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材料作文“折扇的两面”导写

2024-09-25许璐琳

作文与考试·高中版 2024年15期
关键词:折扇扇面现实

文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一柄折扇,两种画面。一面历史,一面现实。一面可能是书画,承载古人的喜怒哀乐;一面可能是空白,留予后人思考填充。

一柄折扇,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请写一篇议论文。

写作指导

这道材料作文极具思辨性,要求考生对折扇的正反两面进行深入分析。折扇一面承载着历史的印记,是对过去的回顾与总结;另一面则是空白,留给后来者去思索与填补。扇面内容的多少,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反映出个人的价值取向和追求目标。但更为重要的是思考填充的过程,这体现了考生对于人生、历史的深刻反思与审慎思考。因此,考生在写作过程中,不仅要关注扇面内容的展示,更要重视在空白处留下的思考痕迹,以全面展现个人的思辨能力和对人生的独到见解。

行文时可采用总分总的结构,先提出文章中心观点,“一柄折扇,两处风度。千般文化,古今相连。”紧接着可从正反对照的角度来思考现实与未来之间的关系,也可立足历史联系未来,但都必须围绕思考的意义,写出自己个性化的解读。最后再重申自己的观点,首尾呼应,结构完整。

在立意时,可巧借材料之力,引出自身的观点。在行文时,应当注重道理论证和事例解读相互融合,从而使论述更加细致到位。在分论点的优化上,可从具体的审美取向、人生选择,过渡到历史风云,从而凸显出空白的艺术、思考的力量。

例文

一柄折扇 两处风度

安徽省合肥市第四中学" 徐儒鸿

三载桂秋,惠风且留。一柄折扇,两种画面。鱼虫在纸张上低吟浅唱,山水在方寸间舞墨留白。文人执笔染翰,感喟江山千里。骚客吟诗落款,尽显云烟满城。而折扇背后的空白则承载了世事转换后的沉思,承继了千古的凝望审视。

一柄折扇开合自如,开之则用,合之则藏。进退自如,逍遥自在。人生如同折扇一般,可展可合,展开是向外拓展延伸,闭合是向内深思发展。怀袖雅物,卷轴盈箧,尽显风雅清正。扇在东坡居士“雄姿英发,羽扇纶巾”的气势里,有一代英雄的英姿飒爽;在杜牧“轻罗小扇扑流萤”的志趣中,亦有娇女娥儿的憨态纯真;在纳兰性德“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的惆怅下,更有故人泪流的人生无常。从市井民情到文化变迁,人生哪能如折扇般自如收放,因而人们常常凝望折扇背后的空白,在无常的秋风中思考人生的意义。生命的解释不在于满扇的远山沧海,人生的价值更不在于满扇的渲染氤氲,而是不被定义束缚,不被标准绑架,在漫漫长途中审慎思考,于空白之间书写自己的故事。

一柄折扇,闲时盈盈一握,可赏风花雪月,急时挥斥方遒,可指千里江山。一面承载了古人的喜怒哀乐,时间将历史的波澜熨烫平整,留给后人灰烬深处的余温;一面留予未来持扇人的整面空白,空白是回溯历史后悟得的精神品格,是避开纷杂繁琐世界的人生诗意。孔子的春秋笔法无法一一判别历史的功过是非,司马迁的壮游踪迹无法一一道尽万千风雨,历史需要给现实留下空白,现实需要给未来留下思考。给扇面留下空白,那是“字画疏处可以走马”;给人生留下空白,那是繁复后重建全新自我;给时间留下空白,那是未来万物流变制胜之法。宏大的历史被薄薄的纸张压缩,绵长的时间被简单的数字定义,具象的人事无法一一展现自身的重量厚度,但深思抱持的力量,却能填补历史的诸多空白。

纸落墨痕,砚留岁月。沉淀在扇面上层层叠叠的万里长河,是历史与现代的交相辉映;留予扇面上片片空白,是人与自己、现实与历史的无限思考。折扇重骨,人生亦有风骨;折扇重趣,人生亦有思辨。于无声处静听有声,于空白处写满空白。

评点

文章开篇点出中心思想,以折扇这一传统文化元素为核心,联系人生,勾连历史,既拓展了文章的内涵,又使得文章层次清晰脉络分明。文章引经据典,内容充实,从文学诗歌到人物事例,引用非常恰当。同时围绕折扇所蕴含的道理,作者并未一味地空谈哲理,而是结合实际生活体悟,深入浅出地展开论述,为读者留下了广阔的想象空间。文章句子富有美感,充分体现了作者的匠心独运与深邃思考。

(编辑:关晓星)

猜你喜欢

折扇扇面现实
明 董其昌 草书临十七帖扇面
清 程邃 行书双进酒词扇面
清代广作外销髹漆折扇艺术研究
我对诗与现实的见解
踏冰展“折扇”,斗球“五棵松”
舒强扇面作品选登
扇面等式
会变的折扇
ryun折扇灯
——传统与现代风格的巧妙平衡
一种基于Unity3D+Vuforia的增强现实交互App的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