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学术期刊助力学术诚信体系建设的有效途径探析

2024-09-26朱冬梅

新闻研究导刊 2024年15期

摘要:学术诚信是科技发展和创新的基石,营造良好的学术环境是学术科研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然而,学术不端行为时有发生,尤其是学术论文发表过程中的学术造假等违反学术诚信的行为,损害了学术诚信,影响了学术研究质量,甚至阻碍学科发展、影响社会道德风气。文章分析发现,制约学术诚信健康发展的主要因素有高校教师考评制度过于依赖学术论文、学术期刊论文学术规范缺失、科研评价体系不健全、学术期刊对学术不端把关不严、学术期刊编辑在判定学术不端行为时无章可循、相关部门对学术不端行为的监管惩处力度弱、高校在学术诚信方面监管不到位等。基于此,文章指出学术期刊在学术诚信体系建设中的重要性,并探究学术期刊助力科研诚信建设的具体措施:学术期刊编辑加大初审把关力度,加强对稿件的内容监督,为科技工作者分享有借鉴价值、真实可信的科研方法和学术成果;学术期刊积极引导,向科技工作者传播科研诚信理念,助力营造良好的科研环境;学术期刊编辑部制定学术不端判定标准,让编辑判定稿件是否违反学术诚信有据可依;学术期刊完善采编系统,有效监管作者科研诚信,完善学术期刊科研诚信建设。

关键词:期刊编辑;学术诚信;体系建设;学术不端;内容把关

中图分类号:G238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8883(2024)15-0064-05

课题项目:本论文为2022年度江西理工大学高教研究课题“科技期刊如何当好科研诚信的前沿哨兵”成果,项目编号:204200700141

随着时代的飞速发展,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科研成果如雨后春笋般不断涌现。尽管信息时代人们拥有丰富的知识获取渠道,但针对学术前沿信息的获取,高可信度的信息源仍然至关重要。期刊作为信息全面、便捷且可信度高的媒介,已成为学者和研究者获取前沿学术信息的首选平台。专家、学者结合实际生活和科研成果,撰写科研论文并发表在学术期刊上,为广大读者提供宝贵的信息资源。

学术期刊作为学术交流的重要平台,在学术界拥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对科研工作者的学术研究具有显著指导意义。因此,确保学术期刊发表的论文内容真实可靠至关重要。学术期刊编辑应认真履行职责,恪守职业道德,树立法律意识和责任意识,在编辑工作中发挥好监督作用。学术期刊编辑要具备判断学术质量的能力,防止发表低质量论文,并严格抵制学术不端行为。同时,学术期刊应倡导诚信原则,助力构建健全的学术期刊诚信体系,为学术研究创造健康、良好的环境。

一、制约学术期刊诚信健康发展的主要因素

(一)社会大环境的影响

随着学术信息化的迅猛发展,科研诚信已成为当前备受瞩目的议题[1]。随着新媒体的蓬勃发展,微博、微信公众号、抖音、快手等新型信息传播平台不断涌现,然而,由于缺乏有效监管,违反学术道德的事件时有发生。此外,学术期刊论文中的学术不端行为也屡见不鲜,产生了严重的负面影响。一些高校教师为完成科研任务,发表未经严格审核的论文,甚至出现伪造数据、盗用图片、剽窃内容等学术造假事件,这不仅降低了学术期刊论文的整体质量,还导致期刊及编辑的声誉受损[2]。

科研院所和高校是科研成果的重要产出地,尤其是高校的发文量占据较大比例。然而,当前科研评价体系和高校考核规则过度依赖论文发表数量和期刊等级,导致部分学者铤而走险,采用不当手段以求快速发表论文。一旦论文出现造假行为,就会引发社会对学术界的广泛质疑。因此,学术界必须高度重视并严厉打击学术不端行为。若对学术不诚实现象视而不见或惩罚不力,其带来的恶劣影响就会不断加剧,损害学术界的声誉和公信力。

(二)学术规范不完善

欧美国家对学术规范的研究已相当深入,如《芝加哥手册》和《韦伯美国标准写作手册》等,详尽阐述了学术写作的各方面内容[3]。这些手册详细规定了注释的引入方式、文章引用格式、地名和常见标点符号的使用等,为作者和期刊编辑提供了明确的指导和依据。

我国学术界对学术规范的研究尚且不足,且现有的学术规范尚未形成统一的标准。特别是在文章引用方面,缺乏详细且操作性强的规则,但科技工作者并未对此引起足够的重视,甚至各大高校对本科毕业生的毕业论文要求也各不相同。此外,对学术诚信的检测手段尚不完善,对于盗用科研内容、数据、图片等行为的界定不够细化和准确,这给期刊编辑判断文章学术诚信带来了困难。

