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部审计在公司治理中的作用关系及其影响
2024-09-20曾铮
内部审计在上市公司经营中占据关键地位,是公司内部控制系统的核心。内部控制与公司治理有共同的理论基础与目标且相互作用。本文针对我国上市公司内部审计仍存在审计独立性不强、信息质量不高、协调性较弱等问题,提出提高审计参与度和独立性、完善政策实施细则等建议,旨在提升上市公司内部审计的效率和效果。
内部审计在上市公司经营活动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它作为公司内部控制系统中的一个核心部分,对公司进行内部控制检查与评价发挥着重要作用。有效的内部审计对公司管理者产生强大的法律约束力,并通过事前预见、事中监测和事后检验,为公司管理者提供准确高效的管理决策信息,从而推动公司提升经营效益。目前,我国内部审计活动尚处在蓬勃发展的阶段,但同国际上其他发达国家的内部审计活动比较,我国内部审计活动还处在起步阶段。新时代我国内部审计要把握历史机会,不断创新。本文从不同角度对内部审计进行了分析,并对其发展提出了自己的看法。相信在我国内部审计协会的大力支持下,在所有内部审计人员的不懈努力下,我国内部审计将逐步与国际接轨,走出一条符合我国国情的内部审计道路。
一、内部审计与公司治理的关系
(一)二者的理论基础与目标相同
公司治理主要是为了应对现代公司中由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所带来的委托代理问题,即减少因此产生的双方利益冲突与信息不对称现象。在委托代理关系中,经营管理者作为代理人承担着对股东等委托人的受托责任。内部审计起到了对管理层履行受托责任状况进行监督和审查的作用,不仅限于财务报vb1UdSUUJXpo2rWEywtAIQ==告的真实性,更涵盖了公司的运营和管理风险,确保各部门有效履行职责,从而提高整个组织的透明度和决策的科学性。
内部审计通过持续的监控活动,评估公司的管理措施和流程,确保它们的适当性与有效性,同时为管理层和治理层提供关键信息,助力于明智的决策制定。此外,内部审计可以增强信息的透明度,促进内部控制的完善,提高内部人员的工作效率,并且在公司内部起到一定的监督制衡作用。内部审计不仅能够促进公司内部资源的优化配置,还能够降低管理不善带来的风险。同时,现代公司通过改善公司治理结构来应对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可能引发的利益冲突及效率低下问题。优化的公司治理结构能够有效减少信息不对称的情况,平衡不同利益相关者的需求,从而推动组织目标的实现。在这个过程中,内部审计与公司治理不仅在目标上具有一致性,而且在理论基础层面也显示出一定的同步性。内部审计作为公司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角色和功能是多方面的,包括但不限于风险管理、控制评估及咨询服务,这些都是为了强化公司治理的整体效果,确保公司可持续发展与增值。
(二)二者相互影响并共同作用
内部审计作为公司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实质上可以视为一种治理机制,其在公司治理框架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公司治理包含了多种治理机制,这些机制不仅为内部审计活动提供了运行环境,同时也决定了内部审计的目标和活动范围。随着公司治理目标的不断演变,内部审计关注的重点也会随之变化,不同的内部审计关注点将会对公司治理产生不同的影响。优秀的公司治理结构有助于促进内部审计的有效实施,从而为公司提供科学决策支持,并提升其治理水平。良好的公司治理能够为内部审计提供事宜的工作环境和资源支持,使其能够更好地履行职责,监督公司运营活动,评估风险管控情况,以及向管理层和治理层提供重要信息,进而推动公司朝着可持续发展和增值的方向前进。内部审计和公司治理之间相辅相成、互相促进,形成了良性循环。通过内部审计对公司治理的支持和强化,公司治理能够更加完善,进而为内部审计提供更好的运行环境和更广阔的发展空间。这种相互作用不仅有利于公司内部治理机制的健全和完善,也有助于提升公司的整体绩效和竞争力,从而使利益相关者的利益最大化。
