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90后”伪装成“70后”,套现中年女网友

2024-09-19陈星岚毛艺超

方圆 2024年11期

如今,网上仍能搜到刘东身着假警服的照片,尽管他早已身在牢狱。照片上的他圆脸,目视前方,面带微笑。虽然刘东长相不帅也没有声称有很高的财力,但他对中年女性依然有不小的吸引力。

“90后”伪装成“70后”

2010年,刘东出狱后,消沉了两年,之后便加入了求职大军。 那段时间,他下载了几乎所有招聘网站的App,为自己的新生活设立了两个阶段性“小目标”——找工作,结婚。

很快,刘东的这两个“小目标”都顺利实现了。2013年初,他在一家医院找到了保安的工作,还在工作的医院认识了比自己大3岁的导医张春华,两人很快领证结婚,并生育一个女儿。

本以为生活渐渐步入正轨,不料没过多久,刘东就在单位与人发生矛盾。盛怒之下,他抡起拳头狠狠向对方脸上砸去,双方扭打在了一起。事情平息后,他也被单位开除了。这次失业后,刘东很难再找到工作,张春华负责支付他的日常开销。但由于工作较忙,张春华有时不回家,有时去母亲家照顾女儿。

这段时间,刘东时常出门去玩,大部分时间都是和朋友唱歌、逛娱乐场所。渐渐地,妻子给他的零花钱不能满足他的娱乐需求,他开始琢磨着怎么在网上赚钱,很快就找到一种投入少、回报高的方式——假装单身和网上认识的女性谈恋爱、骗钱。

刘东天生头发稀疏,不苟言笑,在平时的生活中,便经常被人调侃“显老”。眼见在一群“小鲜肉”里没有竞争力,他便把目标转向中年女性。为了迎合她们,出生于1990年的他谎称自己出生于1975年,离异,有两个女儿,且女儿跟着前妻。

“我长得不帅,现在‘90后’小姑娘都不上当,重要的是她们也没钱,而离异的中年妇女都比较寂寞,对颜值要求不高,也更有钱。”案发后,当被问及为什么把目标放在中年女性上时,刘东这样说。

为了完善自己的人设,增强年龄的真实性,刘东通过小广告找人帮他制作假身份证,并把自己的身份证发给了对方,没过多久对方把他的生日从1990年改到了1975年,刘东还用假证件通过了交友网站的身份信息认证。

这张伪造的身份证上只有年龄信息是假的,姓名和照片都是真实的。刘东认为,个人信息就是要这样真假参半,才最可信。他为自己编造了新工作——一名辅警,还虚构了警号。

他开始利用自己的新人设畅游网络世界。

新人设带来的财富

时年49岁的周娜是刘东在交友平台“奔现”的人,两人相识于2021年11月。在认识刘东的4个月时间里,周娜向他共转账13.8万元。

周娜是被交友软件大数据按照“附近的人”自动推送给他的,软件可以选择年龄和距离范围,根据需求进行推送。

与刘东不同,离异的周娜在网站注册交友是为了结婚。

周娜几年前与前任丈夫离异,没有子女,离异后一直处于独居状态,母亲与哥哥和她并不住在一起。周娜的工作单位是物业公司,收入稳定,再加上每个月没什么花费,几年的时间积攒下来,虽不算太富裕,但自己也有了十几万元的积蓄。她的社交网站的个人简介是:平淡简单。这是她眼中自己日常生活的写照。

因为日常生活中接触的人不多,她想到通过社交网站接触异性,希望再次走进婚姻。周娜对社交网站十分警惕,她只选择附近能够见面了解的对象,而且拒绝长相特别好看的“网图”。刘东完全符合她的预期,照片不帅但生活化,收拾得干净利落,还是一名警察。

刚认识的时候,刘东按照包装好的人设介绍自己,但两人的第一次聊天并不投机。周娜发现刘东对她爱搭不理,就把他删了。没想到过了几天,刘东又主动加她。这次他变得十分积极热情。

简单了解一个多月后,2021年12月15日,刘东和周娜就“奔现”了。刘东的逻辑是,奔现了就能摆脱网络的种种束缚,还能进一步拉近关系。见面之后,周娜对刘东的外表十分满意,两人确定了男女朋友关系。刘东知道,这条“鱼儿”上钩了。

