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出版融合背景下教材数字化发展现状与路径研究
2024-09-26张晓哲
摘要:为应对信息技术迅猛发展和教育现代化的迫切需求,教育出版与信息技术的深度融合及教材数字化转型成为必然趋势。高等教育出版社作为行业内的领军企业,积极响应政策号召,投入大量资源促进产品创新融合,成功打造出涵盖各教育阶段的新形态数字教材、数字教材云端平台及高教书苑等产品,有效实现了内容资源的数字化整合与优化利用。
文章立足于教育出版融合的宏观背景,深入剖析教育出版融合、教材数字化的核心理念及现状。采用案例分析法,利用实证数据,系统分析高等教育出版社的融合出版策略与数字化路径,确保结论的可靠性。研究目的在于明确教育出版数字化转型的必要性,聚焦高等教育出版社这一典型实例,揭示数字化进程中的潜在问题与有效策略,树立行业典范。研究结果显示,高等教育出版社多维度的数字化创新,显著提升了教材的互动性与可获取性,但也暴露出标准化不足、技术与教育内容融合度不够等局限。这些发现对高等教育出版社及整个教育出版行业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即在加快技术应用的同时,需关注内容质量与标准建设,确保数字化教材长远发展。因此,文章最后提出应以教学出版为基础,继续深化AI技术应用,强化数字教材标准建设,创新服务模式,以推动教育出版业高质量发展。
关键词:教育出版融合;教材数字化;数字教材;高等教育出版社;案例分析
中图分类号:G230.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8883(2024)15-0246-07
一、教育出版融合的背景与意义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加强教材建设和管理”,彰显了教材建设是国家事权的重要本质,凸显了教材工作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中的重要地位[1]。当前,我国教育已由规模扩张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国家多措并举全面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根据《关于加快推进媒体深度融合发展的意见》《出版业“十四五”时期发展规划》,出版业明确了教育和出版融合发展并非简单叠加,而是需要结合教育和出版的意识形态与文化传播属性,充分体现“出版+教育+技术”的特色。教育出版作为教育的核心引擎,在整个出版行业的营收比例最高,超过70%[2],这体现了教育出版业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性。
高等教育出版社(下文简称“高教社”)是教育部直属的一家出版高等教育、职业教育、成人教育教材的出版社。自2019年起,高教社每年向“产品研发与出版项目”板块投入2000万元资金,旨在激励和推动产品融合及创新发展。5年来,已批准并实施的项目超过80个[3],现有教材5932本,在线课程103467节。目前,高教社关键性平台建设稳步推进,融合发展业务体系、制度体系、生态体系、流程规范基本建立,在线教育快速发展,形成了事业高速发展的新局面,其融合发展实践对整个行业具有示范和引领作用。
二、相关概念界定
教育出版融合与教材数字化发展密切相关。因此,在探究教材数字化现状和路径之前,需要厘清教育出版融合、教材数字化以及数字教材的基本概念。
(一)教育出版融合
教育出版融合是指在信息技术快速发展和教育现代化背景下,将传统的纸质出版与新兴的数字出版、在线教育、多媒体技术等深度融合,形成一种综合性的知识传播和服务模式。这一过程不仅仅体现了出版介质的变化,更体现了出版内容生产、分发、消费及服务方式的深刻变革。
(二)教材数字化
教材数字化是教育数字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强调从传统纸质教材向数字形式转化的过程和技术手段。这个过程涉及将文本、图表等纸质教材的内容通过扫描、编码、编辑等技术手段转变为可以在电子设备上阅读、播放的数字格式。它关注的是如何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对现有教育资源进行改造升级,使其适应数字化环境下的教学需求。
