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指向学科核心素养的信息科技单元学历案设计与实施

2024-09-23曾宁

中国信息技术教育 2024年18期

摘要:本文以单元学历案为抓手,以五年级“数据处理”单元为例,从《义务教育信息科技课程标准(2022年版)》、教材和学生经验三方面确定设计依据,并围绕单元学历案的六大要素,通过农场义卖会的科学定价项目统领单元学历案的整体设计,积极探索面向学科核心素养的信息技术教学实践。

关键词:信息科技;学科核心素养;单元学历案;大单元设计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A 论文编号:1674-2117(2024)18-0063-04

核心素养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举措,也是当前新课程改革深化的方向。然而,与语文、数学等学科轰轰烈烈的教学改革力度相比,信息科技学科的教学改革力度相对较小。[1]因此,信息科技教学应该如何设计与实施,以落实新课程的育人价值与学科核心素养,成为困扰一线教师的突出问题。

华东师范大学崔允漷教授及其团队提出面向学科核心素养的单元学历案,即围绕某一学习单元,从期望“学生学会什么”到设计并展示“学生何以学会”的完整学习经历的专业方案。涉及的相关要素包含单元名称与课时、学习目标、评价任务、学习过程、作业与检测以及学后反思。[1]单元学历案强调知识的统整和单元教学的一体化设计,更加注重真实情境的介入等,这与信息科技课程倡导真实性学习、强化素养导向的课程理念相契合,为落实信息科技学科核心素养开辟了一条“教学设计与实施专业化”的新路。本文基于单元学历案的六大要素,以浙摄版信息技术五上第二单元“数据处理”为例,探索面向学科核心素养的信息科技学历案设计与实施,积极践行信息科技学科的教学改革。

“深”研:直面教学,探讨单元设计依据

笔者将结合实际教学经历,从《义务教育信息科技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新课标”)、教材和学情三个角度探讨单元学历案的设计依据。①深读新课标,导向明确。新课标提出信息科技课程的六条逻辑主线与四大学科核心素养,同时明确了课程总目标和学科核心素养在各个学段的具体化目标,为确立学习内容提供“锚点”。在课程实施方面,新课标鼓励探索“场景分析—原理认知—应用迁移”的教学,从生活场景中引导学生发现、提出、解决问题,加强过程性评价,发挥评价的促学功能。②深解教材,精准定位。五上“数据处理”单元与六上、七上、九上相关内容共同组成了数据模块的学习内容,体现出数据及大数据发展的时代背景。通过前一单元的学习,学生基本能感知“信息”的内涵,掌握了用计算机处理信息的一般过程与常用方法。本单元包含七个课时内容,学生初次接触电子表格与使用计算机进行数据分析。[2]与原教材相比,新教材不再局限于电子表格的教学,单元核心目标指向培养学生运用数据分析问题的意识和数据处理能力。③深析学情,以生为本。教材以“校门口的交通拥堵问题”为情境展开项目式教学。但笔者所在学校周围交通路况较好,该情境较难激活学生的具体经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此外,在教学过程中,由于安全隐患、智能设备缺乏,无法做到教材要求的通过现场观察记录、查询数据库、智能传感器采集等方法获取数据。另外,受知识水平和生活经验的限制,学生也难以从多角度解读数据,得出科学而有价值的结论。

“巧”设:创设项目,重塑单元组织方式

依据学校蔬菜义卖活动中定价随意的实际情况,本文选择“超级情报员:农场义卖会的科学定价”大项目统领单元学习(如表1)。

“精”编:立足学生,落实学科核心素养

1.重组贴近学生的学习主题

本案例打乱原有的知识编排,围绕“农场义卖会的科学定价”项目,综合考虑教学内容在结构上的联系进行重新组合,让学生更容易把握知识间的有机联系。在教材原定7课时量不变的基础上,主要做以下三点调整:①在单元开篇安排“单元导学”,让学生一开始就能感知单元的全景,避免“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教学误区。通过发布单元大项目的形式激发学生学习动机,为学生提供学习策略、路径与方法;②将教材安排在第5课时的“数据表的美化”融入项目3“数据整理”模块;③将单元最后的“数据的解读与分析”增加为2课时,为学生提供更多展示探究成果的机会,引导他们总结解决问题的方法,提高他们数字化合作与探究的能力。

2.确定结构清晰的学习目标

本案例以新课标和教材内容为基础,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科核心素养为指导原则,明确单元学习目标,并设计对应的课时目标与任务,将学科核心素养落实到具体的每一个课时、每一个任务中,具体如表2所示。

3.设计丰富有效的评价任务

(1)引导式评价任务

引导式评价任务设计的三个关键点为:情境呈现、任务描述与评价要点。在执行任务之前让学生明晰“怎么做”“做什么”“要达成什么样的结果”。在表3所示的数据统计图表任务中,针对学习目标将评价要点细化成四个关键点——列一列、说一说、比一比、搜一搜,这既是评价的要点,也是对学习过程的指引,让任务变得清晰可执行。

