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专著参考文献著录偏差与质量优化措施探讨
2024-09-26邹静
摘要:在科技专著出版中,普遍存在文献著录不准确、不完整、不规范等偏差现象,主要原因体现在作者端和编校端。为了进一步优化科技专著文献著录质量,文章从作者端和编校端深入分析偏差现象成因,并提出具体优化措施。
文章主要基于《信息与文献 参考文献著录规则》(GB/T 7714—2015)的基本内容框架,并结合笔者长期的工作实践展开探讨。研究发现,导致作者端出现著录偏差行为的原因有:不熟悉国标规定,对文献著录工作不重视,非引自一级文献,对非英文的外文文种著录存在语言困难;导致编校端出现审核偏差行为的原因有:未熟练掌握国标规定,识别文献隐形差错的经验不足,对于数量级上百的文献进行人工逐一核实存在困难,缺少一级文献资料,对非英文的外文文种著录存在语言困难。在厘清偏差现象成因的基础上,文章提出优化科技专著参考文献著录质量的措施,包括通过多种形式的培训学习,掌握国标规定;利用智能编校软件如黑马校对、方正审校等,助力审校工作;等等。
关键词:科技专著;参考文献著录;偏差现象;准确性;完整性;规范性
中图分类号:G232.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8883(2024)15-0197-04
一、引言
在学术研究领域,参考文献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它不仅体现了对前人研究成果的尊重,还是推动研究领域系统化和不断完善、发展与创新的强大力量。提高参考文献著录质量,有助于推动学术传承与发展,增强研究影响力,规避学术不端行为。
国内学术研究对参考文献的著录引用依据国家标准《信息与文献 参考文献著录规则》(GB/ T 7714—2015),该标准对著录方法、著录项目、著录格式、著录信息源、著录用文字、著录用符号等进行了详细说明与规定。然而当前,科技专著出版活动中仍存在文献著录偏差现象,主要体现为参考文献著录不准确、不完整、不规范。不准确,主要指文献信息有误;不完整,主要指文献著录的项目有缺漏;不规范,主要指文献著录格式没有遵循国标规定。
造成偏差现象的原因有两个方面:作者端对文献著录工作不重视[1-2];编校端对文献审核不到位[3-4]。本文重点剖析这两个方面的原因,并提出优化科技专著文献著录质量的具体措施。
二、参考文献的价值
在学术研究领域,参考文献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它不仅体现了对前人研究成果的尊重,还是推动s+5FghYtctCfBrGnzOSPfmuLC+Od0zbv1Dv6hQCsACs=研究领域系统化和不断完善、发展与创新的强大力量。提高参考文献著录质量,有助于推动学术传承与发展,增强研究影响力,规避学术不端行为。
(一)推动学术传承与发展
学术研究是一个不断积累和发展的过程,每一项新的研究都需要借鉴与吸收前人的智慧。通过引用参考文献,研究者能够追溯学术根源,了解研究领域的来龙去脉,从而更好地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看问题。提高参考文献著录质量,有助于确保学术传承的准确性和完整性,推动学术研究走向新的方向。
(二)增强研究影响力
成果是否被引用,是评估一项研究影响力的关键因素之一。一般来说,被其他研究者引用的次数越多,该研究成果的影响力越大。因此,在学术研究中必须重视文献信息的引用。高质量引用文献,不仅能使研究更具说服力,还能为同行提供有价值的信息,进而提高研究成果的影响力。
(三)规避学术不端行为
引用参考文献可有效规避、减少抄袭等损害学术研究公正性和准确性的不端行为,有助于规范学术行为,维护学术研究良好生态。但需注意,引用参考文献应遵循三大基本原则:相关性、规范性、时效性。
三、科技专著参考文献著录偏差原因
本文依据《信息与文献 参考文献著录规则》(GB/T 7714—2015),结合笔者长期的工作实践,针对专著文献、连续出版物文献,从著录项目、著录格式、著录信息源、著录用文字、著录用符号、参考文献表、参考文献标注等方面,详细分析作者端和编校端出现参考文献著录偏差的原因。其中,著录项目主要包括主要责任者、题名项、版本项、出版项、出处项。
(一)作者端文献著录偏差原因
导致作者端文献著录偏差行为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四点:
第一,不熟悉国标规定。具体表现为多责任者标注不合规、版本项著录位置和表达形式不规范、析出文献著录格式不规范、英文文献著录中字符缩写和大小写处理不合规范、著录用符号使用随意等。《信息与文献 参考文献著录规则》(GB/ T 7714—2015)对文献著录各项有详细的规定,然而部分作者由于时间、精力分配困难,未能很好掌握国标规定。
