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节能材料专业实验教学中校企深度合作模式探讨
2024-09-15郑玉丽陈锟
摘要:建筑节能材料专业是一门同实践紧密结合的专业,而校企合作是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的应用型人才目标及提高实践教学效果的有效途径。文中提出校企通过共建实训平台和资源共享平台,合作培养双师型师资,同时以科研项目为载体,进行深入合作,校企双方在人才培养、课程体系设置、开发特色教材等方面建立多层次的合作模式。从而提升实践教学质量,激发学生自主性,提升学生专业实践技能。
关键词:建筑节能材料;校企合作模式;实践教学
建筑业作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建筑业对吸纳农村劳动力就业、维护社会稳定性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建筑所需能源约占总能源消耗的三分之一,建筑节能问题越来越受到各国的重视。建筑节能材料作为新型建筑施工材料,在满足“绿色”发展理念的基础上,实现了建筑能耗的降低,建筑节能材料专业应运而生。建筑节能材料专业是为培养适应新型建筑建材产业需求,具有创新精神和国际视野、实践能力强的高水平一线工程师,服务建材生产、材料检测、节能设计及系统服务等工作岗位,拥有建筑节能工程师证书和现场实战能力的学生。专业依托行业需求而生,校企合作模式贯穿于实践教学中。建筑节能材料专业方向为培养应用型人才采用的是“工程教育不断线、创新实践不断线、校企合作不断线”的特色培养方式。
随着经济结构的发展和变化,社会对人才的需要也日益更新,高等教育越来越重视对学生全面素质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为了能更好适应社会需求,校企合作是广泛采用的一种方式,高校和企业紧密合作,共同培养出具有实用性和针对性的人才。学校在企业的支持下,能更好的进行人才培养;学校根据企业需求培养所需人才,提高学校的就业率;另一方面企业获得所需人才,又提高了企业的竞争力,同时校企的合作又能更好的促进企业进行科技创新。
现在的校企合作一般都着重于以高校为主体,企业的人才需求为导向,主要致力于解决学生的就业问题,但这样往往起不到一个对人才长期培养作用。学生所学的专业技能与企业的发展及企业的要求脱节,出现较大的差距[1]。所以如何让以企业为代表的社会主体融入高校的工作中,使得校企合作更为深入,这是我们日益关注的问题,所以在这种形势下,探讨如何促进学生实践能力的校企合作模式尤为必要。
我校的建筑节能材料专业是在新工科背景下,立足于本地的资源,通过依托于企业发展建设的新专业。学校与企业进行合作交流共同创新,建立校企实训基地和资源平台,通过校企实验项目、校企合作课程等进行深入合作,培养双师型师资,同时在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课程体系的改革,开发特色教材等多方面实行多层次校企合作,逐渐形成一套具有特色的“学践并行”的校企合作模式。
一、共建校企实训和资源合作平台
首先,共建校企实训平台。校外实习基地训练是大学生进行实践训练的重要环节,学生的生产实训是培养应用型、创新型人才的重要途径[2],通过在企业实习,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工作中,增强实践能力。同时企业也可以通过为学生提供指导和帮助,使学生提前适应工作环境,对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有着重要意义。
但由于各种原因,现在能接受学生进行实训的企业越来越难找,建筑节能材料专业通过“优势互补,互利互惠”的原则,找到校企双方的利益共同点,通过不断的深入合作,选择了一批合适的企业,同上海建工集团建材有限公司、东方雨虹防水有限公司等企业建立了战略性合作伙伴关系,建设了多个校外实习基地。通过校企合作,根据各企业需求对实训内容进行开发,让学生掌握必备的专业技能和知识,培养必需的职业素质和道德,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和职业竞争力。实训方式也分成集中和分散两种形式,集中实习是学生集中进行类似顶岗实训,这种方式由于直接在企业里进行,参加实训的学生能切实感受到企业的工作环境,企业氛围和企业文化,对学生的触动会比较大,使学生对自己的职业发展有所思考,激发实训的积极性。但缺点也显而易见,接收实习的企业需要有足够的人力、物力、空间,投入量会比较大,所以如果不是大型的企业,没有一定的经济实习就无法完成该项任务。所以我们在选择集中实习的基地时对企业进行了多方面的考量。另一种实训方式是分散实习,它适合一些时间短点的实训实践活动,也适合一些环境空间比较小,不能同时容纳许多人的企业。这种实训模式就是采用分散的实训时间段,学生在可以正常参加学校的教学活动的基础上,又能加入到实训活动中,这样可以让更多的学生参与到实训中,也让更多的企业参与学生实训能力的培养中,这种方式比较灵活,实现学校、企业穿插式培养实践型人才。