(三)数字教材
数字教材是教材数字化的结果,指的是已经完成数字化转化并具备特定功能的教学资源。数字教材被视为根据教育课程的具体要求,运用多媒体技术来展现教学材料,集成学习辅助工具,并依据严格的标准制作而成的,具有教育学、技术应用及出版特征的数字化教学资源产品[4]。本研究提及的数字教材,不仅包括经典的纸质教材的电子版本,还包括作为课程内容核心组件的多种媒介教育资源,如同步音视频资料、动态图像演示、互动图表、实践指南、在线测评工具等。
三、教育出版融合背景下高教社教材数字化发展现状
在教育出版融合发展方面,高教社为积极推进教材数字化转型升级,拥抱新技术,探索并实践了一系列内容、技术、营销和人才融合创新举措。
(一)内容资源数字化与整合
高教社已初步搭建了新一代数字化教材生态体系,完成了从数字化教材的创作、审查、发布到使用的全过程闭环。该体系通过向学校供应一套综合工具、一个统一平台及多种实施策略,全方位助力数字化教材的开发与应用[5]。在高教社发行的教材中,以实体书为基础并整合数字化资料的新型教材,占每年新推出教材的92%,包括电子书、在线课程、多媒体课件等,以适应学生在网络环境下的学习需求。
由表1可知,高教社致力于构建覆盖各学段的教育资源服务体系,通过多元化、智能化的技术手段实现内容资源的数字化转型及高效整合。
(二)技术应用与平台建设
ChatGPT大语言模型的横空出世,带来了新一轮技术革命,出版机构都在积极利用AI技术,丰富自己的业务板块。教育出版社具备模型训练所需的高质量数据资源,大模型迭代加速下有望充分释放行业数据资产价值,头部出版社有望依托内容渠道等优势率先落地产品并推广,打造“AI+教育+出版”第二增长曲线。
由表2可知,高教社携手华为、阿里巴巴等行业领先的技术企业,依托广泛适用的大规模语言模型,并融合自身顶尖的教育资源,以训练一个覆盖所有学科和教学场景的基础性教育大模型。在此基础上,通过精细化调整与优化,进一步衍生出针对特定学科的模型,旨在构建一个数字化、智慧化的教育核心支撑平台。
这一系列技术项目的实施不仅深化了教育资源的数字化整合,也极大地推动了中国教育信息化进程,助力教育公平与质量整体提升,并为企业开辟了可持续发展的“第二增长曲线”。通过这些技术和平台建设的不懈努力,高教社不仅引领了国内教育出版行业的技术潮流,也为全球教育变革贡献了宝贵的实践经验。
(三)服务模式创新与用户互动
在数字化转型浪潮下,创新营销模式已成为教育领域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提升服务质量的关键路径。在高教社等教育服务提供者的实践中,实践创新表现为多元化的运营模式与高度互动的用户体验相结合,旨在打造更高效、个性化且富有影响力的教材生态系统。
由表3可知,高教社现有的服务模式各具特色。合作开发与资源整合模式强调通过与高校、教育机构、技术公司深度协作,共同孕育高质量的数字教材资源;开放式教育资源模式体现了开放、共享的理念,通过免费提供并鼓励改编和分享教育资源,实现知识的无边界传播;一体化产品与服务模式着眼于提供全方位、一体化的学习解决方案;平台化运营模式利用高教社数字课程云平台等载体,构筑起从数字教材的发布、销售到用户管理和服务的一体化运营体系;定制化服务模式则彰显了教育服务的人性化和精细化。
例如,出版社可在教科书中印制二维码,以推动教材数字化。随后,利用“教材+二维码数字增值服务”“教材+模拟实验”“教材+AI提问”,进一步实现教材的个性化配置,进而丰富数字教育资源,为学生学习模式的转型升级提供更高水准的支持与服务[6]。
在服务模式创新与用户互动的框架下,各运营模式相辅相成,不断挖掘用户需求、优化服务流程、提高教育产品的附加值,并通过强化与用户的双向沟通和参与,促进教育行业持续进步和发展。不断创新服务方式,不仅提升了教育服务的质量和效能,也为探索更加智慧化、个性化的未来教育模式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四)组织结构与人才培养
人才既是新质生产力三要素中能动性最强的劳动力要素,又是主导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创新要素的动力源泉[7]。出版人才结构不完善、人才发展的引领力不足、知识积累与时代发展不匹配、多元化能力有待提升、心理健康等问题成为制约编辑人才发展的瓶颈[8]。
