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艺新媒介技法表现研究
2024-09-24于海波
摘 要:本研究探讨了书法艺术与新媒介之间的关联及技法表现。首先阐述书法艺术在媒介中独特性;其次列举表达书艺新媒介的定义与分类;最后着重以数字艺术、装置艺术和影像艺术进行举例分析。论证书艺新媒介在当代的内含价值及其中技法表现的多样性与时代性。
关键词:书艺新媒介 技法表现 书法艺术
一、书法艺术在媒介中的独特性
(一)书法艺术的文化内涵
书法艺术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独特之处在于艺术性与实用性并存。书法不仅是一种艺术表现形式,还具有实用功能,用于记录文字和传达信息。其文化内涵主要体现在深厚的历史传承与文化积淀、丰富的精神表达以及独特的美学观念与艺术表现。
书法艺术的历史传承体现在多种书体的出现和演变,不同书体的产生往往与当时的社会背景、民生国计密切相关。卫恒在《四体书势》中提到:“隶书者,篆之捷也。” ① 这说明隶书的出现是篆书的一种简化和加速书写的形式,这一过程被称为“隶变”。《汉书 · 艺文志》中也提到:“起于秦时官狱多事,苟趣省易,施之于徒隶也。” ② 其中“省易”指的是笔画的简化。这反映了在书写大量文字时,篆书因笔画繁杂,工作效率较低,因此通过简化笔画,隶书应运而生。此外,书法艺术的时代性也非常显著。钱逊在《传统文化发展中的变与不变》中提到:“文化又有时代性,随时代变迁而更新发展。所以文化的发展是变和不变的统一,传承延续和更新发展的统一。文化发展中不变的是它的根本特质、精神、核心价值,变的是其根本特质、精神、核心价值在不同时代环境条件下的具体内容和表现形式。” ③ 这说明书法艺术在其发展过程中,既保留了根本特质和精神内涵,又根据时代的变化不断演变和发展。
文中所提出的“书艺新媒介”正是书法艺术在文化、科学、社会生产等不断进步的大环境下,所作出的一种适应性改变。书法艺术在遵循传统媒介的同时,发掘新的艺术媒介,通过创新的方式,更加具体地表现艺术家的创作理念和情感表达。
(二)技法多样性的表现
书法艺术中的技法主要包括笔法、章法和墨法。谢赫在《画品》中提出了“六法”理论,其中提到:“虽画有六法,罕能尽该。而自古及今,各善一节。六法者何?” ④ 气韵生动、骨法用笔、应物象形、随类赋彩、经营位置、传移模写,其中,骨法用笔、经营位置、随类赋彩分别对应于书法中的笔法、章法和墨法。这说明,书法技法的表现形式不仅限于书法艺术,在国画中也有具体的表达,甚至更早提出。蔡邕在《九势》中进一步详细描述了书法的笔法:“转笔、藏锋、藏头、护尾、疾势、掠笔、涩势、横鳞。” ⑤ 这些笔势说明了笔法的本质内涵,包含了不同的用笔方式、书写工具以及通过“力”的传递形成的丰富线条。书法作品在章法上的变化主要体现在单字之间的排列组合或行与列之间的交叠更替上,整体观察却和谐统一。根据书体的不同,章法的变化也有所不同。例如,楷书的整体章法较为稳重和谐,而草书则以大开大合和留白为主要特点。姜夔在《续书谱 · 用墨》中提到:“凡作楷,墨欲乾,然不可太燥。行、草则燥润相杂,以润取妍,以燥取险。墨浓则笔滞,燥则笔枯,亦不可知也。” ⑥ 姜夔在用墨中阐述了楷书应墨干但不燥,行草则需干湿结合。行笔速度会受到墨的浓淡干湿的影响。通过笔法、墨法、章法的综合运用,不同书体在技法中均有所不同的表现形式,也可以理解为不同书法艺术会根据不同的艺术媒介调整其自身的技法表现。
书法艺术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独特的艺术性与实用性。其文化内涵深厚,通过历史传承和技法多样性展现了丰富的精神表达和独特的美学观念。书法艺术随着时代的变化不断发展和创新,通过新的艺术媒介,如数字艺术、装置艺术和影像艺术,进一步丰富了书法的表现形式和传播方式。这种创新与传统的结合,不仅提升了书法艺术的现代感和观赏性,也为其未来发展开辟了新的方向。
二、书艺传统媒介和新媒介的关联
在艺术领域,传统媒介通常包括书法、中国画、油画、水彩等美术类,这些媒介的艺术载体主要是纸张、画布或毛笔等工具,通过这些“媒介”来表达艺术家的个人情感与创作理念。对于书法艺术而言,其“材料”基本包含纸张、书写工具、墨等;“传播”则主要以古时书家之间的交游赠予,或文人鬻印鬻字为主要传播途径。而现阶段又了新媒介(New Media),可以说新媒介在不同时期所代表的含义各不相同,但其核心特征在于“材料”和“传播”这两方面。新媒介的便捷性使得书法理论研究更加深入和细致。研究者可以利用网络资源收集大量的书法作品和文献资料,进行跨时空、跨地域的比较和分析。同时,新媒介也提供了更多的研究工具和方法,如数据分析、虚拟现实等,这些工具和方法有助于研究者更准确地把握书法艺术的本质和规律。到了当代,书法艺术主要以表达书家自身创作理念和艺术情感为主,书家仍以传统媒介为主要创作方式。例如,颜真卿的《祭侄文稿》(图1)书体为行草书,作品内容主要表述颜真卿追祭安史之乱中从侄颜季明与其父颜杲卿在抗击安禄山战斗之事。在作品中,笔画的飞白与勾抹无不表达颜真卿书写时的悲痛之情。这种传统书法作品不仅在内容上具有深刻的历史和文化价值,在技法上也展现了书法家的情感表达和艺术造诣。
