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质量发展背景下编校人员编校质量提升策略探析
2024-09-26杨琳
摘要:推动出版业高质量发展,必然要把编校工作置于出版工作的中心去考量。编校质量是出版物质量的基础,提高编校质量是出版业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影响编校质量的因素有很多,文章从编校人员的主观能动性角度出发,结合编校工作常见差错,从语言文字涉及的文字、语法、标点、图表和数字四个方面归纳总结,分析差错成因,探讨如何发挥编校人员尤其是年轻编校人员的主观能动性,提高编校质量。文章认为,图书产生差错的原因较多,编校人员在工作中只要细心、有意识地防范,就可以避免一些差错,如同音字用错、形近字用错、古诗文引用不准确、标点符号用错、图表不一致及数字使用不规范等。编校人员要牢记职责使命,时刻加强学习;强化责任意识,丰富知识储备;自觉履行职能,恪尽职守。要减少出版物的差错,提高图书编校质量,编校人员的综合素质、知识储备、责任意识缺一不可。编校人员对出版工作须有敬畏之心,要弘扬工匠精神,严把图书质量关,将图书差错率控制在万分之一以内,多出精品力作,助推出版业高质量发展。
关键词:编校人员;编校质量;高质量发展;主观能动性;差错
中图分类号:G232.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8883(2024)15-0201-05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推动出版业高质量发展,必然要把编校工作置于出版工作的中心去考量。编校质量是出版物质量的基础,出版业要实现高质量发展,必然要提高编校质量[1]。编辑工作是整个出版工作的中心环节[2],对出版工作全局具有关键性的作用[3]。影响编校质量的因素有很多,如作者写作水平、编校人员自身能力、出版单位内部管理流程、图书出版时间要求等。其中,编校人员自身能力能体现出其主观能动性。
主观能动性又称自觉能动性,是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中有目的、有计划、积极主动的活动能力[4]。本文从发挥编校人员主观能动性角度出发,结合编校工作中出现的常见差错,分析差错形成的原因,探究编校质量提升策略。
一、编校差错类型
出版物常见编校差错可概括为三个方面、十个类型。第一个方面是思想内容错误,包括政治性错误、知识性错误、事实性错误;第二个方面是语言文字错误,包括文字错误、语法错误、词语错误、标点符号使用错误、数字使用错误、量和单位使用错误;第三个方面是版面格式差错,包括空行空格错误、转行错误、排版格式错误等,详见表1[5]。
笔者结合工作实际,从语言文字涉及的文字、语法、标点、图表和数字四个方面入手,归纳语言文字差错类型及表现,详见表2[6]。
第一,文字方面。出现的差错主要有错别字,多字、颠倒字,汉字使用不规范,词语使用错误,引文不准确等。
第二,语法方面。出现的差错主要有逻辑性和语法性错误等。
第三,标点方面。出现的差错主要有标点符号用法不符合GB/T 15834 规定,标点符号多用、漏用,小数点与间隔号互错,冒号与分号互错。
第四,图文和数字方面。出现的差错主要有图注、表注与正文图表内容不一致,数字使用不符合GB/T 15835 规定。图文、图表较多的书稿反复调整版式出现一些低级错误。
二、常见编校差错举例
(一)同音字用错
“松弛”误为“松驰”,“安详”误为“安祥”,“渲染”误为“喧染”,“相悖”误为“相背”,“南极”误为“南级”,“抽风”误为“抽疯”,“挂钩”误为“挂勾”,“下榻”误为“下塌”,“休整”误为“修整”,“香菜末”误为“香菜沫”,“登记证”误为“等级证”,“形成规模”误为“行成规模”,“犯起困来”误为“泛起困来”,“一如既往”误为“一如继往”,“指导意见”误为“知道意见”,“鼓鼓囊囊”误为“鼓鼓囔囔”,“接收信息”误为“接受信息”,“绵绵软软”误为“棉棉软软”,“情绪激愤”误为“情绪激奋”,“数字谜进阶”误为“数字迷进阶”,“只、支、枝”易混,等等。
(二)形近字用错
“彷徨”误为“徘徨”,“已建成”误为“己建成”,“天河星象”误为“天河星像”,“涿鹿之战”误为“逐鹿之战”,“天神地祇”误为“天神地祗”,“日中之乌”误为“日中之鸟”,“沾亲带故”误为“粘亲带故”,“锃亮”误为“钮亮”,“福禄寿禧”误为“福禄寿喜”,“折枝花卉”误为“折技花卉”,“分岔路”误为“分叉路”,“两腿一蹬”误为“两腿一瞪”,“数字都是8”误为“数学都是8”,“(教育)展板”误为“(教育)展版”,“我国市制重量单位之一”误为“我国市值重量单位之一”,等等。
