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理念的课程教学创新实践与探索
2024-09-14隋丽娜孙乔娜
摘 要:旅游接待业在专业核心课中起到承前启后的作用,针对其微观抽象知识多、时代前沿融入慢,知识导向讲授多、高阶思维引导少,育人功能不完善、成长价值格局小等问题,以“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理念,通过BOPPPS联合PBL教学法,培养学生“主动参与、合作共赢、乐于探究”的终身学习能力。以“紧跟前沿”和“躬行实践”优化教学内容体系,以“进阶式问题引导主动探究学习”“循环跟进促线上线下同频共振”创新教学方法,以“全过程多形式”考核优化教学评价体系,以“三结合双维多层”思政体系革新育人方式,打造“旅”见新鲜,优“游”自得的课堂教学。课程教学效果、培养成效得到不断提升,在专业赛事、案例开发等表现优异,教学团队能力不断提升。
关键词:旅游接待业;课程创新;课程思政;教学模式;自主学习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24)24-0132-04
Abstract: Tourism Reception Industry plays a bridging role in the core courses of the major. In response to its many micro abstract knowledge, slow integration into the forefront of the times, more knowledge oriented lectures, less guidance for higher-order thinking, incomplete educational functions, and small growth value patterns, this course adopts the learning concept of "autonomy, cooperation, and exploration" and uses BOPPPS combined with PBL teaching method, cultivate students' lifelong learning ability of active participation, win-win cooperation, and willingness to explore. By optimizing the teaching content system through "keeping up with the forefront" and "hands-on practice", innovating teaching methods through "advanced problem guidance for active exploration and learning" and "circular follow-up to promote online and offline resonance at the same frequency", optimizing the teaching evaluation system through "full process and multiple forms" assessment, and innovating the education method through the "three connections, two dimensions, and multiple layers"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system, we aim to create a classroom teaching that is "fresh in the face of travel" and self satisfied with "travel". The teaching and training effectiveness of the course has been continuously improved, with excellent performance in professional competitions, case development, and the teaching team's ability has been continuously enhanced.