第二,对文献著录工作不重视。具体表现为文献标注与文献表对应性不强、正文标注未依照文献表中的先后顺序编码、文献重复、文献信息错误等。文献标注与文献表对应性不强主要是指文献标注信息有缺漏、文献表信息有缺漏、文献标注信息与对应的文献表信息不相关或不一致。正文标注未依照文献表中的先后顺序编码问题存在于按顺序编码制著录文献的方式中,该类型的偏差行为较为隐蔽。
第三,非引自一级文献。在实际操作过程中,部分作者可能通过中介文献加以转引,若中介文献的来源错误,便会导致文献在引用传播中出现以讹传讹现象[5-6][7]604。
第四,对非英文的外文文种著录存在语言困难。目前,国内外文以英文为主,其他外文语种普及程度较低,这使得对非英文的外文文种著录存在语言困难,难以确保文献著录的准确性。
(二)编校端文献审核偏差原因
导致编校端文献审核偏差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五点:
第一,未熟练掌握国标规定。具体表现为对著录项目、著录格式、著录信息源、著录用符号等未按国家标准进行审核与修正。对参考文献的编辑校对应依据国家标准执行,但目前部分编校人员并未熟练掌握国标规定。
第二,识别文献隐性差错的经验不足。对于文献表中信息重复、著录项目中隐藏的字词错误,以及正文标注中编码不规范等识别力不足。
第三,对于数量级上百的文献进行人工逐一核实存在困难。在科技专著出版中,时常出现引用数量级上百的文献,国标规定编校时应对主要责任者的准确性、出版项和出处项的完整性与准确性、文献标注的完整性与规范性等进行逐一核实。然而,人工核实耗时耗力,对于数量级上百的文献进行人工逐一核实实属困难。目前,急需从技术角度攻克这一难题,提高编校效率和质量。
第四,缺少一级文献资料,难以准确核实。尽管互联网现已广泛普及应用,但对于一些陈旧信息,仍存在资料缺失或可靠性不足等问题[8]533。
第五,对非英文的外文文种著录存在语言困难,难以确保外文文献著录的准确性和规范性。这与作者端面临的困难相同。
四、优化科技专著参考文献著录质量的措施
下文分别从作者端、编校端两个角度,提出优化科技专著参考文献著录质量的措施,主要分传统方法和现代方法两类。
(一)作者端
作者引用文献时应遵循相关性、规范性、时效性原则,保障文献的准确性、完整性、规范性。将传统方法与现代方法相结合,有助于从源头保障文献著录质量。
1.传统方法
当文献引用数量较少时,传统方法能够确保文献的准确性、完整性、规范性,是较为快捷、可靠的方法。
一是积极学习并遵循《信息与文献 参考文献著录规则》(GB/T 7714—2015)对文献著录的规定。二是借助办公软件的强大功能,如引用功能、查找功能、排序功能等,帮助文献著录及文献的检查与核实。三是借助学术数据库资源,尽可能获取一级文献资源。
2.现代方法
当文献引用数量达数百篇时,合理利用技术手段,能更高效地优化科技专著文献著录质量。
一是邀请专家录制《信息与文献 参考文献著录规则》(GB/T 7714—2015)相关培训课程,供作者学习掌握。二是引用官方发布的文献信息源。引用官方发布的文献信息源的前提是出版或发布方提供了这项基础服务。目前,国内主要的学术平台如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维普、百度学术等,基本提供多种格式的文献引用,而且部分期刊在版面内容中也附有文献引用信息。需注意的是,引用学术平台上的数据源虽能有效提高著录效率、规范文献引用,但需作者对信息源的准确性和完整性加以查验,因为平台可能因算法或故障等,导致所发布的文献信息有误[7]604。三是借助Endnote、NoteExpress、Zotero等参考文献管理软件辅助文献著录。Endnote、NoteExpress、Zotero等参考文献管理软件,具有文献导入或关联文献资源、文献管理、引文插入、自动生成参考文献列表等多种功能,能够便捷、高效、规范地著录文献。关于如何有效利用参考文献管理软件,此前已有诸多学者进行了细致的研究[9-10]。结合现有研究看,不同的参考文献管理软件在软件结构、数据同步、自动备份、文献订阅、双语参考文献提供、中文兼容、浏览器数据抓取、PDF信息抓取和费用等方面各有优缺点[11],作者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和偏好,选择一种或多种参考文献管理软件来辅助文献著录。
(二)编校端
编校端应熟练掌握文献著录规范和审核技巧,采用人工逐一核实与软件辅助审校相结合等方法,确保文献的规范性、完整性、准确性。
1.传统方法
当参考文献较少时,采用传统方法可以有效提升文献著录质量。
