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数字普惠金融、科技创新与商贸流通业高质量发展

2024-09-22吕向丽 张存刚

科技智囊 2024年8期

摘 要:[研究目的]数字普惠金融和科技创新助力商贸流通业高质量发展,商贸流通业高质量发展是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路径,研究商贸流通业高质量发展的作用机制和优化路径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理论指南和实践导向。[研究方法]基于2006—2022年除西藏、香港、澳门、台湾地区外的30个省(区、市)的面板数据,构建回归模型、中介效应模型、内生性和稳健性模型以及异质性模型,对数字普惠金融、科技创新(人力创新、资金创新及技术创新)和商贸流通业高质量发展之间的关系进行检验。[研究结论]数字普惠金融和科技创新促进商贸流通业高质量发展;科技创新在数字普惠金融与商贸流通业高质量发展之间发挥部分中介作用:技术创新>资金创新>人力创新;数字普惠金融、科技创新对商贸流通业高质量发展的促进作用具有区域异质性:东部地区>中部地区>西部地区。据此提出完善数字普惠金融、加强科技创新等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数字普惠金融;科技创新;商贸流通业高质量发展;中介效应;异质性分析

数字普惠金融为商贸流通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科技创新为商贸流通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高质的技术支持。数字普惠金融和科技创新使得商贸流通业发展机遇与挑战并存,我国亟待加强三者的有机融合,推进商贸流通业高质量发展。

一、数字普惠金融、科技创新与商贸流通业高质量发展的研究现状

数字普惠金融为中小企业提供了高效的融资支持和资金保障,激发了市场活力,为商贸流通业高质量发展奠定了坚实的经济基础;科技创新推动数字普惠金融和商贸流通业不断优化升级,提高了商贸流通业的效率,赋能商贸流通业高质量发展。

近年来,大多数学者都认为数字普惠金融对商贸流通业具有正向促进作用。廖东声等[1]基于双向固定效应模型,发现数字普惠金融有效缓解了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突破了传统金融的局限性,因而在优化和发展商贸流通业中发挥着更大的作用。王红霞等[2]借助中介效应模型,发现数字普惠金融增强了商贸流通产业链的抵御能力和恢复能力,提升了商贸流通业的韧性,促进其提质增量。廉永生等[3]采用面板数据,发现数字普惠金融优化商贸流通业的要素资源配置,丰富了商贸流通业的形式和内容。杨媚[4]发现数字普惠金融为流通业绿色发展提供低成本服务(保险、投资以及信贷等)和充足的创新资金,提升了流通业绿色创新效率。

还有一些学者就数字技术对流通业的促进作用进行了讨论。于赟[5]基于苏宁案例,发现数字技术可以创新流通体系,加快流通企业组织变革。杨海丽等[6]采用动态空间效应,发现数字技术能够精准预测消费者需求,有效调整供给与需求,推进流通资源优化配置,实现流通业降本提效。格根塔娜(Guggentana)和李阳[7]采用面板数据,发现数字技术能有机协调供需平衡,提高匹配效率,降低供需缺口,对流通业发展具有正向影响。

综上所述,现有的研究重点主要是数字普惠金融或者数字技术对商贸流通业或者商贸流通业的某一方面具有正向促进作用;而未将数字普惠金融、科技创新和商贸流通业高质量发展三者结合起来进行实证分析。在新时代,数字普惠金融和科技创新有机协调增进商贸流通业高质量发展对于国家发展至关重要。基于此背景,研究数字普惠金融、科技创新与商贸流通业高质量发展的关系进而提出优化路径具有现实意义。本文的主要创新点:一是首次对数字普惠金融、科技创新与商贸流通业高质量发展三者的关系进行实证分析。二是首次检验科技创新(人力创新、资金创新和技术创新)与商贸流通业高质量发展的关系。三是首次对科技创新、商贸流通业高质量发展和数字普惠金融的全局状况进行分析,而非局限于长江、黄河或者其他局部地区。因此,本文基于2006—2022年我国除西藏、香港、澳门、台湾地区外的30个省(区、市)的面板数据,对数字普惠金融、科技创新与商贸流通业高质量发展的关系进行探究,并据此提出相关的对策建议。

