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我国农业经济发展的影响因素及对策

2024-09-18王萍

理财·收藏版 2024年9期

随着我国现代化建设的持续推进,农业经济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积极探索我国农业经济发展中的影响因素,并寻找相应的解决策略,才能更好地促进我国农业经济的持续发展和进步,实现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鉴于当前农业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需摒弃传统农业经济发展理念的束缚,制定具有中国特色的农业科技体系,健全和建立农业科技管理体制,利用高新科技手段实现农业经济发展的持续推进。

一、当前我国农业经济发展的困境

(一)粮食生产形势问题突出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粮食生产形势问题也越来越突出,限制了我国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首先,从农业生产方面来分析,随着我国经济改革的不断推进,城市工业经济的发展得到快速提升,整体的经济效益远远高于农业生产效益,从而导致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受到极大打击,部分农民放弃原来的农业生产工作,涌向城市参与工业生产,以获得更高的经济效益。同时,受城市化的影响,大量的青壮劳动力不断地离开农村流向城市,从而导致农村大量的田地荒芜。其次,从自然环境来看,由于我国地域广阔,部分地区自然灾害频发,致使农村地区的种植物受到恶劣天气的影响而减产,同时,病虫灾害的频繁发生也直接影响到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给农业经济带来了巨大的损失。再次,从生产环境来看,我国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薄弱,使我国农业经济现代化建设受到了极大的阻碍,限制了我国农业经济的持续发展。多种因素的影响,导致我国的粮食种植面积不断减少,并在一定程度上对我国的粮食安全构成了威胁,加强对农业生产形势问题的重视,并寻找积极的解决策略已是当前农业经济发展的重要任务之一。

(二)农村劳动力缺失

丰富的劳动力是保障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条件之一,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持续推进,农村劳动力转移问题越来越突出,我国农业经济发展面临巨大的挑战。就目前农村外出劳动力的统计状况来看,大量的80后和90后不断离开农村,致使农村年轻的劳动力越来越少,老龄化问题越来越严重。而农业生产是一个重劳动力的行业,缺乏年轻劳动力的注入致使农业生产效率不断降低,使农业经济发展始终难以突破瓶颈。

(三)农业产业化不完善

受历史因素的影响,农村的经济发展以小规模生产的经营方式开展,在农业生产过程中,每家每户各自为营,缺乏集中化和产业化的布局,从而导致农业生产效率始终难以提升,生产成本居高不下。农业生产发展与城市工业化生产发展不相平衡,整体生产机械化和规模化普及较差,农产品加工企业未得到有效布置,农民在生产和销售过程中将直接面对市场,整体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较差。

(四)农业科技推广难度大

受传统种植理念的影响,部分农民在开展种植时仍依靠传统经验开展劳作,严重限制了我国农业现代化的发展。首先,农民缺乏对现代化农业科技的重视,在实际生产过程中仍依靠传统经验积累完成农作物的生产,从而导致农作物的生产效率始终难以提升。其次,缺乏对种子正确的认识,化肥和农药使用方法不正确,不仅导致农作物生产效率较低,同时还对自然环境造成一定的影响,限制了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二、我国农业经济发展的影响因素

(一)从业人员专业素养低

农业从业人员良好的专业素养是促进我国农业现代化建设的基础条件之一,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各种先进的机械设备和互联网平台出现在我们身边,使我们的生活、工作和学习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也为农业生产提供了有利的契机。传统的种植理念已完全无法满足当下农业现代化建设的发展需求,由于从业人员专业素养较低,对先进的机械设备使用不熟练,缺乏科学的种植理念,从而导致种植效益始终难以突破瓶颈。

(二)缺乏规模化的农业生产

在我国传统农业种植过程中,多数农业生产经营以户为单位,总的来说缺乏规模性和整体性,同时,缺乏对当地经济状况、自然环境状况的具体剖析,未选择合理的作物开展种植,从而导致生产经济效益较低。随着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传统的农业生产模式已无法满足当下社会经济的发展需求,一家一户的小农经济虽然能满足自产自足,却无法实现农业效益最大化。

(三)农业生产资源紧缺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农村大量的种植区域被征用,从而导致农村耕用地资源越发紧张,农业生产规模被不断压缩,生产经济效益不断降低。同时,工业化的不断推进对水土造成了大量的污染,空气污染现象越来越严重,致使农村种植可用水土资源越来越少,环境污染引发的一系列自然灾害使农业遭受了巨大的打击,制约了农业经济的发展。由于我国人口众多,水土资源短缺是农业经济发展根本性的制约因素。

(四)农业经济管理制度缺失

完善的农业经济管理制度能够有效确保我国农业经济的稳定发展。在传统的农业经济管理过程中,由于缺乏科学且完善的管理制度,未实现责任落实制,致使农业经济管理过程中存在种种漏洞,部分管理人员为了眼前的经济利益而损坏了农民的集体利益,使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受到打击。同时,缺乏对当地农业经济发展的有效规划,为实现对当地自然环境状况和农作物的分布状况进行深刻剖析并制定相应的发展策略,从而导致农业经济效益较低。

