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衔”而有道 “接”续未来

2024-09-24张琼芳郭美珍

江苏科技报·E教中国 2024年10期

幼小衔接是幼儿教育和小学教育的过渡阶段。做好幼小衔接,是实现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也是促进幼儿健康成长的重大举措。为打通学段壁垒,实现顺利对接,长沙市雨花区长塘里崇德小学(以下简称崇德小学)关注教育本身,树立育人为本的教育观,以学生为主体、学校为主导,大力开展幼小衔接系列活动,让学生顺利迈出人生新阶段的第一步。

双向奔赴,自然衔接

从幼儿到小学生是学生发展和教育过程中基本的角色转变,这一转变,并非翻天覆地,而是一个自然延伸。因此,学校须充分关注儿童发展的连续性、整体性和可持续性,建立幼儿园和小学自然衔接的长效机制,双方协同合作,共同促进学生顺利过渡。幼儿园应通过自主体验、合作探究等方式,让幼儿做好入学准备。小学也应树立主动衔接意识,为学生搭建转变阶梯,做好入学适应教育。

例如,在大班幼儿进入幼小衔接阶段时,崇德小学和幼儿园开展了“小学生走进幼儿园”和“大班幼儿走进小学”的双向交流活动。崇德小学选派了少先队员走进幼儿园,他们穿着校服、系好红领巾、背上书包到幼儿园分享小学的学习生活。同时,大班幼儿走进崇德小学,通过进教室上课、到操场踢足球等活动,熟悉小学环境,了解小学生活。

环境创设,生活衔接

《小学入学适应教育指导要点》指出:“积极的入学体验有助于儿童顺利开启小学生活。”良好的学习生活环境有利于让学生感受到接纳和关爱,激发他们的好奇心,让他们保持积极向上的心态。

环境创设是幼小衔接中的“隐性课程”,对发展和促进儿童的能力和个性成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为迎接一年级新生,学校教师精心设计了姓名贴,并策划布置了教室空间,旨在让学生感受到正式入学的氛围,尽快适应和融入小学生活。此外,学生一旦确定入学,就可以订购校服,并在开学第一天穿上校服,这有助于学生适应小学生身份,实现平稳衔接。

以学定教,课程衔接

在幼小衔接中,帮助学生做好入学适应是小学教育的职能之一。在日常教学中,学校须强化衔接意识,切实关注学生身心发展,合理安排课堂内容梯度。教师应具备入学适应意识,充分了解新生的需求和特点,有针对性地采用灵活教学方式,真实有效地促进儿童的自主学习和有效学习。幼小衔接的引擎在学校,关键在教师,但核心在课程,幼小衔接的目的和要求,要通过课程衔接真正落地,做出实效。

一方面,教师可以采用学生在学前教育中熟悉的游戏化、综合化教学方式,在活动学习和分科学习中建立缓冲带,帮助一年级新生适应新阶段、新课程。例如,教师可以在语文教学中运用绘本讲述、情境识字等方式引导儿童识字、思考和表达;在校本化“四自课堂”中运用自主合作、探究、交流等方式,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程,强化学生的体验性学习;等等。

另一方面,教师可以设计过渡性活动课程,实现小学的“零起点教学”。为此,学校举办了秋季开学报到的游园争章活动,活动形式包括崇德美好少年勇争“德、智、体、美、劳”美好印章,并在教室、美术功能室等地点设置了对应的趣味任务站。这样可以帮助学生熟悉和了解校园,更快地适应小学的学习和生活。

绿色测评,科学衔接

幼小衔接不等同于知识衔接,过分强调知识输入和考试测评,短期内可能会让学生取得入学优势,但从长远看,只会捡了芝麻丢了西瓜。相较于知识的衔接,学生连续的、不间断的身心和社会性发展上的衔接,才是幼小衔接的本质,对学生成长也更为重要。对此,学校采用活动化、游戏化的形式,结合学科教学特点,进行素养导向的综合性、实践性评价。在低年级的主题式游艺测评活动中,主要以闯关的形式将测评项目与学科核心素养紧密关联,学生通过朗读、背诵、表达、口算、测量、讲解等方式完成测评。同时,教师根据所诊断的学情,改进教学方法,评价教学质量,推动学生学业质量稳步提升,积极助力学生健康发展。

家校共育,合力衔接

家长在幼小衔接中的作用不可忽视。家校共育就是要充分发挥好家庭和学校的共同作用,在交流沟通中,加深家长对幼小衔接的认识,携手帮助学生从心理准备、学习准备、生活准备三方面做好过渡,形成育人合力,让学生更快适应小学生活,为其发展奠定基础。

例如,每年秋季开学之前,学校都会开展“欢迎一年级”的家长学校活动,进行幼小衔接知识宣讲,为新生提供精准入学指南,及时、充分地为家长答疑解惑,引导家长理解、感受和配合新生入学适应。同时,这样也可以统一思想,促使双方为学生的健康成长努力。

花开有期,衔接有道。崇德小学始终站稳学生立场,坚持育人为本,以最大的热忱、最佳的状态、最优的举措,做实做深幼小衔接工作,建立幼小衔接长效机制,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身心健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