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面光鲜,背后辛酸
2024-09-26摩根·豪泽尔
1963年,《生活》杂志采访詹姆斯·鲍德温,问他的灵感从何而来。鲍德温回答:
你认为自己所经受的痛苦和不幸在世界历史上是前所未有的,然后你开始读书。阅读教会了我,正是那些最让我痛苦的事情,让我与所有活着或故去的人产生了共鸣。艺术家是书写人类情感的历史学家。
这是一个深刻的洞察,但在我看来,他描述的现象并不常见。
大多数人不会透露自己心中的痛苦、恐惧和不安,也不会真实地表达自己是否幸福。人们很少会向他人袒露自己的缺点和失败。人们对外展示的往往是自己光鲜的外表。
俗话说,外来的和尚会念经。这与《圣经》中“本地无先知”的说法有异曲同工之妙。虽然后者含义更丰富,但两者都传递了一个重要的观点:当对一个人的了解不够全面时,人们更容易相信他有过人之处。
当你拿自己的职业、生意或生活与他人做比较时,请牢记这一点。
有了一定阅历后我才领悟到:一切皆营销。有个常见的职场金句说:无论什么岗位,最终都指向营销。这个道理其实适用于很多事情。
“一切皆营销”,意味着每个人都在精心塑造自己的形象,以便更好地向别人推销自己,虽然推销的力度不同。既然形象是塑造出来的,那么必然与实际有差异。滤镜会发挥作用,技能会被放大,缺点会被隐藏。
一位朋友曾向我抱怨,他所在的公司效率低下,运营有问题,沟通不到位,而竞争对手公司的情况要好得多,各方面安排有条不紊。我问他是怎么了解对方情况的,毕竟他没有在那里工作,也从未去过那家公司。他坦言,从外部看情况似乎就是如此。
但是从外部视角来看,几乎所有事情总是更好。
我敢保证,对方公司的员工同样能发现自己组织内部存在运营缺陷,正所谓“家家有本难念的经”“自家事自家知”。人性之复杂、决策之艰难,只有亲身经历,特别是被生活毒打之后,你才能真正了解。企业家布伦特·贝希尔曾说:“所有企业看似平稳运行的背后,其实都凶险无比。”企业就像一座冰山,可见部分只是冰山的一角。
企业如此,人亦如此。
在照片墙上,人们乐于发布在海滩度假的美照,而不是航班延误的尴尬照片。个人简历都凸显自己事业的光彩,却避而不谈内心的疑虑和隐忧。投资大师和商业巨头很容易被公众视为业界传奇,只因为人们对他们了解不多,无法看到他们的一些决策实际上平平无奇,甚至糟糕透顶。
当然,人有长短,树有高低。有些公司比其他公司运营更好,有些人比普通人更具洞察力,也有少数出类拔萃者。但是,当一个人精心塑造其形象时,我们很难判断其真实面貌。我们觉得别人家的草坪看着更绿,往往是因为他们在拍照时加了滤镜。
偶尔我们也有机会了解一些真相。例如,沃伦·巴菲特的传记《滚雪球》披露,这位投资界最受尊敬的股神,家庭生活有时也不幸福,部分原因是他自己造成的,他把投资股票当成头等大事,从而影响了家庭生活。
比尔·盖茨和梅琳达·盖茨也是如此。在婚变消息传出前,他们的生活看起来就像童话般美满幸福。埃隆·马斯克在被问及经营特斯拉对其个人心理的影响时曾潸然泪下:“为此我确实付出了很大代价,根本没有时间和孩子们在一起,也没有时间见朋友。”
很久以前,我一直有口吃的毛病。当我和认识多年的人聊到这件事时,他们常常会说:“我从来不知道你有这方面的问题。”这是善意的回答,但实际上凸显了我的问题。大家不知道我曾经口吃,是因为当感觉表达有困难时我往往会选择沉默。
你永远不知道别人隐藏的内心挣扎。我时常思考,我认识的人中有多少患有口吃但和我一样也掩饰起来了?还有多少其他类似的情况?抑郁、焦虑、恐惧症……人们内心无论如何挣扎,只要披上正常的外衣,种种问题都会变得隐而不见。
回到“冰山”的问题。大多数人大多数时候所看到的,只是实际发生的事情或者人们内心世界的一小部分,还是在剔除了所有辛酸的部分之后。大多数事情看起来表面光鲜,实则背后辛酸!
这导致了如下一些情形:
只纠结于自己的痛苦却看不到他人的痛苦,很容易认为别人能力超群而自己一无是处。我们越是渲染成功人士具有什么超能力,其他人就越会对他们的成功望而却步:“我永远都做不到。”这是多么悲哀啊!如果人们明白,他们所崇拜的成功人士不过是正确把握机会的普通人,他们可能愿意尝试一下。
如果一个人的能力被高估,那么他在并不擅长的领域发表的观点也可能被高估,比如对冲基金经理的政治观点,或者政治人物的投资建议。只有充分了解一个人,你才会明白,如果你很优秀,最好的情况就是在某些事情上成为专家而不是样样精通。一个人的特殊才能应该受到赞扬,但不等于我们对他所有的想法都不能质疑。橘子好吃,但是不必连皮一起吃。
每个人都有不为外人道的难处,除非你对别人有深入的了解,否则就不可能知道。记住这一点,你就会对自己、对他人更加宽容。
(摘自中信出版集团《一如既往:不变的人性与致富心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