Keywords: tourism reception industry; curriculum innovation; cours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teaching model; self-directed learning
旅游接待业是教育部公布的《旅游管理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规定的旅游管理专业4门核心课程之一,在专业必修课中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西安外国语大学(以下简称“我校”)自2019年开设,在开课初期教学模式仍沿用原有课程教学模式,注重课堂知识传授,也未能充分挖掘育人作用。面对文旅深度融合发展和新业态不断涌现的产业需求,围绕新文科发展教育发展转变,如何培养学生的高阶思维能力,让课程内容更具前沿性和时代性,课堂效果更具互动性、探究性和自主性,是课程教学改革的方向。结合“两性一度”的标准和课程自身特点,课程组进行了一些探索和实践。
一 课程概况
(一) 课程建设历程
我校旅游管理专业为国家级特色专业(2010年)、国家一流本科专业(2019年),旅游接待业课程为该专业最重要的学科基础课之一,全面系统地介绍了旅游接待业服务运营管理知识与行业特性。课程始于2014年开设的旅游业运营管理课程,历经三个发展期:准备期(2014—2018),依托省级教学团队“旅游业运营管理”,课程组2014年于高教出版社出版教材《旅游业运营管理与实务分析》。建设期(2018—2020),2018年教育部公布该课程为旅游管理专业四门核心课程之一,同期获批校级信息化课程建设项目,开始启动慕课建设。2019年将原旅游业运营管理课程更名为旅游接待业,正式为本专业学生开设此课,同年获批优课。改革期(2020至今),课程组获省高教学会立项,2020年上线泛雅平台,为学银在线平台上最早开设此课程的慕课,2022年入选国家智慧教育平台,获批校级双语课程,目前已完成4轮次的混合式教学实践。
(二) 课程目标
1 知识目标
理解旅游接待业基本知识、理念和方法,熟悉旅游接待业的传统、新型和跨界业务类型,掌握客户管理、质量管理、信息管理和品牌管理等管理要点。了解旅游接待业服务管理的创新途径与方法。
2 能力目标
能够借助互联网、书籍、文献等渠道进行自主资料查阅、处理和识断,具备一定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思维,对旅游接待业各业态的市场格局和发展问题进行分析探究,具备基本的语言表达、展示汇报和团队协作沟通能力。
3 素质目标
树立旅游行业恢复的信心和耐心,激发学科兴趣。树立正确价值观和职业观,具备从事旅游接待业的业务能力、职业素养和职业操守。具有系统性、创新性思维、国际化视野和社会责任感。
二 目前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随着政策环境、行业环境、教学环境不断变化和更新,旅游接待业课程教学需要应对交互教学新需求、课程思政新要求、中国文旅新实践的创新需求。依据评教问卷、与学生的观察访谈及慕课活动统计发现,学生具备一定基础,能够自主查阅资料,乐于应用网络技术并熟练使用APP,有自主学习意识,对旅游有生活认知,但对多数专业课无概念,对业态类型和业务管理知之甚少,缺乏高阶思维训练,缺少问题意识和任务驱动,行业变化快,专业信心起伏大。
(一) 微观抽象知识多,时代前沿融入慢
作为专业核心课中的桥梁课程,“承前启后”下课程的教学内容微观、抽象且较为庞杂,学生理解记忆难度大,零碎的知识点间缺少知识网络关联,与其他专业课程难以形成知识的建构。同时中国文旅产业正在经历快速更新迭代,露营经济、研学旅行、数字文旅等新兴业态层出不穷,教学体系延展性不强,实践方式较为单一,内容常滞后于行业前沿。
(二) 知识导向讲授多,高阶思维引导少
教学目标上过于重视知识引领,而能力和价值引领不够。课堂教学中讲授多,知识普及和拔高性教学之间存在一定冲突,教学评价偏重终结性结果。学生惯于吸收和接纳已有结论性知识,缺乏对理论思考的深度及应用的广度的理解,缺少深入思考发现问题的意识。批判性思维和创新性思维训练较少,科学探究精神缺少践行的渠道,知识不能很好地产生迁移应用。
(三) 育人功能不完善,成长价值格局小
过度强调评估和短期成果,课程思政未形成较完备的体系,个人成长价值、探究精神和社会责任感引导不够。学生学科情感尚不深厚,且因受疫情对文旅行业的冲击,学生专业信心起伏较大,成绩驱动明显,缺乏持续学习的内驱力,被动学、浅表学、功利学表现较多,成长价值格局有限。
三 课程创新与改革途径
(一) 创新理念与思路