二、内部审计在公司治理中的定位和作用
(一)内部审计在公司治理中的定位
内部审计是一项旨在为公司创造更大价值、提高公司工作效率和业绩的独立、客观、可靠的工作。风险管理、控制和治理的过程需要被内部审计人员进行检测,以达到提高公司效率、改善公司经营机制的目的,而这都需要用系统化和规范化的手段。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并有效实施内部控制,同时评价其有效性,是公司董事会的责任。监事会对董事会建立内部控制制度和实施内部控制进行监督。管理层负责组织领导公司内部控制工作的日常运行。
审计委员会任命委派内部审计机构负责人,内部审计机构负责人把内部审计机构的职能、工作内容汇报给审计委员会,这是内部控制的流程。一般来讲,内部审计机构需要对董事会负责,这是由于内部审计机构的工作对象是董事会交由内部审计机构审计的项目或事务,因此,其审计出的数据要达到审计工作目标,在与公司管理层交流后,由公司管理层告知是否采用审计意见。在与公司管理层进行交流之后,不管公司管理层赞成与否,都要向董事会提交自己的意见。
(二)内部审计在公司治理中的作用
内部审计是在“两权”分离的前提下、以委托人为中心、对委托人所负的经济责任实施经济监督和约束的一项制度。随着公司治理的发展,内部审计已经转型为管理导向型审计,内部审计的目标从查询会计的错误和会计工作者徇私舞弊,转变成监督评价公司管理控制程序。内部审计更多地发挥了管理职能,其职能主要体现在对公司内部控制进行评估和监督。公司内部控制系统是公司的重要组成部分。
内部控制是公司治理的重要内容之一。内部控制机制是指公司内部各个部门的权利相互制约相互作用,是公司为了预防风险,保护公司财产,保障公司经营业务的正常进行而制定的相应的业务操作流程、管理方法与控制措施。而公司股东、董事会、监事会如何约束管理层,是内部控制制度所要解决的问题。公司内部控制系统是公司为确保公司有效运作和达到公司经营目的而建立起来的一整套严格的制度体系。公司治理结构是促进内部控制系统有效运行的必要条件。因此,内部审计是一种评价和监督公司治理的过程,其功能和效果应受到公司管理者的关注。
三、公司治理中内部审计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内部审计的实际参与度及独立性不强
首先,从整体上来说,我国上市公司在公司治理方面的投资是比较多的。但是,目前我国上市公司的治理准则中,并未对如何设立内部审计部门作出强制性的规定,因此,无法将内部审计引入到我国全部上市公司的治理中。所以,在我国上市公司中,还存在着一些没有建立独立内部审计部门的公司,一些公司即使开展了内部审计活动,也没有将其与公司治理相结合;其次,我国上市公司多数股权结构不合理,部分国有公司“一股独大”,大股东缺失,从而导致在权力层层下放的过程中,员工对公司的管理方式逐渐失去了信任,员工不能积极参与到公司的管理过程中,而只能被动接受管理;作为具有实质功能的董事会和监事会只是一个有名无实的机构,并没有发挥出应有的作用;最后,内部审计的独立性不够强,在部分上市公司中,内部审计机构负责人的任用和辞退权,以及内部审计人员的工资决策权,都是由公司管理层而不是董事会掌握,这都不便于内部审计部门及其工作人员监管公司的经营情况、资产情况。
(二)提供的信息质量不高,可行性不强
随着审计监督覆盖面的持续扩大,对审计内容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审计内容日趋复杂多样。所以,目前很多审计人员所储备的知识和经验无法适应当前背景下的工作要求,并且其知识结构也比较陈旧,不能适应新形势的快速发展和变化,当他们在审计工作中遇到新情况、新问题的时候,很难对其进行有效应对。除此之外,部分工作人员对复核与审理工作中的职责分工界限模糊,认为工作的下一道工序中有人负责审核,意识不到自己的工作责任,基础复核工作不够深入细致,特别是对问题定性与处理处罚时所依据的法规常常出现引用不完整、引用不当等现象,这就造成了审计人员在信息披露方面存在缺陷。
