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述评
2024-09-20
人民币国际化的推动力来自多个层面因素,一方面,中国持续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从根本上提升人民币作为一种国际货币的“含金量”。中外企业供应链合作有利于扩大跨境贸易人民币使用,加强人民币的国际贸易计价结算职能,有效提升人民币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与水平。
另外,中国以制度型开放为重点加快金融高水平开放步伐,促使人民币国际化进一步提质增速。此外,国际货币合作大踏步前进,为人民币国际使用搭建广阔的平台。在地缘政治格局深刻调整、强势美元对外负政策溢出的情况下,世界各国出于金融安全考虑,存在强烈的本币使用动机与货币合作需求。我国对外签署的有效双边本币互换协议,已基本实现对全球六大洲重点地区主要经济体的全覆盖。
还有金融周期分化与波动下人民币融资功能增强,成为2023年人民币国际使用的高光亮点。在国际资金成本激升、国际金融市场动荡的情况下,人民币融资成本保持相对低位,且具有较强的稳定性,因此越来越多的市场主体选择人民币作为计价融资货币。
针对人民币国际化,要抓住全球供应链重塑和国际货币金融变革的契机,紧扣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根本宗旨,提高中国对世界经济复苏与发展的影响力和贡献度;努力提高中国金融体系对全球供应链的支持与保障力度,帮助广大发展中国家增强供应链韧性和抗风险能力。不断夯实人民币的国际使用基础,以国际货币金融变革促进全球供应链的可持续发展;可构建全方位、多层次的金融服务供给体系,以金融创新更好地服务科技创新;推动制定绿色金融、数字金融等全球标准,以高水平金融开放促进全球供应链互联互通;此外,可运用区块链、大数据技术定制化供应链风险管理方案,构建政企协同的供应链保险服务体系,更好地发挥风险管理对供应链稳定的保障作用;可参与国际组织牵头的跨境支付标准研制工作,积极提供安全、便捷、可兼容的跨境支付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