在教育数字化转型的关键节点,高教社于2024年对其内部组织架构进行了深度调整与优化,以更好地适应并引领教育信息化的发展趋势。原有的负责数字教材融合发展技术支持与管理服务的部门被重新规划,整合至高教社下属公司高等教育电子音像出版社麾下,并进一步细分为6个功能明确且相互协作的子部门,包括综合管理部、数字教材出版中心、数字制作审读中心、内容集成运营中心、实验实训实践研发中心以及融媒体营销中心(ToC),涵盖综合协调、出版策划、内容审核制作、资源整合运营、实训实践研发以及融媒体营销等多个关键环节。这一变化凸显了高教社在教育信息化大潮中的精准定位和战略布局,强调了数字教材建设的重要性,并优化了业务分工,使各个环节紧密衔接、高效运行。
除此之外,高教社还积极参与高等教育数字教材质量要求与检测方法标准的制定工作,以此为指导,在内部开展系统性的员工培训,提升全员对数字教材研发、应用、评价等全流程的理解程度与执行力。
2024年,高教社成立“高等教育数字教材创新发展联盟”,旨在构建一个产学研用一体化的交流平台,汇聚各方力量共同探索数字教材的创新之路。其采取的各种举措不仅强化了自身的创新能力,还为行业内人才培养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使各类人才能够在这个高速发展的领域持续成长和发展。
四、教育出版融合背景下教材数字化发展优化路径
(一)确立数字教材数字化资源技术标准
数字教材是数字教育出版的核心产品和教育数字化的核心要素之一。数字教材标准建设是当前数字教材建设进程中的重要议题,行业对数字教材标准建设的呼声日益高涨。当前,数字教材产品与数字教材服务平台之间缺乏数据交换标准,彼此间数据不能兼容和互通,这严重制约了数字教材良性生态链的形成,给终端用户的应用带来了不便。
未来优化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其一,推动标准的落地实施与更新迭代。目前,共有10项涉及新闻出版知识服务的国家标准获得批准,其中7项标准已正式颁布,还有3项正处于研发阶段。其二,针对中小学数字教材,已颁布并实施了基本出版流程的相关国家标准,如《数字教材:中小学数字教材元数据》等,明确了该领域的要求[9]。其三,数字教育出版领域采纳了《数字教材标准体系表》这一行业规范,它对教材所包含的数据元素、音视频材料及互动功能等均制定了严格的标准[10]。
由此可见,高校数字教材的技术标准尚未确立,高教社正通过政策、资金扶持、参与课题等方式,规范数字教材术语和定义,确立数字教材元数据的范畴。
一方面,建立标准的动态更新机制,及时吸纳新技术、新需求,保证标准的前瞻性和适用性。另一方面,通过培训、研讨会、公众宣传等方式,提高教育从业者、技术研发人员、家长、学生等社会各界对数字教材技术标准的认识,鼓励他们积极参与标准的制定、执行与监督,共同推动教材数字化健康发展。
(二)拓展AI赋能教材数字化的维度
人工智能技术的快速发展,为教材数字化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与变革潜力。拓展AI赋能教材数字化的维度,有利于推动教材数字化发展,实现教育效率与质量的双重提升。
第一,利用自然语言处理、知识图谱、机器学习等技术,AI可辅助教材编写者进行内容筛选、组织、优化,快速生成高质量的教材内容。AI能精准提取专业知识点,智能构建逻辑清晰的知识体系,甚至根据教学目标与学情数据自动生成教材章节,这极大地提高了教材编写的效率与精准度。目前,高教社“云创”平台,就利用AI“智能小编”对话辅助教师在编写教材时生成大纲,未来可开发AI辅助教材编写更多功能,如分析文档、答疑解惑、文生图等功能。
第二,AI技术可赋予教材丰富的互动元素,如智能问答、模拟实验、游戏化任务等,增强教材的趣味性与实践性。AI能够实时响应学生操作,提供即时反馈与个性化指导,实现深度互动教学。此外,AI驱动的虚拟助教、智能导师等角色可为学生提供24小时在线辅导,强化自主学习效果。
