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浸式红色研学活动创新旅游发展研究
2024-09-26林德丽
作为一种具有深度和思想性、充满情感和历史感的旅游方式,红色研学活动在旅游活动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红色研学活动正逐渐从被动接触转化为主动探索,从历史叙述转化为思想启示,从简单旅游转化为深层次的文化交流。越来越多的红色研学活动强调人文关怀,注重参与和体验,通过情感和认知的特殊交融,达到旅游和教育的双重效果。基于此,文章首先分析现下研学活动中存在的普遍问题,并从融合资源、创新活动形式、多领域共通三个方面提出研究对策,旨在拓展红色研学活动的研究理论和实践路径。
一、当前研学活动中存在的问题
(一)活动同质化严重
由于受到传统观念的影响,或者对研学活动的理解不够深入,一些组织者或教育者往往采取“一刀切”的方式,将同样的活动内容应用于所有学生,但却忽略了每个学生的独特需求和兴趣;一些组织可能由于资金、人力等资源方面的限制,难以设计和实施多样化的研学活动,这种做法往往导致活动内容过于单一,缺乏深度和广度,从而使活动同质化。此外,在某些地区或领域,由于信息交流不畅或缺乏有效的合作机制,可能导致研学活动的重复或模仿,这种现象进一步加剧了研学活动的同质化。
(二)缺少必要的课程设计
研学活动目标不明确,活动失去主方向,变成简单的游览或娱乐活动。缺乏深度和广度的课程设计,使学生难以从活动中获得实质性的知识和技能;没有吸引人的研学内容和过程,学生可能缺乏参与热情,导致活动效果不佳。
(三)参与引导不足,缺少专业人才
由于理念与认知不足,导致学校缺乏参与研学活动的积极性,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和支持;学校资源有限,可能无法提供足够的支持,研学活动涉及较多的人员和场地,组织管理难度较大。此外,研学活动需要具备相关专业知识和技能的人才来策划和实施,由于缺少专业人才,可能导致活动质量不高,影响参与度,学校与研学活动组织方之间的沟通合作不畅,导致活动的计划和实施出现问题,也可能进一步影响学校对研学活动的参与积极性。
二、沉浸式红色研学活动的理论及实践价值
红色历史文化是旅游业中重要的组成部分,通过沉浸式的研学活动,可以丰富并增强旅游文化产品的吸引力和实用性,提高参观者的满意度和推荐度。沉浸式红色研学活动是一种高效的历史文化传承和发展方式,通过将游客、学生或参观者置身于历史事件和红色文化场景中,应用现代科技手段和教育策略使参观者全身心地参与互动和体验式学习,以达到深刻理解和记忆红色文化的目的。其具体实践价值表现如下。
其一,促进历史文化的传承和发展,鼓励参观者深入了解红色历史文化,激发其对历史文化的兴趣和理解,从而提高参观者对历史文化的认知。
其二,增加教育价值和社会效益。沉浸式红色研学活动不仅是一种旅游活动,也是一种教育手段,能够激发参观者的研究兴趣和学习能力,同时也能加深教育和宣传的效果,提高参观者的文化底蕴和文化修养。
其三,促进地方经济和旅游业的发展。通过沉浸式的红色研学活动,能够增加旅游业收入和地方就业机会。同时,也能吸引更多的游客前来参观,提升地方知名度和品牌价值,继而丰富和完善旅游文化产品。
三、沉浸式红色研学活动的研究路径
(一)设计具有吸引力的沉浸式红色研学活动
首先,要明确活动主题,即红色历史和文化。在这一主题下,结合具体的地域、研学场地优势,可以选择具体时期、事件或人物作为活动背景;其次,针对不同的受众群体,设计不同难度和形式的研学任务,以满足他们的需求。下表以小学和初中阶段为例,从研学内容、研学组织活动形式方面作简单比对。
(二)确保沉浸式红色研学活动的可持续发展
随着时间的推移,研学用户的需求和兴趣可能会发生变化。为了保持活动的吸引力,需要不断创新活动形式和内容,加入新的元素和创意,满足研究用户的求新、求异心理,具体措施如下。