(三)与其他部门协调不够
要想让内部审计在公司中充分发挥其作用,治理层的信任、管理层的支持是必不可少的。除此以外,还需要相关部门的配合,只有这样,内部审计工作才能得以顺利进行,内部审计工作的作用才能得到发挥,从而提高公司价值。然而,我国部分上市公司对内部审计缺乏重视,使得内部审计的公司治理职能无法落实。具体表现为:首先,内部审计部门与管理层缺少高效的沟通机会,管理层无法认识并了解内部审计对提高公司治理水平、推动公司发展的重要意义。其次,由于内部审计工作始终处在一种比较被动的状态,因此,相关工作者只懂得抓住机会寻找问题,却没有在发现问题后与被审计者进行合适的沟通交流,从而使被审计者对内部审计人员和其所做工作产生怀疑,造成负面影响,使得各部门在今后的内部审计工作中,往往会采取一种比较被动的态度来处理问题,与内部审计工作脱节,从而影响内部审计的顺利进行。
四、公司内部审计存在问题的主要原因
(一)政策不完善及公司重视程度不高
1.内部审计独立性政策不完善。公司缺乏政府出台相关政策去约束,所规定的管理流程不被公司遵守。虽然审计部门是上市公司普遍设立的工作部门,但相关的内部审计行为政策的缺乏使得公司治理工作无法被约束;审计部门在工作时无法依靠严格的制度限制自身,导致工作没有统一的标准。并且内部审计部门与财务部门职能分工不明确,当工作出现问题时,由于责任主体难以辨别,导致相互推诿的情况时常发生。此外,我国最新颁布的内部审计基本准则(2023年修订)仅仅在第六条准则中提到了内部审计独立性的问题,其余地方没有对内部审计独立性问题作出政策解释。由此可见,内部审计独立性相关政策较为缺乏。
2.公司对内部审计不够重视。部分公司领导人对内部审计了解不足,认为其会占用公司公共资源,影响公司财力、物力等的合理分配使用,或是认为内部审计会分散管理层权力,影响自己的权威。
(二)内部审计管理体制不完善
我国内部审计制度建立较晚,上市公司在构建内部审计管理体制时往往借鉴国外经验,结合自身情况加以实施,缺少统一的规范,导致我国内部审计机构设置存在多种模式。内部审计部门对公司进行内部审计时由于与被审者同属于一家公司,内部审计独立性很弱,导致审计结果的可信度大打折扣,可行性也受到制约。甚至有些公司的财务部门负责人与内部审计部门的负责人为同一个人,公司的监督制度名存实亡,无法发挥其应有效能,导致公司岗位结构混乱、监管不严。
五、基于公司治理的内部审计改进措施
(一)政府审计部门应完善相关政策的实施细则
增强内部审计的实际效用,增强其独立性,使其功能最大化。政府相关部门应健全与公司内部审计相关的法律、法规,增强公司内部审计的独立性。各级政府审计部门要尽可能掌握公司内部运行程序,充分了解公司内部审计独立性的现状,建立相应的规章制度,有效发现和解决国内审计独立性建设进程中存在的问题,完善审计独立性的管理体系,使公司审计的独立性得到有效保障。与此同时,政府审计机关应不断完善审计细则,改进与内部审计相关的体制机制,使内部审计人员可以在工作中拥有更大的自主权,增强内部审计工作的独立性。
(二)完善公司治理结构
上市公司应当深刻认识到内部审计与公司治理结构之间的紧密联系,并采取措施打破传统的公司治理模式,适当地调整内部审计部门的组织架构和隶属关系,以增强内部审计的独立性和有效性。例如,公司可以考虑将内部审计部门直接置于董事会的管理之下,使得审计人员能够直接与治理层进行沟通,避免在信息传递的过程中遇到层层障碍,确保公司的经营决策更加透明,并与股东利益保持一致。
结语:
要使内部审计取得理想成效,就需要正确定位内部审计,并严格执行有关制度,持续提升公司的内部审计水平,使内部审计在公司经营中发挥更大的作用,从而成为促进公司高质量发展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