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黑颈鹤不再迷路
2024-09-20刘亚蔡梨
![](https://img.fx361.cc/images/2024/1226/a9y7QyTKG5EvnqzJctVuwb.webp)
入冬以来,位于贵州省威宁彝族回族苗族自治县的贵州草海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以下简称“草海保护区”)陆续迎来越冬黑颈鹤。
作为国家一级重要湿地、贵州省最大的天然淡水湖泊,草海不仅是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黑颈鹤的重要越冬地之一,还是灰鹤、斑头雁等200余种鸟类的重要越冬地和迁徙中转站。但近期,威宁县检察院在履行公益诉讼职责中发现,草海保护区及周边存在影响黑颈鹤等候鸟栖息环境的相关不利因素,特别是由威宁县城高亮度夜景灯光和高亮度射灯等形成的光污染,对黑颈鹤等候鸟的生存和迁徙带来一定威胁。
当候鸟在天空里迷路
事情还要回到2023年9月,贵州省毕节市、威宁县两级检察院重点围绕以黑颈鹤为代表的鸟类栖息地保护开展公益诉讼调查。
“在开展公益诉讼调查期间,光污染问题也进入我们的视线。”威宁县检察院检察官李爱告诉《方圆》记者,草海保护区紧邻威宁县城,随着城市发展,县城有一些高层建筑外墙安装了高亮度夜景灯光,部分施工塔吊安装了高亮度射灯,到了晚上特别显眼。由此,检察官们想到,这些灯光会不会影响候鸟的生存,使它们在天空中迷路?
“在进一步咨询专家后,我们了解到,看似城市繁华夜景,但一旦产生光污染,不仅可能改变鸟类的行为,包括迁徙、觅食和声音交流,也会影响它们的活动水平和能量消耗。候鸟特别容易受到光污染,尤其是夜间迁徙的候鸟。这种非自然的光线诱导的行为可能会耗尽候鸟的能量储备,使它们精疲力竭,增加被捕食和致命碰撞的风险。”李爱解释道。
为了查清县城里的高亮度灯光和射灯是否会对黑颈鹤产生威胁,威宁县检察院依法调查发现,县城区域部分高层建筑外墙安装高亮度夜景灯光和高亮度射灯等形成人工白昼污染,上述光源直线距离黑颈鹤等候鸟夜栖地大概在1.8千米至4千米左右。夜晚灯光直射黑颈鹤等候鸟夜栖地,不仅浪费能源,还一定程度地影响黑颈鹤等候鸟栖息环境。
“另外,我们还委托北京一家专业机构对候鸟夜栖地附近等地的光照强度进行检测。虽然检测结果显示部分强度确实超标,但也面临一些难题。”李爱进一步解释,比如我国目前关于光污染防治的法律规定有环境保护法第42条:“排放污染物的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生产经营者,应当采取措施,防治在生产建设或者其他活动中产生的废气、废水、废渣、医疗废物、粉尘、恶臭气体、放射性物质以及噪声、振动、光辐射、电磁辐射等对环境的污染和危害。”但对光污染的治理仅有原则性规定,尚无相关环境标准,缺乏可操作性。相关研究和报道表明,被光污染困扰的不仅是城市居民,还有城市野生生物和迁徙的鸟类。
开展公益诉讼调查
“这是我院办理的第一起光污染公益诉讼案件,为此我们做了大量功课,认真分析相关法律依据,参考借鉴上海、广东等地检察机关办理的光污染防治公益诉讼案件经验。”李爱说。
从国际方面,2022年5月的世界候鸟日主题就被定为“熄灯,让候鸟安全回家”,聚焦光污染对包括许多候鸟在内的野生动物构成的日益严重的威胁。过度的人工照明破坏了自然的光照周期,改变了动物繁殖、迁徙等生活习惯,从而不同程度上影响了生物多样性。
