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媒体背景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路径探究

2024-09-26陈涛

新闻研究导刊 2024年15期

摘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仅是中华民族的血脉,还是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蕴含着深厚的历史底蕴和民族智慧。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价值,助力当代文化育人,是高校开展德育的根本使命,更是践行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重要举措。随着新媒体时代的到来,信息传播迅速,且具有较强交互性,如何有效利用各类新媒体,将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引导大学生坚定理想信念、奋发图强,成为教育工作者面临的重要课题。基于此,文章对新媒体背景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融合进行深入研究。首先分析将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价值,包括其对大学生文化自信、民族归属感、道德修养、社会责任感、民族精神等方面的重要影响。其次分析新媒体新技术为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带来的新机遇,如拓宽传播渠道、优化教育环节、创新实践形式等。在此基础上,探索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相融合的路径,包括构建与丰富教育资源库、创新教学形式、塑造文化作品等。通过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探索,为高校思政教育工作的创新发展提供有益参考和借鉴,助力高校培养更多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力量。

关键词:新媒体;传统文化;理想信念教育;思想政治教育;融合路径

中图分类号:G71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8883(2024)15-0074-05

课题项目:本论文为2022年度运城职业技术大学科学研究项目“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研究”成果,项目编号:KY2022-4

一、引言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新媒体日渐成为人们获取、传播信息的主要渠道。特别是对于当代大学生而言,新媒体不仅是他们学习知识、了解世界的重要窗口,还是影响其价值观、理想信念的关键平台。在此背景下,如何引导大学生坚定理想信念,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坚定文化自信,成为高校思政教育工作者面临的重要课题。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发展过程中不断积累下来的宝贵精神财富,蕴含着丰富的历史智慧、无穷的精神力量,对民族发展和社会进步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将其融入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能够更好地引导大学生形成积极向上的理想信念。因此,探索新媒体背景下如何有效地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中,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中的价值

新媒体时代背景下,面对多元文化的冲击和个体行动对社会的深远影响,将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显得尤为重要。高校教育者只有正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价值,并立足新媒体背景,把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新机遇,才能更好地探索二者科学融合的路径。

笔者认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价值,不仅体现在增强文化自信与民族归属感上,还在于塑造健全人格与提升道德修养,以及强化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与集体主义精神。

(一)增强文化自信与民族归属感

当下,随着全球化浪潮持续推进,各国文化的交流碰撞日益频繁,这无疑给高校大学生带来前所未有的文化冲击。高校大学生正处于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面对多元文化的冲击,如何坚守自己的文化根脉,增强文化自信,成了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1]。在这样的背景下,强化优秀传统文化在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中的渗透,增强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显得尤为重要。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作为中华民族的精神财富,具有深厚的历史底蕴和独特的文化魅力,是大学生增强文化自信的重要源泉,也是理想信念教育的重要内容。通过学习和继承优秀传统文化,大学生能够更深刻地理解中华民族的历史和文化,感受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和独特魅力,从而增强对民族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增强文化自信,坚定理想信念。同时,这种文化自信也能让大学生在全球文化交流中坚守民族文化立场,乐于展现中华文化,增强民族归属感。

(二)塑造健全人格与提升道德修养

当下,在推动高校大学生塑造健全人格与提升道德修养方面,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传统文化中蕴含着丰富的道德修养资源和人生哲学,是大学生成长成才的宝贵精神食粮[2]。例如,“仁爱”思想强调个体要关心他人、尊重生命;“中庸”之道则教导人要保持内心的和谐;“礼义”之教则教导人要有礼貌、有道德[3]。

大学生传承和践行这些传统美德,能够更好地提升道德修养,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补足理想信念之钙,形成健全独立的人格;能使大学生从古代智者的思想中汲取营养,了解历史发展的脉络,更好地理解和把握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深化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解,将个人理想与社会理想相结合,从而更清晰地把握当下社会的发展状况和未来趋势,形成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将个人梦想与中国梦相结合,成长为社会的栋梁之材。

(三)强化社会责任感与集体主义精神

新媒体时代,随着经济全球化和网络信息化的推进,个人的行动和选择对社会的影响愈发显著。因此,将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进一步强化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集体主义精神尤为重要[4]。

例如,“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是中华民族精神中集体主义精神和社会责任感的集中体现,教育当代大学生承担起自己的责任,为社会进步贡献力量。这种精神与当代大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相结合,对于引导大学生正确处理个人与社会的关系,正确认识自己的行动对社会的影响仍具有深刻意义。

通过将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高校思政教育工作者可以引导大学生深刻领会个人的理想追求应当与国家和社会的需要紧密结合,将自己的梦想融入国家的发展大局中,积极参与社会公益事业和志愿服务活动,为社会进步贡献力量,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

总之,新媒体时代,强化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集体主义精神,是理想信念教育的重要内容[5]。通过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高校可以更好地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培养他们的爱国情怀和奉献精神,使其成长为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三、新媒体背景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机遇

