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见我的阿勒泰
2024-09-19刘亚何海燕
![](https://img.fx361.cc/images/2024/1226/9yW2XSth2EXSUksuQHo6yk.webp)
“北疆之北是阿勒泰,她是狂野的梦,她是山野的风。”随着电视剧《我的阿勒泰》热播,阿勒泰成为观众心中的诗和远方。与此同时,“限时限量款”美景——极光又出现在阿勒泰上空。不少网友惊呼:“想去阿勒泰的心情到达了顶峰!”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阿勒泰地区下辖六县一市,从“桦林绿城”哈巴河到“童话边城”布尔津,从通往夏季牧场的“千年牧道到“可可托海牧羊人”的美丽家乡……越美的风景越需要法治守护。近年来,阿勒泰地区两级检察机关主动服务大局,探寻文旅发展的法治密码,唱响生态文明的动听旋律,通过陆续开展雪山冰川保护、野生动物保护、“公益诉讼守护美好生活”等专项活动,全力保护雪山、冰川、河流、沙漠、绿洲、动植物生物多样性等自然资源,一份书写在绿水青山间的“检察答卷”直抵人心。
“《我的阿勒泰》中有一句话是:在哈萨克语中,我喜欢你,意思是:我清楚地看见你。”一位哈萨克族检察官告诉记者,希望阿勒泰的美被更多的人看见,这份浪漫也由法治和检察守护。
取景地在“桦林绿城”哈巴河
阿勒泰绝美的自然风光和极具特色的新疆风情,给许多观众留下深刻印象。正如小说《我的阿勒泰》作者李娟所写:“远处是雪山,近处是密林,脚下是草甸,天上的云很低很低,显示出一种厚重的白,阿尔泰深山牧场风光旖旎,哈萨克牧民逐水草而居。”
其实,剧里主要取景地是哈巴河县,剧中男主人公巴太骑马的牧场、“张凤侠的小卖部”和“巴太树”就在这里。哈巴河地处新疆最北边缘,因境内有我国最大的天然白桦林,也被称为“中国第一白桦林”“额河药谷·桦林绿城”。
“由于当地群众以前环保意识薄弱等原因,白桦林生态曾遭到破坏。”哈巴河县检察院公益诉讼检察人员向记者表示,为此,他们深入白桦林实地调查,交通工具无法通行时,就步行前往,每天徒步10余公里是常态。完成摸底调查后,检察院及时向相关部门制发检察建议,监督推动职能部门落实责任,及时整治,确保“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落到实处。
同时,该院通过将打击破坏草原林地刑事犯罪与促进草原林地及资源保护相结合,将促进办案成果转化与服务社会化治理相结合,以“专业化监督+恢复性司法+社会化治理”的生态检察办案模式作为促进高质量绿色发展的实践路径,推动受损草原林地修复,保护草原林地1000余亩,筑牢了哈巴河县重要生态安全屏障。
随着电视剧《我的阿勒泰》热播,来哈巴河“打卡”的游客也越来越多。哈巴河县检察院检察官利用周末和假期,在各个景区设立宣传展板、横幅,以发放宣传手册、接受群众咨询等形式开展公益诉讼宣传活动。
个人能提起公益诉讼吗?民事公益诉讼和行政公益诉讼有啥区别呢?……在宣传现场,检察官对景区参观人员提出的公益诉讼疑问一一进行解答,气氛活跃。检察官向前来游玩的群众呼吁,如果大家在生活中发现破坏生态环境资源、生产销售不合格食药品、侵害英雄烈士名誉等,可以积极向检察机关反映,也欢迎拨打12309检察服务热线进行举报。
冰川上有个检察官工作室
吉木乃县境内萨吾尔山最高峰的冰川,有个浪漫的名字——木斯岛。冰川主流线长3.3公里,最高峰3835米。在海拔3000米的萨吾尔山“冰川哨所”上,距离10公里之远、瓦蓝瓦蓝的天空下,洁白、壮观的木斯岛冰川静静地矗立在眼前。冰川融化后的潺潺流水,顺着河谷蜿蜒而下。
让吉木乃这片土地生机盎然、繁荣辉煌的便是木斯岛冰川,冰川融水是全县4万多人民、20多万头牲畜、12万亩耕地、几十万亩河谷林的命脉所在。针对破坏冰川水域生态环境、污染乡村饮用水水源问题,吉木乃县检察院主动争取当地党委、政府大力支持,采取一系列举措预防破坏冰川水域生态和污染水源问题的发生。
2023年,吉木乃县检察院成立驻萨吾尔冰川检察官工作室,有2名检察官和2名书记员在工作室日常开展检察服务工作。吉木乃县检察院还与该县水利局建立水行政执法与检察公益诉讼协作机制,常态化开展冰川水域环境保护,既保护了冰川周边大环境,也确保了人民群众饮水安全。
守护好“生命之水”,哈萨克族牧民才能延续千年的游牧生活。电视剧《我的阿勒泰》导演、编剧滕丛丛曾说,《我的阿勒泰》没有将游牧生活描述成简单的田园牧歌,艰辛繁重的劳作是日常,也是阔大寂寞生活的乐趣和尊严,是对生命厚重的咏叹与敬畏。
