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一棵树父母学院”家长需求问卷调查研究报告

2024-09-26冯雨心赵红娟

当代家庭教育 2024年12期

摘 要:时代的进步与学生全面发展需求对家长提出了更高要求,一些家长在教育过程中存在不少困惑。本校特别设立了“一棵树父母学院”,意在帮助家长们解决家庭教育过程中遇到的挑战和困惑。为此,我们对家长的教育需求进行了深入调查,通过对家庭教育情况、课时安排、课程组织形式、课程内容与考核评价等数据结果进行分析,优化课程体系、拓展课程内容、拓宽评价维度,以期达到更好的效果。

关键词:家庭教育;父母学院;调查报告

【中图分类号】G6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7-2539(2024)12-0108-04

*江苏省教育科学规划青年专项课题《差异教学理念下城郊小学“菜单式”家长学校课程建设研究》C/2023/03/88。

一、调查背景及目的

扬州市文峰小学1950年建校,学校原为两轨制乡村学校。随着城市建设进程的加快,2018年搬到新校区,成为一所九年一贯制城市学校。但因地处城乡接合部,生源与普通小学相比较为复杂,有来自周围乡村的农民子女、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新社区子女,其中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所占比例最高。家庭结构和家庭类型的不同,家长之间的文化水平和道德修养存在差异,开展家庭教育面临不同的问题和挑战。现实中,因为各种原因,家庭教育方式的科学性和实用性有待进一步提升。为了改变现状,提升家长的家庭教育能力,文峰小学设立了“一棵树父母学院”。

为了更好地满足家长需求,提升家长学习兴趣,我们对“一棵树父母学院”家长学习的需求进行问卷调查。通过对调查数据进行分析,了解家长的想法,总结出“一棵树父母学院”家长最为关心和关注的教育问题,在以后的工作中开展更有针对性课程,并对相关课程的时间、频次、考核方式等进行优化,以期达到更好的效果。

二、调查内容及方法

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法,采用线上发放问卷的方式对文峰小学在校一至六年级学生家长进行调查。问卷共设计14题,采用选择题与填空题两种题型,减少家长作答时间,也给予家长充分表达的空间,了解他们真实的想法。问卷共分为5个部分,涉及家庭教育情况、课时安排、课程组织形式、课程内容与考核评价等方面。本次共发放问卷2500份,收到有效问卷1629份。其中,收到一、二年级学生家长问卷674份,三、四年级学生家长问卷587份,五、六年级学生家长问卷368份(见表1)。三个级部均有涉及,六个年级结果分布较为平均,家长自愿填写,填写情况更为真实,调查结果更为客观,数据结果适用性更广。

三、调查结果及数据分析

(一)学生家庭教育情况

1.家庭结构。调查显示,53.16%的学生生活在完整家庭中(即孩子与其父母一起生活),而41.99%的学生来自于扩展家庭环境(包括三代同堂或四代同堂的家庭)。仅有4.85%的学生来自单亲家庭、隔代抚养家庭或重组家庭。

这一数据反映出大多数孩子们生活在完整和稳定的家庭环境中,为“一棵树父母学院”的顺利实施提供了良好的基础。同时,这也表明我们的调查结果具有普遍性,能够代表大多数学生的家庭状况。

2.教育主要负责人。经调查,45.61%的学生的成长和教育主要由母亲承担,42.66%由父母共同参与,仅有11.73%的情况是由孩子的父亲或祖辈(包括祖父母和外祖父母)负责(见表2)。这一数据强调了在小学阶段,母亲在孩子教育和成长中扮演着主要角色。因此,在“一棵树父母学院”的活动和规划中,我们可以预见参与者中将有大量母亲的身影。

这意味着我们在制定教育策略和内容时,需要特别考虑到针对母亲的需求,以确保我们的项目能够更加贴合实际情况,有效支持家庭教育的实践。

3.家长学习的主要目的。调查结果显示,参加“一棵树父母学院”的家长们有着明确的目标:其中36.22%希望提高对孩子的指导能力,14.98%想要了解孩子的在校表现,26.64%旨在解决家庭教育中遇到的实际问题。仅有19.64%的家长是应学校的要求或为了配合学校工作而参加。这一发现表明,大多数家长参与“一棵树父母学院”的主要动机是真正希望提升自己在孩子教育方面的能力和效果。

基于家长们的这些核心需求,我们未来的规划和策略将重点关注三个方面:提升家长对孩子的指导能力、增进家长对孩子在校表现的了解以及帮助家长解决家庭教育过程中的具体问题。通过这样的聚焦,我们期望能够更有效地支持家长,使“一棵树父母学院”成为家庭教育中不可或缺的助力。