(三)古诗文引用不准确
“两豆塞耳,不闻雷霆”误为“两豆塞耳,不闻雷声”,“苍龙日暮还行雨,老树春深更著花”误为“日暮苍龙还行雨,春深老树更著花”,“岁常游运,永得不匮”误为“发常游运,永得不匮”,“芭蕉不展丁香结,同向春风各自愁”误为“丁香不展芭蕉结,同向春风各自愁”,“其用黄金师为带钩,自当赵武灵王始矣”误为“其用黄金师为钩带,当自赵武灵王始矣”,等等。
(四)标点符号用错
顿号、逗号使用时易混淆,破折号、引号的使用有误的较多。如“具有很高的史料价值、学术价值”误为“具有很高的史料价值,学术价值”,“没有哲学的指导,人们就会寸步难行”误为“没有哲学的指导、人们就会寸步难行”,“猜猜电话号码是多少。”误为“猜猜电话号码是多少?”,“‘你是休门吧。’他远远地问。”误为“‘你是休门吧?’他远远地问。”,“1913—1939”误为“1913-1939”,等等。
(五)图表不一致及数字使用不规范
“二十几人”误为“20几人”,“25万~45万”误为“25~45万”,“年降水量在602~650毫米”误为“年降水量在650~602毫米”,“1300~1500人的队伍”误为“不少于1300~1500人的队伍”,“大概500~1000名”误为“大概500~1000名左右”,“距今3.5万年至5万年前”误为“距今3.5至5万年前”,“只有50至60Wh/kg”误为“只有约50至60Wh/kg”,“用字母π表示”误为“用字母π表示”(正体误用斜体),等等。
三、差错产生的原因
图书中产生差错的原因较多,其中的一些差错,编校人员只要细心就能有效防范。以下从编校人员的主观能动性入手进行分析。
(一)知识面窄,辨别能力弱
编校人员知识的广度和深度不够,尤其是年轻编校人员,在自己所学专业领域有一定优势,但对专业之外的知识了解有限,发现问题的敏感性不够,判断是非的能力不足,工作时缺乏积极性,容易掉以轻心,出现知识性、常识性、事实性、科学性错误[7]。
(二)自以为是,不问其意
年轻编校人员经验少,处理问题的能力不强,常靠直觉、经验判断,没有深入核对,甚至把对的改错,或者盲从作者,不加查证,不问其所以然,不仔细核实引文。
(三)责任意识不够强
部分编校人员的工作责任心不够强,精力不够集中,缺乏奉献和付出精神[8]。年轻编校人员很容易受到外在和内在因素影响,尤其是在新媒体和网络干扰下分心,没有深入钻研,在编校过程中很容易疏忽大意。形近字、同音字混淆,多字、漏字、颠倒字,标点、版式错误等问题出现频率较高。
四、编校人员提升编校质量的策略
(一)牢记职责使命,时刻加强学习
编辑出版是文化传承的重要手段和方式之一,编校人员是文化传承者,因此,编校人员要肩负起引领和传承中华民族先进文化的职责[9]。编校人员要牢记自己的职责使命,在繁忙的工作之余,通过各种媒介和渠道拓展自己的知识面。新媒体时代,年轻的编校人员通常涉猎广泛,思维活跃,接受新知识快,在日常的编校工作中,应结合编校工作实际加强出版业务学习,关注和掌握出版行业最新动态。
例如,要熟记出版行业规范,经常温习行业规范文件和相关法规、编校的基本方法、编校质量差错认定细则、标点符号的规范用法、数字的规范用法、汉语拼音正词法、新华社禁用词等,加强记忆。工作之余更是要勤学苦练,博采广读,让自己的视野更开阔、涉猎更广泛。
(二)强化责任意识,丰富知识储备
要牢固树立质量第一的意识。质量是出版企业的生命线,编校人员要时刻注意稿件质量,把握住书稿的思想导向和科学性。严格遵循《图书质量管理规定》和《图书质量保障体系》中的各项要求,认真执行“三审三校”制度[10]。对书稿要精编细校,坚持高标准、严要求,精益求精。在编校工作的整个流程中,编校人员的注意力要高度集中,保持清醒的头脑和良好的精神状态,专心致志,精力充沛,以匠人精神逐字逐句雕琢。
年轻的编校人员在编校过程中,要随时总结差错类型及出错规律,以及工作心得、经验教训,多向老编校人员请教,避免再次出现类似的问题。积极参与业务培训,出版行业每年都有针对性的出版培训,年轻的编校人员要积极参与,尤其要重视涉及政策法规和出版专业基础知识、基本素质的培训。同时,要关注出版编辑业务讲座、业务交流和编校技能竞赛等,通过与同行交流,学习专家经验,积累知识,不断增强自身的专业能力。出版社要重视编校人员的个人知识储备,挖掘其潜力,开阔其视野,增强其综合能力[11]。