以“自主-合作-探究”(ICE,即Independence, Cooperation,Explore)学习理念,通过BOPPPS联合PBL教学法,培养学生“主动参与、合作共赢、乐于探究”的终身学习能力。以“紧跟前沿”和“躬行实践”优化教学内容体系,以“进阶式问题引导主动探究学习”“循环跟进促线上线下同频共振”创新教学方法,以“全过程多形式”考核优化教学评价体系,以“三结合双维多层”思政体系革新育人方式,打造“旅”见新鲜,优“游”自得的课堂教学(图1)。
(二) 创新方法与途径
1 教学内容重构:“紧跟前沿+躬行实践”重构教学内容
1)融入前沿,知识串联,多主体共建教学资源。进行模块化设计,将从新型、跨界业态衍生出来的中国文旅新实践融入职能模块教学,而将理论前沿和科研成果融入业态模块的讲授,形成科研反哺教学和实践案例融入理论讲解的双向互动。师生、学长和企业导师通过虚拟教研室、项目小组共同进行资源建设,学生小组主题讨论、教师团队科研成果等形成素材库,经过师生案例编写、赛事方案、调研报告等加工迭代,形成案例库。如此形成“紧跟前沿”“躬行实践”双驱教学体系重构。
2)学以致用,搭建平台,开展阶梯式文旅实践。通过新业态引领“企业高管进课堂-现场参访实践-组织赛事活动-综合实践活动”,形成递进式的实践教学体系。前期(1—4周)邀请高管进课堂开展职业认知活动;中期(5—14周)实践周邀请行业导师进行新业态系列讲座,根据中国文旅新实践积极开辟实践基地,组织学生实地参观实践。借助“智游宝”“尖峰时刻”等系统,组织赛事活动,增强专业热情和学习动力;收尾阶段(15—18周),吸收学生参与项目及相关案例开发,将理论知识应用于中国文旅新实践。
2 教学方法创新:基于ICE的BOPPPS+PBL教学模式
1)进阶式问题引导主动探究学习。基于PBL教学模式,从中国现实和学科前沿中提炼问题,结合教学目标,设计阶梯问题,学生主要从行业报告、创设情境、案例分析等教学资源中进行学习并回答不同层次的阶梯问题,达到课程教学目标。同时通过资料拓展自主阅读,进行主题研讨,完成小组调研报告,培养其批判性思维、自主学习和团队合作能力。
2)循环跟进促线上线下同频共振。自建MOOC资源,线上建立师生课程群和课程教研群,学生可利用碎片时间,进入移动课堂,完成学习任务,教师评估重难点。基于BOPPPS模式,线上线下同频共振,通过PBL任务串联,引导学生深度学习、进阶提问和进行思辨,多维互动唤起课堂生机活力,促使其主动思考与持续学习。课后学生需进行小组主题研讨和课程效果反馈,从课堂问题中选择主题进行调研、备赛或编写案例,进行自主式、互助式、探究式学习,慎思而笃行。
3 教学评价优化:“全过程多形式”考核评价体系
注重过程考核、个性化评价、知识与能力的综合评价。总成绩=个人自主学习表现×20%+小组合作探究×40%+期末综合测试×40%。个人自主学习表现主要包括线上章节测试(5%)、主题讨论(5%)、慕课自主学习视频任务(5%)以及课堂互动(5%),主要考察任务完成度和讨论活跃度、知识点巩固等;小组合作探究任务则是学生组队完成,任选调研报告、案例撰写或参赛方案中一种,主要在于强化学生间的合作互动学习,完成案例分析或调研报告,主要考察方案的完整性、创新性等,并于期末进行小组汇报答辩;期末综合测试主要检测主线知识点综合掌握情况。
4 育人方式革新:“三个结合”双维多层思政育人
通过课堂和实践教学两个维度,进行“三个结合”建立“请进来”“走出去”“活起来”的多层思政育人模式。结合国内外时事,认识世界、理解中国;结合中国文旅实践,走中国道路,实现文化自信;结合职业素养,实现专业认同,职业认知,挖掘思政育人功能。理论内容及时吸纳国内外最新研究成果,与时俱进,师生和企业导师共建案例库,创设思政育人的教学情境。引入红色旅游、旅游扶贫等中国文旅新实践,通过企业高管进课堂:职业生涯发展“开学第一课”,“我听学长说”“我听企业导师说”融入课堂,新业态系列讲座:紧跟时代前沿将思政元素“请进来”,通过“走出去”认识世界理解中国,而通过赛事活动、案例采编等形式让思政“活起来”,开展多层次的新业态教学实践。
四 创新效果
(一) 课程教学效果良好
课程效果反馈调查中(满分为5),学习兴趣、主动参与、能力和思政等的评价表现均有明显提升(图2)。改革前后学生成绩有明显提升,从改革前成绩:2019年83.38分,2020年84.37分;至改革后:2021年87.53分,2022年87.45分。课程影响力逐步扩大,授课视频43个,总时长450分钟,课程资源数430个,针对本校本专业学生已经开设4期混合课程,覆盖57所院校。
(二) 学生培养成效显著
学生课堂参与感明显增强,参赛积极性和获奖率有很大提升,综合竞争力和创新创业能力稳步提升,除“互联网+”和“双创”赛外,获得“尖峰时刻酒店管理模拟大赛”“全国大学生红色旅游创意策划大赛”等全国性专业赛事奖项30余项;师生和企业共同撰写的“长安唐村”案例获得拉姆查兰管理实践奖,“数字陕旅”案例入选省级专业学位案例库,“景迈·人茶共生”作品入选亚洲青年“发现遗产”调研与传播活动案例。2人入选“全国旅游万名英才计划”。《中国旅游报》等媒体对“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进行了综合报道并被学习强国转载。
