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非图情馆员成长型思维培养路径研究
2024-09-15张丽
摘要:随着高校图书馆的转型发展,馆员队伍建设目前已呈现专业多元化趋势,非图情馆员的数量与重要性不断攀升。文章通过阐释成长型思维的内涵、探讨高校非图情馆员培养成长型思维的价值,进而深入剖析其培养路径:积累成长型思维素材、刻意练习思维模式的转化和嵌入多元化成长思维,以期为更多高校非图情馆员拓展职业发展的思维策略。
关键词:高校图书馆;非图情馆员;成长型思维;培养路径
《普通高等学校图书馆规程》中第六章第二十九条明确规定:“高等学校应加强图书馆的专业队伍建设,按照合理的结构比例,有计划地聘任多种学科的专业人员[1]。目前,图书馆服务职能正发生着深刻的转变,服务质量从简单粗放到个性化和精细化,服务态度从坐等用户到走进用户,服务场所从物理场所到嵌入用户过程,服务技术从人力密集到智力密集,服务观念从文献工作者到知识工作者,服务产品从纸质文献到复合型资源[2]。馆员是图书馆价值的主要创造者[3],高校图书馆馆员队伍建设已呈现专业多元化趋势,非图情馆员的数量和重要性不断攀升,但非图情专业背景使其职业发展具有局限性,在图书馆身份认同、业务开展、科研活动、职称评定等方面带来困难。个体的思维模式决定行为选择,是解决高校非图情馆员职业发展的关键。
一、成长型思维的内涵
心理学家卡罗尔·德韦克(CarolDweck)指出,随着年龄增长,人们逐渐建立起关于自己的“思维模式”,它指决定一个人如何解释现实并做出反应的内心态度。不同的思维模式决定了一个人的行为选择。研究发现人们对自己的基本素质(如智力、能力、性格等)是否可变持有两种不同的态度,提出将思维模式分为成长型思维和固定型思维[4]。成长型思维是指:“通过练习、坚持和努力,人类具有学习与成长的无限潜力。采取成长型思维的人能够沉着应对挑战,不怕犯错或难堪,而是专注于成长的过程[5]”。成长型思维者乐于拥抱挑战,尝试新事物;遭遇阻力时锲而不舍甚至越挫越勇;将努力视为取得进步的必经之路;认真聆听批评性意见并改进;擅于学习他人经验并获得激励。固定型思维者相信人的基本素质是与生俱来、不可改变的。只愿意做自己擅长的事情,回避挑战,遭遇阻力或困境时容易放弃;轻视甚至鄙视努力的意义和价值;不理会批评性意见,错失有利信息;在他人取得成功时感到自身受到威胁等[6]。
二、高校非图情馆员培养成长型思维的价值
美国学校图书馆员协会(AmericanAssociationofSchoolLibrarians,简称AASL)发布《培养反思型探索者和创新者》指南指出:“成长型思维及其包含的好奇心、创造力、协作能力和批判性思维作为学习者未来发展最需具备的能力,被AASL认定为学校图书馆拓展学生学习最重要的核心理念,培育学习者具备成长型思维模式也成为AASL指南主要采纳和贯穿其始终的核心概念[7]”。由于泛在网络的发展和社会信息环境的变化,高校图书馆用户需求趋向多元化、移动化、社交化等,高校图书馆的服务内容和方式也随之变化。高校图书馆的新业态环境为非图情馆员发展提供了契机,要培育学生具备成长型思维,势必要求非图情馆员首先自身培养成长型思维,这不仅是图书馆转型与发展时期的行业人才要求,而且是非图情馆员个体职业生涯的发展需求。
高校非图情馆员培养成长型思维具有以下积极意义:(1)激发内在动机。内在动机具有重要的推动力量,强烈的内在动机和自我发展愿望指引高校非图情馆员不断寻求机会、利用资源并加强能力。高校非图情馆员拥有持续内驱力的基础是意识到智力可培养、能力可塑造,相信自我发展的潜力,通过对职业发展路径的思考、提升努力程度可以优化图情知识与技能,发挥非图情的专业优势。(2)增强主观能动性。高校非图情馆员面对问题时不再过度依赖环境、出现问题抱怨环境,将自身发展乏力简单归因于外部因素,如工作繁重、待遇不公、资源匮乏等。意识到外部因素是职业发展中的因素之一,将内部归因与外部归因结合运用,尤其重视自我对行为调节的重要作用,思考现象背后的本质,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突破环境的束缚并创造有利于非图情馆员发展的环境。(3)打破自我设限。直面挑战而非自我怀疑推辞机会,不将自我束缚在博取外界认可的藩篱中,不怕暴露缺少图情知识技能、缺少工作方法等短板。将困难视作成长契机,培养抗挫力。打破思维惯性,能超越单一目标和按部就班的成长步骤,切换角度多维度思考、开拓思路,灵活调整目标和行动计划。
三、高校非图情馆员成长型思维的培养
(一)积累成长型思维素材
