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矛盾论》对正确理解和大力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启示
2024-09-19陈元元
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和民族复兴伟业是新时代新征程中国共产党的使命任务。中国式现代化是蕴含深刻辩证关系的重大命题,具有对立统一的矛盾属性。《矛盾论》所揭示的对立统一规律和矛盾分析方法,对于新征程上正确认识和大力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一、《矛盾论》的写作目的
《矛盾论》写于1937年8月,最初是毛泽东在中国人民抗日军事政治大学的讲演稿《辩证法唯物论(讲授提纲)》的一部分,后被收录到1952年版和1991年版《毛泽东选集》中。《矛盾论》的写作主要基于以下三个目的。
1.揭露党内长期存在的教条主义错误。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以王明为代表的党内教条主义领导人把马克思主义教条化、把苏联经验神圣化,不知道如何创造性地运用马克思主义指导中国革命,致使革命事业遭受重大挫折。延安时期,毛泽东大量阅读哲学著作并于1937年7月至8月间先后完成《实践论》和《矛盾论》两篇哲学文章,对披着马克思主义外衣的教条主义予以揭露和批判。对此,毛泽东曾明确指出:“我们现在的哲学研究工作,应当以扫除教条主义思想为主要的目标。”
2.揭示中国革命战争的特殊性。中国共产党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领导革命,面临着不同于俄国的特殊国情。当时的中国充斥着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矛盾、无产阶级与农民小资产阶级的矛盾、无产阶级和人民大众与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矛盾等各种社会矛盾。特殊的国情和复杂的社会矛盾决定了中国革命的特殊性和复杂性。在《矛盾论》中,毛泽东运用对立统一规律分析中国革命的特殊性,为统一全党思想提供了锐利的思想武器。
3.指明解决中国革命问题的正确方法。不同于主观主义者不了解不同革命的特殊性,千篇一律地使用一种方法解决不同矛盾,毛泽东在《矛盾论》中既明确指出中国社会矛盾的特殊性,同时又强调要用不同质的方法解决不同质的矛盾,指明了解决中国革命问题的正确方法。毛泽东指出:“离开具体的分析,就不能认识任何矛盾的特性。我们必须时刻记住列宁的话:对于具体的事物作具体的分析。”
二、《矛盾论》的主要内容
《矛盾论》继承并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对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对立统一规律作出系统阐述,揭示了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阐明了两种对立的宇宙观、内因和外因、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以及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等关系范畴。
1.两种对立的宇宙观。毛泽东指出,形而上学的宇宙观用“孤立性、静止性、片面性来认识世界”,只是简单地从事物外部找原因,否认事物内部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由于没有把握推动事物发展的内部矛盾,因而不能解释事物的多样性,也无从寻找解决矛盾的正确方法。唯物辩证法的宇宙观则主张从事物内部和事物之间的联系中研究事物的发展,认为事物内部的矛盾性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和相互影响是事物发展的外部原因,指出内因是事物变化的根据、外因是事物变化的条件,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辩证法的宇宙观要求人们善于观察和分析各种事物的矛盾运动,据此找出解决矛盾的具体方法。
2.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矛盾论》系统阐述了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及其辩证关系原理,指出:“这一共性个性、绝对相对的道理,是关于事物矛盾的问题的精髓,不懂得它,就等于抛弃了辩证法。”一方面,矛盾具有普遍性和绝对性,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发展的全过程;另一方面,矛盾具有特殊性和相对性,不仅不同的矛盾各有特殊性,就是同一矛盾的双方也各有特点。因此,要对具体情况做具体分析,不能一概而论。毛泽东指出,中国的教条主义和经验主义的同志们之所以犯错误,就是因为他们不了解中国革命的特殊性,千篇一律地使用公式生搬硬套,结果只会把事情办坏。
3.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在事物发展过程中存在诸多矛盾,不同矛盾之间的力量具有不平衡性,其中主要矛盾起决定作用,次要矛盾服从于主要矛盾。只有善于区分事物的不同矛盾并找到主要矛盾,才能找到解决矛盾的正确方法。同一矛盾的两个方面也具有不平衡性,其中一方是主要的,另外一方则是次要的。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毛泽东指出,在革命斗争中,当困难条件超过顺利条件时,经过“革命党人的努力”,能够逐步克服困难,争取顺利的局面。
4.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是相对和绝对的关系。矛盾的同一性有两种情形:一是事物发展过程中每一个矛盾的两个方面互为存在条件,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中;二是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向相反的方向转化。矛盾的斗争性体现在矛盾双方是相互排斥、相互斗争的,并贯穿于矛盾发展的始终。毛泽东还论述了矛盾的对抗性问题,认为对抗是解决矛盾斗争的最后形式,但不是解决矛盾斗争的一切形式,解决矛盾的方法因矛盾性质的不同而不同。
三、《矛盾论》对正确理解和大力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启示