(三)科研评价体系不健全

经过深入调查,众多企事业单位和高校在评定职工的职称晋升、岗位晋升、年度考核及科研评估时,普遍将论文发表数量和发表刊物的级别作为重要考量指标。更令人关注的是,在部分民办高职院校和公办中小学,发表论文的数量不仅成为衡量科研工作量的关键要素,更是年度考核的决定性依据。若教师某年度没有发表论文,则可能面临年度绩效被撤销的风险。这种过于单一的评价体系极易催生浮躁心态和急功近利的思想,进而诱导部分人员忽视学术诚信,逾越学术道德底线,以弄虚作假的方式,制造虚假的科研数据和成果,严重损害科研环境的纯净性。

(四)对学术期刊编辑的监管惩处力度弱

当前,惩治制度的不健全导致监管机制的缺失[4],并且尚未形成国内外统一的论文质量评估体系。同时,期刊间信息流通不畅,缺乏有效的信息交流平台,导致同一篇论文可能在多本学术期刊上重复发表或经过少量修改后多次投稿。此外,不少学术期刊过分追求经济效益,忽视社会效益,没有严把文章质量关,只要支付费用,即便质量欠佳的文章也能刊发。更为严重的是,部分学术期刊按版面收取高额费用,导致一些作者为了降低成本大幅删减内容,进而降低了文章质量。令人担忧的是,有些学术期刊忽视学术诚信,接受人情稿、加急稿,甚至收取高额中介费,严重违背了学术期刊编辑的学术诚信原则。

尽管针对学术不端行为已有相应的法律规定,但整体监管力度不足,惩罚力度较弱。首先,在监管方面,仅对科研人员及其所在单位提出严格要求,但部分条款阐述模糊,为不法分子提供了可乘之机。其次,在监管范围上,未将学术期刊编辑纳入其中,导致部分编辑缺乏法律意识和道德约束。最后,在惩罚力度上,未将学术期刊编辑的违法行为纳入违法乱纪范畴,导致部分学术期刊编辑法律意识淡薄,政治素养不高。

(五)高校监管力度不够

学术不端行为频发的一个主要原因是学术诚信教育和宣传的不足,这导致部分师生学术诚信意识淡薄,没有树立学术道德伦理观[5]。对于高校学生,尤其是研究生,除要求完成毕业论文外,还要发表一定数量的学术论文。然而,学生由于自控力不强、科研能力欠缺,往往难以取得理想的科研成果。为了顺利发表文章,部分学生不惜伪造实验数据或寻求代写服务[6]。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除了学生自身存在问题,还有导师指导与监督的缺失,以及高校对学术不端行为惩罚力度不足等。

社会诚信体系不完善,是学术诚信缺失的主要原因。在快节奏的现代社会,经济和科技飞速发展,道德和诚信理念逐渐淡化。一些高校偏激的论文发表奖励机制和职称评审体系,也在某种程度助长了科研人员的学术不端行为。这些机制往往将发表论文数量作为职称评定和科研考核的重要指标,导致部分学者为了追求数量而忽视质量,进而催生学术造假行为[7]。为了遏制学术不端行为,必须对学术诚信引起重视,加强学术诚信教育,完善学术评价体系,并加大对学术不端行为的惩罚力度。

二、学术期刊在科研诚信体系建设中的重要性

只有加强科研诚信建设,更好地发挥科研诚信系统的协同效应,才能为加强科研人员的诚信建设提供助力[8]。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学术期刊应遵循诚信原则,为学者打造一个良好的学术环境,端正学者的学术态度,营造良好的学术氛围。良好的科研环境对科技发展、科技创新以及科技人才健康发展起着关键作用。

科技期刊作为学术交流的重要平台,能够汇聚科技热点,领跑科技前沿,为科研人员指明科研方向,因此,科技期刊的学术诚信建设不容忽视。存在学术不端行为的作者是引发学术不端的源头,而期刊论文学术诚信把关主要依赖学术期刊编辑和审稿专家。其中,学术期刊编辑是重中之重,直接参与稿件的审阅和编辑加工,对稿件科研诚信的把关起决定性作用[9]。如果学术期刊编辑在工作中忽视学术诚信,会让学术圈乌烟瘴气,最终拉低整个学术界的诚信水平。学术期刊编辑加强对来稿的监管审核,能够为期刊界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同时有效减少学术造假行为,促使科研人员不断追求卓越与创新,严格要求自己。