然而,文中所阐述到的“书艺新媒介”则是在书法艺术的基础上区别于纸张为载体,探索多样的艺术载体,更具体地表现作者自身的艺术内涵。这些多样艺术载体的出现丰富了书法艺术的发展,并且由于书写工具或对象的变化,创作者在实践中的技法也随之改变。这正是“书艺新媒介技法表现”的内涵所在。
“书艺新媒介”的类别区分大致分为三个方向:数字艺术方向,这一方向主要包含对现代技术的应用,如虚拟现实(VR)、增强现实(AR)、多媒体互动等。通过数字技术,书法作品可以在虚拟空间中呈现,观众能够通过VR设备沉浸式地体验书法艺术,甚至与作品互动。数字艺术不仅拓展了书法的表现形式,还增强了其传播力和互动性。装置艺术方向:装置艺术方向主要包含对综合材料的应用,如亚克力板、木制板材等。这些新材料使书法作品从二维平面走向三维空间,创造出更加丰富的视觉效果和艺术体验。通过装置艺术,书法作品可以与环境互动,观众可以从不同角度欣赏,增加了作品的层次感和观赏性。影像艺术方向:影像艺术方向主要利用多媒体传播技术,记录书法家的创作过程或通过影像模式表现艺术创作内容。影像艺术不仅可以详细展示书法创作的每一步,还可以通过特效和剪辑增强视觉效果,使传统书法在动态影像中焕发新的生命力。通过影像传播,书法艺术能够接触到更广泛的观众,提高其影响力和传播力。
在新时代背景下,书法艺术通过新媒介的应用获得了新的发展机遇。通过探索和应用这些新媒介,书法艺术不仅保留了其传统的文化内涵和艺术价值,还在现代科技的加持下,展现出无限的创作可能和传播潜力。无论是数字艺术、装置艺术还是影像艺术,都为书法艺术注入了新的活力和表现力。其互动性特点使得书法艺术的传播不再是单向的,而是可以实现艺术家与观众之间的实时互动。通过社交媒体、在线课程等方式与书法家进行交流,提出疑问、分享心得,从而加深对书法艺术的理解和认识。不仅提升了书法艺术的现代感和观赏性,也为其未来发展开辟了新的方向。
三、新媒介技法表现的实践探索
新媒介技法表现的实践探索主要以数字艺术、装置艺术、影像艺术三类进行举证分析,不仅说明书法创作中可以融合多方位因素进行创作,而且根据艺术媒介的不同,从而在技法实践方面均有所调整。
在数字艺术中,艺术家通过设计建模以及融合书法艺术中技法表现来进行创作。如徐冰先生在上海浦东博物馆展出的综合媒材装置展览《引力剧场》(图2),这件作品基于透视原理上,视觉的冲击是大部分装置艺术给关重带来的最直观的感受,整个展览布局从B1层贯穿F4层,展览整体的中心主题为“理想视角”,把平面文字拉伸到立体空间中,创作作品在章法上等距划分(图3),行与行之间错落有致,结合锥形构图达到多样的观赏效果。中国美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王冬龄先生对于数字艺术应用通过VR技术(虚拟现实)进行表达,中国美院院长高世明先生曾评价说:“冬龄先生从原本安之若素的书法状态中出走,与伟大传统对话,与世界文明对话,与当代艺术对话,与数字科技对话,并且于此多重对话中,开拓出中国书法的当代视野和创新空间。无论在中国书坛还是全球艺术景观中,他的作品都可谓别开生面” ⑦ 。VR技术可以创造沉浸式的书法体验。VR设备,可以进入一个虚拟的书法世界,观看书法作品在三维空间中的展示,甚至可以模拟书法家的创作过程,感受书法艺术的魅力。VR技术书法不仅在美术展览中展开,在我国中等教育中也有所具体应用,西交利物浦中学开设VR书法课程,意在通过新时代多媒体的方式,激发中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与书法艺术在新媒介中的多样应用。
