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国有企业集团审计促进业财融合发展的路径探讨

2024-09-20沈苏田

今日财富 2024年27期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国有企业面临的市场竞争环境变得更加复杂,对国有企业的财务管理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国有企业需加大业财融合力度,通过主动开展集团审计的方式,实现各职能部门的协调统一,促进企业业财融合工作的顺利开展,这对国有企业的健康发展有着积极意义。国有企业要基于集团审计工作流程,促进业财融合发展的路径,提升审计工作约束力。基于业财配合程度匹配评价资金的配置效益,合理引入项目制,提高审计人员职业素养,促进业财融合水平进一步提升,为国有企业战略发展目标的实现提供保障。

一、前言

通过业财融合工作的开展,能强化国有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水平,进一步实现国有企业高质量发展。在业财融合发展中,国有企业要充分重视集团审计工作对业财融合发展的促进作用。这需要财务部门与各业务部门主动参与其中,发挥审计职能在业财融合工作中的积极作用,实现国有企业资金的优化配置,为国有企业各项战略决策的执行提供参考依据,为国有企业战略发展目标的实现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集团审计在国有企业业财融合发展中的作用

(一)实现各职能部门的协调统一

在国有企业业财融合工作中,要求财务管理工作能与各部门的业务工作进行融合。管理活动包含物资采购、产品生产与成品销售等多环节,因此,国有企业需要注重做好各职能部门的协调工作,让财务部门与其他业务部门在日常工作中保持良好的沟通,共同推进业财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在以往国有企业发展中,尤其是集团公司,各业务部门之间、集团下属公司之间存在一定的职能壁垒,财务部门在开展业财融合管理工作中,存在与其他部门沟通不足的问题,对财务管理作用的发挥造成一定阻碍。通过开展集团审计的方式,能对业务部门各负责人的工作行为进行规范化管理,让部门负责人明确自身在业财融合工作开展中的职责,更加主动参与到业财融合发展中。这是因为审计职能中包含对企业各部门经营绩效的评价功能,通过对部门负责人与业务部门的工作运营绩效进行综合评价,实现各职能部门的协调统一,让所有部门都主动参与到业财融合建设中,促进国有企业业财融合水平进一步提升。

(二)提升全面预算管理质量

国有企业在开展集团审计工作时,能为财务部门日常工作提供助力,进一步提高企业财务预算管理工作质量。在国有企业全面预算管理工作中,实现全员参与对财务管理工作水平提出了非常高的要求。目前,部分国有企业的全面预算管理工作存在信息不对称、更新不及时等问题,相关财务信息无法得到及时有效整合,影响全面预算管理工作的开展效果。通过开展集团审计的方式,可以对企业各部门与子公司的预算执行情况进行综合评价,让部门负责人与相关管理人员树立良好的预算管理意识,引导全员参与到预算管理工作中。

(三)提高业财融合水平

在集团审计工作中,通过发挥审计职能作用,使审计人员从企业内控环境、整体经营情况与产品市场需求等多方面入手,就现有业财融合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研究和分析,对业财融合发展体系不断创新,以满足国有企业战略发展的实际需求。在经济发展新态势下,国有企业还需优化产能结构,通过集团审计工作的开展,对国有企业各项生产业务流程的开展情况进行综合考评,有利于帮助国有企业在去除过剩产能的过程中,避免国有资产流失等问题发生。在对现有产能结构进行优化时,也要做好对国有企业业务活动开展全过程的审计工作,避免在业务活动开展期间对流动资金使用安全造成影响。通过集团审计的业务与资金评价作用,帮助国有企业发现现有业务体系中的不足,采取针对性措施进行整改,让业财融合体系能更好地满足国有企业的战略发展需求。