新媒体时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融合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两者的融合不仅顺应了数字化、信息化的发展趋势,还为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培养大学生的理想信念注入了新的活力。

新媒体的广泛应用拓宽了传统文化的传播渠道,使其以更加生动、直观的形式呈现给大学生,同时进一步提高了教育质量,在一定程度上为理想信念教育的实践形式创新提供了更多可能。高校思政教育工作者应充分利用新媒体的优势,创新教育方式方法,为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贡献力量。

(一)拓宽传播渠道

新媒体时代,信息传递变得更加迅速、广泛和深入,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传统的理想信念教育往往受限于时间和空间,而新媒体打破了这些限制,使教育内容得以迅速、广泛地传递给学生。

通过社交媒体、在线教育平台、短视频软件等渠道,教育工作者可以将丰富的传统文化资源和理想信念教育相结合,以图文、音频、视频、动画等多样化、趣味化的形式呈现给学生,使他们能够随时随地接触到丰富的内容,引导他们从传统文化中汲取精神力量,感受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和深刻内涵,从而坚定理想信念,笃定奋斗方向[6]。

多样化的传播方式使教育内容更加生动、直观,更容易引起大学生的共鸣和兴趣,促使其主动了解传统文化,形成积极的互动和反馈,进而增强传统文化的渗透作用,强化理想信念教育的效果。

(二)优化教育环节

新媒体为优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环节提供了新机遇。

在教育内容整合阶段,教育工作者可以利用新媒体广泛收集有关传统文化的教育资源,对内容进行全面分析,便于后续更好地将相应内容融入理想信念教育中。

在课程设计环节,教育工作者可以利用新媒体创新传统文化在课件中的呈现形式,设计有趣的教学活动,为后续融入理想信念教育具体教学实践环节奠定基础,从而使教育过程更加生动有趣,增强大学生的学习积极性[7]。

在具体教育实践中,新媒体促进了传统文化在理想信念教育中的渗透。例如,部分高校教师在线上交流探讨传统文化中关于信念价值的内容,彼此观点碰撞,有效实现了实时互动、资源共享等,从而更好地将传统文化的内涵渗透到大学生线上线下的学习生活中[8]。

此外,新媒体还助力传统文化融入理想信念教育教学评价和反馈环节的优化,教育工作者可以通过在线测试、问卷调查、学习数据分析等方式,实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学习效果,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和方法,探索如何更好地选择合适的传统文化内容和融合形式,促进师生之间的良好沟通和互动,从而提高教育质量和效率。

(三)创新实践形式

新媒体的普及使教育工作者与学生之间的交流互动更加便捷和频繁,实践形式的创新被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具体来说,新媒体为高校思政教育工作者组织各种理想信念相关的实践活动和志愿服务项目提供了新的机会。大学生参与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实践活动和志愿服务项目,可以了解传统文化的历史渊源和现代价值,亲身感受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进而强化对科学理论的理性认同、对历史规律的正确认识、对基本国情的准确把握,从而坚定理想信念[9]。

总之,新媒体的发展推动了高校思政教育实践形式的创新,这种实践形式的创新有助于更好地引导学生从传统文化中汲取理想信念的价值精髓,强化社会责任感和集体荣誉感,增强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四、新媒体背景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路径

新媒体时代,优秀传统文化与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融合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日益凸显。高校思政教育工作者应积极拥抱新媒体新技术,不断推动传统文化与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深度融合,可以尝试构建与丰富教育资源库、创新教学形式以及打造文化作品等多种路径,将传统文化的精髓与现代理想信念教育有效结合,为大学生提供丰富、多元的学习体验,从而更好地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提升其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为培养具有全球视野和时代担当的新时代青年贡献力量。

(一)构建教育资源库

新媒体时代,构建教育资源库是推动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首要任务。

首先,高校和相关机构可以组建一个由专家学者、教育工作者和文化传承人组成的专业团队。团队不仅要具备深厚的学术背景和专业知识,还要熟练运用新媒体新技术,能够共同策划传统文化和理想信念相关的教育活动,确保教育内容的权威性和准确性。

其次,在构建资源库的过程中,应注重内容的多样性和丰富性。通过深入挖掘传统文化的精髓,结合时代特点和大学生的实际需求,梳理出具有针对性、趣味性和互动性的理想信念教育素材。这些素材可以包括经典文献、历史故事、名人传记,以及传统文化艺术、习俗、哲学等方面的内容[10]。同时,还应利用新媒体的多媒体特性,将这些内容以图文、音频、视频等多种形式展现,使学生能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需求自主选择和学习。在构建资源库的基础上,教育工作者可以尝试利用包括社交媒体、在线教育平台、短视频软件等多元化教育平台,汇集丰富多样的教育内容,以多种形式呈现传统文化中蕴含的理想信念教育精髓,同时根据学生需求不断更新和完善教育内容,保持其时效性和新鲜感,使学生能够随时随地访问和获取相关内容,提升理想信念教育的普及率和影响力,形成良性的内容生态和学习氛围[11]。例如,可以制作并上传和理想信念有关的古代诗词、经典名著、历史事件等相关动画短片,或者结合时事热点和现实问题,开设有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爱国主义精神的讲座,引经据典,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二)创新教学形式

