氢能会成为下一个风口吗
2024-09-22郑宇
近年来国内新能源汽车发展迅速,几乎颠覆了原有的市场格局。7月,新能源乘用车零售销量首次超过燃油车,这一时间节点比不少机构预测的来得更早。
除电动汽车之外,其他类型的新能源汽车发展也备受关注,尤其是氢能。
这些年以氢燃料电池为代表的氢能开发利用技术取得重大突破,全球兴起了氢能发展热潮。作为新质生产力,氢能产业已成为中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重点发展方向。
自2019年“推动加氢设施建设”首次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以来,促进氢能产业发展的政策举措不断出台。2021年,财政部等五部委批复了京津冀、上海、广东、郑州、河北等5个城市(群)开展氢燃料电池汽车示范项目。2022年初,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联合发布《氢能产业发展中长期规划(2021—2035年)》,首次明确氢能是未来国家能源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政策利好不断释放,氢能这一蓝海市场迅速发展壮大。2022年,我国氢能源汽车保有量首次破万,达到14979辆,成为全球氢能源商用车保有量最高的国家;2023年上牌的氢燃料电池汽车达到7478辆,同比增长49.4%。
与此同步发展的是加氢站建设。研究机构EVTank、伊维经济研究院联合中国电池产业研究院共同发布的《中国加氢站建设与运营行业发展白皮书(2024年)》显示,截至2024年上半年,全球累计建成加氢站1262座,其中中国456座,全球占比达36.1%,为全球最大的加氢站保有量国家,其余分布在日本、韩国、欧洲和北美等国家和地区。
据不完全统计,截至今年7月,我国氢能相关企业已近4000家。国金证券研报指出,2024年氢能及燃料电池行业将进入放量提速期。
但就目前来看,丰田、现代等在氢能领域深耕多年的国际汽车企业先发优势明显。尤其是丰田,早在1992年就涉足氢能技术研发与应用,在国际氢能领域举足轻重。
从2019年开始,丰田加速在华推进氢燃料电池车布局,不断在氢能领域扩大朋友圈。2021年3月,丰田和北京亿华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在中国成立合资公司“华丰燃料电池有限公司”,主要承担燃料电池系统及电堆生产及销售。
在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期间,丰田品牌提供了247辆氢燃料电池车,构成了氢燃料电池车型在中国首次大规模应用。
今年8月20日,丰田燃料电池研发与生产专用工厂在北京投产。据了解,这一项目经过初期产能爬坡后,未来将形成年产10000台燃料电池系统及电堆的能力。
“在中国市场,氢能技术被活用在以大巴以及重型卡车为代表的冷链、物流等众多应用场景中,并正在以惊人的速度增长。期待今后氢能技术的优势能更多发挥在干线物流等实际应用中,通过普及氢能汽车实现碳中和社会。”丰田中国本部长上田达郎表示。
今年以来,山东、陕西、吉林、四川、内蒙古鄂尔多斯等地相继宣布,暂免收取氢能车辆高速公路通行费。据了解,高速公路通行费约占氢能商用重卡总成本的1/3。免除高速费后,再加上燃料电池汽车其他相关补贴,车辆全生命周期成本降至408.8万元,相对燃油重卡已具备显著经济性。
政策利好的同时,在示范项目的引领下,氢能的“产、学、研”多领域国际合作不断加深,也能够系统且针对性地解决行业发展瓶颈。北京市就提出,通过国际氢能示范区、中日产业园、中德新能源汽车合作等国际合作平台,促进国际先进技术的对接与转化。
毫无疑问,凭借无污染和高效率等优势,号称“终极环保”的氢能正在成为下一个风口。不过,在业内人士看来,氢能产业的发展活力目前仍未得到充分释放。氢能汽车的全生命周期成本尤其是运营成本较高,影响了其市场渗透进程。再者,与电动车困境相似,国内加氢站等基础设施尚未完备,氢气价格高昂,产业链仍待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