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户外混龄自主游戏中师幼互动支持策略
2024-09-26韩莹
摘 要:《幼儿园保育教育评估指南》给幼儿教育工作提供了新的方向,在幼儿的成长中,幼儿园和教师需要重视户外混龄自主游戏的开展,并且落实师幼互动支持的策略,发挥教师的支持作用,从多元化角度满足幼儿成长期望,激发其主动探索精神,让幼儿能够在自然的混龄自主游戏中提升自身的综合水平。
关键词:幼儿教育;混龄自主游戏;教师支持
【中图分类号】G6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7-2539(2024)12-0105-03
户外游戏是幼儿教育中重要的环节之一,在《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明确点出了对户外游戏的需求,在混龄教育中也应当利用户外游戏培养幼儿的自主游戏的能力。在这一过程中教师也需要发挥出自身的重要支持作用,通过互动了解幼儿的需求,并且根据幼儿的需求对游戏模式进行优化,重视对幼儿户外混龄自主游戏的开展。本文针对幼儿户外混龄自主游戏中教师的支持策略展开了讨论。
一、师幼互动在混龄户外游戏中的优势
对于幼儿园阶段的孩子们而言,参与户外混龄自主游戏能够在满足幼儿活动需求的同时还能够让幼儿的合作互动能力得到提升,为幼儿的成长提供良好的协助。作为祖国的花朵,幼儿需要在社会大环境中成长,就离不开与人的交流。在幼儿户外混龄自主游戏中,重视自然环境构建,可以为幼儿提供更广阔的空间,让幼儿可以尽情在活动中感受自然之美,实现自身的全面发展[1]。
在这一过程中进行师幼互动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加强教师与幼儿之间的关联性,打造和谐师生关系,满足幼儿的成长需求,帮助孩子们学习如何与同伴相处,转变其个人思维,塑造完善的个人人格。师幼共同参与到游戏中能够让教师更加贴近幼儿的内心世界,让教师倾听幼儿的根本需求,还能够帮助幼儿解决游戏中存在的问题,让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与合作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全面提升。
幼儿园阶段的孩子们正处于思维最活跃的阶段,想象力和创造力非常丰富,通过师幼互动教师能够了解幼儿的想法,将这些想法运用在现实中,能够对户外游戏场地进行革新与完善,满足幼儿的成就感,促进幼儿的表达能力与创造力的提升。
二、混龄户外自主游戏中师幼互动支持原则
(一)主体原则
在幼儿户外混龄自主游戏中落实师幼互动支持时,应当尽可能遵循现代教育理念中的主体原则。基于时代发展的需求,传统的教学理念已经不再适用于现代化人才的培养,教师应当展开以幼儿为主体的教育教学,将幼儿的感受放在首位,重视每一个幼儿的状态稳定性,提高幼儿在游戏中的参与感,通过师幼互动了解幼儿生活中存在的问题,并予以解决,确保能够为幼儿的成长提供良好的支持。
(二)适度原则
基于混龄环境下的户外自主游戏,参与的幼儿年龄通常为3-6岁,不同年龄的幼儿对外在事物的接受能力也存在一定的差异性,教师在进行师幼互动的过程中应当尽可能遵循适度原则,给幼儿提供适当的引导,让幼儿主动参与到户外游戏的探索中来。需要注意的是,教师应当采用激励策略引导幼儿,而非强制干预幼儿的游戏内容,作为幼儿成长的协助者,为幼儿的成长做出贡献。
(三)引导原则
教师是幼儿成长中重要的引导者,无论是生活还是学习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教师在游戏中更应当发挥出自身的引导作用,在与幼儿互动的过程中了解幼儿所需,并进行针对性的调整,鼓励幼儿参与到户外自主游戏中,同时还应当做好外在条件的构建,对幼儿进行安全维护,引导幼儿在安全有序的环境下参与游戏。
三、户外混龄自主游戏中落实师幼互动支持策略
(一)了解需求——多维创新环境支持