“新疆哈萨克族牧民以马背为家,择水草而居,随季节转场游牧。一年中,一家哈萨克牧民小的转场数十次,大的转场有四次。转场的直接原因,就是让不同季节、不同区域的草原湿地得到轮流休养生息,保证牧民家的牛、羊、马、骆驼每天都能吃到营养丰富、永续利用的牧草,实现畜牧业可持续发展,保障生活稳定。”布尔津县检察院公益诉讼检察人员塔力奋·解放告诉记者,从远古到今天,一代代哈萨克人用生命坚守着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理念,这种可持续发展的循环转场放养使牧民、牲畜和草原之间的依存关系永久延续。
“在李娟的阿勒泰世界里,万物皆有灵,这是一种与自然之间至乐的合一。哈萨克族的牧民也是在遵循着这样一种规则。只有实行最严密的法治,才能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可靠保障。”塔力奋·解放说。
在福海县喀拉玛盖镇北部的原始戈壁荒漠,有一条哈萨克民族春秋牧场转夏季牧场的千里牧道。每年6月,当地牧民会从春秋牧场赶着羊群,沿着古老的千里牧道向水草丰沛的高山夏季牧场转移。当前正是阿勒泰地区百万牲畜大转场的季节,牧民赶着牛羊,将居住的毡房和生活用品捆绑在骆驼身上,由冬窝子转向夏牧场。
“随着近几年农用耕地的开发,广阔无垠的原始戈壁荒漠以及国家湿地公园不断被农用耕地侵蚀,受到不同程度的破坏。”福海县检察院检察官告诉记者,在接到线索后,检察院迅速反应。为找准调查方向、优化调查手段、发挥专业优势,该院请福海县自然资源局特邀检察官助理参与到检察机关办案团队中,确保切实发挥行政机关专业领域的优势,对生态环境受损范围和方位进行实地核查以及确认,借智借力“外脑”促进案件办理提质增效,运用专业化力量推动检察工作高质量发展。
守护“童话边城”
都说不到喀纳斯,不知新疆美。蜿蜒的河流在白头的雪山密林间穿行而过,苍翠的林木,静谧的湖泊闪着波光……喀纳斯湖位于阿勒泰地区布尔津县境内,这个坐落在广袤草原与雄伟天山之间的迷人小县城,拥有令人心驰神往的自然风光和独特的人文风情,素有“童话边城”的美誉。
2019年,布尔津县检察院“童话边城保护者”团队成员在履职过程中,发现喀纳斯机场公路、白桦林自驾营地周边5个在建项目为满足生产经营和生活用水需要,通过水井、水泵取水,既未办理任何取水许可手续,也未缴纳相应的水资源费。据此,布尔津县检察院依法向该县水利局发出检察建议,促使县域内的同类问题得以全面整改。
另外,团队成员还经常深入牧区,使用无人机对受到破坏的草场进行航拍取证、收集相关材料,核实受损情况、受损原因,通过举行公益诉讼检察建议公开送达宣告、召开公开听证会等方式服务阿勒泰地区的生态治理,并在牧区开展宣传生态环境公益诉讼、司法救助等形式多样的法治服务,让农牧民群众在偏远牧区也能感受到司法温度。
曾因一曲《可可托海的牧羊人》被外界所知的可可托海,其实在富蕴县。这里没有“海”,但可可托海三号矿脉却是全球地质界公认的“天然地质博物馆”。20世纪60年代,它的稀有矿产品曾用来为国家偿还巨额外债;中国制造的原子弹、氢弹等核试验所用的稀有金属主要来自该矿,为中国“两弹一星”的成功发射及国防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被誉为“英雄矿”“功勋矿”。如今,三号矿坑矿脉(遗址)已改造成为可可托海世界地质公园,成为国家“两弹一星”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中小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研学基地。
富蕴县检察院公益诉讼检察部门进行实地排查生态保护时发现,三号矿脉周边生态综合治理项目,申请国家山水林天湖草项目于2021年完工交付后,相关部门不及时维护管理,导致该项目区域三号矿脉周边种植的绿植大部分因缺水枯萎,灌溉滴管等配套设施损坏,不仅影响该镇区旅游及生态环境,也造成国有财产损失,损害了国家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
2023年8月,该院就本县域内三号矿脉周边生态保护行政公益诉讼案件的检察建议书召开了公开宣告送达会议。会上,被建议单位现场接受了检察建议书,同时就该检察建议书如何整改落实的措施作出表态发言,表示将认真落实、迅速整改,切实履行监管职责,且在今后的工作中支持检察机关法律监督工作,并将整改落实情况及时反馈检察机关。
让“河狸家族”重焕新生
