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陕南乡村特色产业发展现状与对策建议

2024-09-23黄晓辉

西北园艺·蔬菜 2024年5期

摘 要 通过对陕南乡村特色产业发展现状的研究分析,总结了统筹规划、融合发展、联农带农等发展经验及典型做法,剖析了新形势下乡村特色产业发展面临的经济周期大调整、农业农村经济弱质性、产业基础不扎实等挑战,针对存在的基础设施不完善、科技应用水平低、人才梯队结构差等突出问题,提出了支持乡村特色产业发展的对策建议:加大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推广先进经营理念技术、优化专业人才培养机制,进一步推动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助力农业强省建设。

关键词 乡村特色产业;发展经验;存在问题;对策建议

乡村特色产业是基于乡村(原产地)所独有的自然、地理和人文资源优势,具备较高商业价值和开发潜力,与城市和工农业联系紧密,拥有核心技术和自主知识产权,保持适当规模,对乡村经济有较强的带动作用,独特且具有排他性的产业。

乡村特色产业在乡村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是乡村经济中最活跃、最具创造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转变乡村经济增长方式、 加强工农业之间联系、 提高区域经济竞争力的重要推动力量。发展乡村特色产业要遵循做精做强的原则, 要在“特”字上下功夫, 不盲目扩张, 要“少而精”“精而强”,契合国家农业供给侧改革的方向,顺应农民增收的需要。 大力发展乡村特色产业, 有利于提升整个乡村地区经济总体质量和市场竞争能力;有利于增加乡村地区农民收入, 减少乡村贫困人口;有利于减少乡村地区社会矛盾,增进乡村地区社会和谐。

1 发展概况

陕南是指陕西省南部地区,陕南地区从西往东依次是汉中、安康、商洛3个地市。陕南北靠秦岭、南倚巴山,汉江自西向东穿流而过,生态优美、气候天成、资源富集。陕南的水、热、林、草资源及土特产品等自然资源极为丰富,盛产蚕丝、苎麻、茶叶、生漆、桐油、棕片等数十种土特产品以及杜仲、天麻、五倍子等珍贵中药材,早已在清代中叶就饮誉长江,远销国内外。

近年来,陕南三市依托丰富的自然资源优势,深入推进农村集体经济产权制度改革,坚持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道路,通过发掘“土”、打造“特”、构建“产”,不断优化产业布局,持续强化指导服务,大力发展茶叶、蚕桑、魔芋、樱桃等特色产业,做足“农业+”文章,表现出良好的极化和带动作用,不断推动乡村特色产业提档升级,加快高质量发展。

2 发展经验

2.1 统筹规划,聚力联动推进 围绕县域特色资源禀赋,把握区域特色和区位优势, 统筹谋划, 制定乡村特色产业发展规划。安康市石泉县大力实施生态立县战略, 抢抓乡村振兴的重大战略机遇,积极践行山水共生、人文互动、城乡融合发展路径,持续推进产业生态化和生态产业化发展。

石泉县立足得天独厚的生态资源优势,以产业、文化、资源等要素为基础,制发《石泉县加快农业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农业产业发展实施方案》等,明确乡村特色产业空间布局、发展路径、推进措施,并将年度任务分解到镇、村,强化协同联动推进。在空间布局上,聚力打造东部蚕桑文化体验区、西部休闲农业示范区、南部汉江生态旅游区、北部森林康养聚集区;在载体平台上,聚焦蚕桑、蔬菜、中药材、魔芋、茶叶、烤烟、食用菌、核桃、林果等乡村特色产业,推行“一镇一业一龙头、一村一品一园区”,持续推进“五十百千万”(培育五大龙头企业、建设十个农旅融合示范区、培育百个集体经济示范村、培育千家示范家庭农场、培养万名农村能人)工程;在推进机制上,实行重点产业“链长制”推进,积极构建现代农业产业组织体系、生产体系、品牌体系、经营体系。制定扶持办法,采取政策激励,实行以奖代补,引领培育壮大龙头企业、合作社、家庭农场、能人大户等各类经营主体。鼓励通过“支部联建、产业联盟、资源联享”的“三联”方式,推进强村带弱村,大村带小村,引导各村通过发展产业盘活资源。通过村企合作、结对帮扶等模式,实现自主发展产业和稳步增收。累计培育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20个(省级5个)、产业联合体7个、现代农业园区31个,培育农民专业合作社159个、家庭农场556个,培育收益20万元以上的集体经济示范村14个。“石泉桑蚕茧”“石泉黄花菜”获得国家地标保护产品认证,鬼谷茗茶、良田贡米、秦牧李子、珍爱桑叶粉、柏盛魔芋精粉等9个农产品被认定为绿色食品A级产品,灵雀山茶叶、汉水绿茶入选特质农产品。