同时为使校企实习基地能发挥最大作用,在共建过程中专门配备了专、兼职管理干部和师资力量,与企业管理人员和技能人才一起构建了符合实际的校企实习基地组织管理体系,形成高效的实习基地服务能力,建立起可持续发展的良性循环机制,在共同发展、互惠互利导向下,实现学校办学和企业经营的双赢,从而保证实习基地稳定运行。
其次,共建校企实验室和大型仪器资源平台。建筑节能材料专业目前已建成专门服务于教学与科研的建筑节能材料制备实验室、建筑节能材料测试实验室、建筑节能保温一体化材料实验室、建筑节能防水材料实验室等多个专业实验室,除此之外,还有能满足实训要求的建筑节能材料中试实验室,全方位满足本科生的实践实验教学。其中中试实验室就是校企合作共建实验室。校企共建实验室是为了迎合高校学生教育实践的现实需求,促进学生综合能力水平提升,实现学校与企业之间资源共享顺势而生的。校企共建实验室实现产学研相结合的教育需求,实现学校与企业之间的资源共享,不仅为专业教师提供了科研平台,为学生提供了实践锻炼基地,而且也有助于协助企业进行技术创新,提升产业技术水平,共建实验室在学校和企业之间搭建起桥梁,从而实现学校资源与社会资源的共享。校企共建实验室一般存在三种模式[3],以高校为主导,以企业援助为主导及利用双方优势互补共建型。建筑节能材料中试实验室就采用了第三种模式,是以企业为依托,校企双方利用自身优势建立起的建筑防水节能涂料工艺中试阶段实验室,并利用该实验室开展了一系列的科研活动,促进了双方的技术创新及成果转化。
在已建成的实验室,为师生教学和科研配备了包括X射线衍射仪、大型万能材料试验机、数字热震试验机、热膨胀测试仪、热导热系数测试仪、半球发射率测试仪、旋涂仪、扫描式电子显微镜、全自动比表面及孔隙度等大型仪器设备。充分利用这些资源优势,开展相关科研活动,建立共享机制,与企业合作共享。
校企共建实验室是实验室建设和发展的必然趋势,为了能长期稳定合作,共同发展,良好的运行机制是关键,为此专门建立了校企共建实验室的管理机构和管理制度。其次建立了校企合作的网络信息平台,把实验室相关资源和设备上传到网络平台,做到信息及时互通,通过网络做到资源共享,这是校企合作重要组成部分,真正满足学校教学与企业研发的现实需求,从而使得校企共建实验室能够达到最大效率,校企深入合作,长期稳定发展。
二、以科研项目为媒介,开展深度校企合作
开展产学研合作,积极开发校企合作实验项目。这样既可以避免实验项目的设置脱离企业实际生产,又能加强与企业的技术交流,促进生产技术科技成果转化,同时提高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
以开展校企科研项目合作为契机,通过聘用或邀请企业高级技术人员进行讲座交流、合作授课、技术指导等加强校企间的人才互动[4]。企业高级技术人员一般都具有多年的一线工作经验,拥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和熟练的专业技能,并且掌握行业最新技术。他们能有针对性地对学生遇到的实际问题提供解决方法和意见,指导学生怎样将书本知识有效的应用于实践之中。例如校企合作实验项目“聚氨酯涂料检测分析”与上海一家企业进行合作,学生在企业环境下进行了实际实验操作,开拓了学生的视野,使同学们将课本知识立体化,与鲜明的生产实例联系起来,本校企合作实验项目不仅让同学们了解了聚氨酯防水涂料的制备工艺和评价体系;还初步培养了学生科协研究的思维和创新意识;锻炼了同学们的实际动手能力以及在特色情况下的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应变能力。
然后依托校企实习基地等平台,通过科研项目课题的研究,教师可以与企业技术人员一起带领学生从事科研活动。建筑节能材料专业与上海建工集团建材有限公司实行了校企合作式培养毕业生,企业技术人员和专业教师一起指导毕业论文环节,这种可以利用双方的优势资源进行创新实践,为学生构建一个能力提升平台,极大提升学生的专业素质和实际动手能力,实现理论和实践经验优势互补,充分体现了建筑节能材料专业的办学特色。同时也有利于解决就业问题,就业问题是高校一直重点研究和关注的问题,以就业为导向的就业能力和就业素质的培养是专业的教改的研究对象,与企业联合培养毕业生的校企合作办学模式,能实现毕业生与社会的快速对接,大大缩短毕业生适应社会工作的过渡期,也让企业缩短培养时间,更快获得所需目标人才,提高就业率。
同时学校教师又通过承接企业的工程项目,促进企业的技术创新,从而将新技术更快更好的应用于生产领域。
三、合作培养双师型师资力量
提高教学质量,关键是要有好的师资力量。建筑节能材料专业针对应用型人才培养实行双师型教学团队。2019年国务院提出要培育产教融合性企业,推动建设具有辐射引领作用的高水平专业化产教融合实训基地,所以通过校企合作方式开展双师型教师培养势在必行。
双师型结构的师资队伍是一支既熟悉企业生产技术与业务,又熟悉教学业务的队伍,是提高学生职业能力水平,提升学生实践技能水平的强有力的保障,也是校企进行深入合作的目的之一[5]。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专业教师实践技能培训,加强校企间人才互动,将教师到企业锻炼落实到实处,使教师真正掌握过硬的技能,提高自身的专业素质和实习指导水平。校企双方缔结成命运共同体是促进双师型教师培养的基础。为了培养双师型师资力量,鼓励和支持专业教师进行各种技能证书的考核,建筑节能材料专业同上海装饰装修行业协会签订共建师资队伍协议,约定了共建双师型教师的管理制度、激励制度、评估体系及培养模式等,使得校企合作变得多元有序,制度化合作方式,落实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共育。