二、数字普惠金融、科技创新与商贸流通业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联系

数字普惠金融、科技创新与商贸流通业高质量发展三者有机协调、相互促进。数字普惠金融和科技创新是商贸流通业发展的“催化剂”和“加速剂”,促进商贸流通业朝高质量方向发展。

(一)数字普惠金融与商贸流通业

数字普惠金融促进商贸流通业高质量发展。以数字经济为主体的金融服务,是对传统金融服务的发展与创新,能够有效助推商贸流通业发展,促进商贸流通要素融合,加快商贸流通业优化升级[8]。一是数字普惠金融降低了商贸流通业的信息不对称性。在“万物皆可互联”的模式下,数据成为一种新型生产要素,为商贸流通业发展注入新活力,推动信息由“封闭”向“共享”转变,协调市场供需平衡。二是数字普惠金融催动商贸流通业资源的有效配置。以“数字经济+金融”的发展模式,将流通业的各个环节联系起来,实现资源的共建共享,刺激资源的优化配置[9]。三是数字普惠金融的发展打破了融资的时空局限性。数字普惠金融破除中小企业的发展瓶颈,为商贸流通业的发展提供资金支持,推动商贸流通业高质量发展。

(二)科技创新与商贸流通业

科技创新能够助力商贸流通业高质量发展。以云计算、大数据和互联网等为载体的信息技术不断发展,推动商贸流通领域向智慧化、高效化和智能化方向发展。这主要通过以下几点实现;一是科技创新提升了商贸流通业的生产效率。商贸流通业可以借助先进技术缩短产品的研发和生产周期,助推企业优化升级,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10]。二是科技创新催化商贸流通业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商贸流通业借助高新科技推动产业结构向智能化、高效化和绿色化方向发展。三是科技创新能够实现各要素的优化配置。大数据等数字科技可以提高信息共享度和市场需求透明度,使得各生产要素按照市场需求进行合理配置。四是科技创新能够加快人才和技术等生产要素集聚。商贸流通业可以利用技术扩散效应,不断吸引高科技人才聚集于流通业,提高劳动生产率,从而提升商贸流通业的经济效益;商贸流通业可以利用技术示范效应,促使科技水平高的企业倒逼其他企业不断进行技术模仿和创新,继而提升整个社会的科技创新水平,带动商贸流通业高质量发展。

(三)数字普惠金融、科技创新与商贸流通业

基于马克思主义流通理论,信息技术变革催生的数字经济重塑了“生产中心论”,使得传统金融业和商贸流通业等粗放型发展模式向精细化发展模式转变。一是科技创新推进了数字普惠金融和商贸流通业创新,提升了两者的经济效率。基于互联网长尾需求效应和产销逻辑,借助数字技术组建适应市场需求的柔性生产,引领商贸流通业向科技化和数字化方向发展,构建供需有机协调的商贸流通新机制,并以此来拉动经济增长[11]。二是科技创新打破了数字普惠金融和商贸流通业的时空局限性,促使商贸流通业发展。三是科技创新能够有效降低数字普惠金融与商贸流通业的风险。依托大数据和云计算等应用,可以建立智能风险预防系统、高效决策和规划系统,降低两行业风险。四是科技创新促进数字普惠金融和商贸流通体系实现价值共创。数字普惠金融和商贸流通业可以借助高新科技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借助协调优化和信息共享促使供应链高效运作,减少供应链运作流程,提升供应链工作效率,在优化运作中创造价值并实现共赢。由此可知,科技创新在数字普惠金融与商贸流通业高质量发展之间发挥中介作用。

三、数字普惠金融、科技创新与商贸流通业高质量发展的研究设计

基于前人的研究经验,结合本文的研究重点,对数字普惠金融、科技创新与商贸流通业高质量发展体系进行指标选取和模型构建。

(一)指标选取

被解释变量:商贸流通业高质量发展水平(TC)。参考杨仁发等[12]的研究,本文从流通效率、流通强度、流通规模、绿色流通等四个维度,借助熵值法和综合评价法测算商贸流通业高质量发展水平。

(1)

(2)

