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工科背景下高职药剂学专创融合教学改革探索
2024-09-15龙苗苗程沁园惠晶陈慧
摘要:药剂学是高职院校药学类专业的核心课程,目前传统教授的方式难以满足药学行业的发展。为应对新工科建设要求,对高职药剂学课程进行专创融合教学改革探索。文章从课程教学目标、师资队伍建设、课程标准、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课内外实验实训等方面探讨药剂学课程教学改革实施路径,助力于培养新时期具有创新创业思维的药剂学技术人才,满足制药行业创新发展人才需求。
关键词:药剂学;新工科;专创融合;高职教育
中图分类号:G712
为主动应对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支撑服务创新驱动发展,在教育部的推进下,全国高校积极开展新工科建设,专创融合教育是应对新工科建设的一条重要途径[1,2]。专创融合是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的有机融合,通过促进专业知识与创新创业知识的耦合,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创新创业意识与思维[3]。药剂学为医药高职校药学类专业的核心专业课程,与制药企业药品的研发、生产、质量检验联系紧密,如何结合专业特点融合创新创业与时俱进地培养合格的药剂学技术人才是需要不断探讨的课题。
一、高职药剂学专创融合改革的意义
(一)药剂学课程专创融合是时代发展的要求
当前我国社会经济快速发展,创新创业重要性凸显,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早已成为高校响应时代主题的重要内容,创新创业的质量与成效也逐渐成为衡量学校人才培养质量和教育事业发展的重要标准[4]。职业教育是国家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理应响应时代发展要求,在此背景下,高职药剂学进行专创融合课程改革,符合新工科建设要求,亦是时代发展的要求。
(二)药剂学课程专创融合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药剂学蕴含了丰富的药物制剂技术与理论,可以用于指导创新创业,如液体制剂、软膏剂的处方工艺,不仅可以用于药品的生产制备,还能扩展到生活中的饮品、护肤品等的制造。因此基于专创融合对药剂学课程改革优化,契合本课程教学内容。
利用药剂学为载体,进行专创融合教学,有利于提高学生双创意识,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利于营造活泼丰富的课堂形式,突出学生主体地位,通过主动思考问题锻炼学生思维;有利于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引导学生践行工匠精神,知识、技能、思维方式等方面综合发展,为未来服务社会做充分的准备。
二、高职药剂学专创融合教学现状
专业教育和创新创业教育都是高职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但二者融合不足,虽然大部分高职院校设立创新创业课程,但是专业教育与双创教育却是独立的课程体系[5]。这种情况在药剂学教学中亦是如此。
安全、有效、质量稳定可控是药物制剂的基本要求,质量合格是药品安全有效的先决条件,药品研发生产遵循“质量源于设计”理念,药品只有经过不断的摸索、验证才能确定最终的处方组成、工艺参数。然而高职药剂学目前课程体系单一缺乏开放性,如果照本宣科,学生很难透过药品处方组成、工艺选择表象真正理解药品生产工作,学生如果应对生产实际问题的思考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薄弱,那么面对实际生产问题时,就会缺少思路,无从下手[6,7]。
另外,实验课安排通常忽略了综合性、设计性,程序化严重。实验的制剂处方与工艺通常被预设好然后“投喂”于学生,学生只需要按照既定的处方及步骤完成实验流程,呈现模式化的实验报告,整个过程更注重操作的规范性、小组的合作性,但是缺乏主动探索与思考过程,这种实验模式对与学生思维力的发展、创新思维培养是不够的[8]。
整体来讲,对于融合创新创业的药剂学教学,在高职教育中鲜有涉及与讨论,因此在新工科背景下结合专业特点融合创新创业,探索专创融合的药剂学教学模式,培养现代化药剂学技术人才,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三、药剂学专创融合教学改革实施路径
