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基建视角下的高职土建类专业群模块化课程体系研究

2024-09-15李云刘霁姜安民

科技风 2024年26期

摘要:如何将新基建的相关课程有机融入到高职土建类专业群模块化课程体系中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本文首先介绍了研究背景及目前学者们已经取得的相关研究成果,指出了研究中存在的不足;其次对新基建、专业群及模块化课程体系三个概念进行了界定;再次给出了模块化课程体系构建的基本原则,分别为充分共享原则、突出专业特点原则及重视拓展原则;最后以湖南城建职业技术学院工程造价专业群为例进行实例研究,对基础模块、专业核心模块及专业拓展模块的课程进行设置。本次研究弥补了以往研究中存在的空白,可以为新基建视角下其他相关专业群模块化课程体系的构建提供参考。

关键词:新基建;高职院校;土建类专业群;模块化课程体系

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识码:A

2018年12月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提出了“新基建”的概念,自此之后国家先后出台了一系列的相关政策,推动了新基建的发展。然而在新基建的发展过程中也遇到了一些阻力,如目前为新基建服务的人才紧缺,亟需快速培养一批能够为新基建服务的专业型人才。鉴于此,本文对新基建视角下高职土建类专业群模块化课程体系展开研究。针对新基建视角下的人才培养及专业群模块化课程体系的设置,学者做出了很多相关研究。

在新基建视角下的人才培养方面:朱向军等[1]对新基建背景下湖南高职土建类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与规格展开研究。作者首先介绍了土建类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与规格的内涵和特征,其次介绍了“新基建”对湖南高职土建类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与规格的影响,最后给出了新基建背景下湖南高职土建类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与规格的具体内容;李晓东等[2]对新基建背景下智能控制技术专业技能型人才培养进行研究。作者首先介绍了研究背景并指出了智能控制技术发展的需求趋势,其次给出了基于时代背景的专业技能型人才培养策略,最后给出了相关结论;魏珠丽[3]对新基建背景下高校人才培养工作的改革路径展开研究。作者首先介绍了“新基建”与教育新基建内涵,其次论述了教育新基建与高校人才培养工作的关系,再次指出了新基建背景下高校人才培养工作改革路径,最后同样给出了研究结论。在专业群模块化课程体系的设置方面:陈艺帆等[4]对“双高计划”下高职院校专业群模块化课程改革进行研究。作者首先介绍了高职院校专业群模块化课程改革背景,其次通过实例介绍了高职院校专业群模块化课程体系的宏观与微观模块设计,最后给出了高职院校专业群模块化课程改革的保障机制;郑小红[5]对大数据与会计专业群模块化课程体系的构建展开研究。作者首先介绍了研究的背景,其次阐述了大数据与会计专业群模块化课程体系的设计原则,最后给出了大数据与会计专业群模块化课程体系的构建路径;王成平等[6]对高职院校专业群模块化课程体系构建进行研究。作者首先对高职院校课程体系构建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分析,其次指出了专业群模块化课程体系的构建思路,最后给出了相关结论。除上述外还有很多学者做出了相关研究[7-10]。

通过前述可知,针对新基建视角下的人才培养及专业群模块化课程体系的设置两方面学者们均做出了较为深入的研究,并取得了一些研究成果。目前尚无学者对新基建视角下的高职院校专业群模块化课程体系展开研究,为弥补以往研究空白,更好地完成新基建背景下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工作,本文以湖南城建职业技术学院工程造价专业群为例,特开展此次研究。

1相关概念的界定

1.1新基建

新基建的全称为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与传统的基础设施建设存在较大差异。传统基础设施建设主要是建造为人们生产生活服务的设施,如房屋、道路、桥梁及隧道等,新基建所建造的设施的核心目的同样是为人们的生产生活服务,但建造的内容确大相径庭。新基建主要包括七大领域,涉及5G基站、特高压、城际高速铁路和轨道交通、新能源汽车充电桩、大数据中心、人工智能及工业互联网。新基建的建设内容更具有科技性,突显了以科技促发展的理念。

1.2专业群

所谓专业群,即由一个或几个办学优势明显、实力相对较强的专业为核心,由多个与核心专业服务行业相同或相近,技术领域或专业学科基础相近组成的一个集合体,通常以核心专业进行命名,可以理解为一个高阶、系统的管理层级。以湖南城建职业技术学院工程造价专业群为例,包括工程造价、房地产经营与管理、建设工程管理、建筑经济信息化管理及现代物业管理五个专业。其中工程造价专业为省级特色专业、教育部认定的骨干专业,定为专业群核心专业。