三、国有企业集团审计促进业财融合发展的现状分析

(一)审计工作的约束职能不足

国有企业在审计工作开展中,还需通过专业审计流程对各部门业务开展情况进行绩效评价,基于绩效管理结果形成良好的业务约束机制,让各业务部门主动参与到业财融合发展工作中。但是,在具体审计工作中,部分国有企业存在审计约束作用无法落实的问题。比如在针对采购部门开展审计工作中,审计人员在发现该部门执行专项预算管理存在问题后,要及时对预算超支的原因进行明确,并结合国有企业的内外部环境界定预算问题发生的原因。但是,因为影响采购成本的因素非常多,市场价格的变动、供应商变化等因素均会造成采购成本的波动,对于审计工作的开展造成一定影响。审计人员无法快速掌握采购成本变动情况,也没能将财务工作的管理职能发挥出来,审计工作的约束作用不足,阻碍了国有企业业财融合价值的体现。

(二)业财匹配的合理性不足

在国有企业业财融合工作中,对于业务方面的发展绩效可以直接进行考核,但是关系到价值层面的发展绩效,还需要通过审计工作进行间接考核,才能发现财务管理活动的开展价值与不足之处。但是,目前在对业务活动与财务活动的发展绩效进行综合评价中,存在业财相互匹配难度比较大的问题。比如针对采购部门进行成本控制工作,其预算管理与采购资金的需求不一致,会导致采购部门与财务部门的沟通成本增加,在业财融合中加强对采购部门的预算约束时,可能会影响正常采购业务工作的开展,对国有企业的生产活动造成一定影响。因此,在基于集团审计促进业财融合工作时,要做好财务管理与业务活动的协调工作,不断提高国有企业的业财工作匹配度,发挥业财融合的管理优势,推动国有企业的健康与全面发展。

(三)审计职能与文化建设水平欠缺

国有企业可以通过审计工作的约束力,为业财融合工作的开展提供助力。在这一过程中需要结合企业的具体发展情况,形成良好的企业业财融合文化,让各部门在日常业务开展中遵循事权与财权相匹配的原则,获得提质增效的企业发展目标。但是,目前一些国有企业在业财融合建设工作中,并没有涉及企业文化建设的层面,集团审计工作与企业文化建设工作缺乏互动性,影响业财融合的整体建设效果。而且,国有企业在审计工作开展中,主要是将审计作用发挥在业务约束上,缺乏对各个业务部门传递业财融合文化的途径。加上国有企业现行的职能化管理模式,对业财融合文化的传递与发展造成一定阻碍。在国有企业的业财融合工作中,因为缺乏良好的企业文化环境作为支撑,部分业务部门对业财融合工作的重要性缺乏认知,外加专业管理能力欠缺,影响业财融合效果。

四、审计工作在国有企业业财融合中的应用路径

(一)融合区块链思维

在国有企业的集团审计工作中,存在审计流程繁琐以及审计内容多的特点,各项审计工作在具体落实中会受到较多因素的影响,导致审计工作的约束力难以发挥出来。区块链思维有着去中心化的特征,将区块链思维应用到国有企业的审计工作中,能详细说明各工作节点的内容,让企业业务部门在业务活动开展中自觉遵循各节点的约束,提高集团审计工作的审计约束职能。区块链审计思维的应用,能转变传统集团单一型审计模式,对现有的财务管理体系进行创新优化。通过将专项预算分别交由采购部门、生产部门、销售部门等业务部门进行管理,由财务部门统筹监督与管理各业务部门的资金使用情况,强化对国有企业的资金管理水平。在集团审计工作中,审计部门要进行业务部门的跟踪审计工作,帮助业务部门及时发现资金使用中的问题,并基于国有企业的发展需求调整业务流程。这样能提高业务部门对经济市场的适应能力与快速反应能力,还能提升国有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的弹性。在业财融合建设中,国有企业要遵循“采购-生产-销售”的时间顺序,将其划分为三个区块,根据资金循环的时间序列开展跟踪审计工作,指出各区块业财融合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让各区块及时对问题进行解决与整改,强化国有企业的业财融合建设水平。

(二)构建全业务流程的标准化财务管理体系

在国有企业发展中,要重视对各类核算业务的审计工作,建立财务标准化审核体系。业财融合建设对财务核算工作有着比较高的要求,因此要基于企业的资产、存货、往来与成本管理等内容,构建程序化的财务核算工作体系。

