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生成式人工智能 创新教育教学场景
2024-09-14冯安华
“人工智能+”教育行动系列专题之三
人工智能可以显著提高生产力,受到世界各国重视。生成式人工智能(Generative AI)是人工智能的一个分支,它是基于算法、模型、规则生成文本、图片、声音、视频、代码等内容的技术,协助人类进行知识生产,甚至能够生成新的“思想”,丰富了人类的文化交流、知识传递和分享方式,促进了社会发展。人们要调整自身以适应生成式人工智能时代,这对社会发展和学校教育带来了新的机遇。
北京市积极推动人工智能赋能教育教学创新。2024年7月,北京市5部门联合发布《北京市推动“人工智能+”行动计划(2024—2025年)》,其中的“人工智能+教育”部分强调,加强大模型企业、教育机构和管理部门协同联动,培育跨学科、跨学段的教育大模型平台,提供智能备课、课件生成、课程分析、学习跟踪、家校联动等辅助工具,平衡班级制授课和个性化学习,为教师减负提效。同月,北京市教育委员会制定的《北京市深化基础教育课程教学改革实施方案》强调,人工智能赋能教育教学创新。促进教育教学从大规模标准化转向个性化、智能化,培育一批教育领域人工智能应用场景,孵化数个引领性教育领域大模型智能体。
本期策划聚焦“运用生成式人工智能创新教育教学场景”,江苏大学陈权教授等专家从理论和宏观层面分析了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的演进路径及对教育教学的影响;广州大学的杜玉霞教授与中南民族大学的胡燕副教授等,具体剖析了生成式人工智能跨学科课堂教学中的运用场景;江苏邳州市议堂镇黄海小学的一线教师刘莉分析了中小学人工智能课程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对策;华南师范大学钟柏昌教授分析了人工智能与当前中小学算法及编程教育的关系问题。希望这些文章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推动生成式人工智能教学场景的不断创新,促进育人方式转变和教育的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