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材料作文“最大公约数”导写

2024-09-25黎新波

作文与考试·高中版 2024年15期
关键词:最大公约数共同点现实生活

文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最大公约数是数学中常用的概念,用来表示两个或多个整数的公共因子中最大的一个。类比引申到现实生活中,无论是个人、团体还是国家、社会,许多事情都可以“求最大公约数”,从而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解决问题。

上面的文字给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据此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写作指导

“最大公约数”,是两个或多个整数共有的最大的一个正整数因子,强调共同性和最大性。将“最大公约数”概念从数学领域拓展到现实生活中,可以理解为在众多差异中寻找共同点,或者在多样性中寻求一致性。例如,个人在处理人际关系时如何求同存异,团体在协作过程中如何找到共同目标,国家在制定政策时如何平衡各方利益,社会在发展进步时如何凝聚共识等。这种寻求共同点的过程,有助于深化理解、促进合作和解决问题。

参考立意

1.共同基础的重要性。在现实生活中,不同个体或群体之间往往存在差异和分歧。通过寻找最大公约数,即共同的基础或利益,进而解决问题。这一立意可以强调共同基础在促进和谐、推动发展方面的重要性。

2.求同存异的智慧。在多元的社会环境中,求同存异是一种重要的智慧。我们可以在保持差异的同时,找到共同点,实现和谐共处。这一立意可以探讨如何在尊重差异的基础上,寻求共识和合作。

3.共赢思维的倡导。在国际关系、经济合作等领域,寻找最大公约数是实现共赢的重要途径。通过寻求共同利益,各国或各方可以携手应对挑战,实现共同发展。这一立意可以强调共赢思维在推动全球合作与发展中的重要性。

例文

求同存异,善取最大公约数

湖南师大附中梅溪湖中学 吴镇远

“和羹之美,在于合异;上下之益,在能相济。”这句古语深刻揭示了求同存异、和谐共处的智慧。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必须灵活运用这种智慧,从差异中寻找共识,从矛盾中寻求和谐,以最大公约数推动个人成长、团体协作与社会进步。

审视历史的长河,我们会发现那些追求最大公约数的智者如同耀眼的明珠,闪烁着智慧的光芒。秦始皇统一六国,推行“书同文、车同轨”的政策,在文化和制度上求同存异,为华夏一统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汉唐盛世时期,张骞出使西域、玄奘西行取经,展现了兼容并蓄、海纳百川的胸怀,铸就了文化的巅峰。在历史的洪流中,无数先贤以包容的心态和智慧的行动,在多元中寻求共识,在变革中追求稳定,共同谱写了辉煌的篇章。

在个人层面上,寻求最大公约数如春风化雨,滋养心灵成长。历史上,管仲与鲍叔牙两人相知甚深,但因政见不合而分道扬镳。然而,鲍叔牙深知管仲的贤能,因此极力把他推荐给齐桓公,最终共同成就了齐国的霸业。这种求同存异的态度,不仅化解了个人恩怨,更为国家的繁荣贡献了力量。在人际交往中,我们应以包容之心待人,以理解之态处事,方能彰显个人德行。

在团队内部,求最大公约数如众星拱月,能够凝聚团队的力量,共同面对挑战。三国鼎立时期,诸葛亮以“联吴抗曹”的策略,成功找到蜀吴两国的“最大公约数”,促成了孙刘联盟,共同抵御外敌。此举不仅化解了蜀吴之间的矛盾,更为两国带来了暂时的和平与繁荣。

上升至国家社会层面,求最大公约数则如定海神针,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古有“协和万邦”之理念,今有“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之倡议。在全球化的今天,各国之间的联系日益紧密,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和层出不穷的全球性挑战,我们必须坚持求同存异、开放包容的原则,方能推动国际社会朝着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实现持久和平与共同繁荣。

最大公约数之智慧,如古琴悠扬之音,跨越时空,激荡于耳畔。其深邃寓意,启迪世人:在这个多元共存的时代里,怀抱包容之心以容纳异己,秉持理解之态以化解纷争,弘扬合作精神以共谋发展。

评点

文章以古雅的语言和丰富的历史典故,阐述了求最大公约数在个人、团体以及国家社会层面的重要性,逻辑清晰,论证有力,既展现了求最大公约数的深刻内涵,也呼应了现实生活中的迫切需求,具有很强的启发性和现实意义。

(编辑:王冠婷)

猜你喜欢

最大公约数共同点现实生活
对比找出共同点与不同点
函数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漂亮的生日礼物
求相关最大公约数(abn±1,abm±1),其中a∈Z,b∈Z+,m,n∈Z—
求相关最大公约数(abn±1,abm±1),其中a∈Z,b∈Z+,m,n∈Z
求最大公约数的两种算法案例
艺术与现实生活的距离
抑郁流行时
把握好“四个全面”的五个共同点
认识相交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