夯实就业之基 筑牢民生之本 以高质量充分就业助力首都高质量发展
2024-09-22王万青王慧
就业是最基本的民生,事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事关经济社会健康发展,事关国家长治久安。近年来,北京市东城区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始终坚持以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有关就业工作的重要讲话精神为指引,落实市委、市政府有关就业工作重要决策部署, 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带领下,紧紧围绕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这一新时代新征程就业工作的新定位、新使命,坚持“筑根基、亮底色、打品牌、建桥梁”,助力首都高质量充分就业。
一、深化就业优先政策导向,优化就业工作机制,筑牢东城区就业“根基”
多点发力、齐抓共管的工作机制是推动就业工作高效开展的基础性保障。近年来,东城区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依托东城区就业工作领导小组平台,充分带动各相关部门、各属地街道参与全区就业工作,不断深化就业优先导向,建立健全东城区“大就业”工作格局,不断完善“三级四面”协调联动工作机制。
(一)强化政策制定落实
2023年,为积极落实北京市有关调整优化稳就业政策措施相关工作要求,持续强化区域促就业政策支持力度,东城区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牵头研究制定了《东城区关于优化调整稳就业政策措施全力促发展惠民生工作实施方案》,凝聚东城区就业工作领导小组40家成员单位合力,从支持企业活跃区域扩大就业规模、 支持高校毕业生等青年群体就业创业、做好困难人员就业帮扶究牢民生底线3个方面出台14条具体举措,成为落实“管经济发展就要管就业、管行业就要管就业、管属地就要管就业”原则的重要实 践,为东城区企业发展、稳岗扩岗、重点群体就业提供了强有力的政策支持, 助力加快推进构建东城区“大就业”工作格局。
(二)持续优化工作机制
提升基层公共就业服务质量是做好 就业工作的坚实保障。2024年,东城区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不断完善“三级四面”就业服务体系,打通区、街两级就 业工作循环,激活基层公共就业服务力量,积极与街道携手,依托现有便民服务综合体,推动区级公共就业服务资源下沉,共建社区就业服务驿站,带动社区参与就业帮扶工作,扩大就业帮扶覆盖面。其中,结合区域特点,和平里街道和永定门外街道分别构建“和风送岗”“职赢就业”服务驿站,在社区层面实现了群众求职有场所、信息对接有平台、管理规范有秩序,通过“小驿站”发挥稳就业、惠民生的大作用。与区教委、区团委、区残联、 区退役军人事务局等部门积极联动,针对高校毕业生、 残疾人、退役军人等重点群体就业形势开展季度分析, 推动资源共享,形成工作合力,兜牢兜实东城区重点群体就业。积极组织东城区市场化人力资源服务力量融入现有“区、街、社”三级就业服务平台,发挥市 场化人力资源服务专业高效的独特优势,共同促进东城区就业工作高质量发展。
二、深耕精细化就业服务,强化重点群体就业帮扶,擦亮东城区就业“底色”
(一)创新开展“百日百企”寻岗专项行动
就业工作,岗位为要,寻岗为先。2023年,东城 区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以提升岗位开发力度作为行动指引,以高校毕业生等重点群体岗位需求为导向,建 立“一轴四翼”工作模式,即以挖掘就业岗位资源为主轴,以培育高层次人才、促进劳动关系和谐稳定、 加强人力资源社会保障行业企业管理和拓展税源引进 渠道为重点,实现就业创业、劳动关系、社会保险、 人才服务四翼联动。通过与用人单位签订协议等方式, 逐步形成长效机制,开辟稳定、创新、可持续的工作路径,取得了良好成效。2024年,将持续深化“一轴四翼”访企专项活动,积极带动各行业主管部门和各属地街道参与,推动人力资源服务与辖区新质生产力发展深度对接,助推辖区产业组团高质量发展,促进人力资源社会保障事业和产业融合发展,立体式、分层次和动态化走访企业、开发岗位。
(二)打造“家门口”就业服务圈
围绕新时代群众就业需求,不断完善“家门口”就业服务圈建设,建立由区级公共就业服务机构统筹、街道主抓工作模式,畅通基层就业帮扶渠道。针对东城区重点群体、企业开展需求摸排,凝聚街道“商会”“总工会”“司法”等部门合力,为企业提供全方位、多元化服务,持续优化“家门口”企业发展环境,拓宽岗位开发渠道。东城区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与各街道联合召开“家门口”招聘会,细致摸排求职需求,开发就业岗位,区街两级联动,以“家门口”招聘实现“家门口”就业,促进人岗高效匹配,针对就业困难群体定期组织职业指导师、创业导师开展坐诊服务,依托“订单式培训”强化就业困难人员“一对一”帮扶,确保东城区群众能够及时有效享受到集“创业、就业、培训”于一体的“一站式”高品质服务。
(三)数字赋能跑出就业服务“加速度”