成长型思维素材本身隐含着对非图情馆员行为的激励,当成长型思维素材涌入作为知识增量,链接到既有思维方式,信息才能进行再加工,比如积极的描述、解释和分析等[8]。高校非图情馆员要培育成长型思维,切实意识到成长型思维对职业发展的关键作用,不仅要学习相关概念和判断,而且能通过以下方式扩充成长型思维素材。(1)增加脑科学知识。如大脑具有可塑性,大量的练习和不断的努力会加强神经联结,处在“最近发展区”的学习任务与挑战,最能促进大脑的变化。(2)使用正面的语言。语言能反应和塑造思想,具有潜移默化的心理指向作用。高校非图情馆员要选择使用与成长型思维契合的语言包括勇气、挑战、坚持、过程、改变、耐心、尝试、特色、反思等词汇,激励性的名人名言。(3)采用积极的身体姿势。哈佛大学商学院教授埃米·卡迪研究发现,动作和情绪有着直接的关系,肢体语言影响着我们的大脑和心理。改变姿势可以改变我们的内分泌脑神经的状态[9]。高校非图情馆员要主动训练调整姿势,让身体处于舒适外扩的高能量姿势,比如“神奇女侠”站姿、前倾式站姿、V字形站姿、坐直和塔尖式手势等。(4)学习成长型的榜样。高校非图情馆员根据个体的现状选择并关注榜样,多途径了解榜样故事和成长型思维的发展走向。尤其是面对关键事件中的挑战和阻碍时,创造机会直接与榜样沟通或通过间接联想引入成长型榜样可能的视角、思维和行为作为指引。
(二)刻意练习思维模式的转化
在职业发展的实践中,非图情馆员要有意识地刻意练习成长型思维,逐步内化信念,走出惯性的舒适区。(1)接纳固定性思维的存在。由于高校非图情馆员个体在学科背景、知识技能和成长环境等各方面产异性,成长型思维和固定性思维并不是非此即彼,有时针对具体情况会呈现不同倾向。允许和接纳自身存在固定型思维的状况是塑造成长型思维的第一步。(2)察觉固定性思维并观照发生的过程。高校非图情馆员以旁观者视角观察工作学习的状态,意识到处于固定型思维时,要找到固定型思维的触发器。记录下发生的事件、时间、触发方式、行为和感受,以学期或学年为单位进行记录和反思,不作评判。(3)保持警惕并通过自我对话转念。在认同、满足、困难、错误、批评、否定等不同场景中打破自我设限。例如,在职业认同上,固定性思维的馆员会认为图书馆员比不上院系教师。自我对话:不同分工比较的意义何在?转念后的成长型思维:关注所在岗位创造的服务价值。
(三)嵌入多元成长思维
1.职业思维:强化意识和基础能力
图书馆职业是一个以服务为基本特征的职业,更要树立正确的职业价值观,才会产生从事图书馆工作的幸福感、荣誉感和责任感,做到爱岗敬业、尽忠职守,才会主动地更新知识、提升技能,并且将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运用到实践工作中去[10]。职业思维是高校非图情馆员产生强烈的内在动机和自我发展愿望的底层基础,要认知到“非图情”是学科背景的属性,不是任何价值评判的标签。非图情馆员要尊重自身的职业选择,在服务中认知高校图书馆与教学、科研部门的区别以及职业的独特价值。
非图情馆员发挥职业效能要具备自我管理、表达沟通和团队协作的基础能力。工作是不断磨练心性、从舒适区跨越到成长区的重要途径,要从工作心态、方式方法、时间精力和言行举止上进行自我管理。运用沟通协调、团队合作、人际关系处理等软技能来提升专业优势与工作的对接程度,增强工作效率,开展优质服务。
2.优势思维:精准定位发挥核心能力
在图情及相关专业馆员居多的高校图书馆,非图情馆员的核心能力体现在认知、聚焦和运用非图情学科知识与专长技能的独特优势。角色定位精准才能最大化非图情优势的服务价值。高校非图情馆员可通过扫描环境与认知自我进行定位,一方面了解社会环境趋势、图情行业、高校图书馆概况和所在高校图书馆具体的发展需求,另一方面认知个人职业价值取向、知识结构及技能水平、优势特质和兴趣爱好等,找到环境需求与个体发展的结合点,提升图书馆工作与非图情专长的契合度。
“坚持以学科为基础”是国务院发布的《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总体方案》中的基本原则之一,应运而生的“特色”建设便为非图情馆员提供了的发展方向。高校非图情馆员普遍性角色定位包括两种:(1)嵌入式学科服务者。非图情馆员可面向对口学院和特色专业开展服务,嵌入学科、教学和科研。可定期提供学科情报快报与前沿热点分析的方式;以解决教学过程中的问题为导向,通过集体培训、小组讨论和一对一讲解的方式提升师生的信息素养水平;针对教师的科研项目,提供代查代检、定题服务等。(2)特色资源建设者。高校非图情馆员成为院系与资源建设部门的桥梁,搜集专业的资源需求和反馈意见、宣传并指导读者使用图书馆资源;参与到与专业对应的特色数据库建设。另外,可通过所在图书馆当前具体的工作进行个性化的角色定位。比如设计艺术专业的馆员面对阅读推广工作可成为艺术阅读疗愈活动、艺术手作活动的策划者和空间改造的设计沟通者。