1.3模块化课程体系

模块化一词近年来在高职院校教育教学研究过程中应用频率较高,《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和《全国职业院校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建设方案》等文件中也多次提及[4]。学者们在运用模块化一词过程中常常会涉及“模块化课程体系”与“课程模块化”两个概念,很容易将两个概念混淆。模块化课程体系是针对某一专业或专业群的课程体系而言,并非是仅仅针对一门课程。根据不同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需要掌握的职业技能,找出课程间的个性及共性,将所有课程划分为不同的模块。通常专业/群课程体系分为基础模块(公共基础+专业基础)、专业核心模块及专业拓展模块。模块从下到上按照共享→分立→互选的原则进行设置。

2新基建视角下高职土建类专业群模块化课程体系构建

2.1模块化课程体系构建的基本原则

目前土建类各个专业都在随着人才培养要求的变化不断地更新课程体系,然而很多专业的课程体系更新已经不能满足人才培养的需求。通过前文介绍可知,一个专业群通常包含多个专业,专业群课程体系的建设更为复杂,既要考虑每个专业开设课程的个性同时也要考虑专业间课程的共性。以湖南城建职业技术学院楚怡工程造价高水平专业群为例,该专业群包含工程造价、房地产经营与管理等在内的五个专业,五个专业中除了现代物业管理外均具有悠久的办学历史。目前各专业课程体系均在不同程度上出现了一些问题,导致课程设置已经不能满足人才培养需求,同时从专业群课程体系角度来看,各专业间存在课程共享不充分,优势互补不明显等问题。建立专业群的实质性目的是为了使专业群内各相关联专业实现资源的共享、优势的互补并最终实现共赢,鉴于此,本文在充分分析目前专业群课程体系建设中存在问题的同时,充分考虑资源共享及优势互补等方面,给出模块化课程体系构建的基本原则,具体如下。

(1)充分共享原则。在建设模块化课程体系时,不能仅仅关注各专业的核心课程,而是需要从基础模块上兼顾各专业发展需求,合理设置课程,充分共享,这样才能全面夯实学生基础。同时,在设置基础模块课程时,并非将各个专业的基础课程做简单的叠加,而是需要通过不断筛选、论证才能最终确定。如果知识简单的叠加很容易导致专业群基础模块课程过于臃肿、在整个专业群内存在部分专业不适用、专业群整体人才培养方向不聚焦及课程质量较差等问题的出现。在基础模块课程设置时还应充分考虑人才培养的基本需求,与行业、产业紧密对接。

(2)突出专业特点原则。通过前文介绍可知专业群是由多个与核心专业服务行业相同或相近,技术领域或专业学科基础相近组成的一个集合体。由此概念可知专业群是围绕核心专业进行组建的,因此需要根据核心专业服务行业的变化发展不断优化专业结构,进而快速地适应职业迭代,发挥出更大的集聚效应。专业群的建设具有一定的系统性,是一个动态不断变化的过程,协同发展是专业群建设的核心,同时又要保持各个专业的特点,凸出核心专业优势,只有这样才能使得专业群为产业的综合服务能力持续提升。同时在专业群模块化课程体系建设的过程中不能仅仅关注课程整体的设计,还要谋划专业未来的发展。专业模块课程的设置应最大程度地满足各专业人才培养目标需求,对接未来就业岗位。专业群课程体系中各个模块应该有明确的模块目标,基础模块(公共基础+专业基础)、专业共享模块、专业核心模块及专业拓展模块所开设的课程不能重叠,每一门课程应明确其所处模块。

(3)重视拓展原则。按照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确定人才培养目标、建立课程体系,很容易导致培养的人才能力单一、切换岗位后适应能力差,职业发展受限。专业群可以实现各专业间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可以在一定范围内实现岗位迁移,然而学生很难全面审视整个产业岗位群的发展及需求变化,无法深入了解未来所从事的职业,因此专业思维很容易受限,难以具备持续发展的能力。鉴于此,在确定人才培养目标时便需要考虑学生的全面发展,需要在全面能力本位思想指导下建立专业群模块化课程体系。所有专业资源可以依托专业群进行整合,凸显能力本位,将是否具有职业拓展性作为专业群课程体系完善与否的重要参考标准之一。在国家大力发展新基建的背景下,应以国家政策为导向,同时结合学生自身的学习能力、兴趣爱好等方面,在专业拓展模块开设相关课程,进而拓宽学生的职业成长空间,增大学生的就业面。

