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生•共践•共享
2024-09-22王云洁
课程审议是教师思维碰撞、观点交锋、同伴协助的过程,是有效提升课程质量的重要手段。为了充分发挥课程审议的作用,我园对课程审议的组织方式、实施路径、操作范式等进行精准化研讨,定期开展园级、项目小组以及区级研讨活动,让教师进一步明晰了主题活动的目标和价值,提升了课程审议能力,拓宽了课程审议的思路。
在探索课程审议新思路的过程中,我园教师能够在实施过程中不断总结出合适的审议方式和方法,以进一步提升活动的有效性。
共生教育资源,实现课程价值
在课程审议过程中,教师更好地理解幼儿与周围环境的关系,挖掘潜在的教育资源,为幼儿提供更加丰富多样的学习机会,同时还关注幼儿与环境的互动,引导他们学会观察、思考和探索,共同生发贴近幼儿生活实际的课程主题,逐步实现课程价值。
首先,教师以幼儿的原有经验以及当下的兴趣和需要为导向,使用谈话、调查表等方式来搜集资料,调研配套教材和前一轮主题教学情况,汇总相关主题背景下幼儿园现有的课程资源,为主题活动的开展提供更多可能性;其次,结合《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幼儿园保育教育质量评估指南》的精神对主题内容进行研究和预判,审议内容是否值得和适合幼儿学习,是否能为幼儿的后续发展奠定基础,是否有利于幼儿获得新的经验,是否能促进幼儿新的能力发展,形成良好的学习品质,进而全面发展。
教师结合已有课程审议经验,明确要充分利用自然环境和社区资源扩展幼儿生活和学习空间,在大自然、社会中发掘一切可利用的资源,让幼儿在与自然、社会的直接接触中,在亲身观察中获取经验和知识。将自然、生活中的资源渗透到课程中,这样的课程才能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和创造热情。在这样的理念下,我们让幼儿回归生活,充分利用生活中的资源生发课程。比如在班本主题“我的鸭鸭号”活动中,孵蛋——小鸭的诞生——领养计划——鸭鸭号,整个过程教师与幼儿共同参与,创作了一艘名为“鸭鸭号”的班级船。建造这艘船的目的是借力“鸭鸭号”,给幼儿提供更加灵活且富有情感的游戏,让幼儿在感受自身成长快乐的同时,能更真实体会到被自己照料的小鸭在一天天健康长大,深刻感受到坚持与成长的意义。班本课程与饲养活动相结合,充分联结生活资源,相信每个孩子心中都有一艘充满爱的“鸭鸭号”!
共践实施路径,指明行动方向
在班本主题活动中,教师感受到课程审议一方面指向幼儿的经验获得,另一方面也为教师指明了课程实施路径。在教研过程中,教师共同实践,充分利用了文本式审议的方式,在普适性的基础上,结合自己的班级情况,基于幼儿的前期经验,形成符合幼儿发展轨迹的主题实施路径。同时利用了对话式审议的方式,在新主题开始前邀请上一届年级组加入审议,分享课程实施经验,对当下主题活动开展中遇到的困难,通过集体智慧寻找解决办法。教师还通过网络式研讨的方式,分组在线编辑思维导图和资源包,大大提高了互动性和审议的实效性。
教师能够基于经验交互性与连续性的特征以及幼儿获得经验的机制,重点对幼儿园课程实施进行规划审议,提升了幼儿园课程审议的有效性和科学性。比如,在大班主题活动“动物你好”课程规划审议中,教师根据幼儿兴趣和需求对幼儿已有经验进行深入调查与分析,确定主题价值,优化关键经验,明晰实施路径,预设围绕“动物大搜索”“动物超能力”“动物成长记”3条递进式线索推进活动,并梳理出每一条线索的具体实施方向,给予每个班级很好的导向作用。在后期实施过程中,紧密结合规划审议制订各班的主题周计划,不断审视预设的主题实施路径是否和幼儿的学习发展轨迹一致,是否能够激发幼儿新的学习兴趣和需要,同时教师学习如何更好地观察幼儿,根据幼儿的需要做出优化与调整,促使主题活动更科学、有效开展,提升教师的专业水平。
共享审议成果,生发新课程内容
教师积极参与每次教研活动,共享课程审议研究所获得的经验与成果,在开展班本主题活动时更自信与从容。在实践探索过程中,教师看到了幼儿以及自身成长的新样态,同时也生发了新的课程内容。
通过级部研讨活动,教师共享审议教学实录、课程故事、游戏案例、幼儿表征、绘画作品等,同时采用聚焦目标的嵌入式评价,对集体教学的目标达成情况进行评价,对区域活动观察案例进行分析评价,并通过搜集相关的实证材料进行达成率分析,这样循环往复的研讨过程就产生了新的课程内容。课程有了新的生发点,教师就会更加有兴趣去考量和支持幼儿新的学习行为,生成新的主题线索,以满足幼儿在学习过程中不断出现的新的兴趣和需要,进一步引导幼儿开展深度学习,建构新的班本课程。
教师运用已有的课程审议经验,并结合可以借鉴的共享审议成果,再次发现幼儿的想法和观点以及疑惑和问题,带来意想不到的新视角,也给课程注入更多鲜活的生命力。比如:当“垃圾分类”成为热议话题后,孩子们不仅在日常生活中有了分类行动,还将分类行为引入游戏。在班本主题活动“渔趣”中,幼儿将大海里打捞上岸的垃圾进行清理分类,做起了环保卫士。当幼儿的主动行为被认可,我们的课程就有了焦点,但我们还需要在与幼儿交谈的话题中去发现多种可能,从而让课程有多元化的切入点。在班本主题活动实施的过程中,每位教师、幼儿乃至家长都与课程紧密联结,生发出很多有趣、灵动且有生命力的班本课程,这都是基于对课程审议的全面理解和运用。
我园将不断调整梳理课程审议方式,引导教师对生成内容的教育价值认真研判,进一步优化调整主题脉络,再次论证新生成的主题目标和即将实施的内容是否符合幼儿学习的特点,并做出相应调整。总之,“共生、共践、共享”是探索课程审议新思路以促进幼儿园主题活动开展的重要理念和实践路径。通过不断深化对这一模式的理解和运用,我们将为幼儿的成长提供更加优质的教育资源。
(作者单位:江苏省无锡市新吴区中海幼儿园)
责任编辑 刘玉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