在装置艺术中,书法艺术应用在多样的综合材料中。芝加哥大学教授,巫鸿先生策展的《竹径》中(图4)书法艺术与装置艺术通过竹子的形式进行结合,表达独特的艺术体验。利用空间、材质和环境,突破了传统书法的平面限制,使书法作品以立体化的方式呈现,增强了观众的沉浸感和互动性。立体空间的布局使观众能够从不同角度欣赏书法作品,不同视角带来不同的视觉体验。王冬龄先生2018年在香港水墨艺博会展览现场中展出作品《念奴娇 · 赤壁怀古》(图5)中采用红色背景和黄色墨迹的搭配,使书法作品在色彩上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不仅突出书法线条的流畅和力度,还增强作品的视觉影响力。在亚克力板上展示,利用透明材质的特性,使作品在空间中呈现出立体效果。观众可以从不同角度欣赏作品,感受到书法线条的立体感和空间感。并且灯光透过书法作品,在周围环境中形成光影效果,增加了艺术的层次感。在2016年北京太庙“道象”王冬龄书法艺术展展出的水写作品中(图6),王冬龄先生使用水在大地书写作品,展现别致的动态美与静态美。动态美中,通过水写书法创作,水在地面上形成的字迹流畅自然,呈现出书法艺术的动态之美。静态美中,水写书法的另一个特点是其短暂性和瞬间消逝性。随着时间的推移,水迹逐渐蒸发,书法作品也逐渐淡去。这个过程将动态创作转化为静态美的欣赏,这一过程经历了从动态到静态的视觉转变。当水迹逐渐消失,书法作品由清晰到模糊,再到完全消失,不仅欣赏到书法艺术的动态美,还在作品消逝的过程中,感受到静态的宁静与淡然。书家笔势的流动和变化随着水迹逐渐消失,作品从动态美过渡到静态美,感受到书法艺术的不同层次和变化。这种动态美与静态美的结合,不仅增强了书法艺术的表现力,也深化了观众的艺术体验。通过水写书法,书法家展示了艺术创作的过程与结果的动态变化,使观众在欣赏书法之美的同时,体会到时间流逝的哲理。这种独特的艺术形式,既传承了传统书法的精髓,又融入了现代艺术的创新,带给观众丰富的视觉观感。
在影像艺术中,记录书法艺术创作过程,通过影像媒介详细展示书家创作每一步骤,将书法的动态美和技法精髓呈现给观者。这种记录方式不仅具有教育意义,还能让观众更深入地理解和欣赏书法艺术。如纪录片《书法中国》与CCTV纪录片《启功》,影像记录书法创作过程,清晰地展示书家运笔技巧、墨色变化和构图方法。通过特写镜头,观者可以看到每一笔一划的起笔、行笔和收笔细节,了解书家如何通过不同的笔法和力度表现出线条的质感和韵律。并且书法创作过程的影像记录具有重要的教育意义。通过详细记录和解说,观者可以学习到更切实际的创作技法和心得,提高自身的技法水平。同时,影像记录通过网络传播,可以让更多的人了解和欣赏书法艺术,扩大其影响力。书法艺术创作过程的影像记录,通过详细展示书法家的技法细节、动态美和墨色变化,将书法艺术的精髓生动地呈现给观者。这种记录方式不仅增强了书法艺术的观赏性和教育意义,还通过现代媒介的传播,使更多人能够接触和欣赏到书法艺术,进一步推动了书法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四、结语
通过对书法艺术与新媒介之间关联及技法表现的深入研究,可以得出书法艺术在新媒介的应用中展现出强大的适应性和创新性。现代科技的发展为书法艺术提供了新的表达和传播途径。通过数字艺术、装置艺术和影像艺术等新媒介,书法艺术得以突破传统媒介的限制,焕发出新的生命力。数字艺术利用虚拟现实(VR)、增强现实(AR)等技术,创造沉浸式的书法体验;装置艺术通过多样的综合材料,使书法作品从二维平面走向三维空间;影像艺术通过详细记录书法创作过程,展示其技法精髓和动态美。其次,在技法表现研究上,由与媒介的不同,书写形态和技法的表现均有所改变,这种改变不仅提升了书法艺术的现代感和观赏性,也为观者提供了丰富的艺术体验和深刻的文化启迪。通过不断探索和应用新媒介,书法艺术将继续在传承与创新中焕发出新的活力,展现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文化价值。
注释:
①郭莎莎. 卫恒《四体书势》研究[D]. 浙江师范大学,2019.
②张莉. 《汉书·艺文志》的文学思想[D]. 山东师范大学,2015.
③钱逊. 传统文化发展中的变与不变 [J]. 中国领导科学,2018(5):104-106.
④韩刚. 谢赫“六法”证实[J]. 美术,2020(6):116-121.
⑤谢建军. 蔡邕《九势》的一般笔法理论基础及“势”与“力”[J].中国书法,2016(4):167-169.
⑥文师华. 论姜夔《续书谱》中的书法美学观 [J].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42(4):125-130+138.
⑦潘灏贤. 以书写作为方法 — —王冬龄的艺术实践刍议[J]. 美术观察,2024(2):140-141.
注:本文系黑龙江省艺术科学规划重点项目,项目名称:书艺新媒介技法表现研究,项目编号:2022A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