式中:xj代表相关变量的原始数据;Rij为对正向指标与负向指标的标准化[式(1)];xij代表标准化后的相关变量;n代表样本量;Wj代表综合评分。

解释变量:数字金融普惠指数(DIF)。参考覃天等[13]的研究,将DIF作为测算变量,并对其进行标准化处理。同时,参考郭峰等[14]的研究方法,对2006—2010年、2021年和2022年的DIF进行计算。首先,选取覆盖广度、使用深度及数字化程度三个二级指标,共计33个三级指标。其次,对指标进行无量纲化,即采取对数型功效函数法。再者,采用层次分析法进行权重测算。最后,采用算数加权平均法进行指数合成。

(3)

(4)

式中:D为综合指数;Wi为三级指标归一后的权重;Di 为33个三级指标的评价得分;n为评价指标的个数。

中介变量:科技创新(TI)。参考陈思杭[15]等的研究,利用人力创新(HI)、资金创新(FI)和技术创新(IT)来衡量科技创新发展水平。其中,HI:研究和开发机构R&D人员全时当量、高等学校R&D人员全时当量及高技术产业R&D人员全时当量;FI:高技术产业R&D经费支出、研究和开发机构经费支出及高等学校R&D经费支出;IT:专利数、高新技术产品销售收入及科技市场成交额。使用熵值法测算HI、FI及IT的综合评分,参考式(1)和式(2)。

控制变量:参考郭馨梅[16]等的研究,选取经济发展水平(GDP)、居民消费水平(RCL)、产业结构(IS)、财政支出(FS)及对外开放程度(OPEN)进行测算。其中,GDP对应人均国内生产总值;RCL对应报告期国内生产总值中的居民消费总额与报告期年平均人口的比值;IS对应第三产业占GDP的比重;FS对应财政支出占GDP比重;OPEN对应进出口额占GDP比重。

(二)模型构建

为检验数字普惠金融和商贸流通业高质量发展的关系,构建以下模型:

(5)

式中:α0代表截距;α1、α2、α3、α4、α5、α6代表系数;TCit代表商贸流通业高质量发展水平;DIFit代表数字普惠金融水平;βi代表地区控制效应;∮t代表时间控制效应;θit代表误差项;其余变量代表控制变量。

为检验科技创新(人力创新、资金创新及技术创新)在数字普惠金融和商贸流通业高质量发展之间发挥的作用,构建以下模型:

(6)

(7)

(8)

(9)

(10)

(11)

式中:θ0和∂0代表截距;以模型(6)和(7)为例,θ1代表数字普惠金融对人力创新的影响水平,∂2代表人力创新对商贸流通业高质量发展的影响水平;以模型(8)和(9)为例,θ1代表数字普惠金融对资金创新的影响水平,∂2代表资金创新对商贸流通业高质量发展的影响水平;以模型(10)和(11)为例,θ1代表数字普惠金融对技术创新的影响水平,∂2代表技术创新对商贸流通业高质量发展的影响水平;其他变量参考模型(5)。

(三)数据来源和描述性统计

本文对我国2006—2022年除西藏、香港、澳门、台湾地区外的30个省(区、市)的数据进行剖析。数字普惠金融指数数据源于《中国县域数字普惠金融发展指数报告》[17]和北京大学2011—2020年的数字普惠金融指数[18],其他数据来源于我国2006—2022年的《中国统计年鉴》1。对于极少部分缺失数据采用插值法测算代替,对部分变量进行取对数处理,以消除异方差影响,各变量特征见表1。

四、数字普惠金融、科技创新与商贸流通业高质量发展的实证分析

借助相关性统计、基准回归模型、内生性和稳健性检验及异质性分析等,本文研究了数字普惠金融、科技创新与商贸流通业高质量发展体系的作用机制。

(一)相关性统计

基于相关性统计分析,得出数字普惠金融、人力创新、资金创新等变量均通过显著性检验,检验结果见表2。表2显示,人力创新在5%的显著性水平上促进商贸流通业和数字普惠金融发展;技术创新在5%的显著性水平上促进商贸流通业发展;其余变量通过1%的显著性检验。此外,商贸流通业、科技创新和数字普惠金融的最大值为0.486(<0.5),变量之间多重共线性较弱。对商贸流通业、科技创新(人力创新、资金创新、技术创新)及数字普惠金融进行回归,之后再次进行多重共线性检验,发现科技创新与数字普惠金融的方差膨胀因子小于10,说明多重共线性不明显,证明各变量选取较为合理。