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是新时代最大的政治。新征程上正确理解和大力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必须坚持《矛盾论》所阐释的对立统一规律和矛盾分析方法。
1.深刻把握中国式现代化蕴含的共性和个性,坚定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理论自信和行动自觉。坚持矛盾分析方法,既要把握事物的共性特征、从整体上把握事物发展的大势,又要把握事物的个性特征、找到解决矛盾的具体办法。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既有工业化、市场化、城镇化等各国现代化的共同特征,遵循世界现代化的一般规律,同时又具有人口规模巨大、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走和平发展道路等鲜明的中国特色,是基于中国国情的现代化崭新道路,实现了对西方现代化的超越。新征程上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既要遵循世界现代化一般规律,又要立足本国国情,深刻把握中国式现代化的内涵特色、本质要求和重大原则,增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理论自信和行动自觉。
2.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高质量发展为首要任务,大力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复杂的事物在发展的过程中存在诸多矛盾,其中主要矛盾起领导作用,决定事物的性质、影响和规定其他矛盾的存在和发展。现代化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是经济、政治、文化、思想观念和社会生活等全方位发展变迁的过程,其中起主导作用的是经济因素。解决新时代社会的主要矛盾、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要必须坚定贯彻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为全面推进强国建设和民族复兴伟业奠定坚实的物质基础。新时代,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之一。坚持以高质量发展为首要任务,要完整、准确、全面地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要加强科技创新,坚持因地制宜,积极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新动能新优势。
3.坚持深化改革开放,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不竭动力和强劲活力。在社会主义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是非对抗性矛盾,可以通过社会主义自我完善和自我发展加以解决。改革开放是解决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根本途径,是党和人民事业大踏步赶上时代的重要法宝,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一招。新征程上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必须坚持深化改革开放这一重要原则,坚持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全面深化改革的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为遵循,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紧紧围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要坚持“七个聚焦”,继续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做到“六个坚持”,总结和运用好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的宝贵经验;落实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等各方面的改革工作部署;同时要抓好改革落实,以实绩实效和人民群众的满意度检验改革成效。
4.坚持发扬斗争精神,坚定不移做好自己的事。内外因辩证关系原理指出,内因是决定事物变化发展的根本原因,外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重要条件,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背景下,我国发展面临着波谲云诡的外部环境和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稳定任务。新征程上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要按照党的二十大擘画的宏伟蓝图,锚定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目标接续奋斗,更好统筹“两个大局”,更好统筹发展和安全,正确处理内与外、中与西、自立自强与对外开放的关系。一方面,要坚持独立自主、自立自强,坚定不移做好自己的事,依靠自身顽强奋斗推动事业发展,以自身的发展和稳定应对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另一方面,面对民族复兴征程上的各种风险挑战,要坚持发扬斗争精神、增强斗争本领;要坚持高水平对外开放,更好利用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在开放中谋合作促发展,不断拓展中国式现代化的发展空间。
作者系天津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市委党校基地研究员,中共天津市委党校政治学与统战理论教研部讲师
责任编辑:张 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