4.期待收获帮助的途径。调查发现,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多数家长发现与老师的交流、积累个人经验、阅读相关书籍和杂志是对他们最有帮助的途径。此外,也有一部分家长通过参加家长学校的培训、利用网络和电视资源或寻求他人帮助来提升自己的教育能力。这一结果凸显了家长们倾向于通过密切与教师的沟通和深入阅读相关文献来增强对孩子的指导。

鉴于此,我们的“一棵树父母学院”正好能够满足家长们的这些需求。因此,我们未来的规划将更多地聚焦于促进家长与教师之间的交流以及提供丰富的教育资源和读物。通过这样的策略和方案,我们希望能够进一步支持家长,增强他们在孩子教育过程中的指导能力。

(二)课时安排

1.授课时间。超过一半的学生家长倾向于将课程安排在周末,这主要是因为周末家长不用工作,便于全家参与。

基于这一反馈,我们计划将课程安排主要集中在周末,以适应大多数家长的需求。在特殊情况下,我们也会考虑调整至其他时间段。为了进一步满足不同家长的需求,我们还可以考虑进行线上授课,没有时间参与的家长们可以观看课程回放。这样的安排旨在提供更多的灵活性和选择,以确保所有家长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时间,进而更好地参与到“一棵树父母学院”的活动中。

2.活动频率。调查结果表明,30.69%的家长倾向于“一棵树父母学院”的活动每周举行一次,而34.93%的家长希望活动每月举行一次。其他家长则更倾向于每学期举行一次或两次的频率。虽然每周一次的活动提供了较为频繁的学习机会,但让家长在这样短的时间内吸收知识并有效地将其应用于实际的家庭教育中,从而取得显著成效,可能会有一定难度。延长活动间隔时间可以为家长提供充足的时间去识别和解决家庭教育中的问题,这样做更为合适。然而,例如每学期一次或两次这样过长的间隔时间可能会影响到及时反馈的获取。因此,考虑到家长们的不同需求和活动的有效性,我们决定将活动频率设置为每月一次,这样既能满足家长对频繁活动的需求,又能保证活动的质量和家长的学习效果。

3.教材选择。调查结果显示只有极少数家长表示不需要教材,大部分家长在教材格式选择上的主要分歧在于纸质教材与电子教材之间的偏好。大多数家长倾向于使用纸质教材。尽管从成本角度考虑,电子教材可能更为经济,但我们必须考虑到家长对电子教材使用的熟悉程度。一些家长可能不习惯使用电子教材,而更偏好传统的纸质格式。

鉴于此,我们的教材选择策略可以灵活多样,既满足需要纸质教材的家长的需求,也为其他家长提供电子教材。这种双轨制不仅能够有效节约成本,还能确保满足不同家长的偏好和需求,从而提高“一棵树父母学院”的整体教学效果和家长满意度。

4.讲师选择。约42.54%的家长倾向于根据课程内容选择相应的教师进行授课,30.26%的家长希望相关教育专家进行课程的讲授。这表明家长们更加重视讲师的专业背景和经验,希望他们能够针对每个家庭的具体问题提供教学。

基于此,“一棵树父母学院”可以考虑以邀请教育专家举办专题讲座为主,同时结合一线教师提供的教学方法指导,以及优秀家长分享的家庭教育经验案例,构建一个多元化的教育分享平台。

(三)课程组织形式

1.课程组织形式。调查结果清晰地揭示了家长对不同课程和活动形式的偏好:超过半数的家长热衷于参加亲子活动,同时,他们也对家长会、专家讲座和在线课程表示了浓厚的兴趣(见表3)。

这些洞察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指导,使我们能够更精准地满足家长的需求,精心规划和安排接下来的课程与活动。“一棵树父母学院”响应家长的期待,策划了包括六一庆典、足球文化节和运动会在内的系列亲子活动,并考虑到家长的反馈,计划在元旦以及春秋季节的综合实践活动中进一步邀请家长的参与,共同创造更多有意义的家庭时光。

2.教学组织形式。45.24%的家长倾向于“一棵树父母学院”根据不同的内容实施不同的教学方法,认为这是一种高效的策略。因为许多家庭教育挑战普遍存在,针对这些核心问题将家长进行细分并采用因材施教的方法,无疑是一个极佳的教学方案。同时,有39.72%的家长希望采用基于孩子所在班级的小组教学方式。通过选择孩子们班级的老师来授课,这种方式能够增强家长与教师之间的交流,并且因为老师对学生有更深的了解,从而更加有效。这两种方法均被视为适宜的教学模式。