一是组织线下培训,积极开展学习交流,在实际编校工作中遵循国标规定。二是在质量检测中将参考文献设置为必检项,倒逼自身熟练掌握并遵循国标规定。三是勤于总结编校工作中遇到的差错类别,积累识别文献隐性差错的经验。四是敦促作者优化文献引用,遵循文献引用的相关性、规范性、时效性原则。五是根据文献数量采取化整为零分批审核的弹性方式。六是充分利用互联网上可靠、准确的信息来辅助编校。利用互联网资源辅助编校时需注意,互联网上的信息也存在失真的可能[8]534,不能一概否定原稿文献著录信息,而应通过多种渠道加以查验。
2.现代方法
当文献引用数量达数百篇时,现代方法则更适用。
一是邀请专家录制《信息与文献 参考文献著录规则》(GB/T 7714—2015)相关培训课程,并将之纳入每年行业线上继续教育必修课程与考试中,以加强文献著录规范和文献审核技能的培训学习。二是利用办公软件的查找功能、排序功能等辅助审校。利用查找功能可以逐一核实文献表与文献标注信息的对应性。对于顺序编码制文献,则可利用排序功能对序号进行逐一查找,筛选出重复的文献信息。三是利用智能编校软件。在科技专著出版中,以黑马校对、方正审校较为常用,两者都可以提示可能的错别字、敏感信息。在审校参考文献方面,方正审校的功能较黑马校对更为丰富,可提示参考文献不完整与不规范等格式著录方面的问题(详见《方正智能审校系统用户操作手册》),而黑马校对没有这些功能。不过,方正审校对于信息的准确性无法像期刊审校软件NoteFirst那样给出提示[7]603[12],软件尚不能做到与学术数据库相关联,同时也不能像善锋审校那样审核文献列表与正文标注信息的匹配性[13]。总之,智能编校软件各有优劣势,利用哪种软件来辅助编校需视情况而定,但不可否认的是,合理利用智能编校软件,能大幅提升编校效率。四是在传统的出版服务或发布服务的基础上,依据文献著录规范,提供多种主流格式的线上文献著录信息服务。如此不仅能从信息生产源头确保信息准确、完整、规范,还能有效提高作者引用文献的效率。
五、结语
作者端是保障科技专著参考文献准确性、完整性、规范性的源头,而编校端是保障文献著录质量的重要力量。本文通过分析作者端著录偏差及编校端审核偏差的原因,提出了一系列优化科技专著文献著录质量的措施,包括通过多种形式的培训学习,掌握国标规定;利用智能技术、编校软件辅助编校,等等。
值得关注的是,目前大部分编校软件已经实现自动化,能够在短时间内快速依照国标规定批量提示文献不规范与不完整问题,但在内容的准确性、信息的匹配性等更智能化的审核方面,有待依靠更先进、成熟的技术来实现。
参考文献:
[1] 贾静宇.科技期刊论文参考文献错例分析及准确著录对策探究[J].新闻研究导刊,2023,14(11):205-208.
[2] 马莹.科技类图书编辑加工的原则及问题刍议[J].新闻研究导刊,2021,12(1):203-204.
[3] 刘焕英.医学期刊英文参考文献著录问题[J].新闻研究导刊,2021,12(4):228-230.
[4] 张锦森.关于图书质检工作的探讨[J].新闻研究导刊,2021,12(13):224-226.
[5] 耿建业,范运年.浅析学术论著中的参考文献规范引用[J].出版与印刷,2019(3):60-62.
[6] 袁宁,吴淑金.参考文献引用失真现象的原因及解决办法[J].医学信息,2010,23(7):2052-2053.
[7] 薛芳. NoteFirst在参考文献编校应用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16,27(6):603-606.
[8] 金铁成.期刊编辑使用百度学术审核加工参考文献时应注意的细节[J].编辑学报,2017,29(6):532-534.
[9] 黄春晓.基于NoteExpress文献管理软件的学术论文写作应用探讨[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8(24):37-39.
[10] 岳永鹏,钟仪华,王丹. Zotero:一个广泛应用的文献管理工具[J].现代情报,2014,34(4):137-141.
[11] 郑玉萍.参考文献管理软件比较分析[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13,23(10):122-124.
[12] 程红. NoteFirst 3.1.0 参考文献辅助编校系统的优势与盲点[J].编辑学报,2015,27(3):269-272.
[13] 周凤航,金铁成.使用善锋软件审核加工参考文献的几点思考[J].编辑学报,2023,35(4):426-428.
作者简介 邹静,编辑,研究方向:科技专著策划与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