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文科背景下地方院校新闻编辑课程教学创新改革与探索
2024-09-26武海凤
摘要:新文科建设对新闻传播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媒体融合时代,传媒业发生巨变,传统的课程教学模式已难以满足社会的需求,课程改革迫在眉睫。对地方本科院校而言,培养新闻传播人才是转型发展的核心要义,面对日益激烈的媒体竞争,培养专业素养高、动手能力强的新闻传播专业人才成为课程改革的重要方向。新闻编辑作为新闻学专业的核心课程,也是高校新闻学专业教学创新改革的重要内容。文章通过实地调研与教学实验的方法,试图总结出新闻编辑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研究发现,目前该课程存在课程知识体系落后,难以适应媒体融合时代的要求,学生实践能力差、新闻思辨能力差等问题。基于此,新闻编辑课程根据新文科建设要求,以学生发展为中心,提出了“模拟新闻编辑部”的情景式教学创新思路,旨在将理论知识与实践应用相结合,提供情景式教学环境,将课程知识划分为新闻编辑工作条目,在学生自主形成模拟编辑部的同时,教师进行知识讲解与案例分析,引导学生完成具体的新闻编辑工作,达到强化实践动手能力的目的。同时重构教学内容,融入新文科技术内容与课程思政元素,并围绕“两性一度”设计教学活动,实现全方位育人目标。
关键词:新文科;地方院校;“模拟新闻编辑部”;教学创新;新闻编辑;新闻传播人才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8883(2024)15-0139-04
课题项目:本论文为2023年度长治学院教改项目“基于OBE理念的地方院校应用型课程教学创新改革——以《新闻编辑》为例”研究成果,项目编号:JC202303
2018年,教育部、中宣部提出“卓越新闻传播人才教育培养计划”,要求培养造就一大批适应媒体深度融合和行业创新发展的全媒化复合型专家型新闻传播人才[1]。2020年发布《新文科建设宣言》,提出学科融合的新思路,推进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2]。至此,高校关于新闻传播人才的培养思路日渐清晰。新闻编辑作为新闻专业的核心业务课程,旨在培养能适应新媒体时代新闻传播事业的新闻编辑人才。然而,就目前的新闻编辑课程而言,仍然存在诸多问题。因此,应推进新闻编辑课程教学改革,结合新文科建设的要求,以学生发展为中心,围绕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积极开展课堂教学创新,以强化教学效果。
一、教学改革背景
新闻编辑是新闻学专业开设的一门主干课程,也是新闻业务课程中的核心,旨在培养新闻编辑人才。该课程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在掌握新闻编辑相关理论的基础上,开展新闻编辑活动,提高学生编辑制作各类新闻作品的能力[3]。笔者在对长治学院以及山西省地方本科院校新闻编辑课程授课教师与新闻学专业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和访谈的基础上,发现当前的教学背景与学情呈现以下变化。
(一)教学环境变化
1.社会需求变化
新闻学是一门应用型学科,旨在培养能够胜任当下新闻传播工作的专业人才。近年来,随着新媒体的不断发展,新闻传播行业发生了巨大变革。媒体融合时代的到来,使新闻传播行业对人才的需求更为迫切,传统的新闻学教育不再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基于此,国家提出了一系列措施。因此,新闻编辑课程的教学内容亟须作出调整,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4]。
2.学习环境变化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使教育模式发生了深刻的变革,学生的学习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5],技术的普及使获取知识变得更加便捷,因而课程教学目标中的知识目标不再成为衡量学生发展的关键。相对而言,如何正确利用技术开展更高效的学习,辩证性地接收、分析、利用信息,使技术“为我所用”成为更重要的能力[6]。再加上新闻编辑课程的实践性,教学目标中能力塑造的比重应得到提高,教学模式也需要作出调整。
(二)学情变化
通过问卷调查与访谈,学生普遍反映当前新闻编辑课程存在以下问题。一是教学内容比较落后,难以适应融媒体时代的要求,尤其是新媒体部分内容严重不足。目前,高校采用的新闻编辑教材多数仍以传统媒体的生产流程为内容框架,这与当前融媒体时代的要求有较大差距[7]。二是学生不愿动手,实践能力不足。尽管理解课程内容的难度小,但以理论知识指导实践的能力不足。就目前的教学实际来看,虽然设置了相应的实践环节,但学生的整体实践能力不足,存在不会选题、不会策划以及不会编辑的情况,这与新闻学人才培养方案的目标有一定差距,无法满足社会对专业人才的要求[8]。三是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高。学生反映课堂教学方式比较单一,尽管教师在积极调整教学方式,但仍显不足。当代大学生是在新媒体环境下成长起来的,对新媒体有天然的熟悉感与亲近感,然而在新闻编辑课程教学中,无论是教材内容还是教学案例,均与学生存在一定距离,因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高。