丰富多样的设施与场地是幼儿园开展户外自主游戏的基础。在混龄条件下想要提升幼儿的游戏学习成果,就需要提供物质层面的保障,鼓励幼儿参与到游戏中,提升自身的能力。对于教师而言,户外自主游戏的场地建设也是需要重点关注的问题之一,想要了解幼儿的切实所需,提升幼儿的参与深度,就需要通过师幼互动的方式对幼儿的感受进行了解,并且结合混龄教育这一背景针对性开展环境的创新,重视材料投放,让幼儿能在更加多样化的环境中实现对自身能力的培养[2]。幼儿园阶段3-6岁的孩子们对材料的需求不甚相同,教师需要分别对不同的年龄阶段的幼儿进行针对性的互动,了解幼儿的所需,同时还应当充分发挥出幼儿的想象力与创造力,将幼儿的想象具象化,提升幼儿的满足感,实现对其思想层面的培养。考虑到不同年龄阶段的幼儿对于材料的需求也不甚相同,教师可以在互动交流中收集幼儿对材料的需求,以低结构材料为主,发挥出想象力,将幼儿的想象落实在材料上,提升幼儿的参与感。
比如,幼儿天性会对自然界充斥强大的好奇心,教师在进行材料投入的时候就可以选择生活中的自然物,将其作为户外混龄自主游戏的材料给幼儿提供良好的游戏内容,可以带领幼儿收集各种不同植物的叶片与花朵,充分发挥出幼儿的想象力,幼儿可以将其制作成标本,也可以将树叶拼成各种可爱的形状,如圆形叶子加两片船型叶子制作成小兔子,在制作完成后还能够作为装饰品挂在幼儿园的墙壁上,在提高师幼互动质量的同时充分展现出户外混龄自主游戏的功能性,实现对幼儿的培养。
(二)注重观察——恰当介入行为支持
互动交流是师幼互动的重要基础,想要了解幼儿的切实所需,就应当对幼儿的混龄自主游戏情况进行观察,了解幼儿的行为,掌握幼儿的动向与习惯,从行为上给幼儿充分的支持,确保后续教育工作开展能够满足幼儿的所需。幼儿阶段的孩子们往往不习惯向他人求助,为了让幼儿能够大胆吐诉自己存在的问题,并且寻求他人的帮助,就可以对幼儿的游戏活动进行观察与记录,确保能够发现幼儿的需求与其游戏中存在的问题,在合适的时机介入到幼儿的游戏中,为幼儿提供及时的帮助,提高幼儿对教师的信任,拉近师幼关系。想要参与到与幼儿的交流中,教师应当掌握正确的方式选择使用提问、建议等方式引导幼儿解决游戏中存在的问题,提升幼儿的综合学习水平。在幼儿提出问题后,教师还应当及时给予正向反馈,鼓励幼儿在后续的游戏中愿意敞开心扉接受教师的互动,提升师幼互动的效果。
为了实现师幼互动交流能够在平等的条件下进行,教师就应当以更加平等的态度征询幼儿意见,尊重幼儿的个性。教师观察到有一些幼儿在参与角色区游戏的时候,在一段时间的游戏后,有几位幼儿想要进行其他的游戏便离开了,剩下的几位幼儿非常焦急。这个时候教师就可以来到幼儿的面前主动询问幼儿在游戏中存在的问题,引导幼儿主动说出自己存在的问题后,教师就可以对幼儿进行引导,通过提建议的方式给幼儿传递“可以主动邀请其他同学参与游戏”的观点,并且给幼儿演示:询问旁观的幼儿想不想参与老鹰捉小鸡的游戏?鼓励幼儿了解如何与他人进行互动,在互动中提升幼儿的交流能力。
(三)解决问题——师幼互动情感支持
作为规模较大的室外游戏场地,户外自主游戏场地往往分为不同的区域,不同的游戏区域也存在不同的游戏材料,方便幼儿玩耍。教师承担着引导幼儿成长的重要责任,在开展户外混龄自主游戏的过程中需要通过互动交流来满足幼儿对情感的需求,并且建立安全信任的环境,确保幼儿能够在混龄自主游戏中感受到快乐并学习到新的知识。混龄的条件下,在开展户外游戏的过程中偶尔会出现一些不遵守游戏规则的幼儿,教师有责任对幼儿进行规范化管理,教育幼儿遵守游戏规则。在指导幼儿不遵守规则行为的时候应当对幼儿的心理状态进行分析,切忌直接批评教育,应当采用耐心的引导为这些幼儿传递正确的理念,潜移默化给幼儿传递正确的思想,结合现实情况与幼儿进行交流,确保能够构建氛围良好的户外混龄自主游戏场地[3]。
比如说,在幼儿玩轮胎的时候,正确的做法是按照自己的道路将轮胎滚到终点,但是有个别幼儿较为顽皮,喜欢占用其他幼儿的赛道,还喜欢利用轮胎的弹力在地上弹来弹去,砸到旁边的孩子,影响了其他幼儿的游戏体验。教师在面对这一情况时应该耐心与这一幼儿交流,了解幼儿的行为初衷。最开始该幼儿并不想说原因,在教师的引导下幼儿表示只是想跟其他小朋友一起玩耍,在他搞怪的时候其他小朋友会很开心,所以自己才想做一些顽皮行为让其他人关注自己。在了解了幼儿的诉求后,教师就可以对幼儿进行指导,告诉对方“想跟其他小朋友交朋友没有错,但是使用了错误的方式反而会把人推远。”然后带领这位小朋友来到游戏区,给受到影响的幼儿道歉后,鼓励对方说出自己想交朋友的愿望。其他小朋友原谅了这一行为,并且热情邀请对方参与到游戏中。通过情感的交流解决问题,能够改变幼儿的想法,让幼儿能够更加坦率地与其他幼儿交流,实现教师对幼儿的支持。