三、学术期刊助力科研诚信体系建设的措施

(一)学术期刊编辑加大初审把关力度,加强对稿件的内容监督

对学术期刊编辑来说,想要加强对作者的学术监督,首先要严格审核来稿的研究方向,通过作者提供的论文原稿,结合知网和相应研究数据一一审核,对于不合格的稿件,在提出审稿意见后予以退回。其次,学术期刊编辑要加强对稿件的内容监督。学术论文根据研究方向和内容分为不同类型,在审核来稿时,要尽量让相同专业的编辑审核,以严把论文的质量关。最后,对于一些理工类的学术论文或包含数据的论文,应核查数据的真实性,通过作者的阐述,对文中的数据进行逐一推敲[10]。

同时,编辑人员在审核时应仔细分析来稿是否具有创新性。学术期刊发表的论文应紧贴时代要求,与时代发展同步或超前于时代。在审查过程中,如果发现论文缺乏创新,应退稿。一些学术期刊社往往人手不足,每个人的工作量较大,为进一步提升来稿质量,发挥审稿专家具备学术专业性的优势,可以委托一些学科专家作为期刊的初审人员,从文章创新性、研究方法的可行性、内容的充实度、数据的可靠性和结论的准确性等方面,对稿件进行更深层次的把控[11]。为进一步加强科研监督,有必要对学术期刊编辑进行专业技能培训,如掌握基本的PS技巧、文字处理技术、查阅文献的方法等,以提高学术诚信监督工作效率。

(二)学术期刊积极引导,向科技工作者传播科研诚信理念

科研诚信是科技创新的基石,科研诚信建设是整个科研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科研体制及其相关制度的完善程度,直接关系着能否有效维系科研诚信。不合理的考核要求和量化指标,可能导致少数科研人员为了通过科研考核而投机取巧,学术期刊应积极引导,向科研工作者传播科研诚信理念,引导科研院所改革科研工作者的科研能力评估制度,以成果原创性、开拓性、优质性、成果转化、产出效益等为主导评价指标,坚持分类评价,突出品德、能力、业绩导向,注重标志性成果质量、贡献、影响,防止简单量化、重数量轻质量,加快形成符合科技发展规律和科技人才成长规律的评价指标体系,改善学术风气。学术期刊在发表论文过程中应通过目标责任制、专家盲审制、编辑人员监督制等维护学术期刊诚信,发挥学术诚信建设的正向作用,加强科研诚信建设,营造诚实守信的良好科研环境。

(三)学术期刊编辑部制定学术不端判定标准,让编辑判定稿件是否违反学术诚信有据可依

为进一步发挥学术期刊在科研监督与诚信建设中的作用,针对作者来稿,学术期刊编辑部有必要制定系统的学术不端判定标准,让编辑判定稿件是否违反学术诚信有据可依,如论文的复制比应控制在什么范围,如何判定论文图片属于剽窃等学术不端行为,参考文献的引用是否违反科研诚信,作者署名、基金挂名等是否存在学术不端等,学术期刊编辑在科研诚信的把关上要作出明确判断,为学术期刊打造良好的科研环境。在学术期刊网站和刊物上明确投诉举报方式,保证投诉人或举报人的人身安全,从根本上规避学术不端行为。例如,每本学术期刊论文集的背后注明投诉举报的方式,专门设立投诉电话或邮箱。编辑部一旦收到举报信息,应立即对被举报论文进行核查,约谈论文作者,然后反馈给作者所在单位进行处理。

学术期刊引导科研工作者规范科研行为十分必要。学术期刊应通过多方努力,积极传播科研诚信理念,引导、促进科研院所、高校和相关部门制定科研诚信、学术诚信相关准则和行为规范,并大力支持关于学术研究、同行评价、成果发表、决策咨询、技术转移的准则和决策[12]。为杜绝学术不端行为的发生,学术期刊可以在一些高校的官网或有关部门的网站上公开发布投稿指南,宣传期刊投稿官网,保证投稿渠道的规范性和准确性,以防作者将论文误投到不正规的网站,泄露科研成果,衍生学术不端行为。建立科研学术信用数据平台,为期刊提供数据查询等服务。通过对比数据库中的相关资料,有效统计来稿存在学术不端行为的概率,期刊编辑据此进行重点审查,最大限度避免学术不端,维护期刊平台的学术诚信。

学术期刊为学术科研搭建专业和权威的交流平台,在学术诚信建设中承担着不可推卸的责任[13]。2011年,由多家刊物联合发布的《学术诚信宣言》明确了刊物“共同抵制学术失范与学术失信现象,维护和净化教育学术生态环境”的担当和责任,学术期刊要加强教育,使编辑“认清社会使命,牢记编辑职责,恪守职业道德,固守学术良知,提高职业素养……严把稿件质量”等维护科研诚信的使命和道德素养[14]。

