酸豆角和酱豆角,唐僧更爱哪一样
2024-09-26邱俊霖
一
豆角,是生活中最常见的蔬菜之一,烹制方法也是多种多样。接下来,咱们就进入《西游记》,看看里面的神仙妖怪如何吃豆角。
《西游记》里最爱吃豆角的神仙,咱可真说不准。有朋友认为,最爱吃豆角的神仙,非人参果树的主人镇元大仙莫属。镇元大仙吃豆角,而且喜欢将其加工成酸豆角。吴承恩先生为我们提供了一条线索:五庄观留守的两位徒弟明月和清风发现孙悟空推倒了人参果树,就为唐僧师徒准备了一顿斋饭,企图拖住他们,等待镇元大仙归来。这顿斋饭中便有一道“醋豆角”。所谓“醋豆角”,顾名思义是将豆角腌制成酸豆角,口感脆爽,味美开胃。
当然了,“醋豆角”只是明月和清风所提供的多样小菜中的一种,除此之外还有“酱瓜、酱茄、糟萝卜、腌窝薬、绰芥菜”等,共排了“七八碟儿”。当然,有人认为,上这些小菜也有慢待唐僧师徒的嫌疑。
后来,人参果树被医活了,镇元大仙欢喜之下敲下10个人参果,招待各路神仙和唐僧师徒,那些小菜却再没露面。
这些神仙到底爱不爱吃豆角,咱们不好琢磨,但《西游记》里最会做豆角的妖精有迹可循,那就是陷空山无底洞的老鼠精。这位著名的女妖以一顿丰盛的素菜宴留下了“美名”,席中光是豆角便有两种:“扁豆角、豇豆角,熟酱调成。”
酸豆角通常是将豆角放入密闭容器中,再加入醋(亦有用酒者)、盐和各种调味料,经过一段时间腌制,等豆角变酸后即可食用。腌制过程快则一日,慢则数日,但急性子的老鼠精等不及,直接将豆角以熟酱调味烹制上桌。所谓“熟酱”,通常是加入各种香料经过炒制和加工后,制成的风味独特的酱料。烹饪中加入熟酱,可以增强豆角的风味和口感。
实际上,豆角是可食用豆科蔬菜的通称,包括豇豆和扁豆等。不过,在植物学分类上,豇豆和扁豆虽然都属于豆科,但并不同属。
此外,无论是豇豆还是扁豆,都并非我国原产的植物。豇豆原产印度,扁豆原产于非洲,两种豆角都在汉代时传入我国。虽然它们并非我国原产的蔬菜,但国人吃豆角的时间可长着呢。
二
说到《西游记》里的豆角,就不得不提一提其中的小秘密。
咱们说说扁豆角。扁豆角的外号很多,像鹊豆、白扁豆、蛾眉豆,以及眉豆等。在古代,爱吃扁豆的可大有人在。比如,《宛署杂记》中记载,明代万历年间,每当顺天府(今北京)乡试,宛平县负责为考官以及考务人员准备宴席,宴席的食材采购清单中便有扁豆。
乡试在每年农历八月举行,亦被称为秋闱。夏秋季节是各种豆角成熟上市的季节,因此秋闱时采购扁豆算得上应季。
那么,老鼠精准备的豆角,是什么季节的呢?
咱们不妨到书中找找线索。唐僧师徒遇见老鼠精时“冬残春尽,看不了(看不尽的意思)野花山树,景物芳菲”,后面又有“杜鹃啼处春将暮,紫燕呢喃社已终”的景象。从这些景观来推测,当时应该属于暮春时节,并不是豆角上市的时间。这么看来,陷空山上的豆角属于早熟品种。
有读者认为,镇元大仙所在的五庄观里的豆角更早熟。大伙且看,唐僧师徒来到五庄观时,“崖前草秀,岭上梅香”,也就是说岭上的梅花尚未凋谢。此外,这里“白的李、红的桃,翠的柳,灼灼三春争艳丽”,分明是一派早春景象。按照炮制酸豆角的时间推算,镇元大仙家的豆角只能说是反季节豆角。
有同学问,吴承恩先生是犯了知识错误吗?
答案是,不一定。
与吴承恩先生同时生活于明代的文学家沈德符,曾在《万历野获编》一书中提到:“京师极重非时之物,如严冬之白扁豆、生黄瓜,一蒂至数镶(huán),皆戚里及中贵为之,仿禁中法膳用者。”这段话的意思是,当时京城许多贵族世家都流行吃反季节蔬菜,比如白扁豆、黄瓜,而且培植技术相当成熟。不过,老百姓是吃不起反季节蔬菜的!《燕京岁时记》中提到:“即如冬瓜、王瓜、茄子、扁豆之类,皆能于严冬栽植,色味俱佳,但价值太昂,不能尽人而食。”这样看来,吴承恩先生极有可能见识过反季节的豆角。凡人尚且能吃上反季节的豆角,那么神仙吃,似乎没什么好大惊小怪的。
三
除了扁豆、豇豆,《西游记》里还出现过一种“菽豆”。这又是什么豆类呢,以后我再给大家介绍,大家可以先动手查一查资料。
最后咱们再回到《西游记》。正所谓“萝卜青菜,各有所爱”,是镇元大仙的酸豆角好吃,还是老鼠精的酱豆角美味,读者很难评判,我想,唐僧应该是更喜欢酸豆角。危难时刻,谁会有心情品尝什么酱豆角呢!
对了,无论是豇豆或是扁豆,都可以腌制成酸豆角。至于镇元大仙家的酸豆角是哪种,原著中并未告诉我们。有同学认为,腌制酸豆角应该选择豇豆,因为豇豆细长,容易入味,吃起来也爽脆。这个观点你同意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