(三)自觉履行职能,恪尽职守
编校人员在编校过程中要充分履行职责、发挥作用,协调好各流程的进度,及时处理问题,及时与作者沟通,从“要我做”转变为“我要做”。责任编辑必须逐字逐句地认真审读加工全稿,对书稿的政治倾向、思想性、学术或艺术性、科学性、知识性、结构体例、文字水平等各个方面进行把关,要“守土有责”,不存侥幸心理,不唯上,不唯名,不留死角[12]。书稿引用的经典著作、古诗词、名人名言,要一一核对;对稿件中的字词用法、提法,要敏感,有疑问要仔细查对。
编校人员要与时俱进,有打破砂锅问到底、追求真知的精神,多在辨字析词上下功夫,发现文句的疏漏与缺陷。对稿件存疑的地方要多方求证、细心辨别,做到改而无误。编辑工作和校对工作,相互独立又相互衔接,二者共同构筑了图书质量保障体系。校对是编辑工作的延续,其重要性不言而喻,校对是编辑加工后、下厂印制前的关键环节,所以校对职能又是图书质量保障体系的最后防线[13]。
差错就像一辆前进中的汽车,如果经过的每一个环节都能踩一下刹车,汽车就不会失控,更不会撞车。在书稿三审工作中,初审、复审、终审任何两个流程都不能由同一人负责。同时要注意专业性,初审应由具备书稿涉及的相应或相关专业知识背景的人员负责;对综合性较强或涉及边缘学科的书稿,初审和复审时要注意学科交叉[14]。
校对是编辑工作的延续,图书必须经过至少三次校对,即一校、二校、三校后,才能付印[15]。为确保出版物的编校质量,要严格实施书稿“三审制”和“责任编辑制度”,做好编辑质量的层层把关工作;严格实施“责任校对制度”“三校一通读”制度,杜绝“连校”“包校”等做法;严格实施印前质检制度,印前抽检合格方可下厂。
五、结语
本文从语言文字涉及的文字、语法、标点、图表和数字四个方面入手,分析差错成因,并提出编校人员提升编校质量的策略。要减少出版物的文字差错,提高图书编校质量,编校人员的综合素质、知识储备、责任意识缺一不可。因此,编校人员不仅要知识视野广、专业能力强,还要具有一定的责任意识。
编校人员对出版工作须有敬畏之心,要弘扬工匠精神,严把图书质量关,本着对读者负责、对工作负责、对作者负责的态度,将图书差错率控制在万分之一以内。编校人员要始终坚持正确的出版导向,强化阵地意识,“守土有责”;始终坚持把提高质量放在第一位、把多出好书放在第一位;始终求真务实、恪尽职守、不辱使命、与时俱进,不断推出更多精品力作,助推出版业高质量发展。
参考文献:
[1] 陈小文.深入学习贯彻二十大精神 推动出版业高质量发展:持续提升出版编校水平[N].中国出版传媒商报,2023-09-02(02).
[2] 蔡鸿程.编辑作者实用手册[M].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09:102.
[3] 王玉丽,程刚,南思宁.专业期刊责任编辑的编辑责任[J].中国期刊年鉴,2018(1):306.
[4] 姚惠龙,金方.马克思主义原理概论[M].北京:华夏出版社,1989:54.
[5] 黄义龙.修炼全能编辑别丢了编校基本功[J].中国期刊年鉴,2013(1):573-576.
[6] 国家新闻出版署.图书编校质量差错判定和计算方法:CY/ T266-2023[S].国家新闻出版署,2023:3-5.
[7] 严永欢.年轻编校人员成长随谈[J].传播力研究,2018(23):201-202.
[8] 赵菁.论新时代图书编辑工匠精神[J].传媒论坛,2021,4(18):91-92.
[9] 李宝东.提高出版物质量应强化“三大意识”[J].出版参考,2018(12):55-57.
[10] 郭义强.履行出版责任 提高出版质量[N].中国新闻出版报,2014-04-15(03).
[11] 石雪梅.论高校学报编辑的主观能动性[M]//学报编辑论丛.上海:上海大学出版社,2011:137.
[12] 中国编辑学会,湖北省编辑学会.图书编辑工作基本规程[Z].新闻出版署图书管理司,1998-02-10.
[13] 图书校对工作基本规程[Z].中国出版工作者协会,2005-07-21.
[14] 李朔.编辑实用手册[M].北京: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2013:10.
[15] 图书质量保障体系[Z].新闻出版署,1997-06-26.
作者简介 杨琳,编辑,研究方向: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