(二)基准回归

基于OLS、GMM和2SLS的方法检验数字普惠金融与商贸流通业高质量发展的关系,检验结果见表3。表3显示,在OLS检验中,数字普惠金融在1%的显著性水平上促进商贸流通业高质量发展[列(1)],此结果在加入控制变量后更加明显[列(2)],表明数字普惠金融每提升1%将助力商贸流通业发展水平提升0.0831。居民消费水平和产业结构均在1%的水平上促进商贸流通业高质量发展;财政支出和对外开放水平分别在5%和1%的水平上促进商贸流通业高质量发展,但影响作用较为微弱,原因可能为政府宏观调控和对外开放仅从单一方面调节商贸流通业发展,而居民消费水平则是供给与需求双管齐下。在GMM检验中[列(3)],数字普惠金融对商贸流通业高质量发展影响系数为0.0702,通过1%的显著性检验,政府支出在1%的水平上促进商贸流通业高质量发展。在2SLS检验中[列(4)],数字普惠金融对商贸流通业高质量发展的影响系数为0.0811,通过1%的显著性检验;对外开放在5%的水平上促进商贸流通业高质量发展,影响系数为0.0091;其余控制变量的显著性检验与列(1)至列(3)检验基本一致。因此能够得出,数字普惠金融促进商贸流通业高质量发展。

(三)中介效应检验

本文借助逐步回归法使用中介效应模型,检验科技创新对数字普惠金融和商贸流通业高质量发展的影响效应,检验结果见表4。表4显示,数字普惠金融与人力创新不存在显著效应[列(5)],进行自举法检验,置信区间不包含零,因此,可以得出人力创新对数字普惠金融具有促进作用。资金创新[列(7)]和技术创新[列(9)]在1%的水平上促进数字普惠金融发展。人力创新在1%的水平上促进商贸流通业高质量发展,影响系数为0.0658[列(6)];资金创新在1%的水平上促进商贸流通业高质量发展,影响系数为0.0786[列(8)];技术创新在1%的水平上促进商贸流通业高质量发展,影响系数为0.265[列(10)]。这一结果显示,科技创新(人力创新、资金创新和技术创新)在数字普惠金融与商贸流通业高质量发展之间发挥部分中介作用,且科技创新中的三大子系统对数字普惠金融和商贸流通业高质量发展的促进作用有强有弱,其中技术创新最强、资金创新次之、人力创新最弱,即技术创新>资金创新>人力创新。

(四)内生性检验和稳健型检验

本文采用解释变量(数字普惠金融)滞后一期的方式来检验模型是否存在内生性问题,检验结果见表5。表5显示,数字普惠金融对商贸流通业高质量发展的影响系数是0.09682,通过1%的显著性检验[列(11)],表明数字普惠金融促进了商贸流通业高质量发展,本文结论具有稳定性。

为检验结果的真实性,本文参考胡蓉[19]等的研究,将四个直辖市(北京、上海、重庆、天津)去掉进行稳健性测试。结果表明:数字普惠金融对商贸流通业高质量发展的影响系数是0.0839,通过1%的显著性检验[列(12)]。参考李义姝[20]等的研究,将商贸流通业高质量发展水平变为第三产业增加值进行稳健性检验,并对样本进行缩尾处理(1%和99%)。结果表明,数字普惠金融对商贸流通业仍在1%的水平上显著,影响系数为0.0639[列(12)];其余控制变量显著性水平与回归结果基本一致。由此证明,本文结论具有可靠性和稳健性。

(五)异质性分析

我国区域资源禀赋(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结构优化及高新科技分布等)之间存在差异,区域资源禀赋差异可能会影响区域商贸流通业高质量发展水平,为进一步验证猜想对其进行检验,检验结果见表6。表6显示,东中西部地区的商贸流通业高质量发展与数字普惠金融和科技创新的显著性水平一致,但影响程度存在显著差异。数字普惠金融在1%的水平上促进商贸流通业高质量发展,影响系数分别为0.512、0.3891、0.1763;科技创新在1%的水平上促进商贸流通业高质量发展,影响系数分别为0.4091、0.2653、0.0781。同时,东中西部地区科技创新对数字普惠金融作用的显著性水平存在差异。东西部地区,科技创新在1%的水平上促进数字普惠金融发展,影响系数分别为0.641、0.1809;中部地区,科技创新在5%的水平上促进数字普惠金融发展,影响系数为0.431。由此可知,我国数字普惠金融、科技创新对商贸流通业高质量发展具有促进作用,但其促进作用由东部地区到中部地区再到西部地区依次削弱。数字普惠金融和科技创新对商贸流通业高质量发展的促进作用在东部地区最显著、中部地区次之、西部地区最弱。