认识之后,刘东开始偶尔在周娜家过夜,经常用甜言蜜语哄她。

“你都不知道,一个人住在房子里是很孤独的。”周娜曾对刘东说过。

谈及结婚,刘东信誓旦旦地保证,自己是单身,和周娜认识也是往结婚上发展的。刘东对周娜说,自己第一次见面就对她印象不错,还说:“都这个年纪了,不会搞那些花里胡哨的,不出意外的话一年内就可以结婚。”周娜听后对他十分满意。

不料没过多久,除了每天的嘘寒问暖外,刘东开始以各种理由向周娜借钱。2021年12月20日,刘东对周娜说自己欠了房贷,需要一部分钱来周转,向周娜借款7000元。周娜没想太多就转给了他。后来刘东又称自己有个投标项目需要用钱,并承诺会很快还给她。

又过了几天,刘东又说自己需要请客吃饭,还说自己的投资很快就会有回报。他对周娜说:“我今天左眼跳了六次,这件事有很大希望。”眼见周娜还不愿意配合,他还发了自己的车票截图,安慰周娜说,自己在外地,过不了几天就能和她见面。

那段时间,两人保持着几天见一次面的频率,有了男女朋友这层身份,再加上很快就要结婚的承诺,周娜被哄住了,多次给刘东转钱。

后来,刘东借钱的理由越来越“五花八门”,包括人情往来、介绍工程、路费等。为了让周娜放心,刘东每次要求周娜转钱时,都会要求她注明这笔钱是借给他的。刘东说,这是为了方便计算利息,并且承诺以后还钱。可事实是,刘东一次也没还过钱。

周娜积蓄逐渐被掏空,就开始催促刘东还钱,但刘东不仅不还,还要求周娜注册各类贷款App,继续借钱给他,并承诺很快就会把本金和利息一起归还。

有一次,周娜突然问刘东:“你不会是骗我的吧?”刘东向周娜发送了自己身穿制服扶老人过马路的照片,还说,自己下午要回中队开会,这让对他产生了一丝怀疑的周娜又打消了疑虑。

刘东为了方便拿钱,来到附近一家比较熟悉的母婴用品店,他称自己朋友的钱周转不开,需要用信用卡套现周转一下,要求用店里收款码收取周娜的钱,然后再请店主把钱转给自己,并承诺给店家几十元手续费。因为这家店以往也帮顾客进行过小额套现,再加上刘东经常会来这家店给他女儿买奶粉,店主看他眼熟,就同意了。

几天后,刘东又找到附近一家手机专卖店,称要买一部7000元的手机,让周娜转了7000元给手机店老板,然后跟手机店老板说,自己又不想买了,要求老板退钱给他,店老板扣除了50元手续费后把钱退回到了刘东的账户。

刘东为何要费这个周折?他认为,周娜把钱转给了其他人,自己没有直接接触,就可以撇清关系。这些拙劣的套现方法都是刘东上网时在群里学到的,有不少匿名网友会在群里探讨躲避公安机关侦查的各种方式。

周娜见到刘东发一个付款码给他,扫码一看是母婴用品店,她心里也觉得很奇怪。但刘东骗她说,因为自己欠了母婴店老板的钱,所以直接转给这个老板就行。周娜便没有再进一步追究,但也记下了转过钱的这几家店的名字,准备找机会核实。

有时候,刘东也不用这些方法,而是让周娜直接通过支付宝、财付通、网银等方式转账给他。

拿到钱后,刘东就会前往当地高档KTV消费,前后消费了10万元。他还去过其他娱乐场所“找小姐”,把剩下的钱也都挥霍一空。有时候,张春华回到家看他不在,就会问起他为什么夜不归宿,他掩饰说 “出去找兄弟玩”,张春华也没有多在意。

另一边,面对周娜催他还钱,刘东回复消息的次数越来越少。2022年3月,刘东跟周娜提出了分手,周娜要求刘东还钱,刘东直接拉黑了周娜的所有联系方式,人间蒸发了。

周娜也怀疑自己被骗,但她还抱着侥幸心理,一遍遍刷新着手机,等待刘东的回复。周娜不知道的是,在她焦急等待对方信息的时候,刘东其实正在娱乐场所花天酒地,早已把还她钱的事抛到了九霄云外。刘东还对兄弟们评价周娜:“如果不是因为她的钱,我怎么可能看得上她!”