二、新闻编辑教学存在的问题
结合教学环境与学情调查,围绕新闻编辑课程的教学实际,发现当前教学存在以下问题。
(一)教学内容落后,无法满足时代要求
当前,新闻编辑课程教学内容主要是以报纸为代表的传统媒体理论知识,知识体系也是以传统新闻编辑生产流程为依据构建的,缺乏新媒体新闻编辑知识与内容,这与当前融媒体发展兴盛的局面不相符,也无法满足新文科建设的要求[9]。融媒体时代,传媒业界需要的是多层次复合型新闻编辑人才,这就要求新闻编辑课程进行教学内容改革,紧跟时代潮流。
(二)教学方法单一
近年来,关于课堂教学改革的呼声日益高涨,高校教师正逐步开展课堂教学改革,然而在实际教学中,仍然存在课堂教学方法单一的问题,没有体现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教学理念[10]。具体来说,在教学过程中仍然以单一的教师讲授为主,尽管有让学生参与课堂的意识,但互动深度不够,以课堂提问、讨论、小组展示等形式为主,无法覆盖每一个学生,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不足。
(三)思政元素融入不够
目前,在高校新闻学人才培养中,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作为核心指导思想已深入各专业课程,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仍存在课程元素挖掘不到位、不深入的情况[11]。教师认为新闻学专业与课程思政有着天然的不可分割的关系,局限于新闻案例讲解,因此思政教育效果不理想。
三、新闻编辑课程教学实践创新模式
针对现存问题,本文提出情景式教学创新思路,通过重构教学内容、构建“模拟新闻编辑部”教学模式、加强教学实践训练、创新教学评价4个方面开展教学。
(一)重构教学内容
首先,按照新闻编辑部工作流程划分课程内容板块,依托“模拟新闻编辑部”开展教学。重构后的教学内容包括4个单元:认识新闻编辑单元、整体策划单元、具体策划单元、具体操作单元[12]。
其次,依托“模拟新闻编辑部”,结合教学与实践活动有机融入思政元素。一是结合“模拟新闻编辑部”,每周用5~8分钟评议本周新闻,以主流媒体为例,引导学生甄别新闻内容,树立正确的新闻观;二是建立课程思政案例库,师生共同寻找经典的新闻报道案例,完善课程思政案例库;三是在模拟新闻编辑项目中注重引导,如创办媒体、选题策划等,坚持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关注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避免出现自媒体蹭热点、缺乏专业素养等问题。
最后,融入新媒体编辑技术内容。《新文科建设宣言》提出要推进学科交叉融合,新闻学专业作为新文科建设的代表学科,在高等教育中应该注重“工+文”的融合[13]。因此本课程结合“模拟新闻编辑部”具体工作项目,将新媒体编辑技术相关内容融入前文所述的4个单元中,如在认识新闻编辑单元,将传统媒体新闻编辑与新媒体编辑进行对比分析,指出二者的不同点。针对具体策划,除了传统的内容策划,还加入了形态策划、渠道策划等。
(二)构建“模拟新闻编辑部”教学模式
坚持线上线下相结合,开课之前,在网络教学平台设置线上课程,上传各类学习资源,学生可自主学习。课堂教学中则以“模拟新闻编辑部”的形式,结合任务驱动法开展教学,将课程内容与新闻编辑部工作项目相结合,形成一系列编辑任务,在学习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将新闻编辑工作的项目融入课堂,避免出现理论与实际“两张皮”的问题。具体教学内容紧紧围绕新闻编辑部工作项目展开。
课程一开始,就要让学生明确课程学习的任务是以编辑部为单位,开展具体的新闻编辑工作,创办新闻媒体是基础,教学围绕编辑部所创办的新闻媒体展开,有明确的任务。学生以编辑的身份参与到新闻编辑工作中,围绕报刊编辑、广播电视编辑、网络新媒体编辑等细分领域,充分锻炼自身的编辑能力。
通过课程教学改革,充分调动学生的自主性,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这也是课程思政目标[14]。在创办新闻媒体的编辑项目中,学生的想法具有一定的创新性与前瞻性,并且能够契合新媒体发展大环境,这能够给教师带来一定的启发与思考。
(三)加强教学实践训练
为强化编辑实践训练,将实践教学贯穿于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中。第一课堂主要围绕“模拟新闻编辑部”,还设有专门的技能训练学时。围绕各编辑部所创办媒体举行“编前会”“审稿会”“传播效果评估会”等,不断改进新闻作品。此外,还将实践教学活动融入第二课堂。要求学生参与各类校园媒体实践,创作具有代表性的作品,并且参加各级各类编辑作品比赛。