五、数字普惠金融、科技创新与商贸流通业高质量发展的研究结论与优化路径

本文以我国2006—2022年除西藏、香港、澳门、台湾地区外的30个省(区、市)的相关数据为研究对象,对数字普惠金融、科技创新与商贸流通业高质量发展进行水平测算,得出相关结论与优化路径。

(一)数字普惠金融、科技创新与商贸流通业高质量发展的研究结论

首先,数字普惠金融促进商贸流通业高质量发展。其次,科技创新(人力创新、资金创新及技术创新)对数字普惠金融和商贸流通业高质量发展具有正向促进作用。但是,科技创新中的三大子系统对数字普惠金融和商贸流通业高质量发展的促进作用具有强弱之分,技术创新对其促进作用最强、资金创新次之、人力创新最弱,即技术创新>资金创新>人力创新。同时,科技创新在数字普惠金融与商贸流通业高质量发展之间发挥着部分中介作用。最后,数字普惠金融、科技创新对商贸流通业高质量的促进作用具有区域异质性。数字普惠金融和科技创新对商贸流通业高质量发展的促进作用在东部地区最显著、中部地区次之、西部地区最弱,即东部地区>中部地区>西部地区。

(二)数字普惠金融、科技创新与商贸流通业高质量发展的优化路径

第一,完善数字普惠金融,为商贸流通业高质量发展奠定坚实的经济基础。一是加强数字普惠金融基础建设。提高数字平台建设水平能保证数据平台安全、高效和稳定,提升数字化使用程度,降低数字化使用成本。二是有效分析数据。对海量数据进行有效分析能实时掌握消费者的旨趣爱好,进行精确的市场定位和潜在客源分析,从而实现“供给—需求”的动态平衡。三是加快数字金融赋能商贸流通产业发展。借助云计算、人工智能和大数据等能推动信息和资源共享,助力流通产业链升级,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赋能商贸流通业高质量发展。

第二,加强科技创新,为商贸流通业高质量发展提供高效的技术支持。一是高新科技赋能数字普惠金融。高新科技驱动普惠金融向智能化、信息化和高效化方向发展,进而为商贸流通业提供高效的融资支持和资金保障,确保商贸流通活动顺利开展。二是高新科技赋能商贸流通业高质量发展。将高科技应用于商贸流通供应链之中,能促进流通环节智能化、流通信息透明化及流通系统决策精确化。

第三,政府应该考虑区域差异,对东部地区、中部地区和西部地区采取不同的顶层设计。一是鼓励、支持和引导东部地区带动中西部地区,往中西部地区投入资金支持、科技援助及人才支援。二是完善中西部地区的产业结构。促进产业优化升级,提升经济效率,增加社会财富,缩小地区差距。三是加强商贸流通建设。政府应该建立健全商贸流通基础设施,完善商贸流通产业体系,优化商贸流通供应链环节,保障商贸流通资源的合理配置。四是有机协调商贸流通业与其他产业高质量发展。政府应该实现中西部地区数字普惠金融、科技创新与商贸流通业的系统协调,大力发展新质生产力,争取在动态发展中早日实现共同富裕。

注释:

1. 2006—2022年的所有数据来源于国家统计局网站(https://www.stats.gov.cn/sj/ndsj/)公布的《中国统计年鉴》。

2. *、**和***分别表示在10%、5%和1%显著水平上通过检验。

参考文献:

[1] 廖东声,庄定鹏,陈曦.数字普惠金融赋能商贸流通业高质量发展研究[J].商业经济研究,2023(15):10-14.

[2] 王红霞,陈玲玲,尚婷.数字普惠金融对流通产业链韧性的影响:人力和技术创新要素配置视角下[J].商业经济研究,2023(22):37-40.

[3] 廉永生,谭婷婷,符建华.数字普惠金融促进我国流通业发展的影响机制研究[J].哈尔滨商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3):35-44.

