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材料作文“广度与高度”导写

2024-09-25涂荣

作文与考试·高中版 2024年15期
关键词:天柱北辰广度

文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中国古代关于读书求知的哲理性诗句很多。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杜甫《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王之涣《登鹳雀楼》)

杜甫诗句强调知识要有广度,王之涣诗句强调知识要有高度。在这个知识呈指数级增长的时代,如何看待并处理好二者之间的关系,是每个求知者需要思考的问题。

以上材料引发你怎样的联想与思考,请结合时代特点与自身实际,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写作指导

材料从读书求知的诗句切入,以杜甫和王之涣的诗句来引导考生思考知识的“广度”与知识的“高度”之间的思辨关系。

杜甫的诗句,通过对“破万卷”与“如有神”因果关系的陈述,形象地揭示了知识的广度积累到一定程度,可以转化成求知者写作能力的道理;王之涣的诗句,则形象地揭示了若想看到更美的风景,或取得更大的成就,就应当站位高远,必须借助知识的高度才能达成。知识的“广度”与“高度”之间,互相影响,互相成就。在今天这个知识呈指数级增长的时代,真正的求知者,应当根据自身实际,明确二者的关系,将二者有机结合起来,才能积少成多,才能高瞻远瞩,才能将知识的作用发挥到最大化。

参考立意:知识的广度决定知识的高度,知识的高度有利于拓展知识的广度;没有知识的广度,何来知识的高度;有效的知识高度,优于泛泛的知识广度……

例文

闻知北辰之远,识达天柱之高

一考生

当知识繁如漫天星辰,我们既会听见心中渴求真理的呐喊,也会踌躇如何是好,从而陷于“广度”与“高度”的取舍中。其实,何必取舍,人,当有北辰之远的广度与天柱之高的高度,才可乘骐骥以驰骋。

“读书破万卷”,广,当是博览群观的大眼界,通天晓地的大储备。毛泽东一面羽扇纶巾,纵论天下师旅分分合合,一面泼墨赋诗、显文豪气质壮通重霄;达·芬奇一手勾勒画卷获赞音,一手演算数据、推理公式引学术惊呼。由中而外,多少英豪群雄文可颂月、武可平战,广泛汲取外界不同的滋养,破除井底之蛙头顶上的阻挡。当一方圆圈拓展成满眼天空,让今日之我们实现知识与文化的集汇,成为拥有广知博识的智者。

然而,广必杂,杂必乱。莫要让自己成为布满粗浅文字的草稿纸,而要成为有所专精的论文,在“广”的地基上筑“高”楼。

“更上一层楼”,高,是专致一门、入乎其内的反复钻研。过广的学问垒下基础,但要有所成就,就得将扁平的思想化作高耸入云的巨塔。有所专攻、有所专长。何以“专”?马克思有言“最好把真理比作燧石——它受到的敲打越厉害,发射出的光辉就越灿烂”,此言得之。高是“起高楼”,便要对建材不断塑形粘合。这种自我加工的过程,正是将掌握的知识一步步“高”起来的象征。

范仲淹能文善政,而他专于政,才有了万家灯火喧闹人间的河清海晏之景。青史留名,成政绩之高,创万世之赞。木秀于林,靠的不仅是其下广袤的根系,更是竭力向上的树干枝梢。人欲秀,更应有所专精,成“天柱之高”,方可观“云销雨霁,彩彻区明”之景。

可能有人会问,何不门门高精,成广之大才?我想说,人的精力毕竟有限。贪多易赘,食饱易懒。

识海无涯,但我们仍需向“广”冲刺一程,向“高”搏击一场,向“够一够”才能达到的目标奋力一跃,才可以北辰之“广”的学识、天柱之“高”的造诣,远行至灵山。

评点

文章开头迅速地导入材料,亮出观点,点明要将知识的“广度”与“高度”结合起来。在具体论述时,将观点一分为二,有理有据地援引古今中外事例来论述每一个分论点,不仅能将二者有机结合起来,还能在倒数第二段运用假设论证和前文形成对比,增强文章的说服力。

(编辑:李跃)

猜你喜欢

天柱北辰广度
小石头与歪歪小镇
Cycling in America
《修真秘要》导引系列之十七 “摇天柱”“吕祖救疾法”导引法
秦天柱:艺术需要慢慢“养”
领导干部必须“为政以德”——为政以德,譬如北辰
秦天柱
追求思考的深度与广度
网络在拓展学生阅读广度中的运用
唐末五代杭州天柱观与江南道教发展论考——以钱镠所撰《天柱观记》为中心
金融广度:指标选择与政策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