除了雪山、冰川、河流、沙漠、绿洲,阿勒泰还有许多特别的“小精灵”。蒙新河狸属国家一类保护动物,是200万年前第四纪早更新世幸存的物种,被称为“活化石”。布尔根河狸保护区也是我国唯一的一个河狸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保护区内的蒙新河狸数量有162只。
2022年以来,青河县检察院检察官多次与布尔根河狸国家自然保护区相关负责人一起,深入布尔根河流域,对河狸生存环境等进行调研并签订合作协议。两年来,在检管双方的不断努力下,布尔根河的生态环境有了明显改善,“河狸家族”重焕新生。
“既要保护好珍稀动物,也要守护好脚下的国土。”青河县检察院检察长木合亚提向记者表示。
2023年6月,阿勒泰市检察院吹响了市域内整治非法采矿侵害公益专项监督行动的号角。检察人员前往阿勒泰市自然资源局、阿勒泰市国土资源执法监察大队调取2019年以来查办石英石、锂辉石案案卷及合法审批采矿单位明细、非法采矿的实际情况及具有探矿权单位明细等材料进行详细审查,分析梳理案件线索,重点踏查采矿点29处,对于走访中发现的有采矿点存在停产未复垦现象,积极与相关部门对接,查清原因,固定证据。
![](https://img.fx361.cc/images/2024/1226/U5hYy9o8PsX7oaqXCrchHp.webp)
2022年至2023年,阿勒泰地区两级检察院通过办案督促相关行政机关依法履职治理恢复被污染水源地3处,督促恢复被非法开垦和占用的草原12亩,保护被污染土壤83.62亩,清除违法堆放的各类生活垃圾2050.3吨,督促回收和清理生产类固体废物780吨,督促保护收回国家所有财产108.9余万元。
此外,两级检察机关每年都会对阿勒泰将军山滑雪场、可可托海滑雪场、吉克普林滑雪场、青河狼山滑雪场的特种设备管理、滑雪场所从业人员资质等方面的问题进行了走访调查,多角度、全方位排查是否存在安全隐患,保障旅游产业安全发展。
以主人翁意识建设美丽阿勒泰
天不言而四时行,地不语而百物生。“阿勒泰检察公益诉讼的生动实践,对我们以高质量法治建设服务保障高质量美丽中国建设具有启示和象征意义。”最高检第八检察厅副厅长邱景辉接受《方圆》记者采访时表示,在科学立法方面,2018年修订的《阿勒泰地区生态环境保护条例》,对水土资源、草原、森林、湿地、农业农村、开发建设(包括矿产资源开发、交通设施建设、旅游设施建设、城市建设)涉及的生态环境保护细化了地方立法。此后,国家层面相继制定或者修订的森林法、湿地保护法、野生动物保护法等法律,增设了生态环境损害赔偿诉讼和公益诉讼条款,科学解决了生态环境保护中“如何加强对法律实施的监督”这一新问题,为检察机关代表公共利益全面加强法律监督补强了法律供给。
在严格执法方面,阿勒泰检察机关督促协同相关行政机关坚持用最严密法治依法在生态环境和自然资源保护中同步防止国有财产流失、落实安全生产责任、保护传承历史文化,有效解决了“如何深入推进跨部门跨区域综合监管”的现实问题。
在公正司法方面,检察机关要坚持“三个善于”,统筹发挥“四大检察”职能作用,高质效办好每一个案件,努力让每一位居民、旅客、网友、观众都能真切感受到公平正义就在身边,对通过公正司法更好更快地定分止争、惩恶扬善、守望相助等应有之义更有信心。
在全民守法方面,要落实“谁执法谁普法”普法责任制,不断创新法治宣传教育内容形式,持续壮大“益心为公”志愿者队伍,有序有效拓展深化公益保护的公众参与,就能如《我的阿勒泰》片名彰显的主人翁意识,让美丽中国建设成为全体公民的自觉行动,推动建设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努力让尊法学法守法用法成为越来越多公民日用而不觉的言行准则,通过法律关系的确定维护社会的稳定,在守护国家安全社会安定人民安宁中实现良法善治。
“作为文物保护工作者,检察机关高质效办理党委政府高度关注、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生态环境领域公益诉讼案件,让我对新时代公益诉讼检察工作寄予了更高期待和更多的关注。”全国人大代表、阿勒泰地区文博院馆员卓娅·巴合提告诉记者,阿勒泰的自然资源“天生丽质”,但生态环境保护工作面临不少考验。“通过接触,我深切感受到阿勒泰地区两级检察机关在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狠抓生态环境和资源保护上所作的努力和取得的成绩。希望检察机关能够进一步拓宽深化生态环境公益诉讼的办案领域、延伸公益诉讼触角,完善检察机关调查核实的方式方法,提升公益诉讼案件办案质效,全力守护新疆的绿水青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