然而,有些学术期刊为追求经济效益而忽视社会效益,甚至一些期刊编辑违反学术诚信,降低了对文章学术性的判断标准,甚至为了使学术性差的文章顺利通过外审,将这些文章送至熟悉的审稿专家手上,通过打招呼的方式使文章通过审查。期刊编辑的科研诚信建设是学术论文科研诚信建设的关键,如果期刊编辑在论文审稿和编校过程中存在学术不端行为,将严重污染学术期刊交流平台,给科研交流和科技创新带来极大的负面影响。因此,期刊编辑部应有系统的关于学术诚信教育的培训环节,提升学术期刊编辑素质,并针对编辑建立严密的监督方式和严苛的惩戒制度。

(四)完善采编系统,有效监管作者科研诚信

为更好地发挥学术期刊在科研诚信监督中的作用,有必要完善学术期刊采编系统,对作者科研诚信盈利方面进行有效管理,在投稿系统中健全作者投稿机制,让每个作者绑定能识别自己身份的信息,录入期刊编辑部作者数据库进行监管,通过数据信息初步筛选出学术不端行为。部分科研工作者或高校学生由于工作繁忙或学业繁重,无法抽出时间撰写论文,往往会通过铤而走险的方式,在网上寻找代写机构,让其帮忙代写。针对作者的学术不端行为,无论是个人,还是团体,一旦发现这种现象,都应将其拉入诚信黑名单,限制其发表学术论文[15],并上传至大数据平台与其他期刊共享,让作者对科研诚信产生敬畏之心。同时,依托政府部门、科研机构、高校、媒体、读者、社会群体等对学术期刊的监督,完善学术期刊科研诚信建设。

四、结语

科研诚信不仅是科学研究的前提,还是科研工作的基石,对科技创新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受科研院所学术评价和考核制度的影响,科研人员面临科研考核和职称晋升的双重压力,这在一定程度上导致学术论文造假问题频发。作为学术交流的重要平台,学术期刊在维护科研诚信方面扮演着关键角色。尽管学术不端行为的源头在于作者,但学术期刊在防范和治理这一问题上也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作为稿件最直接的把关人,学术期刊编辑在发现和处理学术不端行为方面发挥着决定性作用。学术期刊应积极引导,向科技工作者传播科研诚信理念,并加强对作者来稿科研诚信的把关,完善期刊采编系统对学术不端的判定和记忆,建立编辑部数据库,有效防范作者学术不端行为。始终以“内容为王”,不断提高学术质量,并加强编辑学术诚信建设,杜绝人情稿、利益稿。此外,依托政府部门、科研机构、高校、媒体、读者、社会群体等对学术期刊的监督,完善学术期刊科研诚信建设,构建良好的学术生态环境。

参考文献:

[1] 黄月薪.媒体融合背景下科技论文的学术不端治理与科研诚信建设[J].天津科技,2021,48(12):74-77.

[2] 姜学霞.高校学报的学术诚信现状及其建设途径[J].惠州学院学报,2017,37(5):73-76.

[3] 吴坚.学术不端行为与科研诚信建设[J].重庆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2,15(1):91-92.

[4] 董一歌.学术期刊编辑部主体性视角下学术不端行为分析及思考[J].吉林化工学院学报,2021,38(12):78-80.

[5] 徐佳忆,邓履翔,杜焱,等.从大学生视角探究高校学术期刊编辑在高校科研诚信建设体系中的角色定位[J].科技传播,2022,14(7):25-28.

[6] 丁文.推动高校科研诚信管理体系建设的几点思考[J].科技传播,2023,15(3):21-24.

[7] 史海英,孙协胜,高凌杰.论学术研究和科技论文创作的功利性[J].天津科技,2021,48(12):78-80,84.

[8] 李霞玲,陈炜,管锦绣.科研诚信“自律”与“他律”协同建设的内在逻辑及现实路径研究[J].科技进步与对策,2022,39(13):124-131.

[9] 朱冬梅.融媒体环境下编辑对期刊论文学术不端的防范措施探究[J].新闻研究导刊,2023,14(15):224-227.

[10] 孙开庆.学术期刊的伦理道德风险及防控研究[J].新闻研究导刊,2022,13(20):31-36.

[11] 卢小文.科技期刊编辑审稿工作的重点难点与对策[J].新闻传播,2021(13):87-88.

[12] 牛晓敏,易轩.学术期刊规范性治理实践[J].传媒论坛,2020,3(11):98-99.

[13] 谢寿光.论学术出版在学术诚信建设中的责任与担当[J].现代出版,2021(3):5-10.

[14] 邹红军.学术诚信:基本内涵、现实危机与建设思路[J].北京教育(高教版),2023(4):17-21.

[15] 郭春兰.基于防范学术不端视野下科技期刊的“编辑把关”与“文责自负”[J].科技与出版,2017(11):43-48.

作者简介 朱冬梅,编辑,研究方向:科技期刊编辑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