艺术展览也是促进文化交流的重要渠道。通过精心策划的展览,可以将中国画笔墨技法的精髓展示给更多观众,让他们领略中华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加深当代观众对传统中国画的认识,激发他们对这一艺术形式的兴趣与热爱。通过多样的文化交流活动,为中国画笔墨技法的传承与创新注入新的活力。
(四)借助新媒体扩大中国画宣传
随着新媒体的日益普及,信息宣传日益便捷,而要想实现信息高效宣传,必须对宣传媒介以及宣传时段加以合理选择。例如,20q14bjcNvgTChqCO5vlfechfLClx8WrEB3DfCqdP6XPI=22年央视春晚歌舞节目《只此青绿》,将传统山水搬到电视荧幕上,通过歌舞的形式呈送给数十亿观众,从而对山水画起到了很好的宣传效果。歌舞《只此青绿》取材自王希孟的《千山江山图》,通过创意改编使中国画与歌舞表演有机融合在一起,令人叹为观止。除此之外,还可以将设计理念,如瓷器图案、茶叶包装等和中国画有机结合起来。瓷器、茶叶等产品受众与中国画受众高度重合,因此在对其图案及包装进行设计时可以积极借助中国画元素,通过中国画的形式将产品的精神内涵更好地传达出来。除此之外,在对中国画宣传的过程中,还要加强论坛、微博、抖音、微信公众号等网络社交平台的应用,通过开设中国画笔墨技法在线教学、投放经典国画作品赏析视频等,扩大中国画笔墨技法普及范围,使更多的社会公众加入中国画笔墨技法学习队伍中。另外,为了更好地迎合年轻受众的喜好,可以将中国画笔墨与当下流行的综艺节目结合起来,通过游戏的形式对中国画笔墨特点加以宣传,以此增强中国画笔墨技法的宣传效果,进而使年轻受众对中国画的笔墨特点加深了解、增进兴趣。
四、结语
综上所述,笔墨是中国画学习的关键,也是中国画最鲜明的特征,不仅内涵丰富,而且意蕴深远。因此,相关部门需要对中国画笔墨技法传承加以重视,从现有问题出发,通过单独开设中国画艺考方向、增加中国画教学课时、借助新媒体扩大中国画宣传等举措,使公众对中国画笔墨技法加强了解,进而帮助中国画笔墨技法在新时代得以更好地创新发展,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
参考文献:
[1]孙伟龑.基于新时代背景下中国画笔墨的传承与创新[J].艺术大观,2023(14):54-56.
[2]陈彦峰.基于新时代背景下中国画笔墨的传承与创新[J].丝绸之路,2022(03):134-138.
[3]田静.探究中国画笔墨的特点和传承[J].流行色,2019(07):150-151.
[4]董一帆.探究中国画的笔墨与造型表现[J].今古文创,2021(01):85-86.
[5]苗建华.论中国画之笔墨创新[J].参花(上),2023(12):47-49.
(作者简介:廖翼恩,男,本科,尤溪县工人文化宫,中级,研究方向:美术创作)
(责任编辑 张云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