2.2 聚焦特色,突出融合发展 聚焦得天独厚的生态历史资源优势,强化产业融合发展,以产业、文化、资源等特色要素为基础,大力推动“农业+”发展。汉中市留坝县位于陕西省西南部,汉中市北部,是汉中市的北大门,素有“秦汉咽喉”之称。留坝县立足丰富的乡土文化和便利的区位优势,创响了一批“乡字号”“土字号”乡村休闲旅游产品,是陕西乡村休闲旅游重要目的地。

留坝县大力宣传“明修栈道,暗度陈仓”“萧何月下追韩信”等古栈道文化,依托张良庙—紫柏山景区和栈道水世界等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强化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积极推进全国休闲农业重点县、中国美丽休闲乡村、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镇等“国字号”示范创建。打造了以张良庙—紫柏山国家AAAA级景区为代表的观光产品,以火烧店镇农耕文化主题公园(青少年自然成长营)、足球研训基地、木工学堂等为代表的研学旅游产品,以栈道水世界AAAA级景区、滑雪场、山地骑行等为主的运动产品,以最美乡村公路、留坝老街、特色民宿为代表的休闲度假产品等。推出了春赏花、夏纳凉、秋赏叶、冬滑雪的四季乡村休闲农业精品线路4条,连续举办“紫柏山登山节暨栈道漂流节”“金秋红叶季”“冰雪嘉年华”“板栗采摘节”“西洋参养生节”等休闲农业节庆活动,让留坝县特色农产品成为旅游商品。乡村旅游业已成为留坝富民强县的主导产业,有力地推动了经济社会全面发展。

2.3 联农带农,实现共同富裕 积极运用“三变”改革成果,完善利益联结机制,构建“龙头企业+村集体经济合作社+能人大户+千家万户”的生产组织体系,将农户镶嵌到产业发展链条中,开辟稳定增收渠道。龙头企业发挥引擎作用,负责对农产品收购、加工、销售;村集体经济合作社发挥平台作用,负责基地建设、组织生产及与企业订单合作;大户及农户发挥基本单元作用,根据自身情况与村集体经济合作社签订订单进行生产。

商洛市商州区三岔河镇地处秦岭腹地,曾是一个山区贫困乡镇,山林面积和荒山面积占全乡面积90%以上,核桃、柿、板栗、杂果等产量较大,近年来三岔河镇以“龙头企业+基地+农户”为产业融合核心,突出要素聚集、主体带动、就业增收、示范引领,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抓手,大力发展樱桃产业。2021年11月,三岔河镇入选陕西省乡村振兴示范镇。

商洛市丹凤县峦庄镇地处“九山半水半分田”的土石山区,交通不便,自然灾害多发。当地积极对接市场需求,结合产业发展规律,不断优化产业布局,突出特色差异,打造比较优势,因地制宜发展天麻产业。以天麻产业园为引擎,采取“政府+园区(公司)+村集体经济(合作社)+农户”模式“建群”,为小农户、专业大户、家庭农场等小规模经营者提供稳定的发展环境,促进产业要素全面集聚,不断完善经营主体之间的利益联结机制。打造天麻“研发+种养+观光+体验”全产业链,把地方文化资源、特色风情、独特生态融入产业链中,推动农业由“卖产品”向“卖风景”“卖文化”转变,优化现代农业产业体系。