首先,良好的服务质量是保证游客满意度和忠诚度的关键。对此,要注重提升讲解、导游、组织者等工作人员的专业素养和服务水平,确保研学用户在活动过程中能够获得优质的服务体验。同时,也要加强对服务质量的监管和评估,及时发现问题并改进。
其次,通过多种渠道加强宣传和推广,提高活动知名度和影响力。可以利用传统媒体和社交媒体等渠道,进行广泛宣传和推广;也可以与旅行社、学校等合作,共同推广活动;还可以建立有效的反馈机制,收集游客的意见和建议,及时了解活动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之处。根据反馈结果,对活动进行改进和优化,提高游客满意度和忠诚度;为了保持活动的可持续发展,需要持续投入人力、物力和财力,对活动进行维护、更新和升级。
最后,要关注政策法规、市场需求等外部环境的变化,及时调整和优化活动方案。可以拓展产业链条,开发与红色研学相关的衍生产品和服务,提高活动的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例如,可以开发红色纪念品、文化创意产品等,满足研学用户的购物需求。也可与其他相关产业、企业和机构进行合作,共同开发红色研学资源,实现优势互补和资源共享。通过合作,可以降低成本、提高效率、扩大市场份额,实现共赢发展。
(三)保护红色旅游发展的自然与人文环境
建立完善的规划和管理制度,明确保护范围和保护要求,制订保护措施和管理细则。确保在红色旅游开发过程中,对遗址、文化遗产和自然环境的保护得到有效落实;通过宣传和教育活动,提高游客和当地居民对红色旅游资源的保护意识。
首先,可以在景区设置宣传标语、发放宣传资料、举办讲解活动等,向游客传递保护理念,增强他们的保护意识;其次,要合理控制游客流量,避免过度拥挤和人为破坏。对游客的行为进行规范和管理,禁止乱扔垃圾、乱涂乱画等不文明行为。可以设置专门的保护区域,限制游客进入,以减少对遗址、文化遗产和自然环境的破坏;定期对红色旅游资源进行监测和维护,及时发现和修复损坏的文物和环境。还可以聘请专业人员定期巡查景区,对发现的问题及时进行处理,确保资源的长期保存;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如数字化技术、遥感技术等,对红色旅游资源进行数字化记录和监测。不仅可以提高保护效率,还可以为后续的修复和维护提供准确的数据支持;最后,与其他相关机构和专家进行合作与交流,共同探讨红色旅游资源的保护方法和技术。通过分享经验和资源,可以共同提高保护水平,促进红色旅游的可持续发展;在红色旅游开发过程中,要注重生态平衡和环境保护,防止过度开发对自然环境造成破坏,维护当地的生态平衡。
四、沉浸式红色研学活动的实践路径
(一)融合资源,深度挖掘红色历史文化资源
通过建立红色文化教育基地,集中展示红色历史文化资源,提供丰富的研学活动场所。教育基地可以包括博物馆、纪念馆等形式,通过展览、讲解、演示等多种方式,让学生更加全面地了解红色文化。全国范围内具有影响力的特色传统文化旅游产业带和区域产业带正在形成,具有典型示范效应的特色传统文化产业示范区和示范乡镇的建设已经初见成效。
通过对红色历史文化资源的深度挖掘,发掘和展示历史文物、文献、图片、影像等多种形式的红色历史文化资源,使学生在参观过程中深入了解红色文化内涵,形成特色鲜明、重点突出、布局合理、链条完整、效益显著的特色传统文化产业发展格局。
(二)创新活动形式,构建多元层次的研学活动
其一,定制化和个性化的红色研学活动。在满足学生对于文化认知和心理情感需求的同时,提升红色文化内涵的传播效果。如:沉浸式实景表演、主题演讲、互动体验、VR体验等多种形式的红色研学活动。
其二,多元层次的研学活动设计。根据不同年龄段的学生需求,设计具有针对性和差异性的研学活动。低年级可以组织参观红色旅游景点,了解历史故事;中年级可以开展红色主题的实践活动,如志愿服务、社会调查等;高年级则可以深入挖掘红色文化内涵,进行学术研究和社会实践。