三、我国农业经济发展的策略

(一)促进农业与科技相融合

科技的快速发展使人们的生产效率和生活质量得到快速提升,将农业与科技相融合,能够促进农业的科技化发展,实现农业生产水平质的提升。首先,需进一步深化改革农业科研体制体系,加快国家农业科技创新基地和区域性农业研发中心的建设,出台相应的政策,积极鼓励民间资本参与到农业科技创新与发展中。其次,政府还需不断地改善农业技术创新的投资环境,吸引更多企业参与到农业技术创新中,并加快农业技术的研究进度,获得更多的农业科技成果,促进我国农业的持续进步。

(二)完善农业经济管理制度

在我国传统农业经济管理过程中,由于缺乏完善的经济管理制度,致使我国的农业经济发展始终难以突破瓶颈,农民的生活水平始终难以提高,城乡间的差距也越来越大。促进农业经济管理制度的完善是保障我国农业经济有效发展的基础条件之一,鉴于当前我国经济管理制度中存在的问题,首先需落实责任制,各部门在农业经济管理过程中需严格遵守管理制度,针对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需严格落实责任制。其次,还需严格剖析当地的经济状况和自然环境状况,选择适合当地自然环境生长的高效益农作物,促进农业生产的效益最大化,并结合当地的农业经济状况制定相应的管理制度,以确保管理制度的合理性和高效性。

(三)实现农业生产的规模化和产业化

实现农业生产的规模化和产业化能够促进农业经济的有效发展,促使农业生产的效益最大化。首先,农业生产者可组建农协会,以更好地应对市场经济的变化,提高农民应对市场风险的能力,改善以往零散、单一的经营模式,使农产品的价格能够得到有效提升,发挥农产品的最大经济效益。农协会可采取公司+基地+农户的产业化生产模式,通过规模化和产业化的发展使农民的生产效益得到质的提升。农民还需摆脱传统种植理念的束缚,积极寻找符合现代化农业发展的方式,结合自身的优势实现经济水平的不断提升。其次,鼓励农民对农产品进行深加工,实现农产品价值的最大化。通过对农产品进行深加工,能够实现农产品三倍以上的价值,使农民的经济收入水平得到极大的提升。

(四)实现自然资源的合理利用

需加强对闲置土地的利用,在充分掌握植物的生长规律和土地的自然状况后,实现土地的合理利用,发挥土地的最大价值。还需结合当地的经济结构状况和自然环境,选择高效益的植物进行生产,发展特色农业,实现农业经济效益的最大化。为有效促进农业经济的稳定发展,还需完善现有的农村基础设施,首先需完善农村的交通道路,以确保农民的生产物资能够在第一时间送达。其次需要加强对农村水利设施的建设,以更好地应对各种洪涝灾害,提升农作物的生产效益。

(五)提升农业生产者的综合素养

在传统农业生产过程中,由于农业生产者的综合素养较低,缺乏对现代化农业建设的正确认识,未有效促进农业的机械化和信息化,导致我国农业经济发展始终难以突破瓶颈。因此,加强农业生产者综合素养的培养是保障我国农业经济发展的重要条件之一。首先,可邀请相关的专家组织举办座谈会,为农业生产者分析当下现代化农业发展的方向和目标,正确地认识推进农业机械化和信息化的积极作用以及开展科学化农业生产的重要作用,树立良好的现代化农业发展意识。还可组织农业生产者到其他地区参观,学习和分享其他地区优秀的农业生产经验,并及时查找自身日常农业生产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实现精准的查漏补缺,促使农业生产水平的快速提升。其次,为更好地引入农业生产专业人才,还需提高相应的社会福利制度和经济收入水平,更好地吸引更多的高学历人才进入农村辅助农业生产者开展高效率的农业生产工作。

四、结 语

综上所述,随着我国现代化建设的持续推进,农业经济发展作为我国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积极寻找农业经济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正确解决当前农业从业人员素质低、资源利用不合理、农业经济管理制度缺失、农业产业化推进不完善等问题,能够有效推进我国农业现代化建设的持续发展。积极探索农业与科技相融合的策略,促进农业生产效率的快速提升;完善现有的农业经济管理制度,以更好地保障我国农业经济的健康发展;针对当前农村经营零散单一的问题,寻找实现农村经济规模化和产业化发展的方向,鼓励农民通过微手工加工的方式实现对农产品的深加工,实现农产品的最大经济价值。面对当前经济发展导致的自然环境问题,完善农村基础设施,实现对自然资源的最大化利用。同时,为保障农业经济的稳定发展,还需提升农业生产者的综合素养,以高素养的农业工作者促进农业经济的快速发展,最终推动我国社会经济持续快速地增长。

(作者单位:山东省利津县凤凰城街道办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