2020年,联合国《养护野生动物移栖物种公约》缔约方通过了关于光污染的准则,涵盖海龟、海鸟和迁徙滨鸟。该准则提出了最佳照明实践的6项原则,并呼吁对可能导致光污染的相关项目进行环境影响评估。
为体现人类对自然的友好,国内已有重要的候鸟迁飞区制订了熄灯计划。湖南省蓝山县是国内迁飞通道上最热闹的隘口之一。2020年,蓝山县广场上空成群的白鹭被广场的灯柱吸引,迷失了方向,长时间低空盘旋。发现这一情况后,当地城管局立刻熄灭了广场上的所有灯光和部分街道路灯。次年,蓝山县制订了更为详细的熄灯计划。在候鸟迁徙季的晚上9点后关闭15米以上的路灯2496盏、25米以上的高杆灯56盏,并且联系县城内有射灯和霓虹灯装置的商户,倡导他们适时关灯,为候鸟让路。
2021年8月,《深圳市城市照明专项规划(2021-2035)》(以下简称《规划》)发布实施。根据《规划》要求,生态保护区内禁止景观照明,必要的功能性照明需要结合生态保护和国际暗天空协会相关要求,使用截光型灯具,严格控制光污染,不得对区域内的动植物产生不利影响。
“经依法调查后我们发现,草海保护区是以黑颈鹤为代表的候鸟重要越冬地和其他野生动物栖息地,但草海保护区及周边存在影响黑颈鹤等候鸟栖息环境的相关不利因素,不利于野生动物保护,致使社会公共利益受到侵害。”李爱表示。
2023年11月8日,毕节市检察院、威宁县检察院在贵州大学举行草海黑颈鹤栖息地保护公益诉讼案专家评估咨询会。会议委托贵州省野生动植物保护协会组织,邀请了省内多名研究草海生态环境及黑颈鹤保护研究专家参与评估咨询。会上,案件承办人详细汇报了案件调查情况,全面介绍了调查查明的可能影响黑颈鹤等候鸟栖息的城市光污染对黑颈鹤等候鸟夜栖地造成不良影响等问题,展示了相关调查材料并作说明。
检察建议帮助候鸟找到回家的路
与会专家围绕案件调查情况,从各自专业研究领域均发表了专家评估意见,认为光污染在一定程度上对黑颈鹤等候鸟的栖息造成了不利影响,检察机关充分发挥公益诉讼检察职能对促进草海湿地及黑颈鹤等候鸟栖息地保护管理具有积极作用。
专家强调,对黑颈鹤等候鸟栖息地保护要处理好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关系,既要使草海保护区得到有效保护,又要解决好保护区人民群众生存发展问题,一致同意检察机关开展公益诉讼检察工作。
毕节市检察院、威宁县检察院表示,将根据调查查明的事实,结合此次会议形成的专家意见,充分履行公益诉讼检察职责,积极与相关部门沟通磋商,促进问题整改,为草海黑颈鹤等候鸟营造更好的栖息环境,积极探索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检察方案。
为了让黑颈鹤不再迷路,也为了有效降低光污染对自然生态环境的潜在不利影响,维护生物多样性,保护社会公共利益,检察机关认为有必要对草海保护区黑颈鹤等候鸟栖息地周围光污染进行限制。2023年12月底,威宁县检察院向有关部门发出该院首份针对自然生态环境光污染公益诉讼诉前检察建议书,督促有关部门履行监管职责,希望通过案件办理,助推全社会进一步关注光污染问题,在治理光污染过程中纳入更多的生态考量。李爱也表示,近年全国两会上,全国人大代表杜小光、王学斌提出“关于制定光污染防治法”“关于加强城市光污染治理”等建议,民盟中央等提出“关于完善环境保护法制建设,填补光污染监管空白”等政协提案,引起主管部门和立法机关高度重视。检察机关可以协同相关职能部门、代表委员,鼓励光污染投诉较为集中的城市先行探索,创新地方立法实践,为优化顶层设计积累经验,合力推动将光污染防治纳入环境法典进行规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