(四)课程内容

1.课程内容。绝大多数家长参与“一棵树父母学院”后,期望在多个方面获得提升,包括教育政策法规(例如幼升小、小升初政策)、教育知识与技能(如学习方法指导)、教育观念(例如对教育内卷的理解)、教育方法(如培养良好习惯)以及亲子关系(如应对青春期挑战)。

因此,“一棵树父母学院”为家长提供了“菜单式”课程,这种方法旨在为不同年级的学生和家长提供量身定制的教育解决方案,例如为一年级学生开设的幼小衔接以及专为六年级学生准备的小升初的“大菜单”课程。家长根据自身需求和兴趣选择参与电子产品使用指导、青春期心理健康教育等“小菜单”课程,确保了教育内容的灵活性和个性化。

2.最为关心的问题。就调查结果看,家长最关心的问题大致可分为四类(见表4)。根据家长最需要解决问题的需求,“一棵树父母学院”将围绕学习、沟通、心理、生活这四个方面设计课程,帮助家长们解决这些难题。

(五)考核评价

许多家长倾向于通过问卷调查或课后与教师的交流来评估学习成果;同时,也有一部分家长认为通过访谈调查或参与活动后的感悟分享是有效的评估方法。

这表明,通过分享和交流学习体验来衡量学习效果是一种有效且适宜的方式,它能帮助家长更明确地识别并解决问题。与此相对,形式化的考试或调查可能不那么适合评估家长的学习效果,也不够贴合家庭教育的特点和需求。

四、调查结论与策略

(一)家庭结构多样性

大多数学生生活在完整或扩展家庭中,这为家庭教育提供了稳定的环境。然而,也有一部分来自单亲或重组家庭的学生,这提示我们在家庭教育策略上需要具有包容性和灵活性。

(二)家长教育需求具有的明确性

家长们参与“一棵树父母学院”的主要动机是希望提升自己在孩子教育方面的能力。这表明家长教育项目需要围绕提高家长的教育指导能力、增进对孩子学校表现的了解、解决家庭教育中的实际问题来设计。

(三)教育资源的合理利用

家长们倾向于通过与教师的交流、积累个人经验、阅读相关书籍和杂志来增强对孩子的指导。这意味着家长教育项目应注重促进家长与学校的沟通,并提供丰富的教育资源。

(四)课程安排的需有灵活性

家长对课程时间、活动频率、教材选择、授课老师以及教学形式有明确的偏好,这要求“一棵树父母学院”在课程设计上提供多样化和个性化的选择。

(五)效果检验的重要性

家长倾向于通过问卷调查或课后交流以及访谈调查和参与活动后的心得分享来检验学习效果,反映了家长更偏好于非正式和互动性的反馈方式。

(六)家长面临的共同挑战

调查还揭示了家长最需要帮助解决的问题,这些问题围绕学习、沟通578850ee8a75e2ad6bbff17a2ac665c6f6ec4fabe26e9c81b9de700463a00fff、心理和生活四个方面,指导了“一棵树父母学院”课程内容的重点领域。

五、结语

把握学校指导家庭教育服务的边界,构建家校合作共生的教育生态和明确共同价值理念,是探索学校开展家庭教育指导服务实践路径的基础和前提。找准学校开展家庭教育指导服务的着力点和发力点在于指导机制的系统化建设、指导队伍的专业化建设、指导内容的多样化建设和指导方式的技术化建设,如此才能有效地督促和引导家长履行家庭教育责任,提升家庭教育能力,共建一个更具包容性的教育环境。作为孩子初接触系统教育的引导载体,家庭教育是否精准有效,将直接关系到孩子的学习内驱力是否能被有效激活。总之,这项调查为家长教育项目的设计和实施提供了有价值的数据和见解。通过深入了解家长的实际需求和偏好,能够帮助“一棵树父母学院”制定更为有效的家庭教育支持策略,从而促进孩子的全面发展。

(责任编辑:陈娟)

参考文献

[1] 张成建.中小学生家长教育问题及对策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4.

[2] 储海燕.小学家校合作视野下的家长教育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21.DOI:10.27312/d.cnki.gshsu.2021.000123.

[3] 杨莉.学校开展家庭教育指导服务的困境及其突破[J].教学与管理,2024(07):16-20.

[4] 唐鉴.家庭教育思想对新时期教育的影响——评《家庭教育指南》[J].教育理论与实践,2024,44(06):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