(四)创新教学评价模式
该课程的教学评价有两大特色:一是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二是理论知识掌握情况评价与实践作品评价相结合。尤其是根据课程目标进一步完善了课程过程性的评价内容[15]。
新闻编辑作为核心业务课,其教学评价不能局限于单一的卷面成绩,因此在人才培养方案中,该课程被分为两大模块:新闻编辑与新闻编辑技能训练。据此,教学评价也分为两大部分:一是传统的教学评价体系,主要在理论课中应用;二是加入了对“模拟新闻编辑部”教学实践成果的评价,主要在新闻编辑技能训练中应用,包括新闻媒介产品设计、编辑制作新闻产品的数量和质量、媒体运营效果3个方面。
四、新闻编辑课程创新实践的教学效果
通过对新闻编辑课堂教学的思考和教学实践的不断探索,该课程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一)创新成效
从学习成效评价来看。课程结束后发放新闻编辑教学改革效果的调查问卷,同时配合访谈,学生对新闻编辑课程教学非常满意,尤其是“模拟新闻编辑部”教学模式的运用,得到了学生的广泛认可。从学生发展性成效来看。通过课程学习,学生掌握了新闻编辑的理论知识与操作技能,通过“模拟新闻编辑部”完成了新闻作品,获得了一定的成就感,积极性得到了极大的提升,也逐渐对新闻编辑工作产生了兴趣。此外,通过大量的实践训练,学生的实践能力得到了提升,与新闻编辑相关的毕业设计作品比例大幅提高,产出了高质量的新闻编辑作品。
(二)推广应用
新闻编辑课程积极进行教学创新改革,分享交流教学改革模式,其创新模式已经开始应用于长治学院新闻学专业新闻采访与写作、新闻评论等课程中。课程团队仍在不断创新实践,通过各方反馈、总结,对这一教学模式进行完善,以期在其他本科院校推广,为应用型院校新闻编辑课程改革创新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五、结语
作为新文科建设的重要学科,新闻学专业的教学改革迫在眉睫,新闻编辑课程更应聚焦学生学习的真问题,结合学生的需求,不断更新教学内容,同时坚持“模拟新闻编辑部”的教学创新思路,不断优化课堂教学活动,通过营造新闻编辑部情境强化实践训练,提升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在完成一系列编辑工作项目后获得成就感,成长为适应媒体融合时代新闻传播行业要求的专业人才。
参考文献:
[1] 刘大卫.新文科背景下地方院校文科类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实践路向[J].常州工学院学报,2024(2):91-94.
[2] 莫敏,曹迎.新文科背景下地方高校卓越新闻传播人才培养路径的探索与实践[J].梧州学院学报,2022(2):56-60.
[3] 郭勋亚.从《新闻编辑学》教学实践看编辑知识结构的组成[J].新闻知识,2018(8):54-56.
[4] 袁雅楠,王月.融媒体背景下地方高校“新闻编辑学”课程改革研究:以伊犁师范大学为例[J].西部广播电视,2023(4):89-92.
[5] 包金龙.新兴技术在教育领域应用背景下教师发展路径[J].内蒙古电大学刊,2024(1):100-105.
[6] 刘伊.教育信息化下应用型高校教育教学能力提升策略研究[J].河南教育,2023(3):74-75.
[7] 管倩.思政教学设计与实践创新研究:基于“新媒体新闻编辑”课程现状的分析[J].新媒体融合新观察,2023(2):64-66.
[8] 姚小菲.基于对话理论的新闻传播课程创新路径:以新闻编辑与评论课程为例[J].传播与版权,2024(6):4-6.
[9] 田园子,王雅馨.智媒时代新闻实务类课程教学改革的创新路径:以《新闻编辑》课程为例[J].新闻前哨,2023(4):79-80.
[10] 张倩.浅析卓越人才培养过程中的新闻编辑学教学改革[J].新闻研究导刊,2020(8):24-25.
[11] 张洁意,胡蕾.新文科背景下新闻学专业课程思政建设研究[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24(1):178-180.
[12] 新闻编辑编写组.新闻编辑[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9:1-272.
[13] 王丽霏.新文科背景下新闻传播专业课程思政建设创新路径[J].传播与版权,2024(4):4-6.
[14] 姜圣瑜.如何让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润物无声:新闻教学中坚持思政全浸润的实践与思考[J].海河传媒,2022(2):33-36.
[15] 林子睿.高校实践教学评价的目标游离模式建构与应用[J].惠州学院学报,2024(2):18-26.
作者简介 武海凤,讲师,研究方向:新闻传播实务、网络与新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