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严肃音乐与电视综艺融合发展路径探究

2024-09-26郑佳瑶

新闻研究导刊 2024年15期

摘要:近年来,音乐综艺节目蓬勃发展,随着垂直类音乐综艺节目日渐丰富,受众审美水平也不断提升。在这一过程中,严肃音乐与电视综艺融合发展成为新趋势,这不仅促使节目从单纯的娱乐消遣转向更具艺术审美价值的领域,还逐步消除了大众与严肃音乐之间的陌生感,使严肃音乐更加贴近大众生活。音乐综艺节目对大众审美文化的塑造和音乐文化的反哺发展,无疑具有积极且深远的意义。大众通过音乐综艺节目接触并了解严肃音乐,有利于促进审美能力提升。文章以《声入人心》《国乐大典》为例,深入剖析严肃音乐与电视综艺融合发展的创新性,同时审视这些综艺节目在发展过程中面临的问题,并提出严肃音乐与电视综艺融合发展路径:提升节目质量,确保音乐综艺文化深度不被消解,发挥教育功能;推进传播载体全媒体联动,持续探索创新路径,为受众呈现兼具娱乐性与文化性的视听盛宴,推动艺术文化繁荣发展。文章旨在为严肃音乐与电视综艺的融合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严肃音乐;电视综艺;《声入人心》;《国乐大典》;音乐综艺

中图分类号:G22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8883(2024)15-0134-05

近年来,在《中国好声音》《我是歌手》等现象级节目的不断推出以及新媒体行业蓬勃发展的背景下,音乐综艺节目呈现出持续繁荣与发展的态势,对音乐文化的影响力不断扩大[1]。音乐元素不仅是音乐综艺节目的核心组成部分,还是展现节目专业性与艺术性的关键。长期以来,严肃音乐与音乐综艺中的音乐一直处于相对独立的发展轨道上。严肃音乐以非大众性、非通俗性、艺术性、思想性强的特点,在专业音乐领域占据一席之地。而音乐综艺中的音乐则更多地面向大众,注重娱乐性与观赏性相结合。音乐综艺节目在不断发展过程中,对严肃音乐及学院派艺术家的影响逐渐显现。越来越多的艺术家在音乐综艺中现身,并结合综艺的娱乐性展现严肃音乐,使严肃音乐实现了从专业领域到大众视野的“出圈”。这在提升艺术家影响力的同时,让更多的受众接触并了解了严肃音乐,不仅丰富了音乐综艺节目的内容形式,也为音乐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如今,不少垂直类音乐综艺节目的发展使受众的审美水平得到提高。在严肃音乐专业知识的支持下,很多节目开始探索音乐与综艺融合发展新路径,由娱乐消遣转向艺术审美,逐渐消除大众与严肃音乐之间的隔阂,其不论是对大众审美文化还是对音乐文化反哺发展都具有积极意义。因此,本文以《声入人心》《国乐大典》两个节目为例,探究严肃音乐与电视综艺融合发展的创新性,反思综艺节目存在的问题,并探索相关路径。

一、严肃音乐与电视综艺融合发展的创新性

(一)以严肃音乐本体融合流行形式

周海宏教授曾在研究中提出,音乐普及最基本的工作,在于培养人们的听觉感受能力,与体验内心精神世界活动变化的审美方式[2]。由此可知,音乐普及工作不仅要关注听觉感受与分辨技能培养,还要深入引导大众感受音乐的内在美。因严肃音乐的专业性,大众深入欣赏有一定的困难。如何将严肃音乐以大众可以接受并喜欢的方式传播出去,是严肃音乐创作者一直在思考的问题。

近年来,严肃音乐电视综艺不断涌现,如民歌类综艺《春天花会开》、音乐剧文化推广综艺《爱乐之都》等。《声入人心》作为其中最具代表性的现象级节目,尤其值得研究。该节目巧妙融入歌剧、音乐剧等专业化、小众化的音乐元素,实现了艺术形式的创新整合。尽管节目定位为美声类综艺节目,但蕴含诸多时尚元素,具有正面文化价值,向受众传递了积极的文化信息。该节目仅上线12小时,微博关注度就破亿,豆瓣评分高达9.3[3]。究其根本,是其在流行与严肃之间找到了平衡。美声唱法相对小众,在普及度与接受度上并不及流行唱法。《声入人心》为传统声乐作品加入现代化伴奏,再通过综艺剪辑手法,在短视频平台大量投放节目片段,将话题精准地指向年轻受众。

《声入人心》以经典声乐作品为主要选曲,在保留主旋律的基础上,根据现场舞台场域条件及综艺节目特点进行创新,结合现代化配器与演唱者的专业技能打动大众,在保留专业性的基础上,融入受众容易接受的流行元素,巧妙地将电子音乐、摇滚、爵士等现代音乐元素融入古典乐器与交响乐团的传统配器框架中,这些元素不仅作为点缀,而是被深度融入音乐织体中,实现了流行与严肃的平衡。

