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焕新提质”赋能工艺美术专业高质量发展路径探索
2024-09-24鲁嘉颖李丽祥
摘 要:数智时代的到来,当代艺术教育面临着巨大的机遇与挑战。基于新发展时期的具体实践,深入探讨“以新提质”理念在推动工艺美术专业高质量发展中的实际部署和运用,通过学科交叉、技术革新、产教融合、非遗传承创新等策略的实施,旨在提升工艺美术专业的教育质量、创新能力及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有效促进工艺美术专业的教育教学改革、课程体系优化及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为工艺美术专业的高质量发展提供新的路径和参考。
关键词:新质生产力 工艺美术 高质量发展 学科交叉 产教融合
在全球化与数字化浪潮的推动下,工艺美术专业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正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特别是在新质生产力理论的指导下,工艺美术专业的高质量发展不仅成为国家新兴产业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承载着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历史使命。近年来,随着国家对传统工艺振兴计划、一带一路、乡村振兴等战略的大力推进,工艺美术专业面临着转型升级的重要契机。然而,在快速发展的同时,工艺美术专业也面临着学科建设与教育体系不完善、创新能力培养不足等多重挑战。
为此,本文紧密结合国家发展战略,深入探讨了“焕新提质”理念在工艺美术专业高质量发展中的实际部署和应用。通过学科交叉融合、技术革新、产教融合、非遗传承创新等策略的实施,旨在提升工艺美术专业的教育质量、创新能力及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本文不仅着眼于工艺美术专业自身的改革发展,更关注其与国家战略、时代需求的紧密结合,以期为我国工艺美术事业的繁荣发展贡献智慧和力量。
基于普洱学院工艺美术专业的实际教学现状,结合新时代的教育理念和技术手段,深入阐释了“焕新提质”理念在工艺美术专业高质量发展中的具体应用及路径,为工艺美术专业的高质量发展提供新的思路和参考。同时,也希望引起更多学者和实践者的关注与思考,共同推动工艺美术专业在新时代背景下的高质量发展。
一、工艺美术专业高质量发展的必要性与挑战
(一)高质量发展的必要性
工艺美术专业的高质量发展至关重要,它不仅体现在文化传承和产业创新的层面,还响应了国家对新兴产业的战略需求,为新质生产力贡献力量,推动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关乎社会经济的全面发展。“设计教育的最高目的是通过培养学生的艺术感受力与科技创新能力,推动当代社会高质量、可持续发展”。随着全球化的推进和市场竞争的加剧,具有独特文化内涵和审美价值的工艺美术品成为了国际文化交流与经济合作的重要载体。因此,提升工艺美术专业的教育质量,培养能够创作出高品质工艺美术作品的人才,不仅使传统工艺焕发生机活力,更对于增强我国文化软实力、扩大文化影响力具有深远意义。
首先,工艺美术专业的高质量发展符合国家的教育方针和政策导向,尤其是在新时代的教育背景下,对于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具有重要意义。工艺美术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丰富的民族文化、传统工艺、非物质文化资源优势,工艺美术专业的高质量发展不仅有助于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还能促进当地社会、文化、经济的繁荣与发展。普洱学院作为祖国西南边疆的一所地方高校,工艺美术专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显得尤为显著。
其次,工艺美术作为美育的重要途径之一,其高质量发展对于服务国家美育政策、满足人民高质量生活需求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通过工艺美术教育高质量发展能够服务于国家的美育政策,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追求,特别是在精神需求、文化消费和生活美学方面的日益增长的需求。同时,工艺美术专业的高质量发展还能助力当地特色产业的培育和发展,为乡村振兴和脱贫攻坚贡献力量。
再次,对促进产业融合发展,提升国际竞争力有重要意义。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产业结构的调整,工艺美术教育需要高质量发展以适应产业融合的需要,推动工艺美术产业与其他产业的深度融合,创造更多经济增长点。在全球化的背景下,工艺美术专业的高质量发展有助于提升我国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推动中国传统工艺美术走向世界,展示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
(二)新发展时期面临的挑战
回顾中国百年设计发展史,我国的设计教育经历了从工艺美术到交叉学科重大变革。然而,工艺美术专业仍然面临着学科建设与教育体系不完善、创新能力培养不足、资源整合与利用困难以及跨学科融合与交流不畅等多重挑战。这些问题不仅影响了工艺美术专业自身的发展质量,也制约了其服务地方经济文化发展的能力。因此,需要加强工艺美术专业的学科建设和教育体系完善,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加强资源整合与利用,促进跨学科融合与交流,以推动工艺美术专业的高质量发展。