3.机会思维:提升学习能力
高校非图情馆员具备机会思维,有利于发现图情系统知识与技能、学术研究水平不足正是学习机会,非图情背景与图书馆工作交叉产生创新机会,新时代探索新的理念、技术和方法以把握趋势机会。高校非图馆员要在机会中不断提升学习能力,能有效转换劣势,逐步扩大优势,发展新型能力。
教育学家艾伦·塔夫提出,70%的学习都依赖于我们自发的去完成。理解学习的真正价值并发展独特意义,启发内驱力和自主性对提升高校非图情馆员学习能力至关重要。学会设立合理的学习目标,包括两类:一类是概况式学习。了解高校图书馆工作内容,可选择专业书籍作为指导,比如《高校图书馆员应知应会》,内容涵盖图书馆行业组织以及高校图书馆的组织机构、资源建设、信息组织、信息素养教育、智慧图书馆探索、阅读推广、空间再造、科研写作等。依据书后附录的高校图书馆员应读书目,逐步构建图情知识体系。学会利用互联网资源,诸如中国大学MOOC、学堂在线等平台的开放课程。另一类是任务式学习,设立有适用场景、可衡量可验证的具体目标,而非“加强学习”、“多读书”之类的模糊目标,并付诸实践。
4.生态思维:外部环境助力
高校图书馆生态系统中的要素广泛关联,非图情馆员个体的职业发展、能力状态不是完全由个体决定,而是受到整个生态的影响。在社会、行业和高校发展的推动因素下,图书馆要不断优化非图情馆员成长型思维的培育环境。首先,营造积极向上的氛围,增强非图情馆员的归属感。互助有爱的人文关怀和爱岗敬业的工作作风融合产生潜移默化的推动力,公平公正的发展机会、授予具体工作适当的决策权能提升自主感。其次,构建完善的继续教育体系,提升非图情专业馆员的胜任感。一方面在馆内试行资深图情馆员帮带非图情馆员的导师制度,结合非图情馆员所学专业、研究方向、发展意愿和图书馆人才需求实际,给予个性化的职业指导。另一方面能有机会参加各类增强图情专业知识技能、科研主题的培训班。参与行业协会活动,并构建有效的社交网络,增加职业成长机会。最后,采用帮助非图情馆员培育成长型思维的管理机制,例如过程性与终结性结合的评价方式、激励制度。
结语
在图书馆数字化转型与服务职能深化的业态下,高校非图情馆员的核心技能需要与时俱进,要积极培养成长型思维。成长型思维的培养并不是一劳永逸或一蹴而就的,它需要适时反馈、持续跟进以巩固、强化成效[11]。高校非图情馆员通过有意识地积累成长型思维素材、从具体问题入手刻意训练成长型思维的转化并逐步推进,嵌入多元成长思维有助于面对更多未知的挑战和机遇。
参考文献:
[1]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图书馆规程(修订)[EB/OL].(2002-02-21)[2008-04-25].http://www.moe.gov.cn/srcsite/A08/moe_736/s3886/200202/t20020221_110215.html.
[2]谭理.转型期图书馆员自我管理能力分析[J].图书馆建设,2015(2):57-60.
[3]陈建龙,邵燕,刘万国,等.高校图书馆馆员队伍建设指南针报告[J].大学图书馆学报,2023(1):28-36.
[4]DweckCS.Mindset:thenewpsychologyofsuccess[M].NewYork:RandomHouse,2006.
[5][美]安妮·布洛克,希瑟·亨得利.成长型思维训练[M].张婕,译.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18.
[6]吴艳茹,郭蕾.成长型思维:“互联网+”时代教师自主发展的动力源[J].天津师范大学学报(基础教育版),2017(4):12-17.
[7]王建功.AASL《培养反思型探索者和创新者》指南研究与思考[J].图书馆建设,2022(4):176-183.
[8]赵婧.保持思维弹性:成长型思维助力教师专业发展[J].西北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22(4):35-41.
[9][美]埃米·卡迪.高能量姿势[M].陈小红,译.北京:中信出版社,2019.
[10]金泽龙.图书馆员职业能力探讨与思索[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10(6):45-49.
[11]牛宝荣.成长型思维培育的主要成果、价值意蕴及发展路径[J].教育评论,2023(3):21-29.
作者简介:张丽(1985—),女,汉族,湖北孝感人,硕士,中级职称(图书馆馆员),研究方向:空间服务与馆员职业能力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