同时,在唱法上,节目也展现了美声唱法与流行唱法的融合探索,这种融合并非简单的叠加,而是基于歌曲情感与风格需求的精准匹配。美声唱法为音乐提供坚实的演唱技术基础与艺术表现力;流行唱法的情感旋律贴近生活,拉近音乐与听众距离。两者的结合既保留了美声唱法的艺术纯粹性,又赋予了流行唱法的广泛接受度,形成了一种独特的“跨界美声”风格,为声乐艺术的融合发展开辟了新的路径。

广东卫视的《国乐大典》是一档以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音乐文化为核心的大型原创文化类综艺节目。该节目通过音乐这一媒介,讲述时代故事,向受众普及国乐知识,使受众在领略国乐之美的同时,深刻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4]。

自第一季播出以来,《国乐大典》便备受瞩目:第一季被国家广电总局评为“2018年第一季度广播电视创新创优节目”;第二季获第26届电视文艺“星光奖”优秀电视综艺节目奖提名;第四季被中宣部、财政部、文旅部、国家广电总局评定为2021年“中华文化广播电视传播工程”重点项目。作为中国传统乐曲与乐器的展示窗口,《国乐大典》不仅致力于传承国乐精髓,还在保持国乐创作根本的基础上,积极探索其与当下大众音乐审美需求的融合。节目不再仅单纯呈现传统乐曲,而是通过对多元化音乐风格的尝试,让受众感受到民族音乐的魅力,从而满足大众对音乐文化的多元审美追求,使民乐从大众传统认知的“公园音乐”回归专业本体,使大众接触国乐并喜欢上国乐。

《国乐大典》将地域音乐、流行音乐、电子音乐与国乐结合,将传统文化与流行文化结合,在音乐上大胆运用民族调式,在配器上对传统乐器进行全新的编排,使传统旋律焕发出新的生命力。在表现形式上吸取话剧、舞蹈等元素,选取大众熟悉的乐器,同时展示很多冷门乐器,如四胡、巴乌、柳琴等,拉近这些古老乐器与大众的距离,拉近严肃与流行的距离。同时,节目在舞台表现上融合光影艺术形式,随音乐主题与旋律变化光影效果,结合AR技术打造虚实交融的华美舞台,让观众在音乐中感受文化底蕴与情感内涵。

(二)主体与媒体有效协同

尼尔·波兹曼在《娱乐至死》中指出,“娱乐成为电视上所有话语的超意识形态……电视上的一切都是为了给我们提供娱乐”[5]。当前,一些综艺节目过度关注明星的流量与颜值,以追求高收视率、高讨论度,然而,这种过度追求外貌的现象不仅催生了娱乐产业的畸形文化[6],还导致明星成为过度消费的对象,使大量同质化的“流量小生”涌现。这会使受众产生审美疲劳,阻碍文化产业良性发展,使文化意义及深厚底蕴被消解[7],影响主体和媒体之间的有效协同。

《声入人心》在参与主体的选择上,给予专业技能很高的权重,打破了大众的刻板印象[8]。选手大多来自顶尖音乐学院,形象气质俱佳,专业基础扎实,且符合大众审美。出品人集影响力与专业度于一体。其中,连续两季担任出品人的廖昌永,以深厚的艺术造诣保证了节目的高水准,其幽默亲和地传播音乐知识,打破了大众对歌唱家的刻板印象,拉近了严肃音乐与大众的距离。尚雯婕和张惠妹也凭借其专业水准和感性视角,为选手们提供了宝贵的建议。节目精准定位选手和出品人的特性,成功塑造了集高水平、高颜值、高学历于一体的立体化符号,在提升节目整体品质的同时,激发了大众对严肃音乐的期待,为推广严肃音乐作出了积极贡献。

《国乐大典》虽然是一档综艺节目,但创造了属于自己的叙事逻辑。国乐召集人在全球范围内集结技艺精湛的卓越乐手,他们背景多元,既有海外音乐学府的精英,也有来自国乐世家的传承者。这些乐手凭借丰富的创意和精湛的技艺,共同塑造出多元且独特的音乐符号,彰显了国乐的无穷魅力和时代价值。该节目巧妙地将舞台表演、受众实时反馈与排练室实录三大场域空间相结合,通过它们的交织与互动,呈现出独特的立体节目形态,使受众对专业乐手有了全面且深入的认知。