新媒体背景下,创新教学形式是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重要途径。

一方面,高校思政教育工作者可以充分利用新媒体的交互性和实时性,挖掘传统文化的内涵,打造线上线下相结合的理想信念教学模式。例如,可以利用在线课堂突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优化线上课堂交互形式,使学生能够随时随地学习。可以利用虚拟实验室让学生沉浸式体验和了解具有代表性的历史人物和事迹,使其感受他们的崇高精神和高尚品质,直观体悟传统文化的魅力和价值,从而坚定理想信念。

另一方面,教育工作者还可以利用新媒体开展传统文化体验活动、主题讲座、文化沙龙等,让学生亲身参与其中,感受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践行理想信念,培养社会责任感和奉献精神,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12]。

另外,还可以利用新媒体建立传统文化学习社区或社群,设立讨论区、话题标签等,引导学生就传统文化中理想信念的元素和内容进行深入探讨和交流,形成共同的学习目标和价值观,同时邀请相关专家学者或行业领袖加入社群,为学生提供指导和帮助,就传统文化中理想信念的内核进行互动,帮助学生坚定理想信念。

(三)打造文化产品

新媒体时代提供了丰富的文化产品创作工具,使高校思政教育工作者的视野更加开阔[13]。为了更好地将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中,高校思政教育工作者可以结合新媒体的特性和大学生的兴趣点,打造一系列既有文化内涵又具有创新性的文化产品。

首先,可以开发以传统文化为主题的微电影、动画短片或H5小游戏等文化产品,将传统文化的精髓和理想信念教育内容巧妙融入其中[14]。例如,制作一部以古诗词为主题的微电影,通过讲述诗人的生平和创作,让学生领略古诗词的韵味和魅力。同时,注重融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爱国主义精神等元素。

其次,可以设计以传统文化为主题的数字艺术品、表情包、壁纸等文化产品。例如,与学生合作设计一款以古代神话传说为主题的表情包,在表情包中融入与理想信念有关的元素,将传统文化元素与现代社交需求相结合,利用新媒体平台探索新型传播方式,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并内化传统文化的价值内涵[15]。

五、结语

随着新媒体新技术的迅猛发展和广泛应用,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已成为当前教育领域的重要课题。两者的融合不仅对传统文化传承和发展具有积极作用,更是深化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必由之路。高校思政教育工作者通过构建与丰富教育资源库、创新教学形式和打造文化产品等路径,能够有效深化大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并从中获取精神力量,坚定理想信念。未来,高校思政教育工作者应保持探索和创新精神,结合时代发展需求和特性,进一步思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理想信念教育之间的关系,加强彼此间的融合,为培养具有民族复兴使命感和责任感的新时代青年奠定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 许雅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学研究[J].中国标准化,2024(10):239-244.

[2] 陈法娟.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探究[J].文化学刊,2024(5):30-33.

[3] 高琼,周远,惠彦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道德人格境界论及其对大学生人格修养的启示[J].现代教育科学,2024(3):76-81.

[4] 倪素香.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理想信念教育研究[J].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研究,2023,9(5):97-104.

[5] 葛星星,任重威.基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视角的高校思政教育创新路径研究[J].党史文苑,2024(5):64-66.

[6] 孙柏林,肖文玹.红色校史融入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实践路径[J].新西部,2024(4):207-209.

[7] 任刚.新媒体环境下的青年思想政治教育优化路径研究[J].现代商贸工业,2024,45(12):210-212.

[8] 王传领.短视频赋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媒介特征与文化使命[J].中国编辑,2024(5):90-96.

[9] 钟壮壮.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实践路径研究[J].黑龙江工业学院学报(综合版),2023(5):31-37.

[10] 黄洁,高欢.红色文化融入大学生网络思政教育的旨趣述略[J].公关世界,2024(11):109-111.

[11] 朱晓楠.交叉学科视域下思想政治教育研究:内在依据、价值意蕴及实施路径[J].湖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4,44(3):80-85.

[12] 陈彬,张发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赋能新时代“大思政课”的三重维度论析[J].黄冈师范学院学报,2024,44(3):79-84.

[13] 吴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职院校数字工匠培育的策略[J].科教文汇,2024(10):156-159.

[14] 蔡萍.文化自信视域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与发展研究[J].中国民族博览,2022(23):179-181.

[15] 蔡培潇.浅析思想政治教育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J].甘肃教育研究,2024(7):146-148.

作者简介 陈涛,助教,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