[4] 杨媚.数字普惠金融对流通业绿色创新效率的影响[J].商业经济研究,2023(23):42-45.

[5] 于赟.数字技术赋能流通企业组织变革与创新研究[J].价格理论与实践,2022(6):143-146.

[6] 杨海丽,罗越月,向能,等.数字技术驱动流通业高质量发展的动态空间效应研究[J].宏观经济研究,2023(3):59-76.

[7] 格根塔娜,李阳.数字技术赋能我国流通业高质量发展:基于“双循环”视角[J].商业经济研究,2024(3):29-32.

[8] 黄世旺.数字普惠金融对流通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基于省级面板数据的检验[J].商业经济研究,2023(24):26-30.

[9] 舒雯.发展数字普惠金融对提升流通业效率影响研究:基于技术创新机制效应分析[J].价格理论与实践,2023(12):176-179,211.

[10] 李朝鲜.“双循环”背景下数字技术如何赋能商贸流通企业高质量发展[J].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37(5):59-70.

[11] 包振山,徐振宇,谢安.技术创新、产业结构升级与流通业发展[J].统计与决策,2022,38(5):101-105.

[12] 杨仁发,徐晓夏.数字经济对商贸流通业高质量发展的影响[J].中国流通经济,2023,37(5):28-40.

[13] 覃天.数字普惠金融对城乡共同富裕的影响研究[J].商业观察,2024,10(18):46-51.

[14] 郭峰,王靖一,王芳,等.测度中国数字普惠金融发展:指数编制与空间特征[J].经济学(季刊),2020,19(4):1401-1418.

[15] 陈思杭.科技创新促进共同富裕:理论阐释与实证分析[J].统计与决策,2023,39(17):17-22.

[16] 郭馨梅,陈思宁.数字经济赋能流通业高质量发展的效应研究[J].价格理论与实践,2023(6):93-98.

[17] 冯兴元,孙同全,董翀,等.中国县域数字普惠金融发展指数研究报告[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2021:12-178.

[18] 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北京大学数字普惠金融指数[EB/OL].(2021-04-27)[2024-08-04].http://idf.pku.edu.cn.

[19] 胡蓉.数字经济发展、流通现代化与城市产业创新[J].商业经济研究,2024(4):10-13.

[20] 李义姝,严奉宪.数字普惠金融对农业经济韧性的空间溢出及门槛效应:以长江中下游地级市为例[J].中国农业大学学报,2024,29(9):282-295.

Digital Inclusive Finance,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and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of Commercial Circulation Industry

Lv Xiangli Zhang Cungang

(Lanzhou University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 School of Marxism, Gansu, Lanzhou, 730020)

Abstract: [Research purpose] Digital inclusive finance and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have contributed to the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of the commercial circulation industry. At the same time, the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of commercial circulation industry is an inevitable path to promote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of economy. Therefore, the study of the mechanism and optimization path of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of commercial circulation industry provides theoretical and practical guidance for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of economy. [Research method] Based on the panel data of 30 provinces (autonomous regions and municipalities) except Tibet, Hong Kong, Macao and Taiwan from 2006 to 2022, it constructs regression model, mediating effect model, endogenous and robust model, and heterogeneity model, testing the relationship among digital inclusive finance,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human innovation, capital innovation, and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and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of commercial circulation industry. [Research conclusion] The results show that digital inclusive finance and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promote the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of commercial circulation industry;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plays a partial intermediary role between digital inclusive finance and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of commercial circulation industry: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financial innovation>human innovation; the promotion effect of digital inclusive finance and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on the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of commercial circulation industry has regional heterogeneity: eastern region>central region>western region. Accordingly, some countermeasures and suggestions are put forward to improve digital inclusive finance and strengthen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Key words: digital inclusive finance;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of commercial circulation industry; intermediary effect; heterogeneity analysis

基金项目:国家社科基金项目“西北民族旅游村寨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现状调查研究”(22XMZ044);甘肃省软科学专项“城乡融合视角下甘肃相对贫困治理对策研究”(21CX6ZA093);甘肃省哲学社会科学项目“兰州打造制造业强市的机制与路径研究”。

作者简介:吕向丽,女,1999年生,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张存刚,男,1966年生,博士,教授,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