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峨日朵雪峰之侧》的方法分享
2024-09-25徐林辉
一次酣畅淋漓的阅读既能引领我们走近作者,了解他的生活轨迹;又能带我们走进自己的内心世界,去思考未来该走什么样的路。现代诗歌不受固定格式的约束,在形式上呈现出更加灵活、多变的特征,其内容更加贴近我们的现实生活,更易于理解。下面,笔者将解读昌耀的《峨日朵雪峰之侧》,以期帮助大家开启一段美好的阅读之旅。
一、关注诗歌中的抒情主人公
抒情主人公指的是作者在作品中用于抒发情感的自我形象。在《峨日朵雪峰之侧》一诗中,诗人用第一人称“我”来直抒胸臆,可以拉近与读者之间的距离,使得读者更容易代入“我”的角色。因此,在解读作品之前,我们应该反复地诵读诗歌,体会其内涵,切实关注诗歌中的抒情主人公“我”,了解其所见、所闻、所想、所感,体会隐藏在字里行间的强烈情感。
初读诗歌,我们需要找到其中的抒情主人公。 《峨日朵雪峰之侧》的开头很突兀: “这是我此刻仅能征服的高度了。”短短十三个字展现了一个攀登者的形象。但是,一个“仅”字暗示此时的“我”不是强大到无敌的。这是诗歌中的“我”给我们的初步印象。
再读诗歌,我们要关注抒情主人公的特征。通过反复品读诗歌,我们会发现抒情主人公“我”的形象渐渐清晰。此时,诗歌中的“我”变得立体了。 “我”是什么样的呢? “我”身处绝壁,虽未登上顶峰,但仍然勇于攀登,保持着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理想的不懈追求,最终感受到了快乐。
第三次读诗歌,我们要从抒情主人公那里汲取能量。大家不妨在阅读诗歌时多问自己几个问题:我是否喜欢诗歌中的“我”?为什么?对于这样一个不怕困难、勇于战胜自我的“我”,大家应该很难不喜欢吧。更重要的是,当我们在阅读的过程中反观自身,就会发现自己其实也在登山 ——攀登人生之山。或许我们不能事事都拔得头筹,但无论攀登到怎样的高度,我们总能看到别样的风景。诗歌中的“我”将力量赋予现实中的我们,我们又怎么会不喜欢他呢?
二、品读关键的字词
《峨日朵雪峰之侧》中有许多关键的字词值得我们品读。比如,在“这是我此刻仅能征服的高度了”一句中, “此刻” “仅” “征服”等字词用得非常好,我们可以运用“删除法”或“换词法”来感受它们的妙处。
比如,将“此刻”删掉,句子就变成了“这是我仅能征服的高度了”。那么, “我”的攀登脚步似乎就永远止步于此了,再没有明天,再也没有未来,呈现出来的状态是“放弃”,与原诗的意思明显不符,因此不可以将其删掉。
又如,将“仅”删掉,原句就变成了“这是我此刻能征服的高度了”。比较原句与改后的句子,我们会发现“仅”字展现了“我”努力之后的遗憾,也从侧面说明“我”有自知之明。 “我”是勇敢的攀登者,同时又带有几分理性与谨慎,不是盲目自大的冒险家。 “仅”字让“我”的形象变得更加立体了,绝对不可以删除。
再如,将“征服”换成“到达”,句子就变成了“这是我此刻仅能到达的高度了”。很明显,改后的句子依然没有原句好。因为“征服”二字更有力量,暗示攀登眼前的这些高山是“我”竭尽全力想要追求的目标,同时说明“我”登上这些高山是不容易的。此外, “征服”一词还写出了“我”努力攀登高山的状态。 “达到”一词则没有这些作用。
在这里,笔者仅仅分析了诗歌中的第一个句子。诗中还有很多需要大家细读、咀嚼的内容,如: “彷徨许久的太阳”与“决然”是否矛盾?诗人为何将“山海”另起一句,不与“正决然跃入一片引力无穷的”放在同一行?结尾为什么写“蜘蛛”与“我”一同默享着这大自然赐予的快慰?这些问题都值得我们花时间仔细琢磨。
三、调动自己的生命体验
细读《峨日朵雪峰之侧》中的“我小心地探出前额/惊异于薄壁那边/朝向峨日朵之雪彷徨许久的太阳/正决然跃入一片引力无穷的/山海”几句诗,我们可以思考这样一个问题:在什么情况下,我会选择“小心地探出前额”?在思考问题的过程中,我们不妨叫几个同学和自己一起试着做做这个动作,想象雪峰侧壁的陡峭险峻,去感受攀登绝壁的“我”的勇敢与谨慎。
又如,细读“我的指关节铆钉一样揳入巨石的罅隙/血滴,从撕裂的千层掌鞋底渗出”,我们可以思考这样一些问题:什么是“揳入”? “指关节”如何“揳入”巨石?我们可以试着在班里做一个小实验,用锤子、镐头或者撅头将钉子“揳入”木头,体会这种动作的力量之大,感受“我”的坚韧与顽强。 “我”为了不使自己坠落,在登山的过程中与大自然不断地较量,为征服雪峰付出了汗水与努力。
四、分析意象的内涵
品读意象是解读诗歌的重要内容。本诗中有几个非常重要的意象值得我们关注,那就是“雄鹰” “雪豹”和“小得可怜的蜘蛛”。诗人为什么要写这样一组意象呢?
“雄鹰”与“雪豹”是力量的象征, “我”渴望得到它们的力量,像它们一样强大。 “我”费尽周折,终于登上了一定的高度,之后便想到强者(“雄鹰”与“雪豹”)是多么的自由、快活、潇洒,因而不愿放弃攀登高山。这是一个心有不甘的攀登者的自我鼓舞。但一切终究只是心底的渴望,而不是现实,现实是只有一只不起眼的“蜘蛛”陪伴在我的身边。可正是这不经意的一瞥(看到了身侧的“蜘蛛”)治愈了“我”,真正触动了“我”柔软的心,让“我”获得了新的力量,对坚持、勇敢、永不言弃有了新的认识。 “蜘蛛”是渺小生命的代表,是极为普通的生灵,却能“默享着这大自然赐予的快慰”,说明真正的强者是那些有着强大的意志力和心灵的人,而不是那些仅从外表上看很强大的人。
总之, 《峨日朵雪峰之侧》一诗富含哲理。在阅读的过程中,我们要关注其中的抒情主人公,品读关键的字词,调动自己的生命体验,分析意象的内涵,深入阅读与赏析作品,从中获得前行的力量。
(作者单位: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丰台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