第三,大数据时代,知识图谱作为知识工程技术的标志性成果,在教育出版领域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促进了跨学科知识的融合与协同创新。借助知识图谱驱动的人工智能技术,出版机构在内外部管理与服务上实现了革新:一方面,内部业务流程经历重塑,从选题策划到内容编辑再到制作发行及盈利模式的每一步均得到优化;另一方面,对外供给更加智能的产品与服务。这一系列应用深刻地变革了教育出版的全链条运作模式[11]。以清华大学出版社为例,其推出了“CIMKS智能制造知识库”(cimks.com),这是一个集人工智能与大数据技术于一体的高端知识服务门户。平台亮点包括知识图谱自动生成、高级智能搜索、个性化推荐系统以及交互式智能问答助手等功能。服务范畴涵盖专业电子图书阅读、“清华智制讲座”、行业技术发展趋势解析、实践教学案例汇编等,专为会员提供深度版权内容。同时,平台整合了涵盖专家概况、教育培养模式、学术论文、专利文献、行业标准、项目实例等在内的18种资源类型,合计近92万条开放性数据资料,精准服务于智能制造教育的教师群体、学生及行业专业人士,提供全方位、一体化的专业知识解决方案[12]。
第四,AI技术可实现对教材内容的数字指纹识别、区块链存证、侵权监测等,有效防止教材盗版、非法传播,保护创作者的权益。同时,AI支持教材使用许可的智能管理,确保教材分发与使用合法合规。
展望未来,新一代教材将依托知识图谱技术,利用实体与关系构成的图形化语义网,构建起一个互联互通的知识生态系统。借助知识图谱的整合、映射与融合机制,这一创新模式能够打破学科壁垒,促进不同领域的知识交汇与融合,培育出适应互联网时代需求、具备跨界思维和高效解决问题技巧的新一代人才。这一根本性的基础设施建设不仅对人才培养至关重要,还为学科创新发展和支撑高质量教育体系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对推动教育事业的全面进步意义重大[13]。
(三)丰富针对出版人和教师的培训与支持机制
在教材数字化进程中,出版人与教师是关键角色,其对新技术的理解、接纳与有效应用能力直接影响教材数字化的质量与效果。因此,丰富针对出版人与教师的培训与支持机制,成为推动教材数字化发展的重要优化路径。
首先,为出版人与教ynHhdpITuv7RCt3BZJBrc3lhgREE+QCBYxVFcoUGFYA=师提供涵盖AI、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等数字化技术的基础知识培训,帮助他们理解技术原理、功能及其在教材数字化中的应用场景。通过线上讲座、工作坊、实践课程等形式,确保参与者能掌握基本的操作技能。
其次,组建专门的技术支持团队或开通热线,为出版人与教师在教材数字化过程中遇到的技术难题提供及时、专业的解答。激励教师积极探索并实施多维度的教学创新,尝试将数字教材与国家智慧教育平台架构、多样化的智能教学工具以及其他形式的数字学习资源深度融合,旨在适配各类教学情境,推动教育质量显著提高[14]。对于复杂问题,可提供一对一的远程协助或现场指导服务,确保技术问题得到妥善解决,不影响教材数字化工作的正常进行。未来高教社会利用“数字人+视频”的形式讲解“云创”平台的使用方法,也会创新用户手册形式,采取交互式方法为用户提供更好的服务。
最后,可将教材数字化培训与实践的成绩纳入出版人与教师的职业发展评价体系,如将其作为职称评定、绩效考核、荣誉表彰的重要参考。通过制度设计,激发其学习新技术、推动教材数字化的热情。
(四)以用户思维推进教材数字化
教育出版数字产品可以在产品内容和操作设计等方面采用灵活的策略,积极满足用户不断变化的情感需求[15]。在出版业的价值链阶段,采纳用户中心思维模式关键在于将用户置于决策过程的焦点。这里的“用户”超越了传统意义上的消费者,泛指任何直接利用产品或服务的个体及团体。尤其在互联网生态下,用户思维侧重于体验优先的原则,要构筑基于共同价值观与高度信赖的用户社群,强化与用户的联系,优化其体验价值,从而增强用户黏性,并挖掘用户价值潜力[16]。从用户思维出发,教材数字化有三种优化路径。
第一,提供用户友好的界面设计与交互体验。一方面,遵循用户界面设计原则,确保教材数字化产品的界面清晰、布局合理、操作简便,降低用户的学习成本。特别要关注移动设备的适配性,确保用户在不同终端上都能获得良好的使用体验。另一方面,运用多媒体、富媒体、游戏化、社交化等多元交互方式,增强教材的趣味性与吸引力。例如,引入VR、AR、MR等沉浸式技术,为用户带来身临其境般的学习体验;利用AI技术实现智能问答、即时反馈、个性化推荐等功能,增强教材的互动性与个性。