比如国有企业在开展资产管理工作中,涉及资产采购、合同管理与资产管理等多个业务流程。因此,企业的财务人员和业务人员要形成良好的工作合力,在逐步梳理以及交流学习的过程中,将程序文件与验收手续作为关键节点,结合各关键节点开展付款情况与报销情况的综合管理工作。这样才能让国有企业的财务管理活动融入业务工作中,达到经济业务全流程化的效果。在业务经济活动开展中,要有完整的证据资料作为支撑,强化对各业务流程与管理制度开展的优化工作,推动国有企业业财融合工作的顺利开展。

(三)基于资金配置效益优化业财融合建设

国有企业在业财融合建设中,要做好业财融合匹配度的合理评价,改进业财融合匹配不合理的问题,提升国有企业业财融合建设水平。在该过程中,要发挥审计工作对企业经营效益的整体评价功能,实现对企业资金配置情况以及预算资金配置效益的反馈工作,提高业财融合的匹配度。在国有企业审计工作开展期间,可以针对不同的业务部门采用针对性评价指标。比如针对采购部门可以运用采购经费环比波动率进行评价。针对生产部门,则可以通过对生产成品的总造价与生产费用额对比的方式进行评价,判断成品总造价在生产总支出中的占比情况,还可以将其作为国有企业生产流程优化的重要参考依据。因此,在国有企业发展中,需充分发挥审计工作的助力作用,合理选择业务审计指标,通过开展集团审计的方式,对现有业财融合工作的开展匹配度进行综合评价,推动业财融合工作的有序开展,提高国有企业的市场核心竞争力。

(四)基于项目制提高审计人员综合能力

要想发挥审计工作对国有企业业财融合发展的积极作用,需要有一支高素质的审计队伍作为支撑,并要求审计人员主动参与到国有企业各项业务的运营中。比如审计人员要主动参与到专项采购业务与专项技改业务等各项业务活动中,才能保障审计工作的整体落实效果。审计人员在集团审计工作开展中,要树立良好的审计工作观念,注重应用审计专业知识,要主动弥补传统的运营知识短板。在国有企业集团审计工作中,可以基于区块链思维针对不同区块的业务流程设立项目组。在项目组设置中,要有审计人员、财务人员与各流程业务人员参与其中。比如在区块链的采购区块内,相关审计人员需要注重采购区块的询价与验货工作流程,避免采购环节发生成本超支问题。在生产区块内,则需基于生产开展流程,对项目生产活动中的各类物料配置流程做好收集工作,基于市场变动情况与具体生产流程,进行生产成本的合理测算,为后续项目生产流程的优化提供参考依据。在销售区块内,就产品的市场销售信息进行审计。审计人员可以通过跟踪审计的模式,更好地参与到上述工作之中,并且要基于部门业务的具体发展情况,对预算资金配置环节进行协调。通过参与到具体项目的过程中,能帮助审计人员熟悉国有企业的业务开展流程与内容,更好地将业务工作、财务管理工作与审计工作结合在一起,提高国有企业的业财融合工作水平,有助于国有企业财务管理职能的发挥,推动国有企业健康稳步发展。

(五)强化企业业财融合文化建设

国有企业在业财融合发展中,需要有良好的企业内部环境作为支撑,才能引导内部员工主动参与其中,发挥业财融合对国有企业发展的重要作用。因此,国有企业需要基于集团审计工作,促进企业内部业财融合文化建设。具体表现在,国有企业可以在审计工作开展期间,及时发现业务部门在预算管理工作中存在的不足,要求各部门参与整改工作。同时,对国有企业业财融合工作的开展效果进行综合评价,就各部门参与业财融合工作的效果进行分析,帮助业务部门了解业财融合建设的重要意义,在审计人员帮助下,找到业财融合建设中的风险问题并进行处理。在企业业财融合文化建设中,审计督导人员可以通过开展知识讲座等多种方式,让企业各部门管理人员充分熟悉审计工作流程,在发挥审计工作约束作用的基础上,有效规避业财融合中的潜在风险点,进一步提高国有企业业财融合水平。

结语:

在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趋势下,国有企业发展中面临的内外部环境变得更加复杂,因此需要通过强化业财融合提升自身的财务管理水平。国有企业要主动应用集团审计的形式,发挥审计工作职能,促进业财融合水平进一步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