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山西省梨锈病的发生规律及防治措施

2024-09-26郑晓东白育铭刘艳俊郝丽萍张美茜王美玲

果农之友 2024年9期

摘 要:梨锈病俗称赤星病,是一种真菌性病害,具有典型的转主寄生特点,会随着空气的流动而传播,对梨果的品质和产量影响较大。为了提高果农们对梨锈病的认识,做好应对该病发生的策略,从危害症状、发病规律、发病原因、防治措施等方面进行了深入分析,希望能够为广大果农们预防该病提供理论参考。

关键词:梨锈病;发生规律;原因分析;防治措施

山西省地处黄土高原东部,土层深厚,土壤矿质丰富多样,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雨热同期,属典型的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区,是梨树最佳的栽培区域之一。在山西果树的种植面积除苹果外,梨树居于第二位。近年来,随着农产品冷藏保鲜技术的普及,梨产业已成为农村经济高质量发展和农民增收致富的主导产业之一[1],对山西果业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特别是晋中的祁县、临汾的隰县和吕梁的文水县,是山西梨树的核心种植区域,根据统计,截止到2023年,全省梨树种植面积9.87万公顷,在全国排第三位,其中以酥梨面积最大,达到6.06万公顷,占全省梨面积的61.4%。近三年梨锈病平均发生面积1.76万公顷,防治面积1.93万公顷。

梨锈病俗称赤星病[2],主要分布在山西梨树种植区域,该病具典型的转主寄生特征,传播速度快,控制难度大,危害性较大,主要危害梨树的嫩叶、果实,会严重影响梨的品质和产量。该病的病原菌具孢子的多型性,有性孢子、锈孢子、冬孢子和担孢子[3],通常入冬后,病原就会寄生在周围的柏树上越冬,待第二年春季,遇到降水,冬孢子就会迅速胶化,随风雨四处扩散,转主到梨树、苹果树、海棠树等树叶或幼果上。因此,对锈病的防治要在初春梨树叶片还未完全舒展开前对柏树进行物理或化学防治,特别要注意在消灭柏树冬孢子过程中,要同步在梨树上进行药物防治。

1 危害症状

梨锈病通常发生在新叶和幼果期,主要侵染梨树的新梢、嫩叶和幼果[4]。侵染叶片时主要表现为叶片正面会产生橙黄色小点,扩大后呈圆形,叶中央呈现橙色,外围有黄绿色晕圈,病斑表面产生橙黄色针头大小的小粒点,叶片病斑处看上去正面凹陷,背面突起,突起的地方产生淡黄色疱状物,并在上面产生多根灰黄色毛状物(图1、图2);侵染幼果时表现的症状是病部凹陷,果实畸形,易落果,后期在病斑处也会产生毛状物。

梨锈病菌具有中间寄生的特性,一般会在桧柏或龙柏树上寄生,并在其上产生冬孢子堆。春季遇到雨水后,冬孢子堆膨胀产生小孢子,孢子呈黄色舌状胶块,随后借风雨传播到梨树上,引发病害。

2 病原及发病规律

2.1 病原

梨锈病由梨胶锈菌(真菌)侵染所致,该病具孢子的多型性,在整个侵染过程中,会产生性孢子、锈孢子、冬孢子和担孢子四种不同类型的孢子。同时,该病菌又具有典型的转主寄生特性,它的生活过程必须在梨树和柏树两种不同科的寄主上才能完成,在梨树上产生性孢子器和锈孢子器,在柏树上产生冬孢子角。这种病菌第一寄主有梨树、山楂树、海棠树、苹果树等,第二寄主有柏树(桧柏、龙柏、刺柏等)。

2.2 发病规律

梨锈病是一种真菌病害,这种病菌主要以多年生菌丝体在桧柏病部组织中越冬,以担孢子萌发产生的菌丝从气孔侵入或从表面直接侵入[5]。冬季过后,遇到春雨,冬孢子就会逐渐膨大,冬孢子萌发后产生的担孢子遇到风后,随着气流向周围扩散(扩散距离一般在2.5~5千米),遇到梨树会迅速侵染在嫩叶或幼果上,附着在嫩叶或幼果表皮,呈现橙黄色小点(性孢子器),随后逐渐扩大,呈圆筒形状,最后叶片背面或果皮表面的病斑处会产生毛状物(锈孢子器),锈孢子会随着气流扩散到柏树上,产生冬孢子角,冬孢子角呈椭圆形,春季遇到雨水时就会胶化,然后萌发产生担孢子。而且梨锈病是一种单侵染循环病害,在发病季节中,不发生再次侵染。发病规律如图3所示。

3 发病原因

3.1 气候条件适宜

梨锈病属真菌性寄主病害,通常冬季寄生在柏树上,产生冬孢子角,春季遇到雨水后迅速胶化,产生担孢子,然后随气流扩散到周围梨树上产生锈病[6]。若冬孢子萌发期,梨树还没有发芽,或已发芽但气候干旱,此时梨锈病会偏轻发生。因此,气温高低、降水多少是影响梨锈病的主要因素。2023年山西省春季大部分地区降水偏少,平均气温较常年偏高0~1 ℃,但是,梨的主产区吕梁文水、临汾隰县、晋中祁县、平遥县等地降水较常年偏多,温度偏高,极有利于梨锈病的发生。