《国乐大典》引入真人秀环节,关注舞台背后的故事,将艺术家们对古老乐器的热爱、传承与创新的心路历程娓娓道来,在故事中串联起古老乐器文化相关知识,从乐器的起源、制作工艺、音色特点到其在不同历史时期的文化意义和社会功能,都进行了深入浅出的介绍。在表演时将舞台造型、功能与传统民乐表达融为一体,使听觉与视觉相辅相成,舞台布景精致考究,光影效果与音乐旋律相得益彰,营造出一种既古典又现代、既传统又时尚的独特氛围。因此具有极高的艺术审美价值,引发了受众的心理共振和文化共鸣。

(三)娱乐化与专业化的合理取舍

随着电视综艺日益增多,同质化节目竞争激烈,在此背景下,泛娱乐化现象也日益突出。为获得高收视率、高发行量,从而获取高额的广告回报,节目往往陷入过度娱乐化、内容浅薄的困境。因此,如何进行娱乐化与专业化的合理取舍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声入人心》作为一档新形态音乐节目,摒弃了传统的淘汰模式,聚焦选手对音乐的深度探索和舞台表现的精彩呈现。节目强调选手之间的相互支持与共同成长,减少了传统综艺中的矛盾冲突和炒作噱头,凸显了选手们的拼搏精神和专业实力。通过弱化悬念和放慢节奏,受众能够关注音乐专业知识,从而提升审美水平。

《国乐大典》作为一档没有流量加持、没有打造明星IP的综艺节目,填补了我国民乐类电视综艺的空缺[9]。节目将舞台造型、功能与传统民乐表达融为一体,台前幕后的全知视角、演奏乐手的精彩演奏、专业老师的点评等,增强了节目的艺术感。节目组不再将精力放在依照剧本制造出吸引眼球的节目效果上,使乐手和受众得以沉浸在艺术中。

二、严肃音乐与电视综艺融合发展存在的问题

(一)节目内容专业性与大众知识储备矛盾

无论是声乐类节目《声入人心》,还是传统器乐类节目《国乐大典》,都植入了不同类型的专业知识。

《国乐大典》虽设有鉴赏团为受众答疑解惑,但节目中展示的专业曲目和罕见的古老乐器,对缺乏音乐知识的受众来说仍难以理解。要深度欣赏《国乐大典》,受众需要具备一定的音乐素养。节目中无论是民族乐器的介绍、表演作品的选择,还是嘉宾的专业点评,都具有一定的专业性。这些专业词无疑提高了节目的理解难度,从而限制了其受众广度。

《声入人心》仅在歌手演唱时介绍作品背景,但并未把握音乐内核,没有深入探讨歌词中的隐喻、象征意义或歌曲所反映的社会现实,未能深入解析特定音乐元素如何服务于情感的表达,也没有用通俗的语言解释专业知识。音乐综艺节目应结合现实情况,用通俗的方式解释基本音乐知识,进行文化正向输出。

(二)节目宗旨与表现形式存在差异

《声入人心》自播出以来,引发了公众广泛关注,多家媒体赞誉其“让高雅音乐走向大众”。节目确实激发了公众对歌剧、音乐剧等艺术形式的兴趣,促进了这些相对小众的艺术形式的普及。但与此同时,节目在传播美声等艺术形式时,也传递了一些专业上的错误观点[10]。实际上,节目中的美声展现,更多的是策划者在严肃音乐与大众审美之间寻求平衡的结果,而非纯粹的艺术呈现。在追求受众接受度的过程中,《声入人心》对艺术作品进行了现代化配器改编,这些改动在一定程度上误导了受众对美声的理解。很多受众仅仅被节目包装后的美声所吸引,而非真正理解了其艺术内涵[11]。

相较于《声入人心》,《国乐大典》在节目编排上则呈现出另一种倾向。在巅峰之夜,节目过于侧重竞演环节,倾向于营造竞技效果,受众的注意力也因此更多地被竞赛形式所吸引,而节目的核心主题——国乐的传承与展示被忽视了。这种编排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节目本身的深度和内涵。

三、严肃音乐与电视综艺融合发展路径

(一)提升节目质量,引领大众审美的文化价值回归

随着音乐综艺节目的不断发展和大众审美能力的不断提升,受众观看电视综艺的目的已不再局限于纯粹的娱乐享受[12]。他们开始转向更深层次的文化探索和知识积累,对节目内容所蕴含的文化底蕴和认知价值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这种转变体现出受众审美追求的升级,为音乐综艺节目指明了新的发展方向[13]。

近两年,《声入人心》《国乐大典》《时光音乐会》《声生不息》等去竞技化音乐慢综艺的发展,将大众的视角逐渐拉回音乐本身,让音乐综艺重拾教育功能,在追求市场收益的同时,实现了传播思想、发挥社会影响力的作用。