(四)换位思考——师幼平等互相支持
换位思考的能力对幼儿的成长有着重要的作用。幼儿阶段本就较为顽皮,在日常的游戏活动中经常会出现淘气打闹的情况。教师进行教学的过程中需要具备足够的耐心与幼儿互动交流,为其传递正面的思想。缺乏同理心会让一个人的人格变得不够健全,对于幼儿阶段的孩子们也一样适用。让不同年龄段的幼儿,共同参与到游戏活动中,可以营造多层次互动的环境,让教师与幼儿之间,教师与教师之间的互动更加亲密,让幼儿思维能力与情感认知水平得到提升。户外混龄自主游戏中进行师幼互动,能够让教师了解幼儿的根本需求,与传统的教育模式存在一定的差异性,改变在传统教育中单相传递信息的方式,让交流变成双向,并且能够在交流中帮助幼儿学习如何进行换位思考,在一定程度上实现平等互动,让二者的关联更加紧密,建立良好的互动关系,为后续的活动开展创造良好的条件。幼儿的成长离不开思维能力与感情认知,开展师幼互动教学能够让教师切实代入到幼儿的视角中,理解幼儿的想法,让后续的活动开展更符合幼儿的根本需求,同时还能让幼儿学会理解尊重教师,真正做到平等互动,作为朋友进行交流。
基于这一方面的需求,教师可以临时搭建一个舞台进行“小小舞台剧”的游戏,通过互动的方式收集幼儿喜欢的故事,并在交流中邀请幼儿参与到舞台故事的演绎中,让幼儿扮演故事中的角色,尊重孩子们的个人选择,丰富幼儿的精神世界,并且让幼儿在演绎中感受故事中角色的心情,将自己代入到故事中,让幼儿想象如果自己是故事中的角色会发生怎样的故事?并且在演绎结束后与幼儿进行互动,了解其感受,为后续的相关活动开展吸收经验,实现对幼儿成长的培养。
(五)发现进步——互动引导鼓励支持
对幼儿的行为作出正向反馈能够刺激幼儿的游戏积极性,鼓励幼儿深入参与到游戏活动中,为幼儿的成长创造更加良好的条件。开展的混龄自主游戏教育应当从传统的理念中脱离出来,并且将新时代的教育理念融入其中,通过师幼互动给幼儿提供情感层面的支持,帮助其建立良好的自我意识,当幼儿感受到自主游戏的乐趣后,再鼓励幼儿自主探索游戏蕴藏的知识。幼儿往往是在不断地思考中实现成长的,教师想要发现幼儿的变化就应当对其行为进行观察,在日常的活动中善于发现幼儿的进步,并且对幼儿进行针对性的鼓励,为其建立自信心,帮助幼儿提升自身的综合思维水平,并且以此为基础实现对幼儿的鼓励,促进幼儿的成长[4]。
在这一点上,教师就应当在日常的生活中对幼儿的行为进行观察。比如说在游戏中,教师观察到有一位幼儿每次在转呼啦圈的时候都能比上一次转得更多,一直在稳定进步。教师就可以对幼儿的这一进步进行表扬,并且提出“这位小朋友做得非常好!还有没有其他小朋友愿意挑战一下呢?”然后邀请其他幼儿一同参与到呼啦圈的游戏中,让幼儿主动参与到游戏的探索中,鼓励幼儿充分发挥出自身的主观能动性,为幼儿的成长创造良好的条件。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幼儿园户外混龄自主游戏中应当遵循相应的原则,鼓励不同年龄段的幼儿参与到户外自主游戏中,并且自由选择喜欢的游戏,在这一过程中实现对幼儿自我的塑造。教师应当重视与幼儿的沟通,为幼儿提供足够的支持,为其成长创造良好的条件,让幼儿在自主游戏中实现自身综合素养的培养。同时还能够通过师幼互动满足幼儿成长需求,解决幼儿在成长中存在的问题,充分发挥出教师的支持作用,让幼儿在自主游戏中切实提升自身的能力。
(责任编辑:黄艳华)
参考文献
[1] 徐洁莲.幼儿户外混龄自主游戏中教师支持策略的研究[J].知识文库,2022,(06):46-48.
[2] 曲晓晶.户外混龄自主游戏开展经验分享[J].儿童与健康,2021,(10):30-31.
[3] 程虹.幼儿户外混龄自主游戏的教师支持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20.
[4] 唐云.公共区域混龄自主游戏中师幼有效互动的实践研究[J].好家长,2018,(86):42-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