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高中化学中搭建支架实施补偿性教学

2024-09-14葛许鑫

江苏教育·中学教学版 2024年7期

【关键词】高中化学;补偿性教学;支架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5-6009(2024)27-0088-02

【作者简介】葛许鑫,江苏省南通市第二中学(江苏南通,226002)教师,一级教师,南通市教育局直属学校学科带头人。

现代科技的快速发展,促使高中化学课程理论也在不断更新,其表征在既让化学知识融入生产、生活,又直面最新的前沿科技成果,化学思想理论成为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由于学生缺乏深度思考,对生活中的现象较少运用化学视角,在化学学习时似懂非懂。补偿性教学可以让学生由对化学知识表层理论的理解,深入到对事物或现象的内在逻辑的理解。教师可以在充分了解学生现有认知水平的基础上,通过为学生搭建不同的支架,引导和促进学生的学习,培养学生的沟通能力、合作精神,提升学生的思维水平,树立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提高学生核心素养。

一、以补充生活案例来搭建支架

在化学知识的学习过程中,学生理解某些内容比较困难,这时教师可以将教学内容和生活场景联系起来,让学生分析生活中的问题,用类似的思路来解决化学问题。

例如,在人教版高中化学教材必修第二册第六章“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的教学过程中,教材大篇幅解释了化学反应过程中化学键的断裂和形成而导致的吸热反应与放热反应。其中使用了温度、压强、物质的量、能量等物理量,出现了多个数值。对于学生来说,要从众多物理量和数值中理出头绪仍然比较困难。如果此时从生活中找到一个切入点,反映化学反应过程中的吸热、放热问题,就能够降低学生理解的难度。教师可以先问学生一个问题:“如果由你来经营一家超市,如何判断超市是盈利的还是亏损的?”学生回答:“如果超市的收入大于支出,就是盈利的;如果支出大于收入,就是亏损的。”这个问题让学生懂得了超市无论盈利或亏损,都是既有支出又有收入这两个过程的,至于最终结果是盈利还是亏损,就要比较收入和支出的大小。接着,教师把这一道理运用到本节课所学习的内容中来:无论是吸热反应还是放热反应,都是既有吸热过程,又有放热过程,到底属于吸热反应还是放热反应是通过比较吸热和放热的多少来判断的。这样的补偿性教学,就便于学生对知识的掌握。

二、以补充关联知识来搭建支架

中学化学教材体系非常严密,具有很强的逻辑性和关联度。纵向来看,初中化学是高中化学的准备和基础,高中的选择性必修内容又是高中必修内容相应知识点的升级和强化。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利用新旧知识的关联,这样可以降低新知识的学习门槛与学习难度,起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例如,在人教版高中化学教材必修第一册第四章“元素周期律”的教学过程中,其中有一个学习目标是掌握主族元素化合价的变化规律。虽然在初中就学习过元素的化合价,但有的学生还是无法正确标出元素的化合价,对于还要找到变化的规律更是难上加难。此时,教师应进行补偿性教学。首先,让学生按照某一周期(一般利用第三周期)的主族元素从左到右的顺序分别标出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元素的最高正化合价和最低负化合价。然后,引导学生根据上面的数据做出柱状图,对图中数据进行对比、分析。最后,引导学生结合以往的知识总结出主族元素的化合价规律:主族元素最高正化合价=最外层电子数,主族元素最低负化合价=最外层电子数-8,金属元素无负价,氧、氟无正价。

三、以补充范例练习来搭建支架

范例是指由教师通过一个或多个具有代表性的例子给学生做出某种示范,带领学生学习,是教学过程中常用的教学手段。教师可以先给学生举一到两个完整的范例或进行过程的示范,学生通过学习、模仿、操作,举一反三,掌握相关知识和方法。如果需要掌握的方法类型比较多,还可以将教师范例和学生练习相结合,通过多个范例和多次练习达到掌握所有方法的目的。

例如,在人教版高中化学教材选择性必修2第二章“杂化轨道理论”的教学过程中,需要学生掌握σ键数目、孤电子对数目、杂化轨道数、杂化方式、理论构型、实际构型、键角等的计算方法,不同的粒子有着不同的参数,学生必须掌握正确的方法才能应对不同的情况,从而解决问题。这部分内容多而杂,刚开始学习时不仅是重点,更是难点,需要教师通过不同类型的例子带领学生一起练习。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以CO2、SO2、BF3、CH4、NH3、H2O为例,分别详细讲解相关系数的计算过程。尤其是在讲解有孤电子对存在的情况时,可以探讨实际构型和键角是怎样演变的。通过对CO2、SO2、BF3三个示例的讲解,大部分学生能够掌握以上参数的一般计算方法。之后,教师让学生完成CH4、NH3、H2O三种物质的相关系数的计算,要求学生写出详细的计算过程,并且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交流和释疑,即使有少部分学生存在疑惑也能通过学习小组的帮助解决问题。

补偿性教学应以学生为中心,将传授知识、培塑能力和价值引领相结合。教师应研究教学内容的差异,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搭建不同的支架;应关注学生的差异,为不同的学生搭建不同的支架;应充分利用现代化资源与网络平台,开展虚拟实验,丰富教学手段和资源,不断改进和完善补偿性教学,为培养具备前沿视野的学生奉献教育工作者的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