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赛教融合的“市场调查”课程教学改革研究

2024-09-15屈梓桐张冰婕

科技风 2024年26期

摘要:市场调查是一门介绍市场调查基本理论和方法的课程,实践性强,但高校教学存在重理论轻实践、教学内容陈旧、知识未成体系等问题,导致该课程在一定程度上存在与现实脱节的情况,未能完全发挥该课程的作用,达到育人的目的。学科竞赛作为人才培养的手段之一,以学生为主导,有助于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本文基于赛教融合的视角,以“市场调查与分析大赛”为例,从可行性、重要意义、课程设计等方面探索市场调查课程创新教学体系。

关键词:赛教融合;教学改革;市场调查

在建设高水平本科教育的过程中,实践教育被一致认为是突出短板。各高校在加强和改进本科教育的过程中,均认识到实践教学的重要性并从多角度多方面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创新能力。《教育部关于加快建设高水平本科教育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的意见》中也指出要强化创新创业实践,搭建大学生创新创业与社会需求对接平台。赛教融合理念的提出,是推动加强高校实践教育迈出的有效一步,改变了传统“填鸭式”教学模式,实现课堂教学与学科竞赛的深度融合[1]。学科竞赛与教学过程的融合,更是理论知识和实践认识的结合,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自主意识,增强了学习动力,提高了创新能力,进一步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本文以市场调查课程为例,结合作者讲授市场调查课程和指导市场调查与分析大赛的经验,探索如何通过构建赛教融合教学体系,将学科竞赛融入课程,以达到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提高教师教学水平、提高学生创新能力的“三提高”目的。

一、市场调查课程现存问题

(一)重理论轻实践

市场调查课程理论课以市场调查程序为基础,从市场调查方案策划讲起,逐一介绍市场调查方法、问卷与测量、抽样方法、调查实施与数据整理、数据分析、研究报告编写与陈述,按实施顺序展现了完整的市场调查过程,逻辑思维顺畅、连贯。实践课则着力培养学生的问卷设计、数据分析处理等能力。课程虽设置了实践课环节,但课时量有限,且学生并未切实走出教室。凭个人主观设计问卷,用“完美的”数据做分析,终归是纸上谈兵。

(二)教学内容陈旧

教材内所列解释举例及经典案例,有助于辅助学生加强理解,与课程适配度高,但内容较陈旧。如教材介绍实验调查法时,所列举例中,因变量多为产品销售量、市场占有率,自变量多为降价、提高商品质量等,现代商业发展迅猛,多种商业形式、营销模式层出不穷,降价、提高商品质量等营销手段过于单调陈旧,课本所学内容与现实情况在一定程度上脱节。

(三)教学方法老套

理论课教学过程采用PPT为主、板书为辅的形式。多为教师被动输入,学生很少能主动参与学习过程,难以激发学习热情。实践课教学则为小组设计问卷、数据统计分析,学生凭空想象并用预处理过的数据进行分析,按部就班,缺乏发现问题的情境和主动探索的精神。

(四)知识未成体系

课程以逐个章节讲解理论知识、部分章节进行上机练习的形式进行,学生对相关概念和知识点能够理解辨析,但知识点零碎,学生对整个市场调查流程并没有系统性掌握,各章节之间未能理解其逻辑关系、融会贯通。比如市场调查可能出现的误差,部分可以通过问卷或实验设计避免消除,但在实际问卷设计过程中,极少数同学会主动控制误差;效度检验时计算cronbach系数大于0.7以表明问卷有效,但只有多题项量表中反映性量表才需通过cronbach系数检测内部一致性效度。学生使用工具但不知所以然,知识点之间逻辑关系模糊,未形成体系,人在林中难窥全貌。

二、市场调查课程赛教融合创新教学体系探索

(一)可行性

1.市场调查课程内容与市场调查与分析大赛高度契合

市场调查与分析大赛由中国统计商业学会主办,鼓励学生“真题真做”,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组织策划、调查实施及数据处理分析能力。市场调查与分析大赛与市场调查课程高度契合,是将市场调查课程所学知识通过实践应用拓展的途径。通过实际进行一次完整的市场调查,帮助学生巩固知识、积累经验、了解市场,真正做到“以赛促学、以赛促教、以赛促创、以赛促产”。

