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们一起成长

2024-09-26高可莹王鹏程吝美玲

青少年科技博览(中学版) 2024年8期

编者按:天津师范大学科学体验馆响应国家政策,面向教育发展较慢地区的中小学,提供“点菜式”远程科普课程服务。该课程的开发与实施由物理与材料科学学院学生志愿者承担。本活动既为帮扶学校提供了高质量的教学服务,又为大学生志愿者提供了创新实践的机会,其成功经验值得被推广借鉴。

1.活动筹划

“大手牵小手,我们一起成长!”

天津师范大学科学体验馆和新疆于田县第一小学的教室里,同时传出了热情昂扬的声音。这是一次大学生志愿者与孩子们跨越千里的相遇。

教育部等十八部门联合印发的《关于加强新时代中小学科学教育工作的意见》指出,“强化宏观调控,将科学教育项目和有形资源重点向中西部地区、农村地区、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及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倾斜,对薄弱学校及特殊儿童群体进行关心帮扶指导。”天津师范大学物理与材料科学学院在上级部门指导下,以物理专业为特色,充分发挥其育人和服务功能,创新科普活动形式,推出“K2lc4vWQkPPqnZLiR9wp9w==我们一起成长”——面向新疆、西藏、贵州等多个老少边穷地区的青少年远程科技志愿服务活动。

我们开发了“点菜式”远程科技服务课程,形成创新型可持续发展的远程科技帮扶模式。

我们将能实施的科普课程罗列成“菜单”,让帮扶学校的学生“点菜”,即选修感兴趣的课程。

接下来,我们应要求“上菜”,就是将课堂需要使用的材料制作好,寄送给帮扶学校。

之后,就是“用餐”啦,即借助远程线上技术,大学生志愿者为中小学生讲课。

最后一个环节是“用餐反馈”调查,通过调查问卷等形式获得学生对课程实施效果的反馈,以便进一步改进课程。

2.开展情况

2024年4月24日,我们与新疆于田县第一小学的课程拉开了本次青少年远程科技志愿服务活动的序幕。几天后,西藏、贵州、云南、内蒙古地区也陆续开课。

电脑屏幕这头,是准备就绪的大学生科技志愿服务团队,屏幕那头,是充满期待的孩子们。我们携手跨越千里,一起在知识的海洋中徜徉。

我们开设了很多有趣的课程,如《贪婪的钱匣子》,让同学们体验到变魔术的乐趣。把硬币放入透明的盒子,尽管能听到硬币落地的声响,却不见了硬币的踪影——这里讲述的是平面镜成像原理。孩子们可以自己动手制作,让好奇心和求知欲在实践中得到升华。

又如《会“回家”的滚轮》,聚焦的是物理学中重要的“能量守恒”定律。我们围绕能量的概念,以生活中的常见事物为例,向同学们详细介绍动能、重力势能、弹性势能等基本的能量形式,并与孩子们一起动手制作滚轮,帮助他们理解“能量守恒”的含义。

远程课堂上,每一位同学都全神贯注地投入到学习中,积极回答我们提出的问题,及时反馈自己的学习进度,与我们共同构建出热烈而有序的课堂氛围。

课程结束后,孩子们热情地在镜头前挥手道别,久久舍不得离开。看着他们纯真灿烂的笑容和求知的眼神,作为大学生志愿者,我们深切感受到当教师的幸福感。探索创新性科普课程设计的过程,让我们逐渐从零经验的教学小白成长起来,提升了师范生教师素养,锻炼了语言表达能力,正如课堂上我们一起喊出的那句口号:“大手牵小手,我们一起成长!”

3.心得感想

在志愿服务活动开展期间,我们也遇到了不少困难,例如天津和新疆等地的作息时间不同;需要事先与学校充分沟通,提前调试设备,确保课程的顺利进行。另外,如何建立起一个完整、系统的远程帮扶模式,以及如何在无法与学生们线下见面的情况下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还需要我们不断探索,调整改进。

这次远程教学实践对我们来说是一次全新的尝试和挑战。通过投身于科技志愿服务,将思想政治教育与科技课程有机融合,我们真正体会到了教育事业的价值和意义。今后,我们也会加强团队建设,并将更多的精力投入科普,发挥师范生优势,将更多丰富有趣的科学动手做课程带给更多孩子。

(作者:天津师范大学物理与材料科学学院学生;指导教师:刘通、于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