3 新形势下面临的挑战

3.1 基础设施不完善 陕南地区历史上由于交通不便等原因,经济发展长期滞后,大多数涉农县曾经是贫困县,脱贫攻坚后才逐步脱贫,虽然脱贫攻坚期基础设施进行了大规模的改造建设,西柞高速、西汉高速等连接省内的高等级公路和铁路网快速形成,曾经困扰陕南发展的交通“瓶颈”得以缓解,农业生产经营相关基础设施得到极大改善,但与关中等发达地区还存在较大差距,不能完全满足当前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的需求。

3.2 产业发展水平低 随着农业产业结构升级转型,农业生产经营水平不断提高,但部分地区的农业生产还以传统方式为主,先进生产技术和现代农业机械装备应用较少,产业发展的科技含量低,智慧农业等新业态发展不充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作用发挥不够,已经不能适应建设农业强省的需求。

3.3 人才梯队结构差 近年来城市化深入推进,推动农村优质生产要素大量流向城市,城乡“新剪刀差”现象愈演愈烈。农村有文化的青壮年劳动力流向城市,使农村人口在年龄结构上的分布极不合理,导致现有乡村产业发展的中坚力量以中老年人为主,人才队伍青黄不接,且呈现整体素质下降的趋势,人才梯队结构差问题突出。

4 对策建议

4.1 加大农业基础设施建设 要想富,先修路,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是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政府在实施乡村特色产业发展规划的同时,更要抓好相关配套建设。建议根据特色产业发展需求,采取以奖代补、先建后补、财政贴息、设立产业投资基金等方式加大财政扶持力度,支持龙头企业、园区、基地、村集体经济合作社等建设水、电、路、冷藏库、交易市场、物流基地、农资技术服务站等基础设施,精准扶持,打通阻碍乡村特色产业发展的瓶颈。

4.2 推广先进经营理念和技术 建议大力实施“走出去、引进来”工程,组织乡村特色产业发展带头人、技术骨干学习先进经营理念和生产管理技术,引进推广最新研发应用的现代农业机械装备,不断推动应用新技术、开发新创意、尝试新模式、创新新业态。培育完善适合当地生产管理的新技术新标准,推动乡村特色产业规范化、标准化发展,确保特色产品核心技术优势。

4.3  优化专业人才培养机制 依托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安康学院等院校机构,培养乡村特色产业专业人才,建立联合人才培养基地、教学实践基地。建立健全地方农业协会、园艺协会、产业联盟、农户互助等组织,加强技术交流、资源共享,打造联合体,协作共赢,共同应对市场风险。组织乡村特色产业发展带头人和技术骨干开展调研和技术攻关活动,解决产业发展面临的问题,探索新的发展机遇。设立乡村产业人才专项补助基金,提高待遇福利,吸引专业人才投身乡村建设,扭转乡村人才流失的局面,为乡村特色产业发展积蓄专业人才。

参考文献

[1] 张殿宫.吉林省乡村特色产业发展研究[D].长春:吉林大学,2010.

[2] 朱启臻.乡村特色产业要靠品质和特色取胜[J].农村工作通讯,2018(21):55.

[3] 纪安玲,王晓霞.红色文化助推陕南革命老区乡村振兴路径探析[J].湖北农业科学,2021,60(12):197-200.

[4] 贾长安,陈枞,郭磊.陕南干果产业发展问题研究[J].陕西农业科学,2011,57(04):211-212+248.

[5] 许兵,王革委,胡润田.陕西石泉:乡村特色游绘就振兴新画卷[N].农业科技报,2023-7-6(008).

[6] 杨妮,韩永娇,姜欣言.新形势下留坝县旅游发展分析[J].旅游纵览(下半月),2014(18):122.

[7] 蒋吉德,高超民.乡村振兴背景下乡村特色产业发展研究[J].山西农经,2019(20):2-6.

黄晓辉,陕西省发展特色与休闲农业指导中心,邮编710003(西安)。

收稿日期:2024-02-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