2.激励体系健全。

各高校对学生参与比赛及教师指导比赛均有一定程度上的政策激励,对推行“赛教融合”课程改革有天然优势、政策支撑。以陕西理工大学为例,根据参赛获奖等级名次,对应学生综合测评有相应加分,例如学科竞赛类最次一级校级三等奖加3.5分,最高一级国家级一等奖加15分;评议国家奖学金、部分校友捐赠的奖助金(如“张涛院士奖学金”“中碳励志奖学金”)时明确将获得市场调查等学科竞赛奖项纳入参评条件。在针对教师的教学成果计分办法中也指出教师指导学生参加各类学科竞赛获奖可获得相应计分并纳入聘期考核。

(二)重要意义

1.改变传统教学模式

传统教学模式以教师为主导,学生被动接受,局限了学生思维拓展和思考习惯的形成,导致所学知识拘泥于课本,与实践相差较大;知识碎片化难成体系等问题。赛教融合模式由学生来主导,注重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挥[2]。学科竞赛贴近实际、综合性强[3],通过进行一次完整的市场调查,将所学知识以调查程序为规律串联,构建体系;做到查漏补缺,在实践中解决课堂上的难点、盲点;鼓励学生主动获取信息,在课本所学知识的基础上延伸、拓展。

2.提高学生就业竞争力

市场调查大赛帮助学生提前一步迈出象牙塔,用经济学、统计学视角解读社会中的热门现象;探讨数字经济背景下的新生事物;讨论传统文化传承发展等社会议题……对社会现象有初步的认识并掌握了解市场的方式方法,具备这一特性在之后就业面试销售、市场、运营等职位具有较强的竞争力。尤其是市场调查大赛中的企业赛,由企业命题,学生直接面对企业当前急需解决的问题,与优质实习无异。解决了教学内容陈旧,案例单调拖沓等问题,真正做到课本与现实相衔接,可以积累宝贵的经验。同时深化了校企合作[4],参赛学生取得的成绩成为自己和学校的优秀名片,在提高自己就业竞争力的同时,为学校提供良好的宣传,提高各企业成为学校的潜在合作单位的可能性。

3.促进学科交叉发展

市场调查大赛除了考察学生方案策划、问卷设计、抽样实施等市场调查相关知识理论,同时也考察学生数据整理和分析的能力。需要一定的统计学基础和统计工具(如Excel、SPSS软件、Stata软件、Eviews软件等)进行假设检验及信效度检验。将该比赛与日常教学环节相融合,有助于促进经济学和统计学的交叉融合发展,应用实用工具辅助经济学量化研究,并将统计学与日常生活相关联,拓展了两门学科的广度和深度。

(三)课程设计

1.课程设计介绍、考核标准评定

市场调查课程以“理论+实践+学科竞赛”的形式进行,理论课程着重讲解市场调查各阶段的基础知识,让学生对市场调查各种方法、形式、可能出现的误差、如何减少误差、问卷设计、抽样方法、数据分析、报告撰写等基础知识有个全面、系统的了解,知其所以然。同时在课程中穿插讲解优秀国赛获奖案例,做好理论向实践的转化。实践课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一次完整的市场调查,自主选题,小组成员共同设计问卷、分发问卷并回收,整理分析数据,得出结论,形成书面报告,后续报告修改完善后可提交至市场调查与分析大赛组委会参赛。该课程体系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考核学生,课程报告可直接提交参赛,最大程度上鼓励学生学有所用、积极参赛,实现课本所学知识的转化应用。课程考核将理论课和实践课分开计分,理论课着重考察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平时课堂表现等;实践课则综合考察问卷设计、报告撰写、小组合作等方面,具体考核细则如表1。