《声入人心》《国乐大典》将表演作品本身作为内涵载体,传播了古今中外音乐作品的价值理念,对音乐知识本身进行了正向的输出。成功的节目离不开专业团队,提升节目质量,须提高团队专业度,既注重策划,又深耕音乐专业。美声节目要邀请更多美声领域的专业从事者,对节目内容进行深耕与修正,在专业制作团队的带领下推动音乐综艺节目发展。

(二)推动传播载体全媒体联动

新媒体时代,要以多媒体平台为基础,构建起独特的全媒体传播策略[14]。《声入人心》充分利用新媒体手段,运用多元传播、联动推广的手法,不仅在湖南卫视黄金时段播出,还依托芒果TV、爱奇艺等在线视频平台实现了广泛传播。同时,节目积极利用微博平台的话题性,紧密配合线下见面会、剧场活动,形成线上线下联动推广的新格局[15]。

为了进一步强化传播效果,节目组还运用大数据技术,精准洞察市场动态和受众需求,灵活调整传播策略,以确保信息传播的准确性和深入性。同时,以“声入人心男团”的名义进行流量推广,借线下音乐会巡演进行营销,最大限度引发受众关注,从而提高节目的影响力。

四、结语

在音乐综艺不断涌现的今天,随着市场竞争的激烈与受众需求的更新,新形态的优秀音乐综艺应运而生。随着内容的创新、形式的丰富以及价值的提升,音乐综艺节目的发展之路日益宽广。

本文以《声入人心》《国乐大典》为例,探究严肃音乐与电视综艺融合发展路径,从以严肃音乐本体融合流行形式、主体与媒体有效协同、娱乐化与专业化合理取舍三个方面探究其创新性,反思严肃音乐与电视综艺融合发展存在的问题,并针对其融合发展提出建议。新媒体为音乐综艺节目带来了诸多机遇,但保持专业水准、确保内容品质仍是节目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创作者应首先考虑内容质量与音乐专业性,持续创新,提升节目价值。

《声入人心》与《国乐大典》以严肃音乐为核心,巧妙利用现代化的舞台表演形式,展示了中外经典作品的艺术价值和人文情怀,彰显了文化的多元交融。在当前市场环境下,高质量的表演和内涵深厚的音乐作品,能够为受众提供接触和了解严肃音乐的机会,提升受众的审美认知。尽管这两档音乐综艺节目在某些方面仍有待完善,但它们在挖掘艺术文化内核、传播弘扬严肃音乐、传承传统音乐文化以及提升精神内涵方面所作的努力,无疑值得业界学习。其不仅促进了音乐综艺节目质量的提升,还为中国传统音乐文化的传承与创新开辟了新的路径。

总之,节目组既要深耕专业知识、升级内容形式,又要提升节目质量,引领大众审美回归,同时探索全媒体联动的传播路径,如此才能推动严肃音乐与电视综艺融合发展。

参考文献:

[1] 石娟娟.新媒体视域下中国传统音乐的多元化发展[J].新闻战线,2015(18):137-138.

[2] 周海宏.走出用文学化、美术化方式理解音乐的误区:对普及严肃音乐的理论与实践问题的分析[J].人民音乐,2001(3):48-52.

[3] 郝慧.垂直化原创音乐节目的创新路径:以湖南卫视《声入人心》为例[J].传媒,2022(10):67-68.

[4] 何昱烨,刘瑾.余音绕梁,化民成俗:论《国乐大典》的创新与传播[J].黄河之声,2021(19):151-153.

[5] 尼尔·波兹曼.娱乐至死[M].章艳,译.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114.

[6] 吴孟芸.传播学视域下的文化类综艺“走红”现象[J].新闻研究导刊,2017,8(12):78-81.

[7] 王潇敏.传播学视阈下网络自制节目的成功之道:以爱奇艺自创节目《奇葩说》为例[J].视听,2016(9):44-45.

[8] 薄艺.《声入人心》何以“深入人心”:让高雅音乐走入大众的路径创新[J].新媒体研究,2020,6(13):91-93.

[9] 张圆圆.《国乐大典》民族器乐创新传播实践研究[D].沈阳:辽宁大学,2021.

[10] 郑伊天.从策划角度分析《声入人心》系列的成功及问题[J].传媒论坛,2020,3(20):149-151.

[11] 文依婷.《声入人心》节目的接受美学特征研究[D].成都:四川音乐学院,2022.

[12] 吕一夫.融合媒介时代音乐类综艺节目的特征与困境突围[J].中国电视,2020(2):69-73.

[13] 吴思思,赵佳宝.文化类综艺节目的价值回归与创新路径[J].今传媒,2018,26(7):121-123.

[14] 周佳琦.浅析音乐类综艺节目的创新之路:以《声入人心》为例[J].新闻世界,2019(10):16-19.

[15] 白鸽.新媒介环境下音乐综艺节目的突围[J].声屏世界,2017(5):33-35.

作者简介 郑佳瑶,研究方向:艺术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