第一,学科建设与教育体系需进一步完善。当前工艺美术教育在学科建设和教育体系方面仍需要构建完善的学科体系和教育体系,确保工艺美术教育的系统性、科学性和规范性。第二,注重创新能力的培养。在数字化、国际化的趋势下,工艺美术教育需要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以适应快速变化的市场需求和技术发展。第三,充分进行资源整合与利用。工艺美术教育的发展还需要充分利用和整合各种资源,包括政策资源、教育资源、产业资源等,以形成合力推动工艺美术专业的高质量发展。第四,加强跨学科融合与交流。“设计教育的人才培养立足设计学科“交叉性”“动态性”的学科内涵,构建分类分层、多元融合、科学合理的设计人才培养体系,是服务创新型国家建设和民族文化复兴的时代需要。”
二、“以新提质”理念在工艺美术专业高质量发展中的应用
(一)“以新提质”理念的阐释
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背景下,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这一重大战略部署和理论创新。在工艺美术专业中,“以新提质”理念的应用旨在通过创新思维、跨学科融合、技术创新等手段提升工艺美术专业的教育质量和服务能力。
(二)跨学科融合模式的探索
以艺术为本,不断夯实艺术基础学科,推进美学、社会学、心理学、工程学、人类学、自然科学等学科场域间的交叉与跨界整合,分析工艺美术应对技术变革和产业革命面临的挑战,共同开发具有地域特色的课程资源和实践项目,构建跨学科研究平台,促进不同学科之间的交叉融合和创新发展。探索艺术与科技有机融合新方向,引入现代科技手段:虚拟现实、增强现实等技术丰富教学手段和表现形式。调研分析行业市场需求,特别关注文化科技融合、文化创业等产业新需求新变化。从中国教育改革发展实践中挖掘新材料、发现新问题、提出新观点,助力构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理论体系,将教育理论有机融入创新创业实践。
(三)技术创新与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的实施策略
“设计本身就是一种生产力,与其同时代的经济生产水平和生产关系息息相关,设计的发展水平依赖于物质基础和生产力条件,受到生产力发展水平的影响,同时反作用于生产力”。因此,积极探索新材料的运用,如塑料、玻璃、纤维等,甚至跨界使用科技领域的材料,丰富工艺美术的表现形式。结合传统技艺与现代科技,一方面将机械化、自动化、3D打印等先进技术融入工艺美术制作过程中,提高制作效率和质量,一方面创造独具特色的新工艺,如数字化雕刻、激光切割等,推动工艺美术技艺的创新发展。注重将环保、文化传承、人文关怀等现代理念融入工艺美术设计中。通过设计理念的更新,使工艺美术更加贴近现代人的生活需求和审美观念,提升其文化价值和社会意义。
新质生产力需要新质人才为依托。为了更好地推动工艺美术产业的发展与创新,通过深化与地方政府、企业的沟通与合作,全面面向社会岗位需求,通过将社会实践任务与课堂教学相结合,建立校企合作实训基地,为本科生提供更多真题实操的机会,真正实现学生融入社会需求,切实提升实践应用能力,助力工艺美术产业的蓬勃发展及创新升级。
三、“焕新提质”的普洱学院工艺美术专业教学改革实践
(一)案例背景介绍
当前,社会经济的发展对我国专业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学生创新意识与综合能力素质的培养成为专业人才培养的核心目标。普洱学院工艺美术专业依托学校地处祖国西南边疆民族地区的办学实际,结合学校地方性、民族性、应用型和国际化的办学定位,致力于探索具有云南特色的工艺美术教育。积极融入一带一路、乡村振兴、中国传统工艺振兴计划,国家十四五文化旅游发展规划等国家战略布局。深入挖掘云南本土民族民间文化素材,发挥学科区域办学特色的历史、区位、民族、产业、资源等优势,通过产学研一体的育人模式,探索新思想、新材料、新技术与传统工艺的结合,注重培养学生的传统文化素养和创新能力,以期培养适应国家、社会、经济、文化发展所需的应用型人才。近年来,该专业积极探索“以新提质”、艺科融合的理念在高质量发展中的应用路径,取得了显著成效。
(二) 实施路径与策略分析
普洱学院,坐落于“一市连三国、一江通五邻”拥有独特区位的普洱市,是14个世居民族的聚居地,被誉为“世界茶源 中国咖啡之都”。处于云南“动植物王国”的缩影之中,是全国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地区之一。其深厚的历史底蕴、丰富的民族文化和独特的地域特色,为学院的课程体系建设与教学内容改革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
1.立足地域特色,融入课程体系
普洱学院工艺美术专业在深入研究国内工艺美术教育现状的基础上,紧密结合地域特色,精准遴选核心课程。课程设置既体现工艺美术教育的一般规律与要求,又充分融合云南本地的民族文化和区域特色产业发展优势。通过增设特色鲜明的跨境国别文化选修课程,因地制宜、因材施教,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民族民间工艺的历史地位、发展脉络和未来方向。