2.课程教学与学科竞赛的深度融合

(1)大赛进程与课程进度高度契合。以秋季学期为例,市场调查理论课集中在9至11月,12月为实践阶段,1月结课考核。其中9月主要学习市场调查概述、市场调查类型和方案策划;作为引入部分,引导学生初步了解市场调查的意义、作用和流程,为之后的研究选题提供思路参考。10月学习问卷设计、抽样方法设计、调查实施等内容,要求学生理解并掌握市场调查可能存在的误差、如何控制误差、设计问卷的注意事项、抽样方法的选取、调查如何实施等内容,为后续的方案设计和调查实施提供坚实的理论依据。11月则主要学习数据整理分析和报告撰写,数据整理分析部分多为统计学相关知识,报告撰写需要遵循一定的模板范式,这些都对最终结论和报告的呈现起决定性作用。12月为实践阶段,学生自行组队、选题,进行一次完整的市场调查。对比市场调查与分析大赛,9月开学初,组委会在筹备阶段;10月组委会下发参赛文件、组织报名、网考模拟;11月知识赛网考阶段,市场调查课程的理论部分结束;12月市场调查课程实践阶段小组撰写报告并于次年1月收到任课教师的反馈,寒假期间集中修改完善,于次年3月提交校赛,优秀作品在之后两个月内逐级提交省赛和国赛。大赛进度和课程安排环环相扣,节奏一致。市场调查与分析大赛书面报告的评分细则中,从研究选题、文献研究、方案设计、调查实施、分析与结论、报告文本几个方面做出要求,也一一对应课程的教学目标,课程和大赛的融合度极高。

(2)获奖作品以案例形式融入日常教学。在日常课程教学中,用优秀国赛获奖作品作为课本经典案例的补充和辅助[5]。深入到教学的各个环节,如确定调查题目、设计调查流程、选择调查方法、进行数据分析等,使教学内容生动有趣、贴近现实;通过观看同龄人的优秀作品,激励学生们见贤思齐、积极弥补差距,产生正向的同伴效应,营造良性的主动学习氛围,也为学生们后续调研选题提供参考。优秀获奖作品的融入,作为桥梁有效连接理论和实践。

(3)协同推动高质量人才培养目的达成。以陕西理工大学经济学专业2022版人才培养计划和市场调查教学大纲为例,课程目标对应的毕业要求分别为学科与专业基础知识、设计/开发解决方案、研究,“理论+实践+学科竞赛”的创新教学体系,更好地推动课程目标保质保量的达成,其对应关系如表2所示。

三、市场调查课程赛教融合创新教学体系成果

以陕西理工大学经济学21级学生为例,课程开设在大二秋季学期,以“理论+实践+学科竞赛”的形式进行,市场调查与分析大赛报名在2022年10月,次年3月、4月相继进行校赛、省赛,与理论课程进度高度吻合。经济21级学生共79人选修此课程,学科竞赛为鼓励参与,40人报名参加第十三届市场调查大赛,共20组36人进入校赛,其中,获得校级一等奖的8组19人推荐进入省赛,最终3组8人获得省赛三等奖、4组8人获省赛二等奖、1组2人获得省赛一等奖。参赛比例高、获奖比例高。在市场调查课程期末考核中,课程目标达成度超过0.8,学生评教均分为97.38,总体上对课程的把握程度高,对课程满意度高。教师与学生相互认可,课程与学科竞互相成就,“理论+实践+学科竞赛”的试行取得一定成果,在具体推行和摸索过程中仍有较大的进步空间。

参考文献:

[1]李海廷.“赛教融合”视角下新商科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中国大学教学,2023(05):22-27+41.

[2]黄雯.基于赛教融合的统计学课程创新教学体系设计——以市场调查与分析大赛为例[J].现代商贸工业,2023,44(10):225-227.

[3]陈鹏.“赛教融合”助力专业课程教学改革[J].职业,2023(10):5-8.

[4]程夏佩.财务管理专业“赛教结合”嵌入式教学改革研究[J].老字号品牌营销,2022(15):170-172.

[5]孙义.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与风险投资课程赛教融合实践研究[J].黄山学院学报,2023,25(04):138-140.

作者简介:屈梓桐(1996—),女,陕西汉中人,陕西理工大学经济管理与法学学院助教,主要从事数字经济研究、市场调查课程讲授;张冰婕(2003—),女,陕西咸阳人,陕西理工大学经济管理与法学学院经济21级本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