数字化工具在提升公共就业服务质量工作中具有重要作用。东城区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顺应时代发展趋势,积极探索在就业服务中应用数字化工具,提升公共就业服务的精细化和便捷化水平。打造“东城人社”公众号品牌,线上发布招聘信息,发挥线上平台优势,实现服务不断档,探索“岗位推荐+线上答疑+后台服务”三位一体的网络“直播带岗”服务模式,建立专业化职业指导团队,开发“东城区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公开课”“身边的职业”“职谈”3个“互联网+职业指导”服务品牌,形成“东城区职业指导视频工具库”,提供专业化、便利化、智慧化的云端就业服务。2024年5月,与永定门外街道联合举办的2024年东城区“民营企业服务月”综合性现场招聘会,活动现场开张东城区“就业大集”,首创“数智创新”就业服务专区,设置“刷脸求职机”,这是此类设备首次亮相北京市,作为智能化信息平台服务终端,可以根据求职者的求职意向、个人技能、兴趣爱好等信息,通过AI供需匹配,实现智能化招聘流程。
三、聚合资源激发创业活力,深化创业带动就业,打响东城区创业“品牌”
东城区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坚持贯彻落实北京市创业带动就业三年行动计划,充分释放创业带动就业的“倍增效应”。
(一)深化校地合作促创业
完善“政府+基地+高校+服务+宣传”的“五位一体”大学生创业服务体系,持续与属地、外联高校深化创业辅导、创业培训、赛事共建、项目落地、成果转化等领域合作,健全创业“双导师”服务机制,常态化开展“创业指导服务进校园”活动,从源头发掘培养优质大学生创业项目,并配套做好项目落地、转化。
(二)擦亮赛事品牌助创业
持续打造“创翼东城”创新创业赛事品牌,努力将大赛打造成汇聚资源、交流展示、优化服务的平台,不断升级赛事服务模式,让大学生通过赛事提升创新创业、自我发展能力,并持续对优秀大学生创业者提供政策支持和运营指导,帮助创业团队落地东城区。
(三)建强示范基地带创业
发掘全区优质创业孵化基地、众创空间、科技孵化器、文化产业园等,推动创业孵化示范基地体系建设。打造“党建引领双创,人力资源社会保障服务进示范基地”品牌,在做好服务指导的同时,与基地进驻企业在稳企拓岗、带动就业等方面加强合作,鼓励创业企业积极吸纳就业。
四、探索创新技能培训模式,强化技能人才队伍建设,搭好东城区就业“桥梁”
东城区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结合东城区文化与发展特点,紧紧聚焦结构性就业矛盾这个重点,全力深化人力资源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搭好供需“桥梁”,为实现高质量充分就业打牢基础。
(一)探索“订单式培训”新模式
2023年,东城区试点开展眼镜验光员“订单式”培训,并取得了成功实践,形成“培训—就业”闭环。通过各街道宣传发动招募失业人员学员,入学之前组织用人单位开展预招聘,确定基本意向后再参加学习;定点培训机构紧扣就业主题,紧密联系实际工作,在按照教学大纲教授基本技能的基础上,多次组织学员在宝岛眼镜、大明眼镜等企业实地考察实践,零距离接触未来就业岗位;通过开设职业指导课对学员进行就业指导、请企业导师到校授课、企业实地操作课推荐就业等多种形式帮助学员就业。
(二)牵线搭桥助力企业壮大技能人才力量
紧密对接区域特色及战略性新兴产业,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牵线搭桥助力企业壮大技能人才力量,成功建立区域特色人才培养培训服务载体,围绕“文化”主题,在动画制作领域率先突破,创新设立“光线动画制作人才培养基地”,打造集技能培训、技能评价、技能交流、工匠精神传播于一体的综合型高技能人才培养培训服务载体,形成文化行业和急需紧缺职业工种的高技能人才培养培训和技能推广网络,助力辖区文化产业发展。
(三)发挥高技能人才创新引领作用
通过高技能人才创新引领,带动社会整体技能水平提升。搭建技术攻关平台,集中力量共同发力开展技术攻关和项目开发,2023年东城区技能大师工作室参与攻关革新项目126项,创新研发成果110余项,带来直接或间接经济效益2208万元。加大高技能人才推荐选拔力度,2023年,推选都一处烧麦技艺传承人吴华侠成功获评第十六届“全国技术能手”并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成为近10年来全市首位区级获奖人。近年来,已建设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2家、市级工作室7家、区级工作室24家,使东城区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工作稳步走在全市前列。
新时期,北京市东城区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将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作为一项重要政治任务,以高质量充分就业区建设为统领,落实就业优先政策,不断强化产业带动,扩充就业容量,打好就业组合拳,加快塑造现代化人力资源,促进就业与教育深度联合,健全技能培训制度,加强就业观念引领,破解结构性就业矛盾,多措并举支持重点群体就业,以更高标准、更严要求、更好服务为首都高质量充分就业贡献东城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