(一)凝练教学目标
专创融合药剂学教学改革首先要凝练出课程教学目标。根据医药行业用人需求、结合药学专业特色及新工科建设要求,知识、能力、素质3个维度的重新凝练教学目标。在知识目标方面,将知识进行模块化项目化处理,讲授不同剂型的特点、处方组成、制备工艺及质量要求,突出质量源于设计理念,注重引导学生理解药物制剂形成与使用的内在逻辑,探索从知识要素构建专创结合途径。能力方面,加强实验实训环节,培养学生不同药物制剂的制备技能,尤其注重药品的处方分析与工艺设计能力,注重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面对问题能够找到突破点与方法进行攻克,培养创新力与自我学习能力;素质方面,能够激发学生对医药行业的热爱,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兴趣,铸造学生的工匠精神、职业素养和家国情怀。
(二)加强专创融合师资队伍建设
作为专创融合课程改革的主要推动者与实施者,教师发挥重要的作用[5]。课程团队的组建以药剂学专业老师为主力,吸纳学校创新创业课程教师,借力企业药品生产专家,创建名师领衔、老中青结合、企业专家助力、学科交叉的的教学科研团队。同时,团队老师不断加强业务能力,积极参加培养、指导学生参加职业教育医药双创项目等,并不定期的选派团队成员到企业实践,参加行业学术会议等,打造双师型教师队伍,并积极申请各类基金项目、对接企业课题,并将课题融入教学,提高学生参与度,最终推动产学研三者切实结合。
(三)优化课程标准
对标医药企业用人需求及新工科建设要求,依照药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结合药剂学课程特点,对课程标准进行优化,实现“专创融合”,制定一套具有专创融合特色的课程标准。在制定标准的过程中,教学团队对课程“专创融合点”进行研讨,并走访制药企业,调查企业对创新创业人才需求情况,使专业知识学习与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高度融合与对接,尽可能最大程度的发挥药剂学的双创培养承载能力。此外,提高课程实践教学分配学时,实践主题、实践内容体现专创融合思路。开展实验教学改革和实训基地建设,将药物开发案例与研发实战经验融入课堂教学,鼓励学生参加医药双创相关竞赛活动和社会实践项目。
(四)整合教学内容,优化教学方法
药剂学的知识点比较多,内容相对比较独立,围绕课程目标与优化后的课程标准,结合主要“专创融合点”对课程内容进行更新与整合。明确“专创融合点”的教学形式、详细主题、学生任务及能力要求等,并搜集整理有关教学素材、教学支持材料等,更新教学课件与教案,创建专创融合案例库,使学生在掌握基本知识和理论的基础上应进行创新思维的培养和锻炼。以无菌制剂的注射液为例,通过维生素C注射剂的制备进行理实一体化教学,课堂以任务驱动、小组实践、仿真软件补充的方法构建整个课堂,学生通过问题探究、角色体验方法完成维生素C注射液的制备,通过操作体验,直观的认识注射剂的处方、制备,从而掌握知识;通过角色带入,感受企业研发人员、生产人员的工作思路方法,并参观GMP实训车间,体会企业小试与中试的衔接,培养学生药品开发思路。
专创融合的课程教学应以学生为中心,因此,在教学方法的设计上,药剂学的课堂教学应充分运用知识讲授、案例分析、实践模拟、小组讨论等能力导向型教学方法,实现专业知识学习与“双创”能力培养的有机融合。同时,以新媒体教学平台为载体积极开展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不断动态改进教学模式,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和创新活力。此外,专业性、相关性强的社会热点引入药剂学理论教学课堂,活泼理论知识点教学,加深课本知识学习,并通过案例渗透职业素养,从而促进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打下职业素养基础。
(五)赛践结合,提高学生双创技能
实验实践活动可以提高学生动手能力,拓展学生视野,发展学生思维力。药剂学实验课程基于基本剂型溶液剂、颗粒剂、片剂等实验项目,在内容上设计增加推理性、探索性元素。比如片剂制备实验进行项目化处理,结合当前国家药品政策,进行“基于一致性评价的XX片剂制备”,学生通过说明书、药监局网站、数据库等自主查阅资料,了解参比制剂信息,设计处方组成,然后由老师进行点评修正带领学生完成产品制备。通过这种模式,学生不仅可以锻炼动手能力,强化专业知识,还能够了解药品技术开发整体流程,提高文献检索献能力,发展实验设计思维,从而使创新创业技能得到潜移默化地提高。还可以鼓励学生企业实践,通过实践了解当前药剂学设备及药品质量管理情况,全面认识药品生产,理解生产的工艺步骤和关键参数,认识药品研发与生产的衔接,从而整体化、系统化的感知药剂学这门课,激发学生为制药事业创新热情。