结合普洱非遗文化,学院设计了一系列具有特色的专业课程群。开设了非遗文化传承课程,邀请非遗传承人进校园授课,传授扎染、蜡染、傣族织锦、傣族手工制陶、木雕等传统技艺。此外,学院还鼓励学生将非遗技艺与现代设计相结合,创作具有地方特色的工艺美术作品。通过以上措施的实施,普洱学院工艺美术专业成功地将地域特色融入课程体系建设与教学内容改革中。这不仅丰富了学生的知识体系和实践经验,也促进了非遗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同时,这些具有地方特色的教学内容也吸引了更多学生的兴趣和关注,为工艺美术专业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2.融入茶马古道文化,丰富教学内容
学院充分利用普洱市作为茶马古道重要节点的历史背景,将茶马古道文化融入工艺美术专业的教学内容中。通过开设相关课程、组织实践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茶马古道的繁荣与变迁,感悟历史文化的厚重与魅力。这不仅丰富了教学内容,也提升了学生对本土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推进文化自信自强。
3.结合特色产业,提升专业特色
普洱学院依托普洱茶和咖啡两大特色产业,将普洱茶染与咖啡染技艺融入工艺美术专业的实践教学中。通过技艺融合、跨学科教学和实践操作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同时,结合茶咖、化学、艺术、历史等多个学科的知识,为学生提供全面的染织知识,拓宽了学生的视野和知识面。
4.探索产学研结合,服务地方经济
学院积极探索产学研结合的教学模式,与地方政府、企业、行业协会紧密合作,将科研成果转化为实际教学资源。通过与当地政府、普洱茶咖产业的合作,研发具有地域特色的工艺美术产品,不仅提升了专业的实践性和前沿性,也为地方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
5.加强师资建设,保障教学质量
学院注重师资队伍建设,引进和培养了一批具有丰富教学经验和专业技能的教师。通过教师培训、学术交流等方式,提升教师的跨学科教学能力和科研水平。同时,聘请行业专家、工艺美术大师、非遗传承人参与教学,拓展教学实践基地,为学生提供更优质的教学资源和实践机会。
(三)成效与启示
普洱学院工艺美术专业通过构建思想新、体系新、内容新、方法新、材料新、学科模式新等改革策略,打造出特色鲜明的工艺美术一流课程和新质教材。学生实践与创新能力大幅提升,斩获多项国家级、省级荣誉。产学研合作紧密,促进科研成果有效转化,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通过对工艺美术专业的教学改革,使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更趋合理,学生的适应社会的能力得到增强,更能符合应用型人才培养要求。将地域特色融入课程体系建设与教学内容改革实践,不仅促进了专业自身的发展,推动了工艺美术专业内涵式发展,提升办学水平和竞争力,培养出新时代工艺美术创新人才,为地方经济社会和文化传承创新作出积极贡献,更对工艺美术教育的持续创新和地方文化繁荣具有重要意义。
四、结语
通过对“焕新提质”理念在工艺美术专业高质量发展中的应用路径的深入探讨与实践,本文提出了一系列具有前瞻性和可操作性的策略与方法。这些策略不仅显著提升了工艺美术专业的教育质量和创新能力,也促进了工艺美术专业在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中的贡献。本研究成果不仅为工艺美术专业的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新的路径和参考,同时也为地方高校工艺美术教育的创新与提升提供了宝贵的借鉴和启示。
展望未来,工艺美术专业的高质量发展将继续面临数字化、智能化时代的挑战与机遇。在新质生产力的驱动下,工艺美术专业需要更加紧密地结合科技、文化、经济等多方面的因素,持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加强跨学科融合,推进技术创新与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以适应时代的需求和社会的发展。同时,我们更应认识到,工艺美术专业的高质量发展不仅是提升教育质量和创新能力的过程,更是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途径。在新时代的背景下,工艺美术专业需要更加注重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国际视野的高素质人才,为推动我国工艺美术事业的繁荣发展贡献智慧和力量。
综上所述,本文提出的“焕新提质”理念及其在工艺美术专业高质量发展中的应用路径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未来,我们将继续深入研究,不断探索工艺美术专业高质量发展的新路径和新模式,为我国工艺美术事业的繁荣与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
[1]胥恒,杨忠军. 设计教育:艺科融合的一种当代途径[J]. 艺术教育,2024(1):30-33.
[2]吕明. 新质生产力推动美术与现代化产业体系融合发展[J]. 艺术教育,2024(5):37-40.
[3] 郭春方,许奋. 郭春方、许奋对谈:设计教育赋能新质生产力
[J]. 艺术教育,2024(5):13-19.
[4]董占军. 当下工艺美术教育应关注的四个维度[A]. 中国工艺美术学会五届八次常务理事会暨分支机构工作(扩大)会议[C],中国工艺美术学会,2024(4).
注:本文系云南元素特色课程体系建设及教学内容改革研究(2022JGYB016);云南元素图案设计应用创新团队(CXTD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