第二,鼓励用户参与产品设计与开发。首先,鼓励用户参与教材数字化产品的设计与开发,如通过用户调研、用户测试、用户投票等方式,用户能够直接参与教材内容选择、交互设计、功能优化等环节。这样既能确保产品贴近用户需求,又能提升用户的使用满意度与忠诚度。其次,提供个性化的教材定制服务,允许用户根据自身学习风格、兴趣偏好、能力水平等因素,自由选择教材内容、呈现形式、学习路径等,实现教材的深度个性化。同时,支持用户生成内容(UGC),鼓励用户分享自己的学习资源、教学心得,丰富教材内容生态。
第三,在用户价值导向下创新内容与服务。要构建涵盖售前咨询、购买使用、售后服务、用户社区等环节的全周期用户服务体系。如提供专业的售前咨询,帮助用户选择适合自己的教材;提供便捷的购买途径与丰富的支付方式;开通24小时客服热线,及时解决用户在使用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搭建用户社区,鼓励用户交流学习心得,分享教育资源,营造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
五、结语
本文通过深入剖析高教社在教育出版融合背景下的教材数字化实践,揭示了该领域的发展现状、存在的问题及优化策略,旨在为教育出版业在数字化转型过程中提升教材质量、优化服务模式、强化版权保护、培养适应新技术的专业人才,以及构建以用户为中心的教育生态提供有价值的参考。展望未来,高教社将进一步融合AI、大数据等前沿技术,不断优化教材内容与服务,形成更加完善的数字教材标准体系,构建开放、协作的教育资源生态。要通过技术创新与人才培养并举,提升教材质量与教育服务水平,满足用户多元化的学习需求,促进教育公平,实现教育质量全面提升。高教社的实践与策略调整,为行业提供了宝贵的经验,预示着教育出版将进入更高效、更智能化与个性化的崭新阶段。
参考文献:
[1] 刘超,黄荣怀,王宏宇.基于知识图谱的新型教材建设与应用路径探索[J].中国大学教学,2023(8):10-16.
[2] 吴昕.关于我国教育出版融合发展问题的思考[J].科技与出版,2023(1):73-78.
[3] 尹琨.探寻破解融合发展难题的“金钥匙”[N].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2023-12-18(05).
[4] 孙燕,李晓锋.教育数字化转型背景下的数字教材发展需求、现状与对策[J].中国大学教学,2023(12):85-91.
[5] 刘超,毛芳.教育数字化视域下教育出版范式变革[J].中国数字出版,2024,2(1):1-9.
[6] 刘雅洁.大学出版社数字化教材出版研究[J].传播与版权,2018(6):50-51,53.
[7] 蒲清平,黄媛媛.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质生产力重要论述的生成逻辑、理论创新与时代价值[J].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3(6):1-11.
[8] 席锐,王治.人才强社战略下编辑队伍建设的路径探析:以高等教育出版社为例[J].中国编辑,2024(5):85-89.
[9] 李晓锋,孙燕.数字教材的属性特征及标准规范体系研究[J].出版科学,2021,29(3):42-49.
[10] 张新新.“十四五”教育出版落实文化产业数字化战略思考:基于发展与治理向度[J].出版广角,2021(24):32-39.
[11] 黄先蓉,常嘉玲.融合发展背景下出版领域知识服务研究新进展:现状、模式、技术与路径[J].出版科学,2020,28(1):11-21.
[12] 邱显清,庄红权.融合出版背景下的大学出版社数字化平台建设:以清华大学出版社为例[J].出版广角,2022(16):11-15,39.
[13] 郭文革,黄荣怀,王宏宇,等.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枢纽工程:基于知识图谱的新型教材建设[J].中国远程教育,2022(4):1-9,76.
[14] 毛芳,李正福.我国高等教育数字教材发展的现状、问题与对策[J].出版参考,2023(5):11-16.
[15] 何天平,宋航.教育出版数字化转型下产品思维的建构[J].中国编辑,2023(11):51-55,65.
[16] 伊静波.融合发展背景下的大学出版社营销策略创新[J].出版发行研究,2018(11):48-52.
作者简介 张晓哲,研究方向:数字出版、教材数字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