另外,可以指导学生参加双创大赛,利用药剂学知识原理进行项目实践,通过大赛历练,促进学生的时间里、创新创业能力综合素养提升。比如在半固体章节,学习凝胶剂的制备,针对此知识点,指导学生课外进行驱蚊凝胶的制备考察,并将本项目拓展于双新创业比赛,既能推进理论知识的灵活运用,又能通过比赛实战锻炼双创能力与思路。
(六)专创融合的教学评价
根据专创融合课程教学目标,创建多元立体化的评价机制,将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二者结合,通过学生自评、互评、组间评价、教师评价等方式,多维、交互式评价“学、做、创”教学环节。过程性评价包括出勤率、课堂讨论、问题回答、小组活动参与、工作配合、作品展示、双创模拟项目的思路与贡献情况等,重点强调学生双创项目的参与度,关注双创思维的形成以及双创精神、职业态度的培养。终结性评价主要由项目设计、报告、考试成绩、双创项目参与度等构成,综合考察学生专业知识、实践技能、双创思路与成果、学习行为、工作态度等专创融合能力,避免唯“考试成绩”论的单一化评价方式。
另外,为更有效直观地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可以对课堂教学效果进行可视化设计,以知识、素养为指标进行评价指标的构建并进行问卷调查的设计,在课程教授前后发放问卷并进行统计,通过对比,进行教学效果呈现,更直观地评价学生学习效果。
结语
近几年,为促进我国制药行业的监管与快速发展,国家出台各种药政策略,如一致性评价、药品上市许可人等,鼓励创新药的开发。在这种背景下,通过专创融合对药剂学进行课程改革,强化学生的专业知识拓展应用,实现专创思维、专创能力和专创知识的同步发展,满足新工科背景下现代社会人才需求,更是满足制药行业创新发展人才需求。
参考文献:
[1]赵亮.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深度融合的高校课程体系重构——基于理论与实践角度的分析[J].江苏高教,2020(6):83.
[2]李静,杜文静,高建.新工科背景下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有机融合研究[J].物联网技术,2022,12(4):133-136.
[3]杨晓萍.茶叶生物化学专创融合课程建设研究[J].高教学刊,2023,9(10):68-71.
[4]王奥.论高职创新创业教育的矛盾关系与回归向度[J].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2022,35(10):3-4.
[5]吴倩,江爱娟,王桐生.“专创融合”视域下高校专业课教育教学改革探究——以医学院校《药理学》课程为例[J].华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21(05):84-88.
[6]陈荆晓,邱立朋,许淑琴,等.国际化视野下的药剂学课程改革[J].药学教育,2018,34(1):20-22
[7]龙苗苗,吴小瑜.论产学研教学模式在高职药剂学课程中的应用[J].辽宁高职学报,2019,21(4):60-63.
[8]刘道洲,宦梦蕾,王伟,等.新医科背景下药剂学课程体系的构建与实践[J].中国医药导报,2022,19(25):68-71+80.
基金:1.2022年江苏联合职业技术学院立项课题——新工科背景下专创融合的五年制高职药剂学课程改革与实践;课题编号:B/2022/11/088;2.2024年江苏高校青蓝工程优秀青年骨干教师培养项目;3.2022年江苏联合职业技术学院课程思政示范课程建设;4.2022年无锡市职业技术教育学会职业教育研究课题——科研项目助力职业学校学生“双创”能力提高的实践探索,课题编号wxzj22B16;5.无锡市中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专项研究重点课题,课题编号:CXZD202301
作者简介:龙苗苗(1986—),女,汉族,山东枣庄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药剂学课程教学与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