2.2模块化课程体系的构建

本文以湖南城建职业技术学院工程造价专业群为例,构建模块化课程体系,各模块课程的设置具体如下。

2.2.1基础模块课程的设置

基础模块包括公共基础课程及专业基础课程两部分,基础模块课程的设置需要根据人才培养目标及规格进行设置,专业群内五个专业虽然存在一定差异但基础能力总体一致。

在公共基础课程设置方面,如学生需要具备运动与身心健康调适能力,则对应开设课程为《体育与健康》及《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学生需要具备创新能力和就业创业能力,则对应开设课程为《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大学生就业教育与职业指导》;学生需要具备语言、文字表达和社交能力,则对应开设《大学人文基础》《大学英语》《应用文写作》《普通话》《中西方文学比较》、社交礼仪、演讲与口才等课程。在专业基础课程设置方面与公共基础课程设置有所不同,公共基础课程专业群内五个专业可完全一致,专业基础课程则需要结合五个专业的通用能力进行设置,如五个专业学生均需要具备具施工图识图的能力,则对应开设课程为《建筑构造与识图》,无需将《建筑结构基础与识图》课程纳入专业群课程体系。

2.2.2专业模块课程的设置

专业模块课程体系则需要根据各个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及规格进行设置,专业群内五个专业各自独立,核心能力的培养也存在较大差异。如工程造价专业其专业核心课程为《建筑工程计量与计价》《工程造价软件应用》《工程结算与审计》及《工程造价控制》;建设工程管理专业其专业核心课程为《建设工程施工技术》《建筑工程资料管理》、《建筑工程质量与安全管理》及《建筑工程项目管理》;建筑经济信息化管理专业其专业核心课程为《施工项目成本管理》《会计电算化》《税法与税务会计》及《管理会计实务》;房地产经营与管理专业其专业核心课程为《房地产营销策划》《房地产经济》《房地产估价》及《房地产开发与管理》;物业管理专业其专业核心课程为《物业管理实务》《物业资产经营》《物业客服与社区文化建设》及《物业设备与房屋房屋维修管理》。

2.3互选模块课程的设置

在新基建背景下,专业拓展模块需要考虑拓宽学生的职业成长空间,并根据学生兴趣爱好开设相关课程。如目前国家大力发展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则可以开设与大数据中心或人工智能等领域相关的拓展课程,如《数据可视化技术》《智能计算技术》等;一些学生对自主创业兴趣较大则对应开设了《电商营销》《短视频剪辑》等课程。

结语

新基建人才的培养需要通过课程改革来实现,对新基建视角下的高职土建类专业群模块化课程体系展开研究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构建专业群模块化课程体系时应遵循充分共享、突出专业特点及重视拓展三项原则;专业群内基础能力总体一致,基础模块课程可无差异。专业核心模块课程设置则需遵循各个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及规格进行设置,差异较大。专业拓展模块课程应以国家政策为导向,同时结合学生自身的学习能力、兴趣爱好等方面进行设置,这样可以拓宽学生的职业成长空间。

参考文献:

[1]朱向军,陈芳.“新基建”背景下湖南高职土建类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与规格研究[J].中国管理信息化,2023,26(20):236-238.

[2]李晓东,李前进,田成元.“新基建”背景下智能控制技术专业技能型人才培养探究[J].中国设备工程.2022,(10):81-83.

[3]魏珠丽.新基建背景下高校人才培养工作的改革路径[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23,(1):97-102+118.

[4]陈艺帆,靳慧龙.“双高计划”下高职院校专业群模块化课程改革[J].江苏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3,23(2):93-99.

[5]郑小红.大数据与会计专业群模块化课程体系构建研究[J].产业与科技论坛,2023,22(8):287-288.

[6]王成平,王远东.高职院校专业群模块化课程体系构建探索[J].科技风,2022,(16):21-23.

[7]周晶.基于“1+X”BIM证书制度的土建专业群模块化课程体系构建的研究[J].现代职业教育,2020,(40):112-114.

[8]方堃.“双高计划”背景下大健康专业群模块化课程体系改革研究[J].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2023,6(19):70-72.

[9]吴睿.基于专业群建设的高职院校模块化课程体系构建研究[J].无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3,22(6):44-48.

[10]史国庆.建筑工程技术高水平专业群课程体系的重构[J].陕西教育(高教),2023,(6):76-78.

基金项目:2021年度湖南省教育教学改革项目“‘新基建’视域下高职土建类专业群工程管理能力培养的模块化课程体系研究与实践”(项目编号:ZJGB2021023)

作者简介:李云(1975—),女,湖北孝感人,教授,主要从事土木工程与智能建筑的教学与科研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