久等无果后,周娜的信用卡借款周转不过来,就去法院递交了民事诉讼状,要求刘东还钱。刘东前前后后一共向其“借了”13.8万元。直到此时,周娜对刘东的身份还没有任何怀疑。

“我们两人虽然时常见面,但不是同居关系,所以,我在和他交往的过程中一直都比较相信他,如果不是因为信用卡还不上,实在没办法,我也不会走这一步。”周娜说,自己提起诉讼也是无奈。

法院查看了刘东的身份信息后发现,刘东的身份证是假的,将线索移送到当地公安机关。2022年11月29日,刘东经民警电话联系后,自行到派出所接受调查,并于2023年1月5日被检察机关批准逮捕。

案发后,坐在审讯室的刘东表情麻木地交代了事件经过,似乎在讲着一件很平淡的事情。

“我根本没打算还钱,就是骗她的,后来只要是能骗钱的理由,我都用过了。”刘东说。在供述中,他连自己的主观意向都交代得十分清楚,就是要骗钱。办案人员推测,这可能与他多次入狱,明白已经无从抵赖有关。

经查,除周娜之外,刘东也在同时和其他几名女性聊天,但只从周娜这里骗到了钱。

直到警方敲开了房门,张春华才知道无业在家的丈夫竟然会去网上骗人骗钱。得知此事后,张春华立即开始凑钱帮助刘东还钱,还主动找到周娜,归还了2万元。又为周娜写了分期还款承诺书,寻求谅解。张春华还承诺周娜,慢慢会替丈夫把剩下的钱也还上。当被问起是否会原谅丈夫时,张春华无奈地说:“先等他出来再说吧。”

此案于2023年3月8日移送检察机关审查起诉,办案检察官蒋文星认为,犯罪嫌疑人刘东以非法占有为目的,虚构事实、隐瞒真相,数额巨大,其行为已触犯刑法第266条,构成诈骗罪。依据刑事诉讼法第176条,检察院对此案决定提起公诉。2023年4月,法院依法对此案作出判决,被告人刘东因犯诈骗罪被判处有期徒刑三年,并处罚金3万元。

关注中老年女性婚恋需求

“我感觉自己已经很谨慎了,刚认识,就验看了他的身份证,确定关系后也是经常见面,没想到还会被骗。”办案民警联系周娜协调退赔事宜时,周娜对其坦言自己并非完全没有自我保护意识。

2024年5月,检察机关再次回顾这起案件时,发现此案相对于一般的电信网络诈骗更加“真假难辨”,一般常见的网络投资等诈骗方式,对不常上网的中老年女性很难“上钩”,而高情绪价值、线下多次见面,身份信息真假参半的“半熟脸”,最容易让部分渴望婚姻的中老年女性难以抵挡。

对于中老年女性,情绪价值能成为拿下她们的“必杀技”。

在办理过多起针对中老年女性情感诈骗的案例后,蒋文星告诉《方圆》记者:“部分这个年龄阶段的女性十分急切想要结婚,对她们来说,认识和结婚可以是相当短暂的过程,甚至可能是几个月,这很容易被不怀好意的人几句甜言蜜语钻了‘空子’。”

在某交友平台,一位67岁的女性用户发布动态,提示其他用户不要上当受骗。她总结了这类中老年情感诈骗者的人设特点:四五十岁,大部分有一个孩子在读大学,妻子去世或已离婚。“尽挑些好听的话跟你说,得到你对他的好感之后,再跟你提借钱、投资的事情。”有人跟帖评论称:“自己刚刚被骗了17万元,话术如出一辙。”

此外,在各类交友平台上,信息审核不严的问题时有出现。此案中,被告人刘东利用假身份在交友软件上实施诈骗,《方圆》记者登录他使用的交友软件后发现该软件注册后要求对性别、生日等信息进行简单的填写,并不需要进行身份信息验证,蒋文星告诉《方圆》记者:“这类交友平台注册流程简单,是为了避免流失客户,如果想进行婚恋交友,还是最好通过对身份信息审核严格的正规渠道。”

那么,中老年如何避免在这种婚恋诈骗中上当受骗?蒋文星告诉《方圆》记者:“中老年人婚恋交友尽量通过正规渠道介绍认识,认识后尽量多接触,一旦发现对方在重要的信息上有所隐瞒,一定要提高警惕。如果对方多次提到借钱,要谨慎核实,另外,在婚恋交友初期时最好克服感情依赖,保留理智。”(文中涉案人物均为化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