其三,分阶段实现协调体系型红色研学活动。总体主线的贯穿结合分阶段的设计,将整个研学活动进行统筹规划,真正变成实现教育的载体和形式,而实现研学教育目标,则体现出知识的教育性、层级递进式、联通性等特点。
(三)与旅游业、工业、农业、科技、文艺、体育等领域融合
促进红色研学的主题元素传统文化与工业、农业、科技、文艺、体育等领域深度融合,以红色研学活动提升旅游内涵,以旅游扩大传统文化的传播和消费。
推动研学活动与农业有机结合,合理开发农业传统文化遗产,支持发展集农耕体验、田园观光、教育展示、传统文化创意于一体的特色农业;支持发展体育竞赛表演、电子竞技等新业态,鼓励地方依托当地自然人文资源举办特色体育活动;推动研学活动创意和设计服务与装备制造业和消费品工业深度融合,提升产品附加价值;推动研学活动与建筑、地产等行业结合,注重主题活动建设与人居环境相协调,以红色传统文化创意为引领,加强传统文化传承与创新,建设有传统文化内涵的特色城镇,提升城市公共空间、传统文化街区、艺术园区等人文空间规划设计品质。
结合沉浸式研学活动理念,开发多元化的红色旅游产品,将科技、文艺、体育等相关领域的创新模式和技术手段与红色文化融合,打造体验性新与互动性强的红色旅游产品。结合VR、AR、人工智能等技术手段,打造沉浸式红色研学体验,满足游客文化需求的同时,提高旅游产品的附加值和吸引力。
(四)关注活动举行的满意度和反馈,持续优化产品
一方面,围绕学生实际需求,积极搭建反馈渠道,如意见箱、调查问卷、在线评价平台等,方便研学用户随时提出意见和建议;定期进行满意度调查,加强活动的整体印象、提升服务质量、改善设施条件。
另一方面,建立社交媒体、在线评价平台,实时监控反馈意见,及时发现问题和投诉,并及时公开透明地公布反馈结果和反馈措施。例如,通过设立长久的黏性吸引制度,如会员制度、积分奖励等方式,激励研学用户群体多次光顾;提高平台数据分析能力,建立客户关系管理系统,通过专业的客户关系管理系统,收集、整理和分析游客的信息和反馈,以更好地理解他们的需求和期望,进而吸引更多研学用户来到旅游目的地,推动旅游业由规模化和数量化的发展模式向品质化和升级发展模式转变。
五、结语
沉浸式红色研学活动是一种通过互动、参与和体验,实现学生历史红色文化知识传承、文化情感积淀和认同感提升的教育活动。沉浸式红色研学活动创新旅游发展的主要思想是以红色文化为主线,通过深度挖掘和传承红色历史文化,加强与科技、文艺、体育等多个领域的融合,推动旅游业升级和创新发展。通过打造沉浸式红色研学活动,将旅游变成一种具有深度、有趣味性、富有挑战性、高品质的文化体验,满足游客对文化认知和内心情感需求的同时,提高旅游业的附加值,推动旅游业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陈莹盈,林德荣.研学旅行学习机制的整合性解释框架[J].旅游学刊, 2020,35(09):11-13.
[2]张艳霞.新乡市中学生乡村研学旅游市场开发研究[D].河南师范大学,2018.
[3]濮元生,濮蓉.RMP视角下南京市生态+研学旅游产品开发研究[J].江苏商论,2018(11):
48-50+53.
[4]游洁敏.“美丽乡村”建设下的浙江省乡村旅游资源开发研究[D].浙江农林大学,2013.
[5]何小勤.湖州市旅游业发展战略研究[J].湖州师范学院学报,2005(02):89-94.
★基金项目:本文系山东省文化和旅游研究课题“沉浸式红色研学活动创新旅游发展路径研究”(项目编号:23WL<Y>181)的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林德丽,女,硕士,青岛科技大学,教授,研究方向:计算机应用)
(责任编辑 苏静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