(2)对照式评价任务

对照式评价任务的设计思路源于科学领域中专家与新手的差异。学生通过与专家视角的对比,知晓新手视角和专家视角不同的理解层次,从而培养学生自己教育自己的能力,即元认知能力。[3]

(3)量规式评价任务

针对表现性任务,可以通过量规式评价任务,对学生的作品、成果、行为、表现进行评价或等级评定。在问卷设计学习和单元最后的报告会上,通过自评、互评、师评从不同维度对作品进行星级评定,并为各个星级制订分数占比,最后运用Excel表格列出总体得分。量规式评价任务既可以让教师了解学生学习过程和结果的具体表现,以及时给出针对性的反馈意见,又可以帮助学生清楚自身的学习水平,从而进行更好的反思与提升。

4.突出学生立场的学习过程

(1)立足学生,提供建议

在正式学习之前,引导学生阅读“学法建议”,即学生将要学习的内容、建议使用的学习方法、可能会遇到的问题[4],并通过导学图这一图文并茂的方式,以学生的视角将学习内容、学习历程、学习方法清晰而生活化地展示出来。

(2)融合技术,提供支持

信息科技课堂中的师生都配有计算机,在学习过程中本学案通过加入网络资源超链接、微视频、调查问卷链接、在线协作编辑链接等,连接课本与网络、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师,突破学历案仅有文字与图片的静态资源,让学生在数字化学习环境中发挥自主学习和协同创新能力。

(3)注重互动,提供反馈

学校电脑机房配备的极域教学平台可以实现教师机对学生机的广播、监控等,突破传统教室对时空的限制,实现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间的交流。学生将完成的学历案发送至教师端,教师则可以将生成性的学历案及对应的学习资源发送至全体或指定学生,打破传统学历案难以共享的局限,实现学历案的双向互动。

5.提供分层递进的作业检测

单元学历案以单元为基本单位进行作业的整体设计,重视课时作业之间的衔接性和递进性。在统计图表作业中,考查学生对统计图知识,以及数据处理和计算知识的掌握程度。同时,根据学生差异设置作业层次,本研究每课时设计含有10~15个题目的电子作业单,分为A组、B组、C组。其中A、B组同属基础模块,两组题目一一对应,当A组题目出现错误时,则同步出现对应的B组题目巩固所学。C组为选做内容,适用于学有余力的学生,由此锻炼学生的知识拓展能力。通过分层递进的作业检测,进一步提高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6.搭建问题清单的学后反思

本单元学历案依据学习目标,带领学生从知识内容、学习策略层面回顾单元所学,并通过调查问卷的方式帮助学生反思所学,提升迁移能力。

“探”寻:复盘实践,反思学科教学成效

1.学习地图,是导学更是线索

不同于其他学科,信息科技课时量一般一周只有一课时,学生往往会遗忘上周所学知识,给单元学历案教学带来不小的挑战。“学习地图”作为单元教学的开篇成为串联单元整体学习的关键线索。教师通过“学习地图”带领学生回顾所学知识,帮助学生明确单元学习的阶段和历程,真正做到以大项目统领学习单元。

2.学习互动,需双向更需多方

利用极域教学平台,本单元教学可以实现学历案的双向互动。美中不足的是,由于账号登录、设备等问题,学历案的交互还只能停留于文件发送式的交互,无法实现多方交互,在互动时间上也存在滞后性。

3.学习评价,要多元更要综合

本案例中的单元学历案包含了多种类型的评价,如自我反思清单、量规式评价表、分层作业检测、基于教学平台的教师评价等,将评价过程与学习过程融为一体,既关注学习的结果,也关注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情感与态度。由于缺乏对评价活动的整体设计,虽然教学过程中留存了很多数据,但数据与数据之间分散杂乱,难以进行汇总分析。学习评价不应一味追求多元,更应将数据转变为易于理解的图文评价报告。

综上所述,信息科技学科中的单元学历案的设计与实施要立足学生立场,积极利用智能技术及智慧终端的优势,发挥学习地图的线索功能,加强多方的学习互动,形成综合的学习评价,使新课标背景下的信息科技课堂教学更专业、更高效。

参考文献:

[1]卢明,蒋雅云.落实学科核心素养:单元学历案的设计与实践[J].全球教育展望,2022(04):73-85.

[2]陈哲欢.指向学科核心素养的大单元教学探索——以浙摄版信息技术五上《数据处理》为例[J].读写算,2022(14):139-141.

[3]李艳,孙丹,杜娟,等.大概念视角下初中“人工智能基础”单元设计及应用策略探索[J].现代远距离教育,2021(04):36-48.

[4]项琴燕.小学信息技术学历案编写策略与实践效果[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21(07):55-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