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解数据协议,感受网络影响
2024-09-23李维明
摘要:如何让初中学生“了解常用互联网应用中数据的构成”“初步了解互联网协议”“了解云存储、云计算的原理”,并“认识到互联网带来的新媒体、新社交、新资源对学习和生活的影响”?本文通过分析互联网应用中数据及互联网协议的构成,让学生初步了解互联网基本原理与功能,并提出了既要让学生了解其基本原理,又不能让学生陷入互联网理论的深渊的建议,对开展教学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关键词:信息科技教学;互联网;数据;协议;影响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A 论文编号:1674-2117(2024)18-0018-03
了解常用互联网应用中数据的构成
互联网应用中的数据构成主要包括用户注册信息、个人偏好设置、行为数据等。内容数据是指用户生成的内容,如文本、图片、视频、音频等,交互数据是指用户之间的互动信息,如评论、点赞、分享、消息等;交易数据是指电子商务活动的数据,如订单信息、支付记录、物流信息等;日志数据是指记录用户访问和使用应用的行为日志,如点击流数据、访问路径、停留时间等;服务数据是指应用提供的服务信息,如搜索记录、推荐算法数据、个性化设置等;系统数据是指应用运行和维护相关的数据,如服务器日志、系统性能指标、错误报告等。
要让初中学生了解常用互联网应用中数据的构成,教师可以先介绍互联网应用的基本概念,解释它们是如何工作的,以及它们是如何处理和存储数据的。具体来说,教师可以使用图表和示例来说明数据是如何在网络中传输的。然后,通过实例讲解不同类型的数据,如文本、图片、音频和视频。教师可以展示这些数据在互联网应用中的实际应用,如社交媒体平台上的文字消息、图片分享,以及视频网站上的视频内容。接着,引导学生了解数据的存储方式,包括云存储和本地存储。教师可解释数据是如何被组织成文件和数据库的,以及它们是如何被检索和使用的。然后,讨论数据安全和隐私保护的重要性,进而让学生了解个人数据是如何被收集、使用和保护的,以及如何安全地使用互联网应用。最后,通过互动活动和实验,让学生亲自体验数据的创建、存储和检索过程。教师可以使用简单的编程工具或在线平台,让学生创建自己的小型互联网应用或网页,实践数据的处理。通过上述这些步骤,学生不仅能够理解互联网应用中数据的构成,还能增强对数据管理和安全的认识。
在上述的基础上,教师还要让学生“能够使用适当的数字化工具对网页进行编辑和发布”。首先,要选择合适的工具,即根据学生的年龄和技能水平,选择直观的拖放界面及易于上手的网页编辑工具,如Wix、Weebly等。其次,通过演示和实践,让学生熟悉所选工具的基本操作,如创建新页面,添加文本、图片、链接和按钮等。再次,教授学生如何设计网页布局,包括选择合适的颜色方案、字体和图像,以及如何组织内容以提高用户体验,并指导学生如何使用工具提供的编辑功能来格式化文本,包括标题、段落、列表和表格等。最后,发布和分享,也就是如何将制作好的网页发布到互联网上,如何分享网页的链接,以及如何通过社交媒体和其他平台进行推广,同时还要强调网络安全的重要性,教育学生注意保护个人信息,避免分享敏感数据。
通过上述的实践操作,一方面能够让学生了解常用互联网应用中数据的构成,另一方面能够引导学生学会使用数字化工具编辑和发布网页,增强对互联网应用中数据的构成的理解,进而培养其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初步了解互联网协议
互联网上使用了很多协议,最常用的有HTTP(超文本传输协议)、FTP(文件传输协议)、SMTP(简单邮件传输协议)、TCP/IP(传输控制协议/互联网协议)等。其中,HTTP是最常用的网络协议之一,它用于将网页内容从服务器传递到浏览器;FTP用于在网络上的不同计算机之间传输文件,而SMTP则是用于电子邮件的发送和接收;TCP/IP是传输控制/网络协议,也叫作网络通信协议,它是网络通信的基础,是在网络的使用中最基本的通信协议。TCP/IP传输协议对互联网中各部分进行通信的标准和方法进行了规定,其中TCP负责将数据分割为数据包并确保数据包的正确传输,而IP负责数据包的寻址和路由。 这些协议共同构成了互联网通信的基础,使得用户能够浏览网页、下载文件、发送和接收电子邮件等。
要让初中学生初步了解互联网协议,教师可以将互联网协议比作人们通信时使用的语言。就像我们使用中文或英文来交流,计算机之间也需要一种共同的“语言”来相互理解,这种“语言”就是互联网协议。通俗意义上,可以将IP地址解释为每个人在互联网上的家庭地址,它告诉数据包应该发送到哪里,而TCP协议则确保数据包能够安全、准确地送达,就像邮递员确保信件准确无误地送达收件人手中。接着,可以使用简单的比喻来解释端口的概念,可以将端口比喻成家里的不同房间,不同的服务(如网页浏览、电子邮件)在不同的端口上运行,就像家人在不同的房间做不同的事情。最后,教师可以通过一些互动的实验或游戏来加深学生的理解。例如,使用模拟软件来展示数据包是如何在网络中传输的,或者让学生模拟路由器的角色,了解数据包是如何在不同设备间传递的。通过这些方法,初中学生就能够对互联网协议有一个直观和基础的认识。