除此之外,还可以采用考察,技能培训,顶岗实习,在企业兼职,参与企业产品技术开发等多种方式组织专业教师参与企业双师型教师的培训,校企合作开展双师型教师的培训工作也促进了企业教育教学能力的快速提升,实现校企互利双赢的效果。
四、校企共同制定专业发展规划、课程体系及开发特色教材等
根据企业需求对人才培养计划,课程体系、教材等进行调整开发,共同制定专业发展规划、课程体系设置及开发特色教材等。专门成立了校企合作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对各环节内容进行审议完善。在课程体系中上强调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促进学生实践能力的训练,围绕新工科内涵建设,设置双证融通、一证多能的技能培训体系。课程体系从建筑节能材料本身及建筑维护体系两个方面进行分析与评价,由此设置了“建筑节能工程材料及其检测”、“绿色建筑与新型建材”、“建筑工程模块化及其设计”、“建筑工程材料制备工艺”等6门专业核心课程与实践教学环节。
课程体系广泛施行校企合作,涵盖理论课程、实践课程及各实习环节,提高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在课程授课方面,一些基础课程仍由专业教师进行讲授,而将另一些新技术、新工艺、新内涵的应用性较强的课程,以企业专业人员为主,专业教师为辅的教学方式进行讲授。这种教学模式可以将企业的真实需求直接带入课堂中,也让学生及时了解到企业对人才的实际需求,同时专业教师在辅助企业专业人员上课的同时,也获取了最近的技术动态,也是对双师型教师的培养。这样企业专业人员可以全程参与到教学体系中,将企业的实际应用带入课堂,学生吸收到的专业知识也具有较高的实践应用价值。辅助的专业教师也能及时根据企业需求,调整教学内容模块,实现培养出企业真正需要的应用型人才。
教学实施过程中,校企合作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定期对专业的各项教学活动进行指导、监督和评价,包括人才培养方案的审核,教育教学质量标准的制定,专业教学校企合作的实施等,并提出改进意见和建议。同时能按照行业发展需求与趋势,及时动态的调整教学实施。
专业教师和企业专家一起合作编写了建筑节能专业针对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建筑节能防水材料制备及检测实验教程》、《建筑节能工程材料及检测》、《建筑工程材料制备工艺》等4门特色课程教材,并已应用于专业教学中,很好的实现教学内容与行业先进技术前沿的对接,有利于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同时专业还将校企合作的优势扩大融入到大学生创新实践活动中,建筑节能材料专业主办了“德高”杯材料技能大赛,以创新创业为导向,旨在提高高校学生的科技创新能力和实验技能。此外和企业一起合作联合指导学生参加了全国大学生学科竞赛,学生学科竞赛在提升大学生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团队协作能力上有着明显的优势,对人才优化及提高人才质量上有着显著的作用。学生通过参加比赛提升了学习的丰富性、自主性和创新性;教师通过接触学科竞赛的相关动态,学习到行业内先进的技术和理念,提升了专业知识水平,促进了教学效果和质量的提高。
结语
开展这种具有特色的“学践并行”、多方面多层次的校企合作模式能够更好的培养人才,开展科学技术研究,实现学校与企业的产学研综合发展。
参考文献:
[1]汤泉,谢微,梁琼芳,等.化学实验教学中心“校企共育学践结合”模式探讨[J].教育教学论坛,2016(21):189-191.
[2]印东,张显,米春桥,等.基于校企合作基地的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探索与实践[J].电脑与电信,2021(009):42-44.
[3]徐希希,翁正秋.校企共建实验室的合作模式与运行机制探讨[J].网友世界,2013(9):41-42.
[4]江成城.面向实践教学的校企深度合作模式探讨[J].物流工程与管理,2011(4):183-184.
[5]贾文胜,梁宁森.基于校企共同体的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J].中国高教研究,2015(001):92-95.
作者简介:郑玉丽(1978—),女,汉族,江西上饶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材料制备方法;陈锟(1978—),女,汉族,重庆人,博士,副教授,研究方向:材料性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