3.2 品种抗逆性差

根据调查显示,截止到2023年底,全省梨树种植面积9.87万公顷,其中酥梨占总面积的61.4%,酥梨原产于安徽省砀山,是最古老的地方梨品种之一,且该品种的抗逆性比玉露香、晋蜜梨及砂梨等日韩品种较差。

3.3 转主寄主增多

梨锈病属于真菌类病害,其最大的特点是病原来自寄主柏科类植物。近年来随着生态环境的不断改善,城市、农村等地种植的树种不断增多,面积不断增加,其中桧柏、侧柏、刺柏、龙柏等种植面积大,其主要原因有适宜山西的气候条件、树木四季常青,成活率较高,这样就大大增加了病害的发生概率。

3.4 果园管理不科学

调查发现,山西省60%以上的果园管理不科学、不规范,主要表现在:一是水肥管理不科学。大多数都是根据多年的经验来确定肥料的种类、用量等,为了省钱大多数以化学肥料为主,生物肥和微量元素肥施用较少,而浇水也是大水漫灌。二是整形修剪不科学。果农们只重视冬春修剪,忽略夏剪,如果梨树不进行夏剪,就会造成徒长枝多,营养流失,花芽不饱满,进而影响产量。三是病虫防治不科学。很多果农秋收后不进行清园处理,日常只重视病虫害的治理,轻视病虫害的防控,这样非常容易引发病虫害,造成果实品质下降。

4 防治措施

梨锈病属单病程病害,且具转主寄生现象,在防治时,主要做好消灭转主寄主和梨树上及时喷药保护工作。

4.1 农业防治

在桧柏等转主寄主多的区域,可选用抗病品种和优质健康苗木[7]。同时要加强肥水管理,提高植株抗性。合理修剪,保持通风透光,营造良好生长环境。体眠期清理果园中的病僵果、病虫枝条、病叶等组织,耕翻树盘,减少果园初侵染菌源和虫源。

4.2 物理防治

对于梨锈病来说,物理防治是一种较为彻底的防治措施,即将周边2.5~5千米的全部柏树等寄主砍伐,这样就可以有效避免菌丝体寄生在柏树上[8]。同时采果落叶后,要及时进行清园,待深冬或次年早春时刮除老翘皮,然后集中烧毁树叶、杂草和刮除物,这样可以大大降低果园病害的发生率。

4.3 化学防治

化学防治应做到对症下药,适时用药,特别要注重药剂的轮换使用和合理混用,必须按照用药的浓度、次数和安全间隔期要求使用。针对梨锈病,可采取春季在冬孢子堆未破裂时对中间寄主喷0.3%五氯酚钠混加3~5波美度石硫合剂,以抑制冬孢子的萌发;在梨树萌芽期至展叶后15天内可以用1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800~1000倍液、250克/升嘧菌酯悬浮剂800~1000倍液或10%苯醚甲环唑水分散粒剂4000~5000倍液进行防治。

4.4 加强果园管理

一是做好梨树的修剪。幼树期,以培养树形骨架为主,除按树形培养各骨干枝外,其余枝掌握少疏多留,尽快扩大树冠;初果期,主要培养骨干枝,平衡树势,增加中、短枝数量比例;盛果期,主要任务是调节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的均衡关系,及时疏除无用大枝、强枝、病虫枝、交叉枝、重叠枝等,落头开心,改善冠内光照。二是做好水肥管理,依据地力、树势和产量的不同,按每生产100千克梨果一年需施纯氮肥(N)0.4~0.6千克、磷肥(P2O5)0.2~0.3千克、钾肥(K2O)0.4~0.6千克的标准,进行平衡施肥或配方施肥,增强树体的抵抗力。三是做好冬春清园,深冬或初春期间,及时将周边杂草、柏树全部清除,集中烧毁。

5 结 论

梨锈病是一种真菌性病害,具有典型的转主寄生特征,担孢子会随着空气流动而传播,对梨树危害极大,该病一般发生在梨树幼叶期、盛花期或坐果前后,对梨的产量和品质都有较大影响。据山西省气候中心预测,2024年全省春季平均气温较常年偏高1.9 ℃,降水偏少,不利于该病的发生,夏季平均气温较常年偏高0.7 ℃,降水较常年预计偏多10%~50%,这种气候条件非常有利于该病的发生。因此,广大果农一定要做好后期梨锈病的防控工作。

参考文献

[1] 李丽芬,王彩芬,朱建军,等.泸西县2022年梨树锈病发生严重的原因及防治技术[J].云南农业科技,2023(增刊1):1-3.

[2] 侯金霞.梨锈病的发生与防治[J].现代农村科技,2023(4):46.

[3] 赵龙龙,张未仲,周鹏程,等.2019年山西省梨锈病发生与流行特征研究[J].植物医生,2020,33(2):22-27.

[4] 单宝华,霍秋英,贾红梅,等.浅谈梨锈病的发生及综合防治措施[J].果树资源学报,2023,4(3):75-78.

[5] 刘英胜.河北衡水梨锈病的发病规律及防治措施[J].果树实用技术与信息,2017(3):28-29.

[6] 翟彦霞.梨锈病的发生条件及防治措施[J].现代农村科技,2023(4):40.

[7] 王迪轩,徐军,孔志强.梨锈病的症状识别与综合防治[J].果农之友,2018(10):28-29.

[8] 张晓林,胥丽娜.梨锈病的发生与防治[J].农业知识,2020(13):2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