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核心科技终结“中国只能卖坯布”的历史
2024-09-18刘海军
江西省新余市分宜县作为唐宋时期以夏布闻名的“天工开物城,分外宜人地”,如果在此寻找最好、最时尚的苎麻产品,大多数当地人都会推荐一个地方——麻印象·漫生活。
“麻印象·漫生活”是一家位于分宜县北环大道上恩达悦府小区的临街店铺,也是一家以麻制品为主的展销门店。提到它,则又不得不提到在这家门店背后的“恩达麻业”——一家江西麻制品生产龙头企业。
作为国内最早涉足麻类纺织面料和江西最大的麻制品企业,恩达麻业从上世纪末的一个小作坊到现在覆盖麻制品研发、设计、生产、销售、出口贸易以及苎麻种植等一个完整生态链的建立,它发展了整整27年。这背后自然少不了恩达麻业的创始人邱新海多年的努力和早年的独到眼光。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双林夏布发展正处顶峰时期,作为当地的支柱产业,大多数人都投入到麻种植或麻纺行业。从小生长在此地的邱新海,在耳濡目染下自然也对夏布产生了一定兴趣,成为其中的一员。1997年,邱新海放下分宜县麻棉纺织品公司副经理的“铁饭碗”,回到家乡双林镇创办了分宜县双林新达织布厂——2005年更名为江西恩达家纺有限公司。那一年,邱新海33岁。
作为从一线织工成长起来的企业家,邱新海非常注重技艺的研发与创新。在他的带领下,恩达联合研发的苎麻微生物脱胶工艺技术不仅达到了国际领先水平,这一高新技术还彻底解决了长期制约我国苎麻脱胶环境污染和不能纺高支纱、高档苎麻面料的问题。而另一项技术——植物染料印染夏布工艺技术填补了国内空白,这一技术淘汰了传统手工漂染方式和用化工染料漂染夏布的落后工艺,结束了我国两千多年的夏布坯布销售历史,对整个麻纺行业起到了非常明显的推动作用。
作为一个从乡村走出来的企业,恩达不仅发展自己的企业,也不忘反哺家乡;不仅做麻纺业下游,也做上游产业链。恩达从苎麻原料上发力,在双林镇建立了约40万平方米的苎麻种植基地,不仅带领农户种麻,还组织收购,解决了销路的问题。这不仅让村民增收致富,也有力带动了村民积极性,成为乡村振兴的典型案例。
如今,27年过去了,“恩达”早已从一个只有不足20人、年销售额十多万元的乡镇企业发展为一个年产值超14亿元、员工超1 000人,业务范围涵盖苎麻种植、工艺创新、麻制品研发、设计、生产、销售、出口贸易等的行业领航者以及农业产业化国家级重点龙头企业,在中国麻纺行业竞争力十强企业排行榜上位列第二。随之而来的是邱新海的个人荣誉,他先后被评为“全国优秀纺织企业家”“江西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优秀专利发明人”等。在他的带领下,“恩达”不仅带着双林夏布走出江西、走向全国,还终结了“中国只能卖坯布”的历史走向了海外。
对话恩达
Q:我国虽然是苎麻发源地,也是出口大国,却算不上夏布织造强国,原因就在于“后处理技术”比较落后。“后处理技术”具体包括哪些?目前哪些国家或地区做得更好?
A:由于苎麻中含有大量胶质、木质素和灰分等杂质,且胶质结晶度高,因此造成夏布手感粗硬、贴身穿着有刺痒感等缺点。同时,由于夏布在染色过程中染色困难、固色率也偏低,且夏布印花的稳定性较差,这些因素使其使用场景大大受限,从而严重制约了夏布发展。而“后处理技术”恰恰是为解决这些问题应运而生,包括脱胶、纤维改性、印染等,其中最为关键的是脱胶与改性。目前,韩国和日本在这方面有一定优势,他们通过对面料的改性处理,采用活性印染技术,使面料印染后色泽鲜艳、不易褪色且没有刺痒感。
Q:恩达在“后处理技术”方面有哪些优势?
A:从2007年至今,恩达就不断研发新技术,并在实践中不断改进和完善,目前拥有“微生物脱胶技术”这一核心技术,在国内处于领先水平;其次是短流程干纺纱技术,目前我国同类企业只可纺18公支(一种定重制的纤度单位,指1克纱所具有的的长度米数。如1克纱长度为100米,则纱的支数为100公支)以下的纯麻纱,而我们可达到28公支,市场前景比较好。
Q:恩达一直注重对科技研发的投入,现在拥有哪些核心科技或专利?