在了解了互联网协议的基本意义之后,还要“知道网络中数据的编码、传输和呈现的原理”。要让初中学生理解网络中数据的编码、传输和呈现的原理,首先要让他们知道什么是数据编码。对于这一点,小学阶段已经探讨过生活中的编码,这里可以将数据编码比作是用不同的语言来表达同一个意思,就像我们用中文、英文或其他语言来书写和交流信息一样,计算机使用二进制代码(由0和1组成)来编码和存储信息,以便处理和传输。
这里说到的数据传输就像是发送一封信。当我们在网络上发送信息时,计算机将信息编码成二进制数据,然后通过网络(如互联网)发送出去。这些数据通过各种设备(如路由器和交换机)在网络中传输,就像邮递员通过不同的邮局和交通工具将信件从一个地方送到另一个地方。当数据到达目的地后,接收方的计算机将这些二进制数据解码转换回我们能理解的形式,如文字、图片或视频。这就像收信人打开信封,阅读信件内容一样。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可以使用一些简单的比喻和实际操作。例如,使用纸牌游戏来模拟数据编码,用接力赛来比喻数据传输,以及用拼图游戏来展示数据的呈现。通过这些生动的例子,学生可以更容易地掌握这些抽象的概念。
认识新媒体、新社交、新资源对学习和生活的影响
对于初中学生来说,如何去认识“互联网带来的新媒体、新社交、新资源对学习和生活的影响”其实已经不是新命题了,他们在小学阶段已有大量的体验。这里重要的是要强化学生对“新”的理解。
当今社会新技术层出不穷、日新月异,讲“新”就得抓住趋势。例如,互联网如何改变信息获取的方式:过去人们可以使用搜索引擎、在线百科、专业网站等工具快速找到所需的学习资料和信息。而今,生成式人工智能大模型,可以让信息获取变得更快、更专业。
此外,新媒体的兴起,如博客、微博、微信公众号等,不仅丰富了信息的传播渠道,更让每个人都有机会成为信息的发布者和传播者。因此,初中学生应认识到,这既是挑战也是机遇。挑战在于:海量信息中夹杂着真假难辨的内容,需要具备批判性思维去筛选和鉴别。机遇在于:他们可以通过这些平台展示自己的才华,分享见解,甚至影响到更多的人。
同时,新社交方式如微信、QQ、抖音等社交平台的涌现,极大地拓宽了人们的社交圈,让交流变得更加便捷和多元。初中学生也要学会在这些平台上文明交流,尊重他人,同时也要保护好自己的隐私,避免过度沉迷于虚拟世界而忽视了现实生活中的亲情和友情。
至于新资源,互联网为我们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学习资源。从在线课程到数字图书馆,从教育游戏到虚拟实验室,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需求,随时随地获取到优质的学习资源。这就要求初中学生具备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能力,能够主动探索、发现和利用这些资源,不断提升自己的知识水平和综合素质。
更重要的是,初中学生应当认识到,新媒体、新社交、新资源不仅仅是工具或手段,它们还在深刻地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和学习模式。因此,我们需要以开放的心态去拥抱这些变化,积极适应并引领未来的发展趋势。同时,也要关注其带来的负面影响,如信息过载、隐私泄露、网络成瘾等问题,并学会如何有效地应对和解决这些问题。
对于初中学生而言,认识互联网带来的新媒体、新社交、新资源对学习和生活的影响,不仅是对过去经验的回顾和总结,更是对未来发展的展望和规划。在这个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网络观念和价值观,培养他们成为具有信息素养、创新精神和社会责任感的数字公民。
在新资源的应用中,云存储、云计算以及网络备份的技术发展,也极大地影响着人们的学习生活方式。云存储是指通过互联网存储数据的服务,用户可以随时随地访问这些数据。而云计算则是指通过互联网提供按需的计算资源和数据存储服务,用户不需要购买和维护自己的服务器和存储设备。这里,可以将云存储比作一个巨大的、看不见的储物柜,用户通过一个密码(登录账号)就可以随时存取自己的东西(数据)。云计算则像是一个超级大的工厂,它能够根据用户的需求快速生产出各种计算资源,如处理文档、运行程序等。网盘是一种云存储服务,用户可以上传文件到网盘服务器上,然后在任何有网络的地方通过电脑、手机等设备访问和下载这些文件,这就给人们带来了极大的方便,如可以方便地实现在任何地方、任何时间,使用任何设备进行学习研究以及生活购物等活动。
在介绍新媒体、新社交、新资源优越性的同时,还要教育学生注意网络安全,强调数据备份的重要性,帮助他们建立正确的网络使用观念,其中包括如何辨别网络信息的真伪、保护个人隐私、避免网络欺凌等,以便使他们更好地利用互联网资源,避免潜在的风险。
互联网基本原理与功能博大精深,对学习者的基础要求也较高。所以,在初一年级开展互联网基本原理与功能的教学,教师要注意把握分寸,既要让学生了解其基本原理,又不能让学生陷入互联网理论的深渊。这就需要抓住“数据”“协议”“影响”这几个关键词,从学生熟悉的生活、学习经验出发展开教学,这样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实效,实现“科”“技”并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