(三) 教学团队成长迅速
教学团队成员在课程的带动下,参加数字文旅、研学旅行等新业态师资培训年均1~2次/人。依托省级教学团队,由企业导师和教学团队组建了文旅人才产教融合协同培养模式研究虚拟教研室,组织申报并获批校级数字文旅现代产业学院。以校级优课、MOOC、双语课旅游接待业为基础,教学团队出版《旅游业运营管理实务》《旅游接待业管理与实务》教材2部。团队荣获省级教学成果奖1项,校级教学成果奖2项,全国旅游院校优质课程建设说课大赛三等奖2人,校级青年教师授课大赛优秀奖1人,校级教学名师1人;承担省高等教育改革项目1项、省高等教育学会项目1项,校级教改项目5项。获批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立项2项,就业育人项目3项。
五 结束语
本课程以“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理念,采用BOPPPS与PBL融合的教学模式,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促进团队协作、提升探索欲望,从而塑造学生终身学习的热忱与能力。在专业赛事、案例开发等表现优异,教学团队能力不断提升。未来需要进一步细化和引导小组讨论,完善阶梯问题的设定,使初阶问题和进阶问题的题目分布更加合理,加强线上答疑,并完善问题解析。并将持续完善资源数据库,丰富案例库和扩展材料阅读,紧跟国际前沿,融入中国文旅发展特色,并挑选热点主题和案例地制作视频,作为知识点补充进现有教学内容。同时邀请行业专家进行线上直播,以期扩大课程影响力,尤其面向社会,满足更多用户的学习访问,提升学生专业认知和行业认同。
参考文献:
[1] 孙翔,林海英,冯庆革.智慧教学模式下课程考核评价体系的构建[J].高教论坛,2023(10):52-55,81.
[2] 唐斌,金羽,郑皓文.“金课”课程建设与教学评价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23(41):141-144.
[3] 刘海涛.BOPPPS模型和对分课堂相结合的本科有效教学模式探析[J].教育评论,2023(9):127-134.
[4] 何瑛,杨雪梅,铁国花.新文科背景下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策略探究[J].兰州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23,39(5):97-101.
[5] 李晨芳,谭启鸿.国际化创新创业旅游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以旅游接待业课程为例[J].现代商贸工业,2023,44(16):62-64.
[6] 田里,隋普海,刘亮.旅游管理专业本科课程体系认知与重构[J].中国大学教学,2023(5):28-34.
[7] 付春燕,孙新,邹品佳,等.“OBE+新文科”背景下“旅游接待业”知识体系重构方法探析[J].西部旅游,2022(18):78-80.
[8] 苗莉,李正莉.新文科背景下旅游学科的内核与外延[J].旅游学刊,2022,37(8):5-7.
[9] 陈吉韵.数字驱动行业背景下高校旅游课程建设研究——以“旅游接待业”为例[J].教育教学论坛,2021(44):150-153.
[10] 邓吉祥.新文科背景下应用型本科院校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探索[J].大学教育,2021(10):14-16,39.
[11] 韦夏婵,许霞.基于“结构-发现”理论的旅游管理专业社会实践课程的改革与实践——以《旅游接待业》为例[J].旅游论坛,2021,14(4):111-119.
DOI:10.19980/j.CN23-1593/G4.2024.24.030
基金项目:陕西省高等教育学会高等教育科学研究项目“新文科背景下‘三位一体’旅游管理卓越人才培养改革与成效追踪”(XGH21149);西安外国语大学教学改革研究项目“基于价值共创的MTA‘四业’贯通实践教育模式探索与实践”(22XWYJGA10)
第一作者简介:隋丽娜(1979-),女,满族,内蒙古呼伦贝尔人,博士,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研究方向为旅游市场行为。