A:恩达成立近30年来一直非常注重科技研发,每年的研发投入占主营业务收入的3%以上。目前已申请专利130项,除微生物脱胶技术外,还有脱胶废水处理技术、高支纯麻牵切纺纱技术、麻混纺高支技术、干纺气流纺纱技术等。
Q:苎麻脱胶是一项重要的工艺,分为“化学脱胶”和“生物脱胶”,各有什么优缺点?这一创新技术给恩达带来了哪些变化?
A:化学脱胶是采用“二煮一漂化学脱胶方法”,即用氢氧化钠高温(123℃)高压(147kpa)进行长时间(3小时)煮炼,再经硫酸浸泡、酸洗。其缺点是由于大量使用化学助剂,导致纤维质量差,而且脱胶废水难处理,对环境造成严重污染。生物脱胶是用天然或人工培养的细菌发酵产生酶,酶使胶质分解,获得分离纤维束的一种脱胶方法,其实质就是“胶养菌、菌产酶,酶脱胶”的循环结果。其优点是能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产品质量,显著减轻环境污染。这一技术已经大量运用于麻纺业中,不仅大大提升了产品质量,也拓宽了应用范围(如汽车装饰、航天材料等),成为“恩达”手中的一张“王牌”,有力推动了“恩达”成为行业龙头企业。
Q:在上世纪90年代末,恩达的“夏布染色生产线”开创了中国夏布深加工的先河。为何夏布染色难?
A:一直以来,夏布染色比较单一,一方面是由于染色难,另一方面是由于夏布适用于夏季,而夏季适宜穿戴浅色服饰,故而以浅色的原麻色为主色。夏布以苎麻为原料,苎麻纤维的特点是纤维为中空状,在潮湿时纤维中的空腔会吸收空气中的湿气从而保持纤维表面的干燥,若遇水洗时空腔中的颜色就会释放出来,因而夏布染色极不稳定,需提前做纤维改性,将纤维空腔由中空状改为扁平状,方才不褪色。
Q:现在恩达主营产品有哪些?什么产品最受市场欢迎?
A:目前“恩达”的主营产品包括生物脱胶精干麻、纯麻纱、麻混纺纱、麻纤维床上用品、麻服装等。其中,精干麻、纯麻纱、麻混纺纱均在国内销售,因品质高、质地优很受市场欢迎。尤其目前刚开发的高支干纺气流纺纱成为“抢手货”,市场供不应求。而夏布床上用品则是开国内之先河,因其优异的产品特性,同样受到消费者追捧。
Q:现在恩达的主要市场在哪里?近几年发生了什么变化?
A:2021年前,公司主营业务收入的65%以上来自出口。但这几年受政策影响,出口业务已基本停滞,企业调整战略,由出口转为内销,把主要市场转向国内。此外,国内苎麻种植减少也是一个重要影响因素。作为夏布的原材料,苎麻的减少使其在麻纺织中占比越来越少,不少企业不得不转向使用亚麻、汉麻等,“替代品”的出现,又进一步加大了苎麻种植的减少。这对夏布产业或将带来毁灭性的打击。
Q:从全国和全球范围内看,苎麻种植是如何分布的?
A:夏布的原材料苎麻有90%以上产自中国,所以又叫“中国草”。从全球范围内看,美国、菲律宾、韩国、日本、印度、孟加拉、马来西亚都有少量种植,到20世纪末也才1.2万吨。但至2021年后,由于国内苎麻市场急速萎缩,麻纺企业不得不将目光放到海外,这让国外市场得到扩张的机会,印度、加拿大、越南等国苎麻种植面积正在逐年扩大。或许再过几年,随着苎麻种植的变化,麻纺产业或夏布织造也会发生明显变化。
Q:对于“恩达”以及夏布机织布未来发展有什么计划或思考?
A:夏布机织布并不是市场的终端产品,经过“后处理”的面料和产品才是。对于日渐减少的苎麻原料,“恩达”计划走精品高端路线,将夏布产品打造为中国的奢侈品,让懂得和热爱夏布的人认可它、使用它,让“夏布”这一中国传